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江阴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必修)历史试卷(答案)

江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
历史(必修)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总计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B B A C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B C B D C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A B D A C D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B D D B D C B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1.
(1) 典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分)
(2)历史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政策因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
(3)战略决策:改革开放。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影响: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分)
(4)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举例:如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了港澳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所举史实须在规定时段内,史实要准确,说明须合理) (3分)
42.
(1) 原因: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影响: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并扩大了世界贸易。(4分)
(2) 影响:削弱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维护了欧洲的利益;冲击了国际货币体系。(3分)
(3)原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大;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亚洲地区缺乏专门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中国政府的积极倡议。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3分)江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
历史必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题 2 分,总计 8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杭州亚运会头戴“神人兽面纹”头饰的“琮琮”,迅速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于其名字的来源——良渚古城遗址大墓中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它是一款内圆外方的筒型玉器,是当时人们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由此可以推断,良渚古城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创造了一种成熟的文字
C.已经出现了社会的分工 D.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在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并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司法三权分立。同时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免。这些措施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便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C.体现贵族政治的消亡 D.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汉初在丧葬上推崇薄葬,汉文帝的霸陵多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武帝后盛行厚葬,“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汉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 B.社会习俗受主流思想影响
C.奢靡铺张风气的流行 D.伦理道德规范的逐渐弱化
魏晋南北朝时,大量的人口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江南。周朗向宋孝武帝建议,令侨流人户“就佃淮南,量家立社,给其粮种,检其出入”。据此可知,该建议旨在
A.恢复北方的社会生产秩序 B.推动南方土地的开发
C.与世家大族争夺隐匿人口 D.为北伐统一积蓄实力
由关中穿越秦岭通往四川的路叫做蜀道,李白曾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秦汉到隋唐时期,蜀道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隋唐之后,这些蜀道逐渐淹没在荒草之中, 不见当年的繁华。相反,缺少优良条件的重庆却逐渐发展起来。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政治中心南移 B.经济重心南移
C.隋朝修建大运河 D.关中地区经济衰落
钱穆在《中国经济史》中写道:“两税制乃用钱纳税,实乃妨农而利商。史载:‘定 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纳税人以所供非所业,必将增价以买所无, 减价以售所有,使豪家大商得益,而农民日困。当时如无钱币,则可代实物。但物与钱的比例并不固定,时有涨落。”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使农民面临双重剥削 B.增加了政府财赋收入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唐朝旅游业发达促进了旅游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既有以济世安邦为目的的宦游,又有以化羽登仙为目的的仙游,更有以结得善缘为目的的释游,还有“身在江湖之上,心游魏
阙朝廷之下”的隐游。这反映了
A.阶层流动性增强 B.户籍管理松弛
C.三教并行的影响 D.魏晋遗风盛行
学者李昌舒认为,靖康之难并非经济与军事的力量悬殊所致,恰恰相反,当时北宋的军队在数量和战斗力上均强于金兵,但由于思想的禁锢、士风的萎靡,面对社稷存亡的危急时刻,大多数士人或是避祸不言,或是互相攻击,导致战机一误再误。这一观点强调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集团墨守成规 B.贵族阶级奢靡腐败
C.专制集权统治措施 D.前线将领贻误战机
“喜鹊报喜”是汉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元杂剧《虎头牌》中,女真族将领中山寿马从 六儿口中得知有客人来访后,开心地唱道:“疑怪这灵鹊儿在枝头上稳,畅好是有定准儿”。这反映了
A.女真统治者接纳汉文化 B.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C.北方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D.元杂剧深受社会上层欢迎
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 76 所,浙江 74 所,福建 56 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南宋政治中心在南方,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C.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理学的兴起,儒家士人积极投身于基层教化
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 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 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 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A.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 B.君主集权的强化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D.中央集权的强化
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封授制度,命政教首领人物管理各自的地方。清朝赐封宗教首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名号,规定辖区及权限,设立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乾隆皇帝时提高驻藏大臣地位,西藏僧俗事务直属中央管理。这表明中央政府
A.坚持僧俗结合的行政方式 B.对西藏的管理趋于严密C.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 D.重视边疆地区经济开发
北宋中期,四川地区的大宗交易中因铁钱使用不便,由十六户富商担保发行交子。明朝中后期,白银在中国商品市场的大宗交易和赋税缴纳中使用日渐频繁,形成“朝野率皆用银”的局面。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商品经济的进步显著 B.中国处于全球贸易优势地位C.地域性商帮参与长途贸易 D.小农经济受到商品经济冲击
自 1865 年起,各通商口岸按照总税务司的要求,在年度贸易统计之外,另外编制年
度贸易报告。海关总税务司专门发布通令,要求各关务必按时寄送年度贸易报告,如果延误,各关必须向总税务司呈递公文,说明缘由。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关税被列强所掌控 B.内政外交丧失独立性
C.外贸管理趋向规范 D.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下》记载到:当道义的愤怒仍然同旧时代连在一起的时候,正义者是不可能战胜非正义者的。但是,在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这则材料的主要强调了
A.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B.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C.反割台斗争的民族气节 D.辛亥革命的积极性
同盟会成员创办的《民呼日报》刊发旅沪蜀人檄文:“失川汉铁路,即亡国之本,而卖川汉铁路,即无异卖全国。政府已矣,吾四百兆四亿之可怜虫,将奈何!”该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反映出列强势力开始深入内地 B.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C.促进“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为武昌起义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17.1919 年 6 月 5 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 6 月 5 日之后, 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 为“骚乱”。这一转变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 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18.1927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党刊《布尔塞维克》指出,“八一革命是适合于客观情形
和暴动时机的”;它“是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声,开启了布尔塞维克道路的新纪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C.纠正了“左”倾主义错误 D.以创建工农红军为首要目标
九一八事变后,部分东北军和东北义勇军领导的早期抗战相继失败。此时,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建立多支抗日游击队,至 1935 年底,抗日游击战争区域扩大到 40 多个县,抗日游击战争的烽火遍及东北各地。这可以用来说明
A.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B.共产党成为局部抗战的领导力量C.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殖民计划破产 D.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浙江大学、同济大学 师生们背井离乡,辗转奔波,常常要忍受饥饿和疲劳 艰辛难言。但师生们士气高昂,一路高唱《在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 他们在沅陵演出 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民族萌芽》等剧,轰动了整个山城。”师生们的壮举
A.声援了东北民众的局部抗战 B.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D.掀起了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潮
蒋介石认为刘、邓军队的行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陈赓军队的南下则是为接应刘伯承,为此,蒋介石首先由山东津浦路以东调出十几个旅,由陕甘宁调出了三四个旅。材料中“刘、邓军队的行动”
A.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 B.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C.基本摧毁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 D.推动了国民党与共产党和平谈判
世纪 50 年代初期,新疆人民歌唱道:“弹起我们的‘独塔尔’,敲起我们的手皮鼓,来啊,男女农民们,我们高声歌唱:感谢救星毛泽东,领导我们把身翻,斗争恶霸又减租,农民当家做主人 ”这首歌谣的传唱,可以用来说明新疆地区
A.土地改革运动成功开展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23.如果以 1963 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为 100.0,到 1978 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平均达 150.44,而同期的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太原的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率平均达 268.54。到 1980 年,贵阳、昆明、兰州都已经发展成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三线建设的开展 B.城镇化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的深入 D.西部开发的推进
24.公元前 4 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帝国的过程中,将贵金属战利品铸造成带有希腊神像的阿提卡希腊地名标准货币,在他去世后希腊城市和继承王国也发行同类型货币, 在希腊到印度的广阔区域内流通。据此可推知,这些货币
A.便利了世界的贸易往来 B.体现了“希腊化”认同
促进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D.宣传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25.有学者称,法兰克王权理论很大程度上就是法兰克王权基督教化的历史演进。借由教务会议,墨洛温国王不仅在族群众多的高卢论证了自身统治权力的合法性,而且逐渐成为法兰克主教团认可的正统基督教君王。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
A.教权依附于世俗王权 B.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王权与教权矛盾缓和 D.王权借助宗教维护统治
26.阿拉伯哲学思想的大量传播,最终引发了希腊自然哲学在西欧的研究热潮,带来了与基督教义相悖的“异端思想”,促成神学信仰的裂变,并在世俗大学中广泛传播。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A.影响了欧洲思想解放 B.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C.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D.是西方文化的源头
27.1526 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 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A.世界市场的成型 B.工业革命的冲击
三角贸易的初现 D.殖民体系的确立
28.加尔文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并在世俗活动中证明自己的信仰。一方面,人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积极努力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又需要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保持自我奋斗、节俭有度的理性生活。”由此可知,加尔文的主张
A.完善了基督教会世俗生活的理论 B.受到了启蒙运动精神内核的影响C.推动了天主教会改变奢靡的生活 D.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
29.1882 年后,英语成为日本学校的正式外语课程,不少新式中学的数理化工世界历史和地理的教材几乎都是翻印来自美国和英国的英文原版教科书,当时“学校教育被称为英语、数学、国语、汉学的教育,而英语居第一位”。这种现象折射了日本
A.开始沦为英语国家的半殖民地 B.紧跟欧美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C.通过“文明开化”推动近代化 D.成功清除封建专制的残余势力
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加强殖民扩张,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一方面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把更多的亚、非及拉美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体系。这样一来, 世界就联结成一个在经济上密切联系的整体。材料侧重表达工业革命
A.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B.促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大变革C.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D.使世界各国的生产力实现极大的发展
世纪 60、70 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学生运动、妇女权利运动、保护环境的生态运动等新社会运动,冲击和挑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权力结构,尽管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运动不同,但它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和活动是分不开的。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
A.指引着人们追求社会公正和文明 B.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C.受到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高度重视 D.为工人运动提供思想武器
32.1789 年攻占巴士底狱事件发生后,海地太子港等地的人们随之欢庆,他们效法巴黎的模式,组建了政治俱乐部,针对种族特权等问题展开辩论;黑奴们唱着革命歌曲,举着三色旗,响应着卢维杜尔关于保卫自由的号召,摧毁一个个种植园。这表明法国大革

A.彻底废除了拉丁美洲的种植园经济 B.增长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C.削弱了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D.加强了法国政府对殖民地的文化侵略
提拉克多次到孟买工人中进行宣传,深受欢迎。他说:“必须首先给人房子,然后你才能要求他们把屋子布置得井井有条”。在他的努力下,1906 年国大党把“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西”(自产)、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四大要点作为党的纲领。由此可知,他主张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民族解放B.解决民生问题是民族自决的前提C.用非暴力不合作方式争取民族自治D.唯有民族独立才能实现民族振兴
34.19世纪,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东方世界是世界历史的起点,而“西方绝对是历史的终点”。1918 年西方学界出现了“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的声音。这一转变是由于
A.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传统国际秩序 B.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方向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 D.战争引发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图是 1937 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苏联展馆的双人雕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该作品
A.反映苏联女性地位得到普遍提高B.建构起官方政治理念的艺术符号C.体现新经济政策实施时的精神面貌D.重现农业集体化时农民的劳动热情
下图为时政漫画《坚固的基础》,它反映的是 1943 年
11 月,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的会晤,图中文字意为“远东的胜利”。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雅尔塔会议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版图B.第三次长沙会战得到盟军有力配合C.中美英商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中国积极参与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二战后,美国第一、二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减少,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显著增加,同时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据统计,1950-1980 年,美国“白领工人” 在就业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 36.7%上升为 52.1%,而“蓝领工人”的比重从 41.2% 下降到 31.79%。这一变化
A.源于发达国家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B.表明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工作积极性C.反映出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多层次化 D.促使美国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8.1962 年,赫鲁晓夫提出要以生产原则改组各州和加盟国的苏共领导机构,具体原则是:以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科研院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联合起来建一个工业党组织,以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农业院所及相关农业加工企业等归属于农业体系的生产单位联合起来建一个农业党组织。这一主张客观上
A.扩大了基层的管理自主权 B.加剧了管理上权责不清C.破坏了苏联共产党的团结 D.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欧共体成立后不久,美国工商界便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以避免欧共体的歧视性关税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刚刚运作,日本跨国公司便把投资重点转向墨西哥,企图通过这块跳板来减少美国关税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这反映出
A.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区域集团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C.美、日、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D.跨国公司推动资本的全球扩张
40.2022 年,美国的人均收入超过 7.5 万美元,而苏丹、索马里、毛里塔尼亚等非洲发展中国家不足 700 美元,这一比值自 2004 年以来几乎没有变化,这些国家还是世界难民的重要来源地。由此可知
A.贫富差距阻滞了全球化进程 B.发展问题是世界性战略问题C.冷战加剧世界经济的不平衡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亟待打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题,每题 10 分,共计 2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 年 10 月)
材料二:下表所示为 1952 年和 1956 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对比表。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 年 32.2% 53.4% 7.3% 7.1% 接近于零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三:全会公报提出:现在我们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郑谦、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四卷)
材料四: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奇事”典型,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2 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变化的历史意义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政策因素。
(2 分)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判断这是哪一次重要会议并分析它的深远影响。(3 分)
据材料四,指出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中得出的重要认识,并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史实加以说明。(3 分)
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战事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 44 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1999 年 1 月 1 日,在欧盟范围内正式发行的欧元是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欧元的最高意义就在于,欧洲渴望通过创立一个强势货币和一个强大的区域货币体系,来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以谋求欧洲的利益,这将对国际货币体
系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三: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2020 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将达到 7300 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2015 年 12 月 25 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的原因及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影响。(4 分)
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欧元发行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3 分)
据材料三,分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的原因,并指出中国的倡议得到其他国家响应的根本原因。(3 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江阴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必修)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