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
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B.军民体质下降 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D.白银大量外流
2.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 )
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投资办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 )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天津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4.“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5.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下列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②百日维新 ③洋务运动失败标志 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有关这段历史的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南京,因为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领土要求
B.19世纪中后期,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圆明园开始成为一处遗址
C.19世纪末,日本人在中国建厂,加大对中国经济掠夺
D.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8.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3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①鸦片战争②火烧圆明园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虎门销烟。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9.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 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0.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C.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11.“庚子(1900年)和辛丑(1901年)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下列选项中能够印证“民主革命的涛声”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
12.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 B.游行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13.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14.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5.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黄埔军校创建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6.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7.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下面的一组漫画与此事件有关的是( )
A. B.
C. D.
18.“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发动武昌起义 B.领导南昌起义
C.发动秋收起义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如图是小明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摘要中的要点涉及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0.“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增强国力 B.地方自治 C.拥蒋反共 D.逼蒋抗日
21.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台儿庄战役
22.1949 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D.《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23.下表是八年级一班“历史学习园地”里展示的某人物简历,请你推断该人物是
1857年至1873年,就学于私塾,攻读四书五经;1894年,考中状元;1896年,筹办大生纱厂
1905年,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15年,专事实业、教育和慈善
A.李鸿章 B.荣德生 C.张謇 D.范旭东
24.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25.《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表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材料中的“国耻”指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B.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C.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辛丑条约》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城
26.“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7.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28.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 )
A.实行闭关政策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 D.实行文字狱
29.下列事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
A.红军强渡大渡河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红军四渡赤水 D.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30.废除沿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是在( )
A.明朝 B.清朝
C.中华民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二、辨析题
31.下面是王丽同学写的一篇《我的1912年》短文中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前几天,我在家中通过电视观看了孙中山在上海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仪式。不久,我收到在北京做生意的表哥来信,邀请我去玩。表哥陪我在北京街头游览一番,还听到一些群众的议论。听说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了。想去年,朝廷还把主张维新变法的袁世凯等六人全部杀害。在回家的途中,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1)错误: 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
(2)错误: 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
(3)错误: 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
(4)错误: 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
(5)错误: 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32.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城市或屈辱或荣光的标签,以下是四幅与南京有关的照片,再现了南京或屈辱或荣光的历史,结合图片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条约?
(2)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请你分析一下,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3)在南京制造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的刽子手是哪个国家?在这场大屠杀中有多少同胞被杀害?
(4)看到图二的画面,回忆这段历史,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5)图三所示是哪次革命的成果?这次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6)图四是哪次战役取得的成果?这一成果具有怎样的意义?
33.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标志事件和过程中最重大的事件。
(2)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找到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3)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吗?
(4)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被人们称为什么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学习这种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材料“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的信息可知,这段材料主要说的是吸食鸦片的现象普遍,因此A符合题意,BCD排除,所以答案选A。
2.A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规定①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等。由此可知都涉及到割地、赔款、开埠通商,①②③符合题意,A正确;投资办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④错误,BCD排除;故选A。
3.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俄国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这里的“转折”是指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B
【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圆明园后,并放火焚烧。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故选B。
6.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8年,光绪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正式下诏变法,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也称百日维新,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因此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③②。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7.B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本题是逆向思维题,要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在B选项中“北京圆明园开始成为一处遗址”的说法错误,因为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已经被英法联军烧毁,A、C、D三项都正确指出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都是正确。只有B错误,故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法国作家雨果说“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一个强盗叫法兰西、一个强盗叫英吉利。”夏宫是指圆明园,这两个强盗分别是英国和法国。
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②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③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1901年;⑤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故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3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有②③④,故选B。
9.D
【详解】根据关键词荷枪,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有关;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与题干信息不符。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南京条约》有关。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是《马关条约》。故答案选D。
10.D
【详解】据年代尺上的三个时间点都是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时间。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甲午战争中惨败的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对题干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D项正确;年代尺没有涉及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排除A项;年代尺没有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瓦解的历史,排除B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开始于洋务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00年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901年,以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与八国侵略着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始领导了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C
【详解】1919 年 5 月 4 日,爱国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提出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 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学生运动,不是工人罢工,排除A项;B中遍及全国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不能看出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诞生有三个前提基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是阶级基础;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组织基础,从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 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14.B
【详解】题文中的“揖美追欧”说的是中华民国政府学习欧美的意思,“旧邦新造”说的是推翻旧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飘扬五色旗”中的五色旗,红黄蓝白黑,象征五族共和。故选B。
15.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从“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可知是2016年—95年=1921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会议在召开过程中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选B。
16.B
【详解】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题文胡适的诗就反映了“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一内容,故选B。
17.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A项漫画中关在笼子里的大清皇帝和大臣,寓意清朝时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B项漫画中的洋人操控的清朝统治者打扮的提线木偶,寓意《辛丑条约》的影响,清政府沦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项漫画中的曹、陆、章以及三个拳头代表的是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要求惩办的三个卖国贼,以及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学生、工人和商人。D项是体现的是鸦片战争后中英双发关于《南京条约》的谈判,漫画寓意条约的不平等性;ABD三项均与五四运动无关,故选C。
18.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中共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和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共发动武装起义的结果是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以此题选D。
19.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
20.D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选项ABC明显错误,分析题文材料,可以看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逼蒋抗日,为了民族大义。
21.B
【详解】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B项正确;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C
【详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不允许中国人居住;1949年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故选C;AB与北平无关,排除;D解放北平的不是辽沈战役,排除。
23.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出身状元,开办大生纱厂、创立南通博物苑,此人正是状元实业家张謇。李鸿章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也曾创办过企业,但不是题干中的企业;荣德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他创办的企业是从一战期间开始的,与题干中的企业不符;范旭东1915年,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ABD人物与题干不符,故选C。
24.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15年属于辛亥革命后,处于民国时期,旗袍、中山装等服装受人青睐;轮船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申报》创办于1982年的上海,报纸上报道的身穿中山装的男士照片在1915年的上海也是可以看到的;男人的辫子在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所以在1915年的上海是看不到的。故选D。
25.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城,D项与“20世纪的第一年国耻"相符;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是在1842年;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是在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辛丑条约》是在1901年,由此分析ABC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此题选D。
26.D
【详解】历史结论是指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做出的一种主观性总结性认识,包括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地位影响等的认识。由此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属于对《辛丑条约》签订得出的主观性总结认识,属于历史结论,故选D;ABC都是历史事实,没有进行主观性总结,排除。
27.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28.C
【详解】依据题干内容“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由于实行闭关政策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因此出现使清政府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C项符合题意。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字狱;封建王朝腐朽没落;ABD三项不是根本原因,故此题选C。
29.B
【详解】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为1935年1月遵义会议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0.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维新变法失败后,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在1905年我国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故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31.(1)错误:通过电视 ,理由:1912年还未发明电视 ;
(2)错误:在上海 ,理由: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
(3)错误:想去年 ,理由:维新派人士被杀应在1898年 ;
(4)错误:袁世凯 ,理由:被杀的是谭嗣同等六人 ;
(5)错误:《新青年》 ,理由:《青年杂志》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12年中国还没有电视,所以通过电视观看了孙中山就职说法错误。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12年孙中山实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不是在上海。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维新变法时期的任务被杀害实在1898年,“想去年”指的是1911年,所以时间不符。
(4)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袁世凯不是维新派人士,维新派被杀的有谭嗣同等人。
(5)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所以在1912年,不可能买到《新青年》。
32.(1)鸦片战争。
(2)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3)日本;30万人以上。
(4)内心的感受应是愤怒、气愤、悲愤等。(只要是这种感情即可)
(5)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第二阶段英军打倒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根据条约内容分析可知,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3)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中,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破南京城,制造了骇人听闻、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根据所学可知,据统计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达30万以上;
(4)图二为南京大屠杀中对我同胞进行野蛮的活埋,对此我们的内心是无比愤怒的。
(5)第一小问,根据图三文字信息可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在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南京解放是在渡江战役胜利后。此役的重大意义是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1934年10月,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余人突围西进;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最重大的事件:遵义会议的召开。
(2)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找出例子得,说出策略得。
(3)原因: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答出两条即可得
(4)长征精神。现实意义: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期间最重大的事件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因为此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片段三中的四渡赤水和片段四中的巧渡金沙江都是长征中的著名战役;其策略分别是通过四渡赤水,声东击西,打乱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3)根据材料可知,“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说明长征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兄弟民族夹道迎”说明长征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说明是长征胜利与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分不开的。
(4)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长征中这样精神被称为长征精神。第二小问,我们在当今要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0-2021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