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 学年五县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卷
考试时长:7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华文明起源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流
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反映了中华
文明的特点是 ( )
A. 多元一体 B. 领先世界 C. 范围广泛 D. 历史悠久
2. 夏启发兵讨伐有扈氏,大战于甘。战前,启作《甘誓》,称“有扈氏,威侮五行,
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子惟恭行天之罚。”夏启此举旨在( )
A.维护君主专制的政治伦理 B.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C.宣扬其“敬天保民”的思想 D.强化鬼神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
3. 西周崇尚军礼,以礼、仁、德、信为原则, 强调“鸣鼓而战”“正大不诈”; 东
周诡诈战法被普遍运用,偷袭、出奇、设伏等军事行为受到推崇。这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尚未成为主流思想 B.社会变革影响价值取向变化
C.宗法礼乐制度已然不复存在 D.诸侯争霸削弱周天子的权威
4. 某同学设计了一份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主题手抄报,备好了以下素材,请选择出与这
一主题相符的( )
①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②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 ③接受董仲舒建议,
尊崇儒术
A.扩大尚书台的权力 B.轻徭薄赋,约法省禁
C.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D.分设刺史到 13 个州部
5. 钱穆先生在多种论著中谈到“北朝胜于南朝”:“(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
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
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据此可知,北朝胜于南朝在于( )
A.民族交流趋势的凸显 B.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
C.皇权与世族相互依赖 D.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
6. 某史学家指出,宋代前期制度设计的核心,简单地说是“以防弊之政,作
立国之法”,应当说是以消极的方式,防止统治出现弊病。下列可佐证这一说
法的是( )
A.加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 B.削弱地方权力强干弱枝
C.改革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D.发展工商业以富国强兵
高一月考联考卷 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7.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
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下
列属于他们所作的努力的是( )
A.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B.“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C.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D.反对重农抑商, 主张“工商皆本”
8. 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
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
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
A.君主专制 B.特务统治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9. 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影
响图中经济发展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A.土地政策 B.赋税政策 C.政治形势 D.自然灾害
10.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在《中国总论》(1848 年出版)书中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
段下被销毁了……在世界史中,一个非基督教的君主宁愿销毁损害他的臣民的东西,
而不愿出售它来装满自己的腰包,这是唯一的一个实例。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
史上也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这段描述( )
A.充分肯定了道光皇帝的禁烟决策 B.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辩护
C.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大加赞赏 D.对中国禁烟运动横加指责
11. 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
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
天的角色。”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 )
A.魏源 B.曾国藩 C.郑观应 D.康有为
12.某次战争结束之际,《泰晤士报》称:“清帝国现今已完全颓废老朽……因而今日乃
是结束处理清帝国最恰当之好时机,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该战争产生的
后果是 ( )
高一月考联考卷 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A.中国的社会形态开始变化 B.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1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
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
A.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 B.以温和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
C.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 D.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14. 陈独秀认为,五千年来, 中国文化本质上是畸形的文化,既然民主和科学能把
西方引到高度发达的社会,那么也一定能帮助中国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他高举科学
与民主的旗帜,主张以科学改造中国社会。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旨在( )
A.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B.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C.推动中国文化复兴 D.启迪民众思想以改造社会
15. 郁达夫曾经说道:"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
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其
言论表明五四运动( )
A.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自信
C.提升了个人的主体意识 D.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
16.1922 年,中国共产党二大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
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其有意
义的。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
A.意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B.实事求是进行革命策略调整
C.确立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 D:总结出王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二、非选择题: 共 4 小题,52 分。其中, 第 17 题 12 分, 第 18 题 12 分, 第 19 题 14
分,第 20 题 14 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
博爱、平等、 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
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
高一月考联考卷 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
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 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
(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影响。(6
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体制、政治机构适时的调整,是政府活力的表现,也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
的必要前提。这种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哪一个时期调整得快一点,整个经济和文
化的发展也就会快一点。这在汉武帝时期、唐前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具体史实, 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12 分。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高一月考联考卷 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19. 下列是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 长驱入关,来我中国, 据我政府,
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
(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 中国人之中国, 中国的政治, 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
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 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 一、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 民国均认为有效, 至条约
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
家个人种种之权利, 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12 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 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
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 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
重要条约。
——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 这种看法有何局限 (6
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 影响孙中山产生区
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 (8 分)
高一月考联考卷 历史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2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气候、棉花生产特性等自然因素影响, 中国棉花主要产区集中于河北、
山东、 河南、 山西、浙江、 江苏、 陕西等省份。 民国时期, 这些省份的棉花
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 1914 年, 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为 4 124 千亩,1
937 年增至 12 760 千亩。近代中国棉花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上海、天津、汉口以及华
北 4 省的华商纱厂、 日本纱厂以及日本本土纱厂。这一时期新增的棉花种植区域主
要分布在毗邻纱厂或近代交通线的地方,如山东棉花种植集中在黄河以北、小清河
流域、津浦沿线一带。 由此可见,棉花种植所引发的农村经济结构变动是区域性的。
——摘编自王建《市场导向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材料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注意到了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
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 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
浅说》一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 年,他在筹办
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
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
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
优质棉种。
——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民国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初年工商界的植棉改良行动进行评价。(8
分)
高一月考联考卷 历史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2023-2024 学年五县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
1 题 2题 3题 4题 5 题 6 题 7 题 8题
A B B D B B C D
9 题 10题 11题 12题 13题 14 题 15 题 16题
C A A C A D C B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52 分。其中,第 17 题 12 分,第 18 题 12 分,第 19
题 14分,第 20题 14 分。
17.(1)认识:材料一着眼于思想观念,认为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
现代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3 分)材料二着眼于政治体制,认为
戊戌变法触动了封建专制体制,为建立现代国家做出了有益尝试,成为中国现代
化的起点。(3分)
(2)影响: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政治的
近代化;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6分,任答 3 点)
18.示例:论题: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2分)
阐述:汉唐时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制度建设,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上实行中
外朝制度,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为中朝官,形成了决策和执行的两套行政
机构,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了皇权;地方上,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度,解决了王
国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选官用官方面,汉朝
实行察举制,重视官员品行,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构建。唐朝时期,三省六部
制度走向成熟,三省之间相互牵制,既加强了君主专制,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
策的科学性;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发展,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加强了社
会阶层的流动,将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9分)
综上所述,汉唐时期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推动了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1 分)
19.(1)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3分)
局限: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对帝国主义。(3分)
(2)区别: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
条约;1924年他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4 分)
历史因素: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
高一月考联考卷 历史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QQABQYyEogAgAAAAARgCUQH4CkKQkBCACAoGBBAEMAABgBFABAA=}#}
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4分)
20.(1)有利条件: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村自然经
济的解体;棉花品种的改良和棉花种植技术的改进;国内企业家的团结互助。(6
分,任答 3点)
(2)评价:推动了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提高了国内的棉花产量;促进了民族纺
织业的发展;加强了产业之间的互动,推动了商品性农业的发展;(6 分,任答 3
点)
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既无法完全满足民族工业发展的原料需求,也无
法从根本上推动农业近代化;对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抵御作用有限。(2分,任答
1点)
高一月考联考卷 历史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
{#{QQABQYyEogAgAAAAARgCUQH4CkKQkBCACAoGBBAEMAABgBF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