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2分)出土物品是历史无声的语言,是我们跨越时空对话的凭证。如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物品——碳化稻谷,据此可以佐证我国早期(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建筑业的发展 D.交通业的发展
2.(2分)如图中的文字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较深远的影响。这种文字被称为(  )
A.铭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3.(2分)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与这些简称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等级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4.(2分)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各家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
A.实行德政,为政以德
B.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互爱互利
5.(2分)“国祚”指王朝维持的时间。参考如图,可计算出西汉王朝的国祚为(  )
A.195年 B.210年 C.211年 D.442年
6.(2分)如表是古代某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
(一)早年经历 (二)起兵反秦 (三)楚汉之争 (四)建立汉朝 (五)平定异姓王 (六)历史评价
A.刘邦 B.项羽 C.刘彻 D.刘秀
7.(2分)图示法教学是历史老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如图反映的是汉朝的(  )
A.郡县制 B.统一铸币 C.推恩令 D.盐铁专卖
8.(2分)西汉时,中国出现了苜蓿、石榴、胡豆、葡萄、良马等外来物种。同一时期的大秦(罗马帝国),丝绸成为一种奢侈品并受到贵族的竞相追捧(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罗马人对丝绸的热爱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9.(2分)史料对于历史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是历史学家复原和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下列史料能够突出反映东汉民间生活气息的是(  )
A.铜冰鉴
B.金缕玉衣
C.居延汉简
D.说唱俑
10.(2分)据《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记载:“如经络受邪尚未深入脏腑之时,应及早治疗;四肢刚刚感觉不适,使机体气血通畅。”这体现了中医(  )
A.针灸法治疗疾病过程 B.“治未病”思想
C.实施外科手术的案例 D.“望闻问切”诊疗方法
11.(2分)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12.(2分)如表是关于淝水之战的记载,据此可知(  )
前秦 东晋
军队人数 到达前线约30万人 8万精兵
军队质量 临时征召军队,士兵缺乏训练;既有军队虽久历战争 募集英勇善战之兵;军队有足够的休整与训练时间
指挥控制 将领缺乏指挥大军阵的经验 主要将领谢玄等经常领数万人作战
A.该表可用于研究淝水之战的原因
B.该表可用于研究前秦战败的原因
C.东晋军队在各方面都具有优势
D.该表可用于研究淝水之战的影响
13.(2分)史书载:“(太和)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违者免所官……十有二月……甲子,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春秋争霸 B.文景之治
C.秦灭六国 D.孝文帝改革
14.(2分)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是初中历史的学习目标之一。下列历史叙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西周分封制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B.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C.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D.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15.(2分)如图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书法家的代表作,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A.钟繇 B.胡昭 C.王羲之 D.顾恺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6分,第17题32分,第18题12分,共70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26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完七年级历史上册后,请你结合所学,完成相关任务。
【民族初现】
材料一:如图是传说中的华夏族形成示意图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请将材料一示意图空白方框内容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
【精神凝聚】
材料三: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摘自《中华文明》解说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填“√”,请填“×”。
A.秦王朝完成了华夏民族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B.秦、汉之后虽经历分裂,但中华民族始终沿着统一的道路不断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成下表中“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国家伟业”的相关内容。
政治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
文化 统一文字
交通 统一车轨、修驰道和直道、开凿灵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华夏族“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而采取的措施。
【曲折发展】
材料四:以下是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砖。
(5)依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现象产生的积极影响。
1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填“√”;违背了材料一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材料一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填“〇”。
A.以上三幅图片都是反映农耕文明的实物史料。    
B.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C.铁犁牛耕推动了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条件,并归纳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18.(12分)某校历史教研室开展了“寻找中国历史进程的密码”的主题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下列图片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2分)出土物品是历史无声的语言,是我们跨越时空对话的凭证。如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物品——碳化稻谷,据此可以佐证我国早期(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建筑业的发展 D.交通业的发展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故A符合题意,与手工业、交通业无关。
故选:A。
2.(2分)如图中的文字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较深远的影响。这种文字被称为(  )
A.铭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依所学可知,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与材料图片中的甲骨不符;
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官方统一文字,不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隶书起源于秦朝,不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故选:B。
3.(2分)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与这些简称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等级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山西分封的晋国。
故选:B。
4.(2分)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各家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
A.实行德政,为政以德
B.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互爱互利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德政,选择A;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属于法家思想;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
“‘兼爱’‘非攻’,互爱互利”属于墨家思想。
故选:A。
5.(2分)“国祚”指王朝维持的时间。参考如图,可计算出西汉王朝的国祚为(  )
A.195年 B.210年 C.211年 D.442年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6月定都长安。至6年1月10日王莽称帝,西汉灭亡。202(公元前)+9(公元后)﹣2(没有公元零年减去1)=210年。
故选:B。
6.(2分)如表是古代某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
(一)早年经历 (二)起兵反秦 (三)楚汉之争 (四)建立汉朝 (五)平定异姓王 (六)历史评价
A.刘邦 B.项羽 C.刘彻 D.刘秀
公元前207年,刘邦灭掉秦朝,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史称“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刘邦建立汉朝。故A符合题意,排除B,排除C,排除D。
故选:A。
7.(2分)图示法教学是历史老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如图反映的是汉朝的(  )
A.郡县制 B.统一铸币 C.推恩令 D.盐铁专卖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甚至举兵叛乱,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由皇帝制定封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故C符合题意,不是郡县制、盐铁专卖。
故选:C。
8.(2分)西汉时,中国出现了苜蓿、石榴、胡豆、葡萄、良马等外来物种。同一时期的大秦(罗马帝国),丝绸成为一种奢侈品并受到贵族的竞相追捧(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罗马人对丝绸的热爱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穿过河西走廊、西亚;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出现了苜蓿、胡豆、良马等外来物种,丝绸成为一种奢侈品并受到贵族的竞相追捧,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外交流与汉朝科技进步不符;罗马人对丝绸的热爱,排除BD项。
故选:C。
9.(2分)史料对于历史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是历史学家复原和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下列史料能够突出反映东汉民间生活气息的是(  )
A.铜冰鉴
B.金缕玉衣
C.居延汉简
D.说唱俑
说唱俑刻画出一位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反映出东汉民间生活气息;铜冰鉴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排除B,排除C。
故选:D。
10.(2分)据《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记载:“如经络受邪尚未深入脏腑之时,应及早治疗;四肢刚刚感觉不适,使机体气血通畅。”这体现了中医(  )
A.针灸法治疗疾病过程 B.“治未病”思想
C.实施外科手术的案例 D.“望闻问切”诊疗方法
据题干“如经络受邪尚未深入脏腑之时,应及早治疗,即用导引、针灸等方法,材料强调的是对疾病的预防。故B符合题意,不能体现中医针灸法治疗疾病过程;材料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排除C,不能体现中医。
故选:B。
11.(2分)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北人南迁,因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故选:B。
12.(2分)如表是关于淝水之战的记载,据此可知(  )
前秦 东晋
军队人数 到达前线约30万人 8万精兵
军队质量 临时征召军队,士兵缺乏训练;既有军队虽久历战争 募集英勇善战之兵;军队有足够的休整与训练时间
指挥控制 将领缺乏指挥大军阵的经验 主要将领谢玄等经常领数万人作战
A.该表可用于研究淝水之战的原因
B.该表可用于研究前秦战败的原因
C.东晋军队在各方面都具有优势
D.该表可用于研究淝水之战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前秦在军队质量和指挥控制两方面不如东晋,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东晋在兵力上远不如前秦;淝水之战的结果和影响是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前秦很快土崩瓦解,材料未涉及。
故选:B。
13.(2分)史书载:“(太和)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违者免所官……十有二月……甲子,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春秋争霸 B.文景之治
C.秦灭六国 D.孝文帝改革
根据“(太和)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违者免所官……十有二月……甲子,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说汉语和穿汉服的汉化措施,故D符合题意,排除A,排除B,与秦灭六国不符。
故选:D。
14.(2分)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是初中历史的学习目标之一。下列历史叙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西周分封制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B.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C.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D.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排除,属于历史解释。
故选:A。
15.(2分)如图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书法家的代表作,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A.钟繇 B.胡昭 C.王羲之 D.顾恺之
根据材料“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及材料作品《兰亭序》分析可知,C正确;
AB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6分,第17题32分,第18题12分,共70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26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完七年级历史上册后,请你结合所学,完成相关任务。
【民族初现】
材料一:如图是传说中的华夏族形成示意图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请将材料一示意图空白方框内容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
【精神凝聚】
材料三: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摘自《中华文明》解说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填“√”,请填“×”。
A.秦王朝完成了华夏民族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 
B.秦、汉之后虽经历分裂,但中华民族始终沿着统一的道路不断发展。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成下表中“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国家伟业”的相关内容。
政治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
文化 统一文字
交通 统一车轨、修驰道和直道、开凿灵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华夏族“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而采取的措施。
【曲折发展】
材料四:以下是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砖。
(5)依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现象产生的积极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黄帝。部落之间展开攻伐,进而结成部落联盟。黄帝与炎帝进行了阪泉之战。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打败蚩尤后,促进华夏族形成,非一族所成,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可得出华夏族形成的特点是多民族融合而成。
(2)根据材料三“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时期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根据“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秦、汉之后虽经历分裂,故B表述正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国家伟业。秦朝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军事上,修筑了西起临洮。
(4)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而采取的思想措施是罢黜百家。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5)依据材料四“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砖”概括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交融的历史现象,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服装,融入到汉族生活中,与汉族士人合作,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有时矛盾激化,但在总体上,民族关系趋于缓和,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故答案为:
(1)
特点:多民族融合而成。
(2)A:×;B:√。
(3)
政治 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 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
文化 统一文字
交通 统一车轨、修驰道和直道
(4)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5)出现了民族交融的历史现象;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1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填“√”;违背了材料一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材料一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填“〇”。
A.以上三幅图片都是反映农耕文明的实物史料。  × 
B.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 
C.铁犁牛耕推动了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〇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条件,并归纳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1)A.图3《齐民要术》属于文献史料,“以上三幅图片都是反映农耕文明的实物史料”的表述违背了材料一信息所表达的意思。
B.“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的表述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
C.材料一说明铁犁、牛耕的出现。
(2)根据材料“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可得出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稳定、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鼓励垦荒。据材料“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农业工具改进、水利灌溉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可得出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产量提高、河湟谷地、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可得出粮食产区的扩张。
(3)根据材料三“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可得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根据“稻麦双收;根据“东晋的建立,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
(4)综上可知,我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是秦汉时期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故答案为:
(1)A.×。
B.√。
C.〇。
(2)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稳定,鼓励垦荒。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单位粮食产量提高。
(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劳动力;稻麦双收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
(4)秦汉时期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魏晋时期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18.(12分)某校历史教研室开展了“寻找中国历史进程的密码”的主题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下列图片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围绕图片提炼观点为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突出,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都江堰建成之后,被称为“天府之国”,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用树皮、破布,纸的质量大大提高,价格便宜。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他在数学。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故答案为:
观点: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突出。论述:战国时期,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200多年来,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西汉时期。东汉时,改进造纸工艺、麻头、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这种纸原料易找,易于推广,逐渐取代简帛,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造纸术的发明;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些史实都说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突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