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题2023.12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1982年,国务院提出以“适应工作重点转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核心的机构改革。1993年围绕规范机构类别,明确机构职责等内容,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2个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2013年,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减至25个。这反映出我国( )
A.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进入新时代 B.基本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C.改革开放推动政府的行政改革 D.通过精简机构完善基本政治制度
2、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这说明新时代的东北( )
A.已经成为引领全国科技创新的地区 B.率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坚决攻克脱贫攻坚战中的重重困难 D.要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要目标
3、春秋战国时期,以陶朱公范蠡、儒商鼻祖子贡、慧眼识人的吕不韦等为代表的富商巨贾走到历史前台,带动了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
A.商人成长为独立的社会阶层 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形成 D.儒学兴起带动了商业的繁荣
4、下表是宋代婚俗的有关记载。这反映了当时( )
记载 出处
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至于立契云:某物若干,某物若干…… (宋)司马光《书仪·亲迎》
(北宋末年)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宋)朱彧《萍州可谈》
巴人娶妇,必责财于女氏,贫女至老不得嫁者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文集》
A.理学官方地位受到社会冲击 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婚俗观念
C.婚姻买卖陋俗迟滞经济发展 D.传统伦理价值观逐渐被抛弃
5、1880年,武昌知府李有芬改革保甲制度,把保甲的权力交付给绅士掌握,只把保甲的最低两级(牌和甲)留给平民担任,在此之上的“保”由士绅领导,并设立总揽全乡保甲系统的监管总绅。据此可知,晚清士绅( )
A.成为维护满清政权的主要力量 B.主要职责从赋役征收变为维持治安
C.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控制的主体 D.地位的上升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强化
6、下表是抗日战争时期部分群体货币收入的购买力指数数据(以1937年为100)。据此可知,抗日战争时期( )
教授 士兵 公务员(重庆) 产业工人 农村工人
1937 100 100 100 100 100
1938 95 91 77 124 111
1939 64 64 49 95 122
1940 25 29 21 76 63
1941 15 22 16 78 82
1942 12 10 11 15 75
1943 14 6 10 69 58
1944 11 - - 41 -
1945 12 - - - -
A.农民受战争影响较小 B.民族工商业濒临破产
C.国统区物资供应紧张 D.国民党统治严重削弱
7、135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不顾本国人利益,置伦敦等城市的特许状于一旁,让所有“友好国家”的商人都能以批发和零售形式自由出售商品,大量的汉萨商人、尼德兰商人来到英国开展贸易。这反映出英国( )
A.君主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对抗城市 B.市民阶层对外来商人持宽容态度
C.国王为发展工商业而优待外来者 D.自由贸易观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
8、乾隆四十四年,刑部议定“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若案件没有相应的条例依照,则用“比照法”去“比引科断”,例如“奴婢诽谤家长,比依骂家长律,绞”。这一规定体现出,清代( )
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法律判决有随意性
C.定例具有最高权威 D.司法实践律例并用
9、北宋前期,士大夫主要以诗人眼光看待和评价杜甫,其影响力有限。但到了中后期,宋人评价杜甫着眼于“道”与“文”两个方面,甚至称杜甫“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杜甫得到包括官方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崇仰,地位不断提高。这反映了( )
A.儒学教育的平民化 B.政教价值的时代选择
C.商品化趋势的加快 D.市民文化的逐渐形成
10、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延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 )
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B.有效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
C.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 D.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
11、有学者对元明清“海禁”政策的实施进行考察,其发现下表所示:
时期 海禁时间 开海时间
元朝 约占13% 约占87%
明朝 约占25% 约占75%
清朝(鸦片战争前) 约占15% 约占85%
对上表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没有实施“闭关锁国” B.“海禁”遭受民众强烈反抗
C.元明清海外贸易并未断绝 D.清朝实行“海禁”最为彻底
12、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发现于长江中游地区,其早期墓葬中女性的随葬品以锥器、装饰品居多,男性则多随葬石斧等生产工具。锥器是从事家庭手工劳动的重要器具,而石斧作为重要的砍砸器则主要用于采集、砍伐、切割肉类等大体力劳动。这说明当时( )
A.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B.小农经济的雏形已经出现
C.社会劳动中已经出现分工 D.手工业已成为独立的部门
13、自20世纪70年代末颁布新中国第一部生态环境保护单项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之后,我国陆续颁布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以上事实说明,我国( )
A.借鉴了国外环境治理法律和法规
B.逐步深化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C.形成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D.逐渐深化了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14、1979年5月,81岁的美国石油大亨哈默受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邀请,并经中国民航部门给予“特事特办”,他有幸成为第一位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此后,哈默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中方通过对哈默访华的重视( )
A.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的建交进程 B.展现给世界对外开放的真诚姿态
C.突破了美国建立的“石油美元体系” D.拉动美国商界加大对华投资力度
15、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引咎辞职”写入国家法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的情形和具体程序做了详细规定。这反映出我国( )
A.干部问责制度不断完善 B.干部分类管理制度形成
C.国家公务员政治中立强化 D.国家公务员选拔公开化
16、下表是1978年至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这一状况表明( )
1978年 2007年
地区生产总值 75.9亿元 5865亿元
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543元 1226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120元 3224元
工农业总产值 116.14亿元 6164.35亿元
A.广西已经完成城乡一体化进程 B.国家对经济干预管理模式的强化
C.改革开放增强了广西经济活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7、西汉窦太后因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宰相”,汉武帝方能“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来一步步完成“独尊儒术”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 )
A.官员升迁依赖统治者喜好 B.文化专制趋势较为明显
C.黄老治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D.治国理念影响文化发展
18、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 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19、元世祖以统一币制为己任,极力推行纸币,最终规定“交钞的印造,以万锭为限,以十足的现银为储备基金”,并明确规定“没有现银,则不许印发新钞”。这一规定( )
A.确立了纸币的法币地位 B.解决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C.根源于白银的大量流入 D.维系了交钞币值的稳定
20、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设立男女馆制度,其中女馆一般以25人或50人为1馆,以较早参加的广西、湖南太平军女战士为馆长。她们集体生活,每天发给一定的口粮并承担各项劳动……事实上废除了家庭生活。据此可知,这项制度( )
A.带有一定的空想性 B.巩固了太平天国的统治
C.实现了妇女的解放 D.提高了太平军的战斗力
21、下图是发布于1949年2月的漫画《春天到,河冰解》。在画面上,河冰裂解,水面上飘着七零八落的几块浮冰,浮冰上载着蒋介石、李宗仁、孙科、白崇禧等几个残存的国民党军政要人,个个一筹莫展,愁眉苦脸。漫画所示时局( )
A.体现出三大战役的影响 B.反映出渡江战役的开展
C.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D.标志着土地改革的完成
22、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下诏,要求京城的基层官员在“冬巡”时将孤幼老疾等人统一送至福田院安置,并下发“贫子钱”作为福田院日常运营经费。“贫子钱”的主要来源是内藏库、左藏库和中书省这几个中央机构。这反映了当时( )
A.医疗卫生体系日趋完备 B.民间救济得到官方的支持
C.战争频繁导致流民增加 D.朝廷注重社会秩序的维护
23、谭嗣同在《仁学》中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最终要实现“有天下而无国”的“地球之治”。梁启超为《仁学》所撰的序中说:“仁者,平等也,无差别相也,无拣择法也,故无大小之可言也。”据此可知,维新派( )
A.谋求学习西方变革政治制度 B.顽固坚守传统儒家学说
C.借助传统文化阐释救亡观念 D.反对西方民族国家观念
24、如表所示为1894—1933年我国近代工业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动,这一变动主要源于( )
年份 轻工业 重工业
工人数 比重 资本额(万元) 比重 工人数 比重 资本额(万元) 比重
1894 45596 53.9% 2083 42.0% 38975 46.1% 2871 58.0%
1911—1913 170850 63.1% 15084 52.1% 99867 369% 13848 47.9%
1920 401260 71.9% 33545 59.4% 156362 28.1% 22939 40.6%
1933 412205 64.0% 103651.5 72.7% 23202436.0% 38926.2 27.3%
A.轻工业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畸形发展
C.民族工业技术依赖帝国主义 D.中国经济体系和结构的殖民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首先发现茶叶的饮用价值。把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需要,是从唐朝陆羽开始的。他的《茶经》影响至今,根据《茶经》的记载,茶起源于巴蜀之地,之后茶叶朝东南西北各方向传播。朝东,日本、高丽有不少僧人和使者来到大唐学习,并携带茶种回国种植;往西,作为商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西亚;往南,到越南、缅甸、印度,大约始于9世纪开始饮用茶;至于北,则是五代和北宋时越过河套地区传到北方游牧民族区域。古代的中央政府利用茶来掌控和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因而就出现了“茶马互市”。古代的中国茶传播,由于航海技术还不甚发达,除秦汉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邻国韩国、日本之外,主要还是陆地传播。来自中国的茶与世界各地的民俗民风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茶文化和饮茶习俗。
——摘编自余锋《从茶与咖啡的普及历程看中西方文化及传播差异》
材料二:历代商人,都明白一个基本的经营之道:要做一名成功的商人,就必须掌拉整条产业链,而不仅是制造这一个环节。作为最早经营茶叶外贸生意的常家,直接把眼光投向了中国的产茶之地,他们最早开辟了南起福建武夷山等产茶之地,经江西景德镇、南昌、九江,湖北汉口、襄阳,河南南阳、洛阳,山西平遥、大同至张家口,再运往恰克图的绵延数千千米的“茶叶之路”。他们从南方贩茶叶,把制造、包装、加工、运输、批发、零售这整条产业链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正是这条高效整合的产业链,造就了以晋商为代表的一代茶商的辉煌的成就。
——摘编自《晋商史料全览》等
材料三:1757年至1842年间,清政府规定西方航海国家只能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史称“一口通商”时期。广州成为18世纪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口岸。许多西方人通过广州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于是在清代广州口岸,外销画应运而生。清代外销画题材丰富多样,从风景名胜、生活习俗,到家具陈设乃至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无不涉及。这些画作当年主要为了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内容大多围绕着广州贸易为中心而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如今,我们可以在这些画作中看到一个色彩明亮、商业繁荣、市井气息浓厚并且与西方交流紧密的广州。时至今日,外销画留存了18、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丰富图像,因此被研究者定义为“历史绘画”,具有一般艺术绘画无法比拟的历史研究价值。
——摘编自《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外销画的现代意义探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后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指出明朝后期以来以茶叶贸易为代表的海外贸易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清代广州外销画畅销的原因。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克林频时期,美国依靠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1992年克林频当选总统后,发表了《技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将技术用于美国经济增长》等一系列报告。1993年,美国成立了内阁级别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克林顿任主席。美国颁布了1995年《国家技术转移促进法》、1997年《联邦技术转让商业化法》、2000年《技术转移商业化法》等修正案。美国将网络营销模式等新技术形式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在国际贸易中通过“301条款”。
——摘编自全继业《浅论经济史视角下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史、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下表1991—2001年美国研发投入总额、来源构成及所占比例情况
时间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总计 1608.91 1667.82 1836.17 2121.21 2435.17 2742.11
联邦政府 总额 607.99 605.81 629.65 645.48 670.15 733.41
% 37.8 36.5 34.3 30.4 27.5 26.7
产业界 总额 923.00 965.49 1108.70 1362.27 1632.29 1848.92
% 57.4 58.6 62.6 65.3 69.4 67.4
高校 总额 34.57 37.08 41.09 48.36 56.30 67.78
% 2.1 2.2 2.2 2.3 2.3 2.5
其他 总额 43.35 49.44 56.74 65.10 76.44 92.00
% 2.7 3.0 3.1 3.1 3.1 3.4
——摘编自李宏伟《50年来美国科技投入变化规律分析》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克林顿时期美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林顿时期美国促进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举措及其作用。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对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演变,不同的学者各有其看法。有学者提出,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潮演进的主流;有学者把近代中国思潮演变比作一幅思潮蜂起、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与发展,始终是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有学者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贯到底的扣人心弦的巨大思潮,是近代中国各种进步社会思潮的原动力。
——据吴雁南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
围绕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选择材料中某一看法或者自行提出一个看法,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世界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所组成,各民族各国家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以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最终决定了各民族各国家的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就没有各民族各国家的历史,也没有世界历史。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个主轴展开的。
——摘编自李植树著《20世纪世界史》
请以“历史发展的主轴”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材料“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2个调整为41个……非常设机构由85个减少到26个”“2008年,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7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2013年,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减至25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为实现简政放权,要求国家进行行政改革,说明改革开放推动政府的行政改革,C项正确;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仍在开展,并没有基本实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基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中国)。“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说明东北地区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D项正确;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是科技创新,说明其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引领全国科技创新有所夸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东北地区率先实现中国梦,排除B项;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陶朱公范蠡、儒商鼻祖子贡慧眼识人的吕不韦等为代表的富商巨贾走到历史前台,B项正确;商朝已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商人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排除A项;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繁荣并非是由儒学兴起带动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题干所示为宋代婚俗的相关记载,当时婚嫁中,嫁妆多少成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且出现了富人“榜下捉婿”的现象,这些都和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有关,B项正确;当时理学处于形成阶段,理学在当时还没有被官方认可,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尽管当时婚俗出现变化,但并未迟滞经济发展,C项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的地方治理。根据材料可知,地方乡绅在地方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控制的主体,故选C;地方乡绅在清末政局中,不少转变为地方立宪派,并赞成革命,排除A;选项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职能的变化;乡绅地位的上升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弱化,排除D。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统治。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统治区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严重伤害了市民、公职人员、知识分子、产业工人等群体,削弱了其统治基础,故D项正确;表中并未反映整个农民阶级情况,排除A;民族工商业濒临破产,材料未能体现,排除B;材料未反映国统区物资供应紧张,排除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中世纪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可知,百年战争时期的英国,经济萧条,英国国王为促进本国经济恢复与发展,大力鼓励海外移民和海外商人到英国从事生产和贸易,故选C;选项A中对抗城市的说法错误;选项B中,对外来商人持宽容态度的是国王,并非市民阶层;选项D与时代特征不符。
8、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刑部在定罪量刑时,优先采用案例和条例,反映出清代司法实践律例并用,D项正确;据所学,清朝前期,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而非加强,排除A项;法律判决有随意性与材料“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等内容不符,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定例高于律法和皇权,不能得出定例具有最高权威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由材料“道与文”、“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可知,宋朝中后期杜甫地位的提高受到时局变化、理学发展的影响,说明政教价值的时代选择,B项正确。材料强调对杜甫的评价,无法反映儒学教育平民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评价杜甫时注重其“道”和“文”,与商品化趋势无关,排除C项;市民文化强调其世俗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可知,明朝中期,皇帝为加强其专制统治,减少内阁对皇帝的制约,调整内阁人员结构,已达到内阁内部相互制衡,D项正确;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非法定中央机构,排除A项;内阁相互制衡,加大了文官集团间的斗争,排除B项;内阁与六部共同制约皇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明清时期开海时间(75%——87%)远远高于海禁时间(13%——25%),说明在元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并未断绝,C项正确;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乾隆二十二年(1757)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处贸易,说明清朝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信息只涉及海禁、开海时间,没有民众对“海禁”政策的态度,排除B项;明朝海禁时间超过清朝(鸦片战争前),不能得出“清朝实行‘海禁’最为彻底”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的墓葬随葬品中,妇女多为家庭劳动器具,男性多为体力劳动工具,这说明此时已经出现以性别为依据的劳动分工,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妇女地位的情况,排除A项;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男耕女织,材料并未证明此时小农经济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手工业已成为独立部门,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D
解析:生态环境保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而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引导经济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D项正确;仅由材料无法得出我国环境法的发展借鉴了国外环境治理法律和法规,排除A项;材料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法律、法规的制定来看,当时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排除C项。
14、答案:B
解析:中美两国的建交时间是1979年1月,美国石油大亨哈默访华是在中美建交之后排除A项。1979年5月还是改革开放的初期,西方国家对中国还不了解,中方对哈默访华的重视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真诚姿态,故选B项。C项与材料无关。那时西方国家对中国还不了解,投资几乎为零,更谈不上加大,D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国家将“引咎辞职”写入国家法律,并出台相关文件对“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的情形和具体程序做了详细规定,这反映出我国干部问责制度不断完善,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类管理”,B项排除;我国实行党管干部原则,C项排除;公务员选拔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排除。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对广西经济的影响。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不论是地区生产总值,还是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工农业总产值,自1978年以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说明改革开放增强了广西的经济活力,推动了广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广西此时尚未完成城乡一体化进程,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管理,排除B项;仅凭广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排除D项。
1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窦太后好黄老之术,儒士没有受到重用,汉武帝主政时期,以儒学治国,重用儒士,逐渐使儒学发展为社会主流文化思想,由此可知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影响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统治者对儒士的不同态度,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的行为并非是文化专制,而是推崇特定的某种学说,排除B项:“黄老治国已成为社会共识”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C项。
18、答案:B
解析:唐代诗人的作品中既有儒家,也有道家乃至佛教文化的影响,这体现出当时的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在于思想的包容互鉴,而非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动,排除A项;唐朝诗歌受儒、佛、道思想的影响,材料并没有提及诗歌创作的世俗化,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初统治者以现银为储备金,限制了政府滥发纸币,从而维系了币值的稳定,D项正确。纸币在宋代即获得了法币的地位,排除A项;B项表述夸大了这一措施的影响,该措施并不能解决政府的财政问题,排除;白银的大量流入始于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排除C项。
2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推行的制度明显违背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带有一定的空想性,A项正确。材料中提及的制度具有空想性,不切实际,所以对太平天国的统治和军队战斗力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B、D两项表述错误,排除。妇女解放的实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1、答案:A
解析:材料中漫画发布的时间是1949年2月,此时三大战役已经完成并取得胜利,国民党败局已定,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2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要求京城的基层官员在‘冬巡’时将孤幼老疾等人统一送至福田院安置,并下发‘贫子钱’作为福田院日常运营经费。‘贫子钱’的主要来源是内藏库、左藏库和中书省这几个中央机构。”可知,政府通过下发“贫子钱”来安置孤幼老疾,这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维护社会秩序,D项正确;“日趋完备”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政府的救济,未体现民间救济,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流民问题是由于战争频繁导致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谭嗣同和梁启超借助传统的仁学思想强调国家无大小之别,应该一律平等,这表明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阐释救亡观念,C项正确;虽然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但材料并未体现维新派谋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维新派借助仁学思想阐发新义,而不是顽固坚守传统儒家学说,排除B项;材料并未表明维新派反对西方民族国家观念,民族国家观念是指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1933年(中国)。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我国近代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上,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小,其原因是重工业部门投资额较大,周期长,且重要矿产和铁路干线被列强控制,加上内战不断,民族资本家不堪重负,只能在轻工业领域谋求发展,近代中国经济殖民地化是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重工业也能解决就业问题,排除A项;近代民族工业一直是畸形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据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重工业部门投资额较大,周期长,民族资本家不堪重负有关,实际上不仅是轻工业,重工业同样在技术上受制于帝国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
25、答案:(1)特点:源远流长;文化属性不断增强;影响范围不断拓展;受航海技术限制,主要以陆地传播为主;成为中外交往与民族交融的载体。
(2)主要表现: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影响: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促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原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实行广州一口通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工业革命的推动;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
解析:(1)根据材料一“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首先发现茶叶的饮用价值”可知源远流长;根据材料一“把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需要,是从唐朝陆羽开始的”可知文化属性不断增强;根据材料一“茶起源于巴蜀之地,之后茶叶朝东南西北各方向传播。朝东,日本、高丽有不少僧人和使者来到大唐学习,并携带茶种回国种植;往西,作为商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西亚”可知影响范围不断拓展;根据材料一“由于航海技术还不甚发达,除秦汉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邻国韩国、日本之外,主要还是陆地传播”可知受航海技术限制,主要以陆地传播为主;根据材料一“来自中国的茶与世界各地的民俗民风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茶文化和饮茶习俗”可知成为中外交往与民族交融的载体。
(2)第一小问主要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根据材料二“他们从南方贩茶叶,把制造、包装、加工、运输、批发、零售这整条产业链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根据材料二“他们最早开辟了南起福建武夷山等产茶之地。”可知经济作物种植广泛。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经江西景德镇、南昌、九江,湖北汉口、襄阳,河南南阳、洛阳,山西平遥、大同至张家口,再运往恰克图的绵延数千千米的‘茶叶之路’。”并结合在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相关史实可知,明朝后期以来以茶叶贸易为代表的海外贸易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有,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促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根据材料“清政府规定西方航海国家只能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可知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实行广州一口通商;根据时间18世纪可知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这些画作当年主要为了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可知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
26、答案:(1)历史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日本、西欧及新兴经济体的商业竞争日趋激烈;“滞胀”危机仍未彻底摆脱;联邦政府长期面临财政赤字;重视科技发展的传统。
(2)主要举措: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成立高级别专门机构协调管理;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推动研发投资主体多元化;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金额。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步入高潮,成果丰硕;带动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成为世界经济唯一的霸主;增强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助长了美国霸权主义。
解析:(1)历史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日本、西欧及新兴经济体的商业竞争日趋激烈;“滞胀”危机仍未彻底摆脱;联邦政府长期面临财政赤字;重视科技发展的传统。
(2)主要举措: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成立高级别专门机构协调管理;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推动研发投资主体多元化;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金额。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步入高潮,成果丰硕;带动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成为世界经济唯一的霸主;增强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助长了美国霸权主义。
27、答案:示例一看法:近代中国社会思潮革新不断,激进主义思潮在演进中主流地位明显。论述: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地主阶级经世派最先从“闭关锁国”、自我陶醉的“天朝迷梦”中惊醒,新思考萌发,他们在民族危机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支配下提出“师夷”、“制夷”的主张;开启了新经世思潮的先河。但是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和封建传统的积淀使少数先觉者的呼喊并没有引起社会广泛的注意。面对太平天国咄咄逼人的形势,在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后,封建统治阶级发生了分裂。洋务思潮广泛传播,一部分地主阶级开始意识到西方科技工艺的先进,在“中体西用”的旗帜下,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了洋务运动,他们将西方科学技术与中国封建体制相结合,企图改变当前局势使中国迅速富强起来。甲午新败,列强瓜分,外患内忧,维新思潮与革命思潮纷至沓来,变法、新政、立宪与革命在世纪之交相继发生。一战爆发后,因复古逆流而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德赛二先生;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兴。短短八十载,“激进”的号角几乎没有停!总之,激进思潮承载了从传统继承而来的士人精神,又在新的历史转型时刻接受了外来的民族主义和进化论等思想;在民族危机的一次又一次不断刺激下,激进主义思潮产生、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民族解放和近代化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实现了社会进步。示例二看法:爱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进步思潮的原动力。论述: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各种进步思潮涌现。这些思潮是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出现的,是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国家出路,爱国主义是其兴起的根本动力。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图存,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并发展为政治运动。20世纪初,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孙中山等人主张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1915年,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礼教,以促进国民的觉悟。可见,各种思潮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为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饱含着爱国主义情感。这些进步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主要是围绕“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发展演变”而展开考生的解释素养能力。材料共有四个看法,要求任选材料中某一看法或者自行提出一个看法都可以,鉴于材料中的“看法”专业性较强,建议可以考虑自拟观点,注意“看法”简明易于论述最好。其次,明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具体可以参照一下如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思潮不断革新。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演变,呈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各种社会思潮或此起彼落,交相辉映;或旧潮未落,新潮又起。或蹒跚前进,或急转直下,形成人类历史上嬗变的异常景象。其复杂性和多变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思想文化变革的重要内容,主要有经世思潮和农民反封建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和新文化思潮及马列主义传播,且一次比一次前进。社会思潮是思想文化变革的动态反应,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直接表现,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风尚、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其中价值观念是社会思潮的核心。等等最后,注意总结升华。如,可见,各种思潮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为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饱含着爱国主义情感。这些进步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28、答案:示例:标题:生产力进步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推动世界历史不断演进。论述:生产力水平,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当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后,世界交往的发展,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欧美强国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为代表的生产力进步,使世界交往空前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其他工业文明成果,也扩展到世界各地。19世纪60年代,受西方影响,中国兴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也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俄罗斯、日本也通过顺应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要求的改革,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本国社会的进步。结论: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加强,推动各国发展,推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
解析:考生可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的角度立论,展开论述;也可从一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观点,进行论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栾川县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