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
联盟校第三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
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 0.5 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
题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80 分。每
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成语“羊车望幸”讲的是西晋皇帝司马炎每天晚上会乘坐羊车在宫中巡游,羊停在哪座
宫殿门前,哪座宫殿就是他就寝之处。这是羊车第一次出现在历史典籍的记载之中。2023
年,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秦始皇陵陵西墓葬发掘负责人透露,在该墓葬的发掘中,
发现了羊车的实物,这在中国考古史上非常罕见。这印证了( )
A.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
B.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C.王国维“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古史新证》中提到的二重证据法)
D.梁启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
2.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 年首
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 )
A.彩绘陶器 B.黑陶 C.玉器 D.骨器
3.孔子在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时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
A.“废分封,行郡县” B.“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以下能体现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5.秦朝时期出现了很多亡国谶言(巫师或方士等制造的隐语或预言),从“亡秦者胡也”“始
皇帝死而地分”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大楚兴,陈胜王”,这些亡国谶言都通过多个
第 1页
{#{QQABaYCAggggAgBAARgCEQVaCEMQkBAACIoGgAAMoAABwBFABAA=}#}
群体广泛传播并贯穿于秦朝整个统治时期。这些现象可用于说明,秦朝( )
A.统治危机的严重 B. 六国旧势力的崛起
C.社会秩序的混乱 D. 皇权逐渐走向衰落
6.公元前 127 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
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 )
A.减轻徭役和刑罚 B.增加税收
C.恩泽刘姓诸侯 D.削弱诸侯王势力
7.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
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
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
A.科举 制推动 社会阶层流动 B.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
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 D. 门阀政治的影响
8.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
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 )
A.加强了君主集权 B.促进了阶层流动
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
9.下图为隋朝主要粮仓示意图。图中粮仓投入使用主要得益于( )
A.造船业发达与粮食储备技术进步 B.统治者个人喜好及北方农业发展
C.全国统一格局形成与社会稳定 D.江南经济发展与大运河开通
10.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
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 )
A.草书 B.楷体 C.行书 D.篆书
11.南宋学者叶适认为:“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
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这表明叶适主张( )
第 2页
{#{QQABaYCAggggAgBAARgCEQVaCEMQkBAACIoGgAAMoAABwBFABAA=}#}
A.加强中央集权 B.恢复节度使制 C.扩大地方权力 D.崇尚重文轻武
12.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
各个方面。变法( )
A.实现了强兵目的,消除了边境威胁
B.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
C.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统一,巩固了统治
D.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民众生活
1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思想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
变化。下列情形出现在宋朝的是( )
①“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 ②“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有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指出:它是一个兼具生产、军事和行政的复合型体系,平居佃
猎,战时从征的特性助推了其民族的迅速崛起;但与中原文明交融后,在新的经济形态冲
击下,它又很快腐化,逐渐成为空壳般的组织形式。由此可推知,该制度应是( )
A.南北面官制 B.猛安谋克制 C.四时捺钵制 D.行省制
1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
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
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
A.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16.明朝中期以后,内阁票拟制度被明确固定下来,内阁首辅权威渐重,严嵩、夏言、徐阶、
高拱、张居正都是个人“专票”,政事皆决于一身。但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
卑。这反映的实质是( )
A.皇权的强化 B.首辅受到宦官领导
C.内阁已经取代了六部 D.宦官权力失控
17.清世宗雍正扩大了可上奏密折的官员人数,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
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当时除了雍正的少数几个心腹大臣稍敢勇于任事外,广大臣僚都
“人人自危,斤斤自保”。据此可知,密折制度( )
A.减少了政府的决策失误 B. 助长了官场的因循之风
C.削弱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D. 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18.御门听政是康熙帝接见朝臣、处理日常政务的主要方式。康熙帝在位 61 年间,始终不
渝地恪守时间、坚持御门,十分勤谨;御门时反对空话、套话,提倡臣下封驳和进谏。康
熙帝坚持御门听政旨在( )
A.强化君主专制 B.清除权臣势力 C.革新政治制度 D.打造盛世局面
19.明初,明太祖发布诏令禁止白银流通,但是到了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
主要货币。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
钱。” 据此可知明朝白银的货币化( )
A.使铜钱铁钱退出了中国市场 B. 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自然选择
第 3页
{#{QQABaYCAggggAgBAARgCEQVaCEMQkBAACIoGgAAMoAABwBFABAA=}#}
C.使中国经济依赖于国际市场 D. 得益于明朝银矿开采业的发展
20.明朝王守仁认为:“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
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
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这表明心学思想( )
A.提倡追求个性自由 B.强调探究客观世界
C.要求士人注重节气 D.激励人们发奋立志
21.清朝视周边民族与中原为一体,在治理政策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如下图所示,这说明
清朝( )
A.民族治理体现因地制宜 B. 民族交流互鉴趋于多元化
C.民族平等政策得以彰显 D. 民族事务管理走向法制化
22.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
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
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23.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
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
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
时( )
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B. 普通民众的爱国情怀强烈
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D. 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24.清朝与法国签的一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
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
第 4页
{#{QQABaYCAggggAgBAARgCEQVaCEMQkBAACIoGgAAMoAABwBFABAA=}#}
攫取的特权是( )
A.领事裁判权 B. 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居住及租地权
25.圆明园是园林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是由清朝几代
帝王调集全国能工巧匠,历时 150 年建造而成,却遭到英法联军野蛮焚毁。圆明园被焚毁
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26.下表为 19 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据此可知,这些著作( )
著作 作者 著作内容
《 海 国 图 魏源 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志》 的思想
《 康 輶 纪 姚莹 介绍英法历史,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备
行》
《 瀛 寰 志 徐继 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依
略》 畬 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A.开始引导国人关注世界形势 B. 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C.引发了道光皇帝的强烈关注 D.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7.太平天国在前期与后期分别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的相同之处
在于( )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 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潮流
C.反对外来势力侵略 D. 因脱离现实而无法实施
28.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
而试造,……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反映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工业生产 B. 抵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C.发展资本主义 D. 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9.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该图表明( )
图 2
第 5页
{#{QQABaYCAggggAgBAARgCEQVaCEMQkBAACIoGgAAMoAABwBFABAA=}#}
A.洋务企业走出了发展困境 B. 清政府认识到中体西用的缺陷
C.洋务派的强国梦初步实现 D.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30.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其历史背景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 中国在中法战争中取胜
C.中国边疆渡过了危机 D. 总理衙门设立增强了国防意识
31.《申报》曾报道一场战争,“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
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在此战争
中签订的条约为( )
A.《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32.下表是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概况。表中现象( )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域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
C.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引发 D.出现在甲午战后
33.《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
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34.如表是一学生课堂笔记的片段。据此推断其描述的事件是( )
※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带有盲目排外的行为
※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 义和团运动
35.《上谕》(1901 年 2 月 14 日):“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
云扰。送命庆亲王奕劻助、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
昨据奕劻助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呈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细心酌
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则《上谕》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①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②《辛丑条约》已签订
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④清政府丧权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 6页
{#{QQABaYCAggggAgBAARgCEQVaCEMQkBAACIoGgAAMoAABwBFABAA=}#}
36.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中国南方五省“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不久
浙江、福建、两广、山东、四川、山西、河南相继参加,互保区域扩大到 13 省。地方坐视
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被追究。由此可知( )
A.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了 B. 清政府地方已实行自治
C.南方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D. 清政府中央权威已下降
37.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主题是( )
A.新兴力量的崛起 B. 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C.国家出路的探索 D. 清政府权威的丧失
38.立宪派之所以对清末新政大失所望,开始另找出路,是因为( )
A.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 B. 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C.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 D. 立宪派在资政院缺少席位
3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
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
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制
40.有历史学家指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的革命,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皇帝不那么好
做了。”这是强调辛亥革命( )
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B.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C.打破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 非选择题:共 2 题,每题 10 分,共计 20 分。
41.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现代中国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
的发展。(10 分)
材料一
在统一的深度上,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统治,也突破了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政策的思路。
清朝追求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从中央到边疆各地区对边疆各民族进行直接管
理,以自己独特的、丰富的、有效的边疆政策取代了历代对边疆民族的松散的羁糜政策。
这些都加大了清朝统一边疆的难度。
——摘编自成崇德《清朝边疆统一论》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
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 5 两白银,
第 7页
{#{QQABaYCAggggAgBAARgCEQVaCEMQkBAACIoGgAAMoAABwBFABAA=}#}
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
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
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清朝边疆民族政策的特点,简述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具体
措施。(6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
42.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
代史的重要主题。(10 分)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接踵而至的必然
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发发可危。
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
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
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 年~1894 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
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三
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
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据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 世纪及 20 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基础
上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4 分)
第 8页
{#{QQABaYCAggggAgBAARgCEQVaCEMQkBAACIoGgAAMoAABwBFABAA=}#}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
联盟校第三次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 4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A D D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B C A B A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D A B A D D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D C D D D C C C A
二.非选择题:共两道材料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41.【答案】(共 10分)
(1)特点:具有创新性;对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管理(追求有效性);因地制宜;反
分裂与反侵略相结合或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任意3点,3分)
措施:平定准噶尔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3分)
(共6分)
(2)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
晋商)活跃;白银的使用。(任意4点,4分) (共4分)
42.【答案】(共 10分)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共2分)
(2)原因:①腐败严重;②只学习西方技术(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③慈禧挪用军
费或疏于国防或军备落后。(答对1点给1分,3点全则4分,共4分)
(3)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李鸿章等为代表兴起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
为代表兴起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共4分)
{#{QQABaYCAggggAgBAARgCEQVaCEMQkBAACIoGgAAMoAABwBF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