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C.三公九卿 D.首推郡县
2、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嫡长子继承制、何尊、共和行政
② 中朝、盐铁官营、董仲舒
③ 三家分晋、圆形方孔钱、李悝变法
④ 曲辕犁、“天可汗”、《职贡题》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3、1898年在山东爆发的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4、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最相近的是( )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中央官制 D.皇位世袭制
5、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高理想是“君无为,法无不为”。他主张“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这一思想( )
A.描绘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建立在人性本善的理论前提之上 D.代表了下层平民的利益诉求
6、《元史》记载:“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使元朝“天下为一”的统治者是( )
A.耶律阿保机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成吉思汗
7、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辽朝统一各部落后,模仿中原的政治体制,辽朝直接以《贞观政要》为治国方略。据此可知,当时的辽朝( )
A.民族关系比较紧张 B.封建化进程加速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军队战斗力提升
8、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相关统计
生产费用(16支纱每包银两) 盈利(16支纱每包银两) 全国机纱产量万包 全国机布产量万匹 全国纱厂盈利(包括纱及布)
1915年 93.63 64.5 229.9 1240
1916年 97.56 5.45 72.6 290.6 4362
1917年 79.5 298.3 3852
1918年 8 92.8 308.3 5602
1919年 149.55 91.8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业( )
A.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 B.保持着稳健发展势头
C.出现第一个发展高潮 D.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9、雍正即位后将太子人选写为密诏,当众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写一份内容相同的密诏自己收藏。临终前,以两份密诏所书太子之名宣示而传位。之后乾隆发布谕旨称:“总之,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最为良法美意,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变者。”清朝秘密立储制度的确立( )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管理 B.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成为中枢稳定的制度保障 D.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创新
10、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
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目标
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11、据农工商部统计,1903—1907年注册登记127家公司中,股份有限公司为98家,占总数的78%,合资有限公司有17家,而独资或合资无限公司仅有12家。对现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引发戊戌变法高潮的到来 B.民国建立推动经济发展
C.清末新政鼓励兴办工商业 D.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2、某一学者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道:“它仍然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它抛弃传统,打碎偶像,依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这一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3、下图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东京城门税卡,房屋内中间所坐人物是税官,门前手拿纸笔的税吏正在登记客商的货物。门税是宋代在城门征收的商业税,有别于此前官府在“市”中向商人征收的“市税”。门税的征收意味着宋朝城市中商业活动的范围从以前特定的“市”扩大到了整个城区。门税的征收( )
A.说明政权并立导致宋代关卡林立
B.表明宋代限制商品和人口的流动
C.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加重了宋代城市平民的赋税负担
14、《后汉书郑弘传》记载:“郑弘曾祖父本齐国临淄人,官至蜀郡属国都尉,汉武帝时选强宗大祖不得族居,将三子移居山阴(今绍兴),因遂家焉。”汉武帝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郡国势力便于实施推恩 B.防范宗族势力强化中央集权
C.限制门阀士族加强君主专制 D.分化地方事权实现政治一统
15、明末来华的意大利人、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万国全图”,已绘明四大洋及诸大洲位置,并有经纬度标示。因地图上中国偏处远东隅,被当时的士大夫著文抨击。且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明史》仍然说利玛窦介绍的地理知识“其说荒渺莫考”。这反映出,当时( )
A.西学东渐未产生积极影响 B.人们忽略地理知识的学习
C.国人对外部世界蒙昧无知 D.中国世界中心意识被破除
二、论述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王朝的覆灭,确实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也有学者进一步追问,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责,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威一并衰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
——摘编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
根据材料,围绕“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三、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
——笑蜀《历史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孙中山为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德、赛两先生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上海 1854 芝罘 1863 秦皇岛 1902
广州 1859 琼州 1876 江门 1904
汕头 1860 芜湖 1877 长沙 1904
福州 1861 温州 1877 安东 1907
镇江 1861 蒙自 1889 满洲里 1907
宁波 1861 沙市 1896 海拉尔 1907
天津 1861 杭州 1896 齐齐哈尔 1907
九江 1861 苏州 1896 哈尔滨 1907
厦门 1862 梧州 1897 长春 1907
汉口 1862 腾越 1900 奉天府 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概括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其中皇帝制度中的皇权至上是核心,故A项正确。皇位世袭属于皇帝制度的内容,不是核心,B错误;三公九卿制度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不是核心,C错误;秦朝时推行郡县制度,郡县制度并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D错误。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①嫡长子继承制、何尊、共和行政,属于西周时期。②中朝、盐铁官营、董仲舒,属于汉武帝时期。③三家分晋、圆形方孔钱、李悝变法,属于战国时期。④曲辕犁、“天可汗”、《职贡题》,属于唐代。按朝代顺序是①③②④,D项正确;③应排在②前,④属于唐代,排在最后,排除A项;④属于唐代,应排在最后,排除B项;③属于战国时期,应排在①之后,②属于汉武帝时期,应排在③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898年在山东爆发的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可知,这次运动是义和团运动,选项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范围在长江流域,而且时间不符,排除A;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改良运动,与材料中农民阶级不符,排除B;辛亥革命时间是1911年,而且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排除D。
4、答案:D
解析:皇位世袭制中包含着宗法血缘的因素,故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君无为,法无不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这一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B项正确;材料将“法”看得至关重要,体现的是典型的法家思想,而非道家“无为而治”,排除A项;法家思想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前提下,排除C项;法家思想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而非下层平民的利益诉求,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元史》中记载的统治者完成了统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统治者为忽必烈,B项正确;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排除A项;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是金,排除C项;成吉思汗并未完成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的“改国号为辽”“模仿中原的政治体制,针对不同的族群使用相应的法律处理纠纷”“直接以《贞观政要》为治国方略”可知,模仿中原政治体制,这些措施会促进辽政权的封建化,B项正确;针对不同的族群使用相应的法律,有利于缓和民族关系,排除A项;辽朝并未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故谈不上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C项;这些措施与军队战斗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表格数据表明,中国棉纺织业机纱产量和盈利相比于1915年都有显著增长,说明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出现第一个发展高潮,故C正确;材料没有其他产业的数据对比,不能得出中国棉纺织业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的结论,排除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棉纺织业很快萎缩,B错误;仅仅从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工业体系是否完整,排除D。
9、答案:C
解析:题干中秘密立储制度“最为良法美意,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变者”,利于缓解争夺皇位的冲突,稳定中枢,故选C项;“官僚机构”不合题意,题干提及的是皇储制度管理,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中央的核心——太子即后来皇帝人选问题,非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B项;“形式创新”不合逻辑,应为“本质颠覆”,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八星”代表汉人居住的18个行省,是因为晚清时期的革命家对革命有“上下两策”,上策是革命政府收复清朝的全部领土;下策是革命政府收复中原十八个汉族人省份的主权,把满蒙疆藏“出卖”给列强,以换取他们对革命的支持。但最后选取了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说明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D项正确;武昌起义时期中国还没有恢复国家主权的完整,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旗帜由“十八星旗”到“五色旗”,体现了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无法体现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排除B项;材料问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的问题,“五色旗”体现民族平等、团结,但无法体现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1903—1907年注册登记的127家公司中,股份有限公司为98家,占总数的78%,合资有限公司有17家,而独资或合资无限公司仅有12家。”可以看出,在新政期间,工商业有所发展,反映出清末新政鼓励兴办工商业,C项正确;此时戊戌变法已经失败,排除A项;此时民国还没有建立,排除B项;D项是在一战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近代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近代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知识分子领导反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斗争,抛弃传统和偶像,促进中国富强社会进步。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发生,知识分子猛烈抨击儒学,提出“打倒孔家店”,C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以“中体西用”作为指导思想,维护传统文化,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但没有抛弃传统,打碎偶像,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不涉及抛弃传统和打碎偶像,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门税的征收意味着宋朝城市中商业活动的范围从以前特定的‘市’扩大到了整个城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税的征收体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与政权并立无关,排除A项;宋朝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并未严格限制商品和人口的流动,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宋代城市平民的赋税负担加重,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选强宗大祖不得族居”,可知武帝旨在防范宗族势力久居一地在地方影响力过大威胁中央,B项正确;郑弘官居蜀郡都尉,不属于郡国势力,A项错误;门阀士族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家族,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地方事权被分割,故D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耶稣会带来的地理知识,其世界观念基本是正确的,但是“被当时的士大夫著文抨击”,认为“其说荒渺莫考”,这正反映出直至18世纪,中国朝野还沉溺于对外部世界的蒙昧无知之中,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6、答案:论题:清政府迅速垮台是综合因素导致。阐述近代以来列强不断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科举制的废除使清政府逐渐丧失文化根基;小农经济的逐步瓦解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让清政府的经济基础逐渐削弱;清政府自身举措失当,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先后失败,丧失了自我改革的时代机遇;皇族内阁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内外皆轻”权力格局不利于维护集权统治;北洋军阀势力崛起,军人干政。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主要阐述了清王朝覆灭的原因,如材料认为辛亥革命的冲击、皇族内阁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内外皆轻”权力格局、北洋军阀势力崛起,军人干政等。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清政府迅速垮台是综合因素导致,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要求紧紧围绕“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
17、答案:(1)努力: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实现君主立宪制,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进行辛亥革命。
(2)影响: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③.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特点:主张向西方学习;②.追求政治民主化活动都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③.从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到追求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1)努力:根据所学,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及领导辛亥革命等方面回答即可。
(2)影响:根据“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根据所学可从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等角度概括。
(3)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不同的阶层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而不同阶层所学习的内容都与追求政治民主化有关,并且都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从康有为到毛泽东,可得出从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到追求人民民主专政。
18、答案:(1)特征:由沿海向沿江延伸,并逐步推进到内地;由南方向北方扩展;从东南到东北。
成因:晚清时期,列强对华侵略不断深入内地;列强在东北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清政府“自开商埠”。
(2)影响:海关长期由外国人把持,成为维护列强侵略利益的工具,挤压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解析:(1)根据材料,通商口岸开放的先后顺序是上海、广州、汕头、福州等地,再到九江、汉口、沙市等地,再到满洲里、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奉天等地可以得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是由沿海向沿江延伸,并逐步推进到内地;由南方向北方扩展;从东南到东北。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与材料中的开埠城市有关的历史大事件即可得出其原因是晚清时期,列强对华侵略不断深入内地;列强在东北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清政府“自开商埠”。
(2)结合所学可知海关的设置顺应了世界潮流,所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是中国近代海关长期由外国人把持,成为维护列强侵略利益的工具。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重庆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