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新知学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历史月考卷(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新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历史月考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考古工作者在距今5000年前后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发现坛、庙、冢等遗迹,同时期其他地区还出现了以城址、祭坛、王陵、玉礼器和陶礼器为标志的遗址。这说明当时( )
A.国家初始形态显现 B.奴隶制经济达到繁盛期
C.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D.宗法等级体制得以确立
2.下表为西汉《九章算术》中例题的节选。由此可知,《九章算术》具有( )
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问为田几何?
今有田一亩,收粟六升太半升。今有田一顷二十六亩一百五十九步,问收粟几何?
今有(人)共买物,(每)人出八(钱),盈(余)三钱;人出七(钱),不足四(钱),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A.创新性 B.系统性 C.实用性 D.理论性
3.西晋时,任职高官者须中正二品及以上,县令以三、四品充任。中正品第每三年调整一次,降品则贬官。为了区分资质优异获品者与单凭家世获品者,晋宋之际,大臣范泰提议将二品分为“门地二品”与“二品才堪”。据此推知,晋宋之际( )
A.选官制度发生改变 B.门阀士族呈现没落迹象
C.儒生政治地位上升 D.朝廷加强对官员的考察
4.公元496年,孝文帝下令改变鲜卑贵族的姓氏。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又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这些举措( )
A.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B.确立了皇室的独尊地位
C.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 D.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5.下图是中国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
A.体现了南方文化知识普及程度高 B.反映了文化轴心与政治中心趋同
C.表明人才比重失衡贯穿始终 D.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6.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这说明( )
A.元朝以郊祀彰显正统 B.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
C.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 D.元朝用郊祀笼络人心
7.河南北舞渡在清代是商业名镇。乾隆年间,此处“秦晋吴楚商贸往来,陆行者易舟,水行者易车”。道光年间,知县王德瑛言;“舞民但知坐贾不知行商 花、煤、粮各行户尚有本地人充当,余则全系西商(山西、陕西商人)。”这说明该地当时( )
A.逐渐发展为专业化市镇 B.成为区域贸易网络中心
C.手工业经营方式多元化 D.商业贸易为晋商所主导
8.戊戌维新之际,光绪帝欲行科举改制,如武科改试枪炮、八股改为策论等。《申报》于1898年先后发表时评,提出武科未有改制细则, “不宜全废弓矢”;八股不宜全废,应与策论等并行。由此可推知( )
A.维新变法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报刊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
C.科举改制尚未达成社会共识 D.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废除科举
9.甲午战争后,关注亚当·斯密的中国人日益增加。陈炽在《重译富国策序》中高度赞扬其著述的影响;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及“《富国策》,明生利分利之义,旧章尽废,而泰西民富百倍。”他们旨在( )
A.反思甲午战败原因 B.探索社会变革路径
C.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D.传播西方经济思想
10.1911年11月13日,《民立报》报道:“自鄂事发生后,粤垣官吏异常戒严,民间谣言尤多,无日不宣传党人将于某日举事。粤督大恐,因邀集省中大绅江孔殷、梁鼎芬等筹商解息之策。”这可用于解释( )
A.辛亥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B.武昌起义重创北洋军阀
C.清廷专制统治难以维系 D.广东革命力量较为强大
11.有位近代名人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今天本地报上的消息很好,但自然不知道可确的。一、武昌已攻下;二、九江已取得;三、陈仪等通电主张和平;四、樊钟秀已取得开封,吴(佩孚)逃保定。但总而言之,即使要打折扣,情形很好总是真的。”该材料( )
A.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清王朝土崩瓦解的情形
B.描述了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情形
C.分析了国共对峙时期工农军队反“围剿”的情形
D.分析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的情形
12.下面为1923年王尽美创作的诗歌《革命天才明》摘录。这表明当时共产党人( )
对工人 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 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 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 对农民 穷汉白劳动,财主寄生虫; 人穷并非命,世道太不公; 农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
A.坚持城市中心道路 B.强调党的组织建设
C.重视阶级觉悟启蒙 D.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13.1941年延安边区银行发行一元、五元、十元钞票三种,布告边区流通,同时命令边区所有公私交易不准使用法币。其他地区根据延安精神纷纷发行元以上的本位币。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 )
A.中断了国共两党经济合作 B.有利于缓解边区的经济困难
C.阻止了日本对中国的掠夺 D.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14.20世纪50年代读报组在山西农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左权县麻田读报组在学习美帝侵华的历史和中朝关系等文章后提出了“多生产一颗粮食,就增加一分力量”的口号。农民积极开展生产竞赛,全省1952年一年超额完成增产约2万亿元的爱国增产节约计划。读报组的活动( )
A.大幅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 B.加速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
C.符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 D.助于发挥民众的主人翁精神
15.如表所示为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我国对外活动系列事件。这些活动表明我国( )
时间 事件
1996年4月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首脑在上海举行会晤,正式形成“上海五国”机制。
2000年9月 在中国倡议下,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中、美、俄、英、法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联合国历史上的首次会晤。
2000年10月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
2001年6月 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与周边国家联系紧密
C.外交手段更加强硬 D.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这些论述的提出( )
A.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 B.说明中国成功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为构建新型政党制度提供了指导 D.立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时期的“盐铁会议”
汉昭帝(武帝之子)始元六年,西汉朝廷召开了一次历时五个多月的会议,集中讨论武帝以来各项政策的得失,其中盐、铁问题成为焦点,史称“盐铁会议”。会上参与争论的人员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朝廷征选的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另一派是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官员。两派的主要观点如下
贤良文学 桑弘羊
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 子贡以贮积显于诸侯,陶朱公以货殖尊于当世。富者交焉,贫者瞻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戴其德,称其仁。
草莱不辟,田畴:不治,虽擅山海之财,通百末之利,犹不能瞻也。 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
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 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会后西汉朝廷接受贤良文学的部分建议,废止了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但仍保留了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摘编自刘浩《盐铁会议中的王霸之争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盐铁会议上两派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桑弘羊治国思想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的城市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它们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商业意义,其商业活动只能局限在“市”这个特定的区域中进行,作为居民生活区的“坊”与“市”是相分离的。到宋代,城市一般沿街开店,商人只要纳税,都可在城中任择地点开设店铺,同时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又出现了夜市、早市和鬼市。为了加强管理,政府或构筑新的城墙,把近郊之地围入城中,把郊区变成城区,或在城外设厢,将其视同城区一样来管理。在此同时,在交通干线或人口聚集的地方也出现了由草市发展而来的市镇,两宋时期大约有6000-7000个墟集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材料二 唐朝政治保留着“贵族共和”的特点,宋朝则形成了“君主独裁”的制度。所谓“君主独裁”,从官制上来说,就是尽可能多地将国家机构置于君主的直接指挥之下,方方面面的国家运作,均由君主一个人来统辖。
——摘编自吴钩《新民说·宋仁宗:共治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实现“君主独裁”的具体措施。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代皆行秦政事”,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与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官僚制度紧密结合,三位一体,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专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但革命果实很快落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间手中。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新中国主要法律制定表
时间 主要法律文件
20世纪50年代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改革开放后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中共十八大以后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走出秦制的历史贡献,并就“百代皆行秦政事”谈谈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阶段特征,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最突出成就。
20.【20世纪现代化】
材料 二十世纪的现代化彻底打破了资本主义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模式。资本主义模式本身也进行了调整。社会主义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模式本身也不是单一的,内部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多种现代化模式的诞生反映出历史发展既是统一的,现代化是必由之路,同时又是多样的,各个民族有必要、也有权利根据本民族的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请以二十世纪“现代化模式”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历史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以及同时期其他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已经出现较大规模、带有政治中心特点的城市,反映政治权威和规范的礼器,阶级分化出现,表明文明发展程度较高,国家初始形态显现,A项正确;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材料所述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尚未进入奴隶社会,排除B项;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由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九章算术》中的例题侧重于对社会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这体现了其实用性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中《九章算术》中的例题体现了实用性的特点,据材料无法得出创新性,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九章算术》中部分例题,不涉及其他信息,无法得出系统性的认识,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九章算术》属于实用性数学,不属于理论性数学,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晋宋之际(中国)。据材料“为了区分资质优异获品者与单凭家世获品者,晋宋之际,大臣范泰提议将二品分为‘门地二品’与‘二品才堪’。”并结合所学可知,上品中的中等士族称为“门地二品”,上品中的低等士族以才学位列上品,被称为“二品才堪”,据此可以说明朝廷授官时按家世和才学进行了区分,D项正确;晋宋之际选官制度还是九品中正制,并未发生改变,排除A项;在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还是占据上品官职,排除B项;“儒生政治地位上升”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496年(中国)。据题干可知,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定高门,对民族交融起了促进作用,D项正确;北魏政权地理位置在北方,南方是南朝政权,故与南方地区的开发无关,排除A项;这些措施与皇室独尊地位无关,排除B项;“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到现代(中国)。根据图片中的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可知,在北宋以前,北方人才占据优势,在此之后,南方人才所占比重一路攀升,最终超过北方人才所占比重,据此可知,这是受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此种状况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D项正确;图表并未涉及南方文化知识的普及程度,排除A项;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轴心与政治中心并不趋同,排除B项;人才比重在北宋时期达到平衡点,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题意可知,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的郊祀礼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推行中原王朝的郊祀礼仪,以此来彰显其政权也是中原传统文化而来,是正统,A项正确;单纯从元朝推行郊祀礼仪,无法得出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排除B项;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元朝推行郊祀礼仪主要是为了彰显其政权的正统性,并不是为了笼络人心,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乾隆年间,此处‘秦晋吴楚商贸往来,陆行者易舟,水行者易车’。道光年间,知县王德瑛言;‘舞民但知坐贾不知行商 花、煤、粮各行户尚有本地人充当,余则全系西商(山西、陕西商人)。’ ”并结合所学可知,乾隆年间和道光年间,北舞渡的商业贸易往来频繁,在该地市场上汇聚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成为当时的商贸聚集地,由此可知,当时北舞渡地区成为区域贸易网络中心,B项正确;专业化市镇指的是专业经营某一种产品,材料只说明北舞渡贩卖物品种类多样,排除A项;手工业经营方式有官营、家庭以及民营等,材料未涉及其经营方式多样化,排除C项;“商业贸易为晋商所主导”只能反映道光年间“余则全系西商(山西、陕西商人)”,无法反映“秦晋吴楚商贸往来,陆行者易舟,水行者易车”,表述片面,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题意可知,戊戌维新时,光绪帝欲行科举改制,但《申报》发表时评,提出 武举“不宜全废弓矢”;八股不宜全废,应与策论等并行,这体现出当时民间舆论存在不支持科举改制的声音,这说明科举改制尚未达成社会共识,C项正确;维新变法拥有广泛社会基础,不符合史实,它只是少数维新派参与的活动,人民群众参与极少,排除A项;材料只有《申报》一家报刊评论,无法得出报刊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排除B项;材料只有《申报》一家报刊评论,而且是关于科举制改制,而不是废除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积极探索社会变革路径。陈炽、康有为等人关注亚当·斯密,意图吸取其经济思想,用于中国,推动国家富强,B项正确;陈炽、康有为等人关注亚当·斯密,根本目的是从其思想中谋求救国道路,而非单纯为了反思甲午战争和传播西方经济思想,排除A项、D项;陈炽、康有为等人关注亚当·斯密,是为了富强国家,并非对政府干预经济不满,排除C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11月13日(中国)。据材料“鄂事发生后,粤垣官吏异常戒严,民间谣言尤多,无日不宣传党人将于某日举事。粤督大恐,因邀集省中大绅江孔殷、梁鼎芬等筹商解息之策”,可知廷专制统治岌岌可危,C项正确;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北洋军阀在1911年尚未出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武昌起义使得粤督大恐,没有表明广东革命力量较为强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武昌已攻下;二、九江已取得;三、陈仪等通电主张和平;四、樊钟秀已取得开封,吴(佩孚)逃保定”可知,该材料描述了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情形。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B项正确;吴佩孚为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材料描述的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情形,A项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A项;国共对峙时期工农军队反“围剿”发生于北伐战争后,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吴佩孚不属于国民党势力,D项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23年(中国)。据材料“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穷汉白劳动,财主寄生虫”可知,当时共产党人强调了工农阶级在社会中的悲惨处境,指出了贫富差距和阶级不平等的问题;“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农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则表达了共产党人鼓励工农阶级觉醒并参与革命的呼吁,因此,当时共产党人重视阶级觉悟启蒙,C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到对农民的启蒙,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党的组织建设的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阶级对抗,不属于民族革命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解边区的经济困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共两党经济合作,排除A项;阻止了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52年(中国)。根据材料“农民积极开展生产竞赛,全省1952年一年超额完成增产约2万亿元的爱国增产节约计划”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翻身做主人,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有助于发挥民众的主人翁精神,D项正确;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农民积极开展生产竞赛,并非学习新的知识文化,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发生在1953年,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和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推进同世界大国的关系,积极参与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体现了国际影响力显著上升,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外交成就,并非经济成就,排除A项;英国、美国、非洲并非中国的周边国家,排除B项;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外交手段并没有更加强硬,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时代(中国)。题干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大创新,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A 项正确;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已经构建;排除C项;题干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是基于中国的国情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没实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7.(1)主要观点:贤良文学派主张重义轻利,重视农业生产,反对盐铁官营,反对严刑峻法。
桑弘羊派持重利观点,重视工商业发展,盐铁官营,严刑峻法。
(2)结合桑弘羊派的主张及会议结果,从政策实施有利于提升汉王朝国力(或: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作答;结合贤良文学派的反对意见,从政策的实施消耗民力、激化矛盾(或:抑制私人工商业发展)等角度作答。
结合会议的召开及结果,从国家政策需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角度作答。
18.(1)新变化:城市的空间界限和时间界限被打破;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市镇不断发展数量增加。(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根本原因:工商业的发展繁荣。(言之成理即可)
(2)具体措施: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崇文抑武。
19.(1)历史贡献: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不能答“资产阶级共和国”)。认识:秦朝确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延续时间很长,对发展古代经济、维护国家统一、防范分裂和积累中华文明成就具有正面意义;但秦制存在着不可解决的根本缺陷(专制皇权难以制约;专制王朝循环更替;底层民众权利缺失、民生多艰等)。
(2)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建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来,民主法制建设逐渐健全和完善。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重要基础等。
20.示例:论题1:中国走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之路。
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功跨越。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况,中国共产党在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基础上,实施一化三改,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道路。1956至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经历了曲折,但成就举世瞩目,如1964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三线建设增强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推进现代化进程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中国引进外资,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家和出口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开创出来的现代化。是一条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基本国情、时代潮流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是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论题2:苏联开创了社会主义主义现代化模式
论题3:20C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也进行了调整
论题4:各国有权利根据本民族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新知学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历史月考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