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一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选必一1-18课,选必二1-3课)
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题3分,总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中的要求)
1.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产生出我们现代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秩序。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英国政治( )
A. 首创政党政治先例 B. 国王权力被取缔
C. 体制在传承中创新 D. 首创了议会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和近代(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古老的英国政体对英国近代的政治产生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英国在中世纪不仅有国王,还首创议会,光荣革命后,既保留了国王,也保留了议会,所不同的是,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王权受到议会和《权利法案》等法律的严格限制,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即由有限专制向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过度,即政治体制在传承中创新,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英国首创政党政治先例,是其政治的一个方面,不是目的,而且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该历史学家目的是说明英国政治在传承中创新,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是英国政治的表现,不是目的,排除B项;材料探讨政体上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首创议会制只是历史传统,未涉及现实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 除尊孔外,北魏孝文帝还诏祀尧、舜、禹及周文王,诏修尧、舜、禹庙;又祭汉高祖,又遣使祭东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遣使祭泰山及华山等。孝文帝上述举动意在( )
A. 学习汉朝的治国理政经验 B. 传播儒家礼制文化
C. 彰显政权的华夏正统地位 D. 推动鲜卑民族汉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北魏孝文帝不仅提出儒学,还对几代帝王推崇祭拜修庙陵,又模仿他们祭泰山及华山等,他希望自己的统治是华夏正统,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学习汉朝的治国理政经验,排除A项;传播儒家礼制文化只是材料表达的其中一点,不能以点代面,排除B项;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可以推动鲜卑民族汉化,而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 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写道:“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这说明在英国政府中( )
A. 执政党安排党内同僚担任重要的官职 B.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清廉
C. 实行政治和管理分离,保证行政稳定 D. 政党更替影响文官任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英国)。根据材料“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知,撒切尔对英国文官制度的表述,体现的是其中立性的特征,即实行政治和管理分离,保证行政稳定,C项正确;执政党安排党内同僚担任重要的官职是政党分肥制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文官制度的中立性,没有涉及官僚队伍的清廉信息,排除B项;政党更替影响政务官的任职,而对事务官影响较小,排除D项。故选C项。
4. 唐律以丧服礼中的五服作为量刑定罪的重要参考标准.将亲属关系由近及远分为五等。犯罪连坐,先亲后疏。亲属间犯罪,虽行为相同,面视其亲疏关系量刑大异。这说明唐律
A. 注重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 总结了前代法律的实践经验
C. 深受儒家宗法伦理影响 D. 体现了量刑定罪的公正原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材料表明,唐律依据儒家宗法伦理量刑定罪,故C项正确;“将亲属关系由近及远分为五等”“犯罪连坐,先亲后疏”,体现的是宗族血缘关系而非社会等级关系,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并无体现;亲属关系由近及远推行“犯罪连坐”,不能体现公正原则,D项错误。
5. 在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中,明确规定每个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订立契约应该遵循当事人的意愿,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自己所有的财产,不准强制任何人让出其所有权,即使由于公共利益也要给予公正和事先的补偿。这说明《法国民法典》( )
A. 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C. 确定了西方的立法规范 D. 推动了共和制度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4年(法国)。根据材料“每个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订立契约应该遵循当事人的意愿,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自己所有的财产,不准强制任何人让出其所有权,即使由于公共利益也要给予公正和事先的补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民法典》注重保护个人的权力,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英美法系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国民法典》属于大陆法系,排除B项;确定了西方的立法规范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1804年法国共和制已经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6.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 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州③伊犁将军
B. 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
C. 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西宁办事大臣
D. ①安西都护府②单于都护府③西宁办事大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B项正确;汉代护乌桓校尉,唐代设单于都护府州,排除ACD项。故选B项。
7.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创立并确认了国际法中的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的原则,承认德意志数百个诸侯国的主权,承认新教和天主教的同等权利,也进一步承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和独立性,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解决争端的惯例。据此可知,该和约( )
A. 倡导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 B.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C. 为国际联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D. 奠定了近代国家法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解决争端的惯例”,表明该和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B项正确;《非战公约》规定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手段,只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排除A项;国际联盟是一战后出现的,C项夸大了该和约的作用,排除C项;《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近代国家法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8. 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现代中国( )
1 1984年5月31日审议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规定
2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制度
3 2001年2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
A. 创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构想 B. 以史为鉴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
C.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 D. 改革开放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步入法制化轨道,《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审议通过且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升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说明改革开放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就已经确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以史为鉴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地区社会政治发展情况,没有涉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9. 截止2016年,我国已连续14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已连续5次担任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已建立了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多个交通运输合作机制,倡议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港口服务组织。这体现出我国( )
A.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B. 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治理
C. 不断发展与世界大国关系 D. 构建均衡发展外交格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截止2016年,我国已连续14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已连续5次担任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已建立了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多个交通运输合作机制,倡议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港口服务组织。”可知这反映了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治理,体现了大国责任担当,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我国基础设施水平高低,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国与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且材料与均衡发展外交格局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945—1971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必须承诺将它们的汇率钉住美元不变,美国则将美元按固定比率与黄金挂钩;成员国只有在纠正国际收支的“基本失衡”并争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时,才可对钉住汇率进行调整。这些举措旨在( )
A. 防止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 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权威
C. 维护汇率稳定和金融安全 D. 有步骤地恢复国际金本位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美国则将美元按固定比率与黄金挂钩;成员国只有在纠正国际收支的‘基本失衡’并争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时,才可对钉住汇率进行调整”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双挂钩机制,美元与黄金维持固定比率,其他货币与美元维持固定比率,有利于维护汇率的稳定和金融安全,C项正确;材料措施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排除A项;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有利于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权威,但这不是目的,排除B项;国际金本位制并没有恢复,排除D项。故选C项。
11. 早在195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方案就曾有拟定,但直到1980年才有了新中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对此.有人解释说,当时中国个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一定的供给制成分。据此,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 居民贫富差距并不明显
C.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D. 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至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中“个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分配中存在着一定的供给制成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状况的出现正是因为当时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C项正确;当时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确不高,但是并不代表居民收入没有差距,个人所得税主要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当时史实,但是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材料中认为中国之所以到80年代才有个人所得税法是因为当时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排除B项;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基本符合80年代之前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材料认为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简单,排除D项。故选C项。
12. 明清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对“乡贤”祭祀。在山东,明代乡贤都是政绩卓著、清正廉洁的官员,且“生于斯”;清代乡贤发展到包括官员、孝子和其他善行义举之人在内的社会贤达,重视“生于斯”也重视贡献于斯。这样的变化意在( )
A. 强化儒学政治主导地位 B. 凸显地方治理的民本理念
C. 充分发挥乡贤的教化功能 D. 提高社会的精神文化认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乡贤是政绩卓著、清正廉洁的官员,清代乡贤发展到包括官员、孝子和其他善行义举之人在内的社会贤达,乡贤的范围扩大,且清代乡贤重视乡贤对于社会的作用,这反映出起变化意在充分发挥乡贤的教化功能,C项正确;政府重视乡贤,与强化儒学是不同范畴,且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主导地位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信息反映的是乡贤的作用,没有涉及以民为本的民本理念,排除B项;题干重在反映乡贤的教化功能,与精神文化认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
A. 受到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B. 能减轻国家的负担,有利经济发展
C. 是欧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D. 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生活,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D项正确;英国在17世纪初就颁布了济贫法,因此并不是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社会保障制度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排除B项;社会保障制度在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排除C项。故选D项。
14.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这说明( )
A. 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和长期性 B. 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 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唯一标志 D.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材料主要反映了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进一步分工,生产力得到发展,最终国家产生,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产生,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国家产生,材料没有涉及将农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包含阶级出现、形成国家以及有成型文字,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5. 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甘蔗在美洲的种植范围得到扩大,欧洲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找到了一个能补充加勒比地区劳力的办法: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 )
A. 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 B. 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 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 D. 殖民扩张加速资本流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3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哥伦布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在美洲大规模种植,但由于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随着甘蔗这一物种的洲际交流而引发了人种的跨洲际迁徙,说明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商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商贸形态的更新,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资本流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6. 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 )
A. 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 B. 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形式
C. 消除了人类食物短缺的现象 D. 导致粮食储备不再重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2021年(中国)。据材料“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可以看出我国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产量更高意味着粮食更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国博弈,排除B项;“消除”表述绝对,排除C项;“不再重视”表述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52分,其中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
17.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直接代表皇帝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政权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
【答案】17. 措施: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设立太学;盐铁官营;儒学独尊。(任答三点)
18. 主要方式:军事征服(或:战争)设立军政机构;册封;和亲;会盟;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任答三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关于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据材料“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可知,设立刺史;据材料“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可知,设立太学;盐铁官营;据所学可知,未解决诸侯王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为了进行思想统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唐朝(中国)。关于唐朝与边疆各民族政权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据材料“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可知,和亲;据材料“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可知,会盟;据材料“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可知,设立军政机构;册封;据所学可知,唐朝初期采用武力消灭东突厥、西突厥,可见,唐朝与边疆各民族政权进行交往的方式之一是军事征服;唐朝与边疆各族保持着经济文化交流。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
【答案】(1)基本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基层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基层自治功能逐步削弱。(任答3点)
(2)不同: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是为专制统治服务,治理模式是皇权专制下的产物;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近代西方基层治理模式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强调民众参与;基层官员主要由选举产生。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基本趋势:根据材料一“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是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基层自治功能逐步削弱;根据材料一“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可知,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根据材料一“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可知,国家对基层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基层自治功能逐步削弱。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西方。主要不同:根据材料一“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是为专制统治服务,治理模式是皇权专制下的产物,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根据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可知,近代西方基层治理模式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根据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可知,基层官员主要由选举产生;根据材料二“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可知,强调民众参与。
19. 近代早期的物种交换是指动植物、人口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等)带到新世界。……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从1518年到1600年,美洲有记载的传染病大爆发就有17次,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据估计,近代早期3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有1亿人死于传染病。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大批涌到美洲。……于是出现了印欧混血人种,他们的人数在许多地区超过欧洲人及印第安人。在西印度群岛,……出现黑白混血儿。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近代早期物种大交换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主要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哪些要素促进了近代早期物种大交换。
【答案】(1)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导致了人种分布区域的变化;使新人种出现;传染病导致美洲和大洋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导致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任选其中4个要点)
(2)地理大发现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世界贸易和世界人口的流动和迁移;物种自身的生物优势。(任选其中3个要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至19世纪(世界)。根据材料“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等)带到新世界。……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得出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促进了人口增长;根据材料“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大批涌到美洲。”可知,导致了人种重新分布;根据材料“于是出现了印欧混血人种,他们的人数在许多地区超过欧洲人及印第安人。在西印度群岛,……出现黑白混血儿。”可知,使新人种出现;根据材料“从1518年到1600年,美洲有记载的传染病大爆发就有17次,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据估计,近代早期3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有1亿人死于传染病。”可知,传染病导致美洲和大洋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导致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至19世纪(世界)。根据材料“迁移到美洲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等)带到新世界。……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及所学可得出地理大发现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根据材料“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大批涌到美洲。”及所学可得出世界贸易和世界人口的流动和迁移;根据材料“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及所学可得出物种自身的生物优势。
20.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历代支付方式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时期 支付方式 基本描述
秦汉 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汉武帝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北宋 北宋初年,四川由于铁钱使用不便,民间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
明清 明中期以后,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清朝大额交易以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
民国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新中国 建国以来,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21世纪 进入21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研究手机支付技术,并在2007年推出了手机支付服务。目前,中国的手机支付市场已经拥有超过2亿活跃用户
请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支付方式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答案】论题:货币的使用变化往往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紧密相关。
论述:宋朝由于商品经济发达,“钱荒”现象严重,所以导致纸币交子出现。然而由于商人信用危机和政府无视通货膨胀,滥发交子,导致交子被停发。明清由于传统手工业有优势,在长期的对外通商中,导致中国贸易顺差而世界大量白银涌入中国,另外,明清长期赋役征银,所以白银逐渐货币化。近代国民政府在国内外局势影响下,进行1935年法币改革,确立了法币为法定货币的地位,然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解放战争国民政府的惨败,国民政府信用日益丧失,法币随之崩溃。
结论:统治者在发行货币时,一定要照顾到货币使用者的利益,维持政府的信用。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中国)。首先,根据题意要求,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支付方式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如选择北宋、明清、民国等时期,可拟定论题:货币的使用变化往往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紧密相关。其次,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从北宋、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分析货币变化的原因。最后,概括总结可知,统治者在发行货币时,一定要照顾到货币使用者的利益,维持政府的信用等等。嘉陵一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选必一1-18课,选必二1-3课)
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题3分,总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中的要求)
1.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产生出我们现代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秩序。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英国政治( )
A 首创政党政治先例 B. 国王权力被取缔
C. 体制在传承中创新 D. 首创了议会制度
2. 除尊孔外,北魏孝文帝还诏祀尧、舜、禹及周文王,诏修尧、舜、禹庙;又祭汉高祖,又遣使祭东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遣使祭泰山及华山等。孝文帝上述举动意在( )
A. 学习汉朝的治国理政经验 B. 传播儒家礼制文化
C. 彰显政权的华夏正统地位 D. 推动鲜卑民族汉化
3. 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写道:“英国文官制度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这说明在英国政府中( )
A. 执政党安排党内同僚担任重要的官职 B.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清廉
C. 实行政治和管理分离,保证行政稳定 D. 政党更替影响文官任职
4. 唐律以丧服礼中的五服作为量刑定罪的重要参考标准.将亲属关系由近及远分为五等。犯罪连坐,先亲后疏。亲属间犯罪,虽行为相同,面视其亲疏关系量刑大异。这说明唐律
A. 注重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 总结了前代法律的实践经验
C. 深受儒家宗法伦理影响 D. 体现了量刑定罪的公正原则
5. 在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中,明确规定每个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订立契约应该遵循当事人的意愿,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自己所有的财产,不准强制任何人让出其所有权,即使由于公共利益也要给予公正和事先的补偿。这说明《法国民法典》( )
A. 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C. 确定了西方的立法规范 D. 推动了共和制度的建立
6.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 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州③伊犁将军
B. 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
C. 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西宁办事大臣
D. ①安西都护府②单于都护府③西宁办事大臣
7.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创立并确认了国际法中的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的原则,承认德意志数百个诸侯国的主权,承认新教和天主教的同等权利,也进一步承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和独立性,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解决争端的惯例。据此可知,该和约( )
A. 倡导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 B.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C. 为国际联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D. 奠定了近代国家法的基础
8. 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现代中国( )
1 1984年5月31日审议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规定
2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制度
3 2001年2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
A. 创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构想 B. 以史为鉴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
C.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 D. 改革开放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
9. 截止2016年,我国已连续14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已连续5次担任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已建立了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多个交通运输合作机制,倡议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港口服务组织。这体现出我国( )
A.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B. 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治理
C. 不断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 D. 构建均衡发展外交格局
10. 1945—1971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必须承诺将它们的汇率钉住美元不变,美国则将美元按固定比率与黄金挂钩;成员国只有在纠正国际收支的“基本失衡”并争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时,才可对钉住汇率进行调整。这些举措旨在( )
A. 防止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 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权威
C. 维护汇率稳定和金融安全 D. 有步骤地恢复国际金本位制度
11. 早在195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方案就曾有拟定,但直到1980年才有了新中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对此.有人解释说,当时中国个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一定的供给制成分。据此,中国长期未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 居民贫富差距并不明显
C.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D. 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
12. 明清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对“乡贤”的祭祀。在山东,明代乡贤都是政绩卓著、清正廉洁的官员,且“生于斯”;清代乡贤发展到包括官员、孝子和其他善行义举之人在内的社会贤达,重视“生于斯”也重视贡献于斯。这样的变化意在( )
A. 强化儒学的政治主导地位 B. 凸显地方治理的民本理念
C. 充分发挥乡贤的教化功能 D. 提高社会的精神文化认同
13. 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
A. 受到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B. 能减轻国家的负担,有利经济发展
C. 是欧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D. 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14.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这说明( )
A. 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和长期性 B. 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 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唯一标志 D.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15. 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甘蔗在美洲的种植范围得到扩大,欧洲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找到了一个能补充加勒比地区劳力的办法: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 )
A 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 B. 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 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 D. 殖民扩张加速资本流动
16. 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 )
A. 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 B. 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形式
C. 消除了人类食物短缺现象 D. 导致粮食储备不再重视
二、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52分,其中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
17.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直接代表皇帝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政权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
19. 近代早期的物种交换是指动植物、人口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等)带到新世界。……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从1518年到1600年,美洲有记载的传染病大爆发就有17次,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据估计,近代早期3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有1亿人死于传染病。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大批涌到美洲。……于是出现了印欧混血人种,他们的人数在许多地区超过欧洲人及印第安人。在西印度群岛,……出现黑白混血儿。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近代早期物种大交换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主要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哪些要素促进了近代早期物种大交换。
20.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历代支付方式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时期 支付方式 基本描述
秦汉 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汉武帝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北宋 北宋初年,四川由于铁钱使用不便,民间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
明清 明中期以后,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清朝大额交易以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
民国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新中国 建国以来,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21世纪 进入21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研究手机支付技术,并在2007年推出了手机支付服务。目前,中国的手机支付市场已经拥有超过2亿活跃用户
请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支付方式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名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