2023
-2024学年度上学期2023级(高·)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C
D
D
C
A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D
B
B
B
C
C
1.A【详解】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龙虎纹青铜尊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
纹青铜尊高度相似,表明三星堆文化与商文化之间存在交流,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文化
与商文化存在明显不同,三星堆文化是古代巴蜀先长创造的,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的统治范
围并未到达巴蜀地区,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西周确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
D项。故选A项。
2.C【详解】秦的归化制度重视母系血缘,认为秦人才能是夏子,而夏带有华夏之意,如果母亲不是秦
人或孩子出生于国外,则孩子只能叫“真”,不能叫“夏”,这说明茶国华夏认同意识较强,C项正
确:通过材料无法断定秦国在当时的地位,排除A项:这一时期礼乐制度崩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
到民族歧视,排除D项。故选C项。
3.C【详解】材料表明汉代精英阶层喜爱两域物产与生活方式,这是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更多的西域
物产进入汉代导致的.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汉代精英阶层喜爱西域物产与生活方式,但整个社会的
喜好没有涉及,得不出贵族喜好决定社会审美取向,并且决定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华夏文
明喜爱西域文明,不是西域文明吸收借鉴了华夏文明,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精英阶层喜爱西域
物产与生活方式,但不是统治阶层的生活日益腐朽堕落,排除D项。故选C项。
4.D【详解】社会形势不同导致的文学风格也出现差异,说明社会变迁会影响文学创作,枚选D;建安
文学属于艺术创作,并不是对社会真实的博现,排除A:B项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唐制没有出现
七国叛乱,排除C。
5.D【详解】材料“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反映佛教传入中国后深受儒家思想的
影响并逐渐融合吸收,渐趋本十化,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统治者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与封建礼教
受到冲击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佛教得到传播,非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排除C项。故选
D项。
6.C【详解】通过观察表格,从西汉至南宋,南方户数由远远少于北方,到逐渐增多,最终远远超过北
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方长期战乱推动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这推动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人口
布局发生重大变化,C项正确:仅有户数变化不足以说明政治中心移到了南方,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
现南方商业超过北方,排除B项:民旅交融逐渐加强在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7.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时期,通过一系列措施压制武将的地位,为了避免武将面对地位变
化而产生心理落差,太祖则通过联姻的方式加强与武将价层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减少抑武政策带来的负
面影响,缓和矛盾,A项正确:B项太过绝对,排除B项:笼络武将正确,但笼络的日的是为了缓和矛
盾,实行抑武政策,排除C项:文官集团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8.A【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出现很多“好孩子”形象,如“笑语不妄”“力学勤苦”“幼而端
谨”,这显然受到儒家伦理规范的影响,与理学的世俗化有关,A项正确;“好孩子”形象的出现体现
宋代重视儿童教育,并不能说教育发达,排除项;“好孩子”形象展示了好孩子的标淮,并未确立幼
童的行为规范,排除C项:宋代门第观念确
共4秘密★启用前
柳州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 Ⅰ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龙虎纹青铜尊,它与图2 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青铜尊(属于商文化前中期) 高度相似,据此可知
A、不同地区文化存在交流 B. 三星堆文化由商人创造
C. 巴蜀成为商人统治区域 D.礼乐制度得到广泛传播
2.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在涉及秦的归化制度(相当于现在的《移民法》)时规定:秦的原住民叫“夏”,归化民叫“真”,只有母亲是秦人,孩子才算“夏子”;如果母亲不是秦人或孩子出生于国外,则孩子只能叫“真”,不能叫“夏”。这说明当时秦国
A. 已经确立霸主地位 B. 礼乐制度得到恢复
C.华夏认同意识较强 D. 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3.汉代精英阶层喜爱西域物产与生活方式。《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 胡箜、胡笛、 胡舞, 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贵族喜好决定社会审美取向 B. 西域文明吸收借鉴了华夏文明
C.丝路的畅通丰富了精英生活 D. 统治阶层的生活日益腐朽堕落
4.“社会的动荡、战乱、流离和死亡,形成了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政治上的开明、文化的兼容并包,孕育了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该评论旨在说明
A. 建安文学再现社会真实 B. 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七国叛乱导致唐诗衰微 D. 社会变迁影响文学创作
5.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 隋唐统治者重视佛教 B. 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C. 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 D. 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6.运用下表(《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可以说明
地域年代 西汉元始二年 (公元2年) 唐朝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 北宋元丰三年 (公元1080年) 南宋淳熙十四年 (公元1197年)
北方 965 493 459 679
南方 111 257 830 1280
A. 政治中心移到南方 B. 南方商业超过北方
C.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7. 宋太祖在位时把武将宋催之女立为皇后,为其子赵德昭迎娶武将陈思让之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武将高怀德,而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分别嫁给武将石守信之子石保吉、王审琦之子王承衍。宋太祖此举
A.意在缓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 B. 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历史问题
C. 旨在笼络武将参与国家治理 D. 保障了文官集团的政治权力
8.下表是宋人笔下涌现出的诸多“好孩子”形象。据此可知,材料中的“儿童观”
儿童 形象
赵令赫 笑语不妄。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
周谔 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 力学勤苦
董仲永 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A.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B. 反映了宋代教育的发达
C. 确立了幼童的行为规范 D. 体现了门第观念的弱化
9.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 由此可知,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A. 解决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B. 加快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C. 传播了 “大一统”思想 D.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10. 有学者指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反一正一合”三个阶段的“合”。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
★.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 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 D. 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11.崇祯九年四月,武生李班上疏,请搜括江南富户以资国用, 阁臣钱士升分到此票,票拟旨意为“下刑部提问”。崇祯帝否定了票拟意见,命重新“改票”。钱士升与首辅温体仁商议再次拟票,改拟为“暂不究”。材料反映
A. 内阁获得一定决策权 B.国家权力结构混乱无序
C. 内阁已经丧失票拟权 D. 中枢决策缺乏理性调节
12. 明律规定:“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细绢、丝绵私出外境货买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车并入官。”“私自贩卖硫磺五十斤,焰硝一百斤以上者问罪, 硫磺入官, 卖与外夷者,不拘多寡, 处以绞刑”。此律旨在
A. 贯彻海禁政策 B. 保障国家安全
C. 抑制商业发展 D. 增加财政收入
13.如图是明朝《大宁都司卫所分布图》(大宁都司辖区,包括今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部)等地区。图中“营州屯卫”“广宁屯卫”发挥的作用在于
A. 抵御匈奴南下骚扰 B.保障供给稳定边防
C. 意图防范倭寇进犯 D. 保证西北军事防御
14.清初,皇帝的谕旨一般由内阁草拟,经内阁发六科抄出发送,其内容是公开的,称“明发上谕”。自雍正帝开始,皇帝谕旨均由军机大臣拟定文书传递,不经由内阁, 由军机处直接寄出,称为“廷寄”。这一调整旨在
A. 提高中央决策效率 B. 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 防止泄露军政机密 D. 精简政府行政人员
15.清代因康熙酷爱董其昌书法,遂出现了许多专学董字的书法家;后来因为乾隆喜爱赵孟頫的书法,朝野人士便从尚董其昌书法转为崇赵孟頫书法。据此可推知
A.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D.皇帝好恶决定艺术作品价值.
(.专制集权体制制约社会发展 D 维济繁荣安定导致社会颓废
16.乾隆二十二年,清朝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阿睦尔撒那逃往俄国,俄国政府包庇之。为此,清政府的某一机构多次向俄国的萨那特衙门提出交涉,终于使问题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清朝的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
A. 总理衙门 B. 黑龙江将军 C. 理藩院 D. 宣政院
第Ⅱ卷 (材料解析题 共 52分)
二、非选择题(共四大题, 17题8分, 18题12分, 19题16分,20题16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 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摘编自陈寅恪《论韩愈》
材料二 陈寅恪先生说过:“吾国历史上,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 乃道教之真精神, 新儒家之旧途径”。
——摘编自金岳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从文化学术的视角说明材料一中“新局面”的内涵,结合唐宋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理解。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宋朝“积弱”之说源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较为一致的看法。当代学人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
有学者对宋与辽夏金元历次大型战役胜败统计如下表:
进攻型战争 防御型战争
成败 成功 失败 成功 失败
宋辽战争 3次 0次 2次 6次
宋夏战争 6次 0次 0次 2次
宋金战争 2次 3次 5次 2次
宋元战争 0次 0次 8次 6次
—据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久以来宋朝“积弱”说流行的原因,你认为在研究历史问题时应坚持哪些原则。
19.【瓷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6 分)
材料一 汝窑的天青、官窑的灰蓝、定窑的粉白、哥窑的米黄、钧窑的玫瑰紫,这些醒目的颜色是宋瓷中五大名窑的标志性成色,也是中国瓷器史上令人难忘的“年代秀”。宋元时期,瓷器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等
材料二 明朝后期,以景德镇为例,制瓷业规模很大,有官窑约五十八座,民窑达九百座。瓷窑内部已有很细的分工, 有陶工、 匣工、土工之分, 有利坯、 车坯、釉坯之分。镇内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其中一部分人在民窑内劳作,工资是按日以白银计算的。民窑生产的瓷器是为了售卖,有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当时中国外销世界各地的瓷器主要是青花瓷。澳门作为中外贸易窗口,葡萄牙人入居后开辟了多条海上国际贸易航线。重要的是,航线延伸到美洲。西班牙占据马尼拉, 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青花瓷带到了墨西哥。
—整编自邓广铭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制瓷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后期制瓷业相较于宋朝的突出发展,并简要分析其影响。(10分)
20.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6 分)
材料一 为了适应大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康熙帝在位时, 曾组织中西方科技力量测绘了地图。雍正帝继位后,继续任用西方传教士重新编绘《十排皇舆全图》。该图北起北冰洋, 南到海南岛, 东北濒海, 东南至台湾, 西抵黑海与地中海交汇处。图中以北京中经线为本初子午线,纬线也以北京居中。图上的行政建置,以不同的符号着不同的颜色表示,如北京为凸,橙色;全国各府为框,黄色(各省首府则加贴红纸签注省名)等等,共以五级符号加以区别。 图中自长城以南, 凡重要关隘、卫、堡、城、 镇、营、讯均贴黄纸浮签, 用汉文标注出驻扎官兵人数。
——摘编自孙果清《深藏内府、密不示人的清雍正朝〈十排皇舆全图〉》
材料二 康熙帝在遏制沙俄入侵和划定边界过程中, 于1686年开始修订《大清一线志》。1708年, 以传教士雷孝思、托马斯等为主力, 实测编纂了《皇舆全览图》。乾隆末年,与毗邻西藏、新疆等地的国家划定清晰的线状边界,并以条约确认。嘉庆时,参校乾隆至嘉庆地图变更状况绘制成的《皇舆全图》,有经纬网, 空间的点、面、 线, 有军人、官吏、 民众、城池、村镇填充。 图中边疆地区内容增加, 如蒙古统部在原25个地区外,增加了喀尔喀、察哈尔等6个地区,统部增加旗分、封爵、属部、驿站等4门。疆界北到外兴安岭, 西到帕米尔和后藏的阿里地区, 东到库页岛, 南到南海, 中国疆域的空间最终奠定。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排皇舆全图》的特点。 (8分)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疆域地图绘制的意义。(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高中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