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1练~第60练(11份打包含答案)

第51练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2023·山东青岛高三二模]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由此可知当时(  )
A.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
B.继承了为政以德的文化传统
C.选官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
D.官员有着官德上的自我省察
2.[2023·本溪市三模]西汉初年沿袭了秦朝的军功爵制,“公卿皆军吏”。西汉中后期,“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求
B.确立了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改变了中央官制的运作
D.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影响
3.[2023·抚顺市二模]汉朝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入做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做郡守县令。唐朝中期以后,“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更成为官员选拔的重要原则。这实际表明汉唐时期(  )
A.地方官员的升迁快于京官
B.京官从地方官员中选拔
C.注重提升官员治国理政能力
D.注意弥补科举选官的不足
4.[2023·淄博市三模]据《白居易全集》记载,唐代官员选用有如下规定:“国家公卿、将相之具,选于丞郎、给舍;丞郎、给舍之材,选于御史、遗补、郎官;御史、遗补、郎官之器,选于秘著、校正、畿赤、簿尉。”由此可见,唐代(  )
A.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备
B.官员选用重视论资排辈
C.最优秀的人才得以重用
D.选官用人注重实践历练
5.[202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高三三模]宋代中枢权力结构中的监察功能主要由台谏系统承担,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承担了对台谏系统的监控。宋仁宗时,“诏中书置台官言事簿,令以时检勾销注之,仍录与枢密院”。宋仁宗此举意在(  )
A.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
B.构建权力的制衡机制
C.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
D.提高监察谏议的效率
6.[2023·湖北卷]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
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
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
7.[2023·北京延庆区高三一模]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主要由都察院和六科行使监察权。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御史和给事中都是正七品官员,这说明(  )
A.明清两代皇权得到加强
B.御史和给事中负责选拔官吏
C.给事中只管理地方官员
D.都察院逐步威胁到皇帝权力
8.[2023·日照市一模]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中指出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
C.新旧教育体制并存 D.完全确立近代学制
9.[2023·天津河东一模]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有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甄别的用意在于(  )
A.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
B.保持行政连续性与稳定性
C.完善公务员的任职体系
D.为守旧官僚暗开绿色通道第52练 西方的文官制度
1.[2023·四川泸州高三三模]1801年3月,美国总统亚当斯在去职前几个小时突击任命42名联邦党人为治安法官,而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就任后马上清洗了这些“午夜任命”的官员。1828年民主党安德鲁·杰克逊就任总统后,也用本党党员更换了1/5的政府官员。这些事例说明美国(  )
A.国家治理缺乏专业性
B.权力制衡机制已被打破
C.官员任命具有随意性
D.党派利益影响官员任命
2.[2023·江苏盐城高三三模]19世纪后半期,英国各政党间为了争夺选票,力图在下院中占据多数席位,加强了对党员的纪律要求,以致出现了“即使是多数党的议员也不是其政党的主人,而是它的奴仆”。各政党加强纪律要求,主要是基于(  )
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改变
B.内阁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C.政党之间矛盾得到缓和
D.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3.17、18世纪,欧美内阁制、政党制形成以后,执政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换,就需更换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僚。由于政党更迭频繁,这就导致政府官僚频繁更换,政府腐败泛滥。这说明,欧美国家(  )
A.资本主义民主遇到瓶颈
B.实行多党制不合实际
C.急需进行官员制度改革
D.政治制度尚不完善
4.[2023·德州市三模]19世纪初随着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的政党,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英国的“政党分肥制”(  )
A.适应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需要
B.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利益要求
C.削弱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
D.加强了国王对官吏的控制使用
5.[2023·菏泽市二模]《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这一规定,体现了美国文官制度的(  )
A.择优录取原则 B.职务常任原则
C.政治中立原则 D.论功晋升原则
6.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
A.杜绝专制局面出现
B.确保文官队伍优良素质
C.消除官员腐败现象
D.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7.[2023·山东泰安高三三模]美国从1883年确立文官制度的《彭德尔顿法》开始,逐渐形成的文官制度的传统是“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  )
A.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 B.忽视了官员道德品质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 D.促进了人才自由流动
8.撒切尔夫人在《撒切尔夫人回忆录:唐宁街岁月》中提到:在1980年5月13日我向国会提出缩减公务员人数的长程目标时,公务员的总人数已减为70.5万人。往后4年内,我们期望能减为63万人。为实现此目标,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辞退部分不称职的公务员
B.裁撤部分部门和压缩机构
C.只需减少录用数量,无须太大变动
D.提请议会,更改公务员任用的法律
9.美国文官部门是由各类专门委员会和上千个类似的官僚机构组成的。这些官僚机构对国会制定的每一项立法都要再宣布二十条规章细则。美国此举(  )
A.导致国会的立法权受到冲击
B.有助于法治秩序的有效运行
C.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
D.完善了司法机构的法律依据第53练 法律与教化
1.[2023·广东茂名高三二模]据《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而《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记载,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这说明夏商周时期(  )
A.用刑法维护社会秩序
B.法制观念初步形成
C.贯彻明德慎罚的原则
D.礼法并用治国思想
2.[2023·天津市红桥区一模]下表是两则有关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法律条文,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法律 条文
甲 “成年子女必须分家,不得与父母同属于一个户籍。”
乙 “祖父母、父母在世,子孙不得别立户籍,分割家产。”
A.甲应该符合唐代法律之基本精神
B.乙的主张是汉代重道德教化的体现
C.甲的规定为汉代以礼入律的产物
D.就家庭组织的变迁而言,乙早于甲
3.[2023·朝阳市模拟]秦汉时期,官员逢父母丧,往往停职守孝,称为“丁忧”。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制度化法律化,明清时期对“丁忧”制度执行也十分严格。这一现象表明(  )
A.选官以孝廉为标准 B.宗法制度影响深远
C.儒家思想影响法制 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4.[2023·广东深圳高三一模]明朝工匠吸收战国成书的《考工记》总结的经验,采用初创于商周时期的陶范法,铸成了约46.5吨重的永乐大钟。钟体上“惟愿皇图万世隆”“惟愿人人尽忠孝”等铭文位置醒目。后从宫中移至万寿寺,“藉佛力以寓劝化”的功能扩大到民间。永乐大钟的铸造(  )
A.体现稳固统治和教化人心的主旨
B.说明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C.反映了中国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D.说明传统社会结构变动影响文化传播
5.早期罗马法规定,一旦债务人未能按时清偿债务,债权人可利用解除约款获得相关抵押物的所有权。公元326年,罗马皇帝在相关立法和告示中明确禁止解除约款,不仅禁止买卖中的解除约款,也禁止实物担保中的解除约款。这一举措(  )
A.淡化了经济财产的所有权观念
B.渗透着维系社会公平的理念
C.禁止了贵族阶级的高利贷行为
D.有利于督促债务人履行义务
6.[2023·烟台市二模]“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这说明两大法系的共同特征是(  )
A.突出法官作用 B.以成文法为主
C.强调法律至上 D.以判例法为主
7.[2023·广东潮州高三统考]1804年《法国民法典》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据此推断,该法典(  )
A.为工商业自由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
B.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C.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主要来源
D.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8.
[2023·大连市二模]右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一幅宣传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该作品(  )
A.宣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肃清了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礼教
C.体现了对男女平等权的尊重
D.落实了“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
9.[2023·沈阳市二模]1983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委托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五讲四美手册》,作为当时“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重要参考工具书。共青团中央此举(  )
A.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
B.完善了公民的美育课程体系
C.重在营造改革创新的社会氛围
D.助力了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第54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1.秦国蜀守李冰大力兴修水利,在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兴学,致力于“化夷为夏”。二者都得到了巴蜀民众的推崇。这些举措(  )
A.促进了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的上升
B.推动了巴蜀民众国家和文化认同
C.反映了秦汉地方治理政策的转变
D.稳定了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
2.[2023·营口市二模]唐代诗人王建《凉州行》中说: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歌着重反映(  )
A.民族间出现交流交融 B.唐蕃之间的友好相处
C.曲辕犁传入吐蕃地区 D.匈奴内迁加速封建化
3.[2023·本溪市一模]元朝时,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曾两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游历。向西远及埃及、摩洛哥、索马里、莫桑比克,向东南抵达菲律宾、澳洲等,所撰游记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旅行家、外交家列班·扫马从大都随商队出访波斯、亚美尼亚,先后会见罗马教皇及英国和法国等国国王。这表明中国在元朝时(  )
A.航海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B.对外交往范围空前扩大
C.国家统一扩大国际影响
D.政府重视经济文化交流
4.[2023·安徽芜湖高三二模]隆庆四年,明朝与蒙古达成和议,俺答汗在答谢表中说道:“臣等生齿日多,衣服缺少。近年各边时常调兵出捣,杀虏家口,赶夺马匹,边外野草尽烧,冬春人畜难过,……乞敕各边守臣各立市场,听番汉人等每年互相买卖一次。”隆庆和议(  )
A.解决了明朝内陆边疆的危机
B.提高了朝贡贸易的地位
C.顺应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
D.调整了农牧经济的格局
5.[2023·湖北卷]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6.[2023·山东青岛高三三模]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要形式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这(  )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C.奠定了国际法形成基础
D.促进近代外交体制确立
7.[2023·枣庄市一模]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突出体现了(  )
A.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 D.内地与边疆政策相同
8.
[2023·烟台市一模]右图为创作于1962年的藏族题材人物画《翻身奴隶的儿女》,描绘了一群藏族孩子盘坐在毡子上读书写字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  )
A.绘画艺术彰显了浪漫主义风格
B.义务教育普及塑造了时代新风
C.西部开发缩小了儿童发展差距
D.民主改革开启了藏区发展新篇
9.[2023·河北邢台高三阶段考]20世纪,实质不平等观念受到了欧洲大部分国际法学者的认可。有的学者认为,法律平等不能与政治平等混为一谈,各国力量的不平等是自然的结果,因此,国家在政治上并不总是平等的。这一观点(  )
A.迎合了强权政治的需要
B.丰富了国际法学理论
C.解释了新兴国家的困惑
D.有助于稳定国际秩序第55练 货币与赋税制度
1.[2023·江苏苏州高三三模]秦国服4年的劳役者如果向官府领取衣服,按布钱比价,“钱十一当一布”,冬衣每人缴110钱,即10个布,夏衣每人缴55钱,即5个布,可以缴布,也可缴钱。秦币分为黄金、布、半两钱三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布”在秦国具有货币功能
B.秦国民众承担的徭役种类多
C.古代赋役征发以土地为依据
D.秦国货币体系极为混乱复杂
2.[2023·四川泸州高三三模]宋代民间多有“销钱为器”的现象,将铜钱熔化铸成器皿谋利,“市井逐利者,销钱一缗可为数器,售利三、四倍。远民不知法令,率以为常。”还有许多人将铜钱作为实物资产来贮藏。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冶铸技术的提高
B.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刺激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D.冲击了政府的专卖制度
3.[2023·辽宁高三联考三模]1922年,广州成立了广东省银行,后改为省立广东银行。该银行名义上是属于孙中山政府的,但由于军阀势力捣乱以及财政问题没有解决,经营极不稳定。它所发行的纸币数量巨大,致使价格大跌特跌,直至变为废纸。造成该银行纸币贬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导致军费开支巨大
B.西方列强在华金融机构的排挤
C.国民政府统治黑暗官吏腐败
D.政局动荡使政府信用难以维持
4.[2023·江苏南京高三三模]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开展了统一货币工作,如华东解放区发行统一华中币,收回和统一原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多种名称不同和币值不等的地方货币。1948年12月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的背景是(  )
A.解放区的巩固与扩大
B.战略决战已取得完全胜利
C.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D.国家货币制度统一与稳定
5.[2023·江西南昌高三三模]布雷顿森林体系早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默许和支持下,各成员国皆实施资本管制措施,以降低资本流动维护国际收支平衡。1973年后,美国开始取消资本流入的限制,全球资本流动以显著的波动性快速扩张。由此可知(  )
A.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已瓦解
B.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到开放
C.金融自由化在全球迅速展开
D.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已失灵
6.[2023·湖南岳阳高三模拟预测]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法、德五国在纽约的广场酒店签署“广场协议”,规定:针对国际收支不平衡,各国共同介入市场,诱导美元对日元、马克等货币贬值。此后,各国央行纷纷加强对外汇市场的介入。这一经济现象说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B.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得到各国认可
C.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衰落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确立起来
7.[2023·浙江1月卷]明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明代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8.[2023·山东潍坊高三三模]清朝时期,基层管理从注重管理国家编审册上的人户,变为注重管理乡村中实际居住的人户。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赋税制度的演变 B.治理理念的革新
C.西学东渐的影响 D.国家疆域的拓展
9.[2023·四川德阳高三三模]1945年8月烟台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东海关,对其进行了一番改造:一方面强调海关工作人员的政治可靠性、积极开展“群众路线”式的缉私活动;另一方面,从军队和地方调入人员补充关税干部。这些改造措施旨在(  )
A.更好地发挥人民海关的职能
B.巩固壮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C.将战时经验运用于海关管理
D.完善海关人才培养的制度
10.[2023·北京海淀高三二模]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195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这一过程(  )
A.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
B.实现了国家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推动了个人所得税正式确立
D.促进了中国赋税制度首次统一第56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2023·海南高三模拟预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的编户齐民包括“分家”和“立户”两个过程。所谓“分家”,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就明确要求“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所谓“立户”,是指以家庭为单位将所有民众编制为户籍人口,使之负责纳税、服役、完成官府任务。编户齐民的实施(  )
A.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导致了家庭人口的急剧增加
C.降低了苛政带来的影响
D.有助于构建大一统国家形态
2.[2023·湖南岳阳高三模拟预测]所谓的土断,就是东晋与南朝时期,以土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置郡县原来临时的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调整了地方行政机构。这一制度(  )
A.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B.得到了士族广泛支持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破坏了社会基层治理
3.[2023·浙江1月卷]延载元年(694年)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人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种户籍管理办法是(  )
A.黄籍登记 B.白籍土断
C.貌阅之法 D.诸色户计
4.[2023·日照市三模]据载:范文正公(仲淹)方贵显时,置常稔之田千亩,号为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材料表明这一救济模式(  )
A.以政府为主体
B.开启宗族救助活动的先例
C.体现平均平等
D.带有鲜明的家国同构特点
5.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
A.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起决定作用
B.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
D.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
6.在清代,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此外,还有许多共营水利、共营墟市码头、共营贸易等。这反映了(  )
A.政府主导是社会救济的主要特点
B.政府对基层管理松弛
C.民间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D.已经出现公有制雏形
7.[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三三模]中世纪时期,庄园法庭之于领主,是其对农民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工具:他们通过在庄园法庭上享有的司法审判权来实现维护自己利益并达到对庄园内的农民进行人身限制的目的;农民则通过在庄园法庭上的合法斗争,限定了劳役量,以防止领主任意增加负担。这反映出西欧(  )
A.庄园实现了自给自足
B.庄园法庭拥有独立司法权
C.庄园法庭具有二重性
D.庄园法庭维护了农民利益
8.[2023·辽宁沈阳二模]18世纪末英国传统的治安体制下,郡、市一级的治安法官及其领导下的教区治安员由各教区成员轮流担任,任期一年。由于杂役繁多,经常有人通过找人代替等方式承担这一职务。民间社会也开始出现一些以赚取钱财为目的的“捉贼者”,专门帮助人们追回赃物或缉拿凶犯。这一体制(  )
A.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
C.有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
D.利于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9.[2023·铁岭市模拟]1889年德国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俾斯麦将之作为“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这表明,当时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是(  )
A.为了完成德国的统一 B.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C.践行凯恩斯主义 D.健全法律体系
10.[2023·海南高三模拟预测]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曼哈顿的格莱姆西社区出现了很多居民自发组织的非营利组织,如哈里森夫人组织附近街坊加入了市里的“社区安全运动”,并成立了“格莱姆西公园街区协会”,致力于街道路灯的维护和街区巡逻工作。这些非营利组织(  )
A.稳定了社区周边的秩序
B.秉持了济贫互助的理念
C.享有了一定行政管理权
D.弥补了政府管理的不足第57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
2.[2023·四川德阳高三统考]《礼记·月令》记载了先秦时期对于官吏收获渔产的具体规定:季夏时节才能让渔师收取蛟、鼍、龟、鼋;又说孟冬之时命令渔师、水虞收取水泉池泽的贡献;仲冬之时命渔师开始打鱼。这些规定(  )
A.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
B.有利于提高渔业生产力
C.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D.旨在与民争夺川泽资源
3.[2023·淄博市二模]据学者研究,在希腊的经济结构中以葡萄、橄榄的种植、加工和海外贸易为代表的商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人口的大多数从事的都是与工商业有关的生产;农业在狭隘的公民集团内部尚不能普及,完全以农为生的人口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知,当时希腊(  )
A.注重物质生活 B.产业结构单一
C.海外贸易发达 D.商业特征突出
4.[2023·本溪市模拟]16世纪,美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若要吃面包,需要进口欧洲小麦。进入17世纪,智利发展成南美的小麦产区,产品除了供应本地外,还被运到巴西、古巴、秘鲁等地。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
A.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B.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
C.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
D.极大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
5.[2023·湖南长沙一中高三二模]1850年,美国引进的谷仓技术无需大量人力,收割机使几个人就能收获大量庄稼。1862年,林肯颁布了《宅地法》,人们通过极便宜的价格得到大片土地。随后40年里有5亿公顷土地加入农场行业。这说明美国农场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  )
A.《宅地法》维护农场主的利益
B.工业革命助力粮食规模生产
C.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日益壮大
D.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生产力
6.[2023·辽宁抚顺高三二模]新航路开辟后,花生由南美洲传到旧大陆,但主要由种植者自己食用,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大。1900年前后,德国和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花生和花生油的几十种工业用途,印度、西非和中国的花生产量和出口量由此大增。由此可见,花生的传播与种植(  )
A.主要缘于工业革命进程的推进
B.以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为前提
C.迅速提高了农业的商品化程度
D.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
7.菲律宾农业部长阿尔卡拉在首届全国杂交水稻大会上宣布,菲律宾政府将拨5亿比索专款用于杂交水稻推广,努力使菲律宾的杂交水稻覆盖率从目前的3.5%提升到8%~10%,以实现大米自给目标。这说明粮食增产主要依靠的因素是(  )
A.技术进步 B.政策支持
C.优越气候 D.丰富地形
8.[2023·丹东市一模]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牧业,便造就了现代农牧业。它包括:普遍使用科学育种、水利、机井机器、动力、化肥,以及各种农药、除草剂、塑料地膜大棚、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等。由此可见,现代农业(  )
A.提高科技含量是重要因素
B.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C.完全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
D.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9.[2023·天津河西一模]《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发表于2009年,宣言指出:“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各国政府认识到(  )
A.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B.国际合作解决经济危机
C.需要开放贸易市场
D.当今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第58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1.[2023·四川德阳高三三模]秦代至西汉中期粮食价格变化表(单位:钱/斛)
秦始皇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武帝 汉宣帝
最低价 30 5000 十余至数十 30~80 5
最高价 1600 万 500 — 百余
据表可知,在此期间(  )
A.政治局势持续动荡
B.农耕技术得到发展
C.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D.农民税负明显减轻
2.在西亚乌尔第一王朝的王陵中发掘出大量铜制的头盔、斧子、标枪等,铜块已成为具有职能倾向的交换媒介。这可以佐证(  )
A.西亚最早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
B.乌尔第一王朝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C.乌尔第一王朝促进了青铜技术外传
D.铜铸币成为当时的流通主币
3.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
A.曲辕犁的使用 B.精耕细作模式
C.水利灌溉工具 D.政府重农抑商
4.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
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5.[2023·广东广州高三模拟预测]1844年,英国女工在棉纺织工厂里占56.25%,在毛纺织工厂里占69.5%,在丝织工厂和纺麻工厂里占70.5%。1851年调查显示,英国约有25 000名女子从事家庭教师工作,主要服务于以工厂主、银行家、商人等为核心的中产阶级家庭。这表明,英国(  )
A.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B.社会转型推动思想解放
C.就业结构发生变化
D.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分化
6.有学者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大科学家大多是业余人士,“例如1700~1800年的100多位英国杰出科学家中,以医生、技师、牧师为其生业的占到了45%”。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社会阶层流动
B.英国社会科学氛围较为浓厚
C.市场的扩张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化
D.英国工业革命以科学为先导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据此可知,这些国家(  )
A.借助非洲已有的良好工业化基础
B.接受了美苏两国的经济援助
C.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D.借鉴了先进国家的建设经验
8.[2023·盘锦市二模]1973年,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在其著作《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质疑西方经济目标是否值得向往,反对使用化学农药,批判工业经济对环境的冲击,同时他还批判为提高产量而乱用新技术的行为。他的这些观点(  )
A.否定了工业革命的作用
B.解决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
C.冲击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D.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
9.[2023·辽宁高三三模]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逐梦星辰的梦想一直都是人类的追逐,当前太空全球经济达万亿美元,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
A.现代科技各领域相互渗透
B.商业航天威胁国家航天安全
C.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D.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第59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1.古希腊人在黑海地区活动频繁,黑海沿岸有大量的古希腊殖民地,从黑海地区输出的有谷物、咸鱼、皮革和奴隶。在南方,古希腊人和古埃及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据此推知,当时的古希腊(  )
A.已经进入封建社会 B.海外贸易发达
C.政府垄断商业贸易 D.农业经济繁荣
2.[202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高三三模]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这些券书内容不仅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还出现了关于租税徭役的内容。这些券书签订流程极为严格。据此可知(  )
A.政府严格控制社会B.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C.契约观念逐渐流行D.经济立法程序严格
3.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幰嬿(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堤长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沽。”此诗作反映出(  )
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
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
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
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
4.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5.[2023·湖南岳阳高三模拟预测]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巴西的烟草、黄金、白兰地酒和兽皮等商品经圣多美、好望角运往亚洲;亚洲的纺织品和香料运抵圣多美后分销非洲、欧洲和美洲。这样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动建立了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材料反映了(  )
A.世界联系的加强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扩张的兴起 D.价格革命的影响
6.[2023·大连市一模]16世纪前的葡萄牙,原产印度的胡椒售价昂贵,用胡椒入菜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17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这种变化是因为(  )
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商业革命冲击西欧传统市场
C.威尼斯香料垄断地位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7.[2023·东营市三模]据调查,1906年,法国有130万个农场雇佣工人不超过5名,45 000个农场雇佣人数在6至50名之间。此外,还有250个农场(全部在北部)雇佣工人超过150名。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农业生产社会化水平不高
B.农村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C.北方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
D.政府放松对农村经济的干预
8.[2023·湖北襄阳高三模拟预测]1975年,苏联数学家、经济学家康托罗维奇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指出,以线性规划构建最优化的方法将有可能大大提高经济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利用资源,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他的这一思想对西方数理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表明(  )
A.国家干预理论仍受到重视
B.美苏冷战局势有所缓和
C.计划经济体制获西方认可
D.新经济加速全球化进程
9.[2023·安徽芜湖高三二模]美国于1949年通过《住房法案》承诺“为每个美国人提供体面的住房”,然而1981年到1987年间,里根政府联邦住房项目的拨款从319亿美元减少到94亿美元。这种变化说明了美国(  )
A.福利国家规模开始缩小
B.经济实力呈现衰退的迹象
C.国家经济政策因时调整
D.政党政治影响政策连续性第60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1.[2023·湖北襄阳高三模拟预测]西周时期,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东周时期,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以上变化反映出东周(  )
A.工商业集镇的规模扩大
B.生产力进步助推王城建设
C.天子共主地位得到强化
D.军事动荡与社会分化加剧
2.早期的村落一般位于河流流域或者临近水源适合人类发展的地区,这说明(  )
A.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
B.采集经济是主要的经济
C.渔猎是古人主要的活动
D.社会经济决定村落选址
3.[2023·北京市西城区二模]据记载,北宋开封城的皇城被划为14个消防区,廓城则为8个,分别在450米的距离设置一个消防站。站内有錡望楼,救火设备和消防员值班。全市共有3 400个士兵充任消防员,负责防火和救火。这反映了宋朝(  )
A.坊市制度被打破 B.火灾现象较严重
C.城市职能的发展 D.政府管控的加强
4.[2023·浙江绍兴高三二模]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是由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下列选项中,符合古代希腊民居特色的是(  )
A.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B.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C.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D.有圆形的公共居所,屋内不分隔间
5.最初往往于物资集散的地点形成乡间集市以进行定期的商品交换,继而这些地方逐渐建立起经常性的商业服务设施,成长为集镇。据此可知集镇(  )
A.是定期商品交换的场所
B.是利于物资集散的地点
C.能够提供商业服务设施
D.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6.[2023·辽宁丹东高三二模]昌昌古城是位于南美洲古印第安文明的都城。城市里有上万座建筑,主体为土砖所造;其中有若干城堡,城堡内一般有复杂的水道系统、陵墓、宫室等建筑,规模宏伟,院墙施精美图案装饰;城堡外为普通居民区。该古城建设(  )
A.蕴含了农耕文明的理念
B.凸显了阶级社会的等级观念
C.突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适应了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
7.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可分为教育、医疗、文娱、交通、社保、社区服务等。而且,任何人增加对这些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公共设施(  )
A.关系到城市政府的形象
B.反映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C.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D.关系每个居民的基本利益
8.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
9.1848年夏,霍乱第二次光顾英国,其传播途径包括拥挤不堪、肮脏、发霉的杂物,潮湿、被污染的排水道,霍乱把“伦敦划分为不健康地区和死亡地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城市化进程缓慢 B.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C.医疗卫生体系崩塌 D.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10.[2023·天津河北区高三二模]经验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从50%~75%过程中,其人均GDP增幅在3倍左右。但巴西走完城市化这一过程,人均GDP只提高60%左右;过度城市化造成了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高失业和贫困成为相伴而生的难题……材料表明巴西(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B.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
C.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D.城市化牺牲区域发展的均衡性第51练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A 根据材料“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可知,秦朝法令要求官吏必须宽厚仁爱、亲民行善,这表明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A项正确;秦朝主张严刑峻法,B项不符合秦朝统治策略,排除;材料强调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未涉及选官,排除C项;材料表明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未体现官员在官德上的自我省察,排除D项。故选A项。
2.A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年沿袭秦朝的军功爵制,西汉中后期,公卿大夫和一般士吏中就有很多文质彬彬的经学儒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求,A项正确;隋朝确立了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排除B项;材料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不是中央官制,排除C项;科举制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影响,排除D项。
3.C 根据材料“汉朝重视外官、轻视朝官,郡守入做三公宰相,皇帝身边的郎官则外放去做郡守县令”“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表明汉唐时期注重提升官员治国理政能力,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具体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地方官员的升迁快于京官,排除A项;依据“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不能得出所有京官都从地方官员中选拔的结论,排除B项;汉代时期实行的是察举制,排除D项。
4.D 从“公卿、将相”到“丞郎、给舍”再到“御史、遗补、郎官”最后到“秘著、校正,畿赤、簿尉”说明唐代官员职位由高到低分为很多级,官员必须先在低阶职位上做起,才有可能一步步升迁,由此可知,唐代更加看重官员的实践历练,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不是科举制,而是官员选用的规定,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唐代官员选用注重实践历练,而非论资排辈,排除B项;按职位等级选官用人不一定能够让最优秀的人才得以重用,排除C项。
5.B 根据材料“监察功能主要由台谏系统承担,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承担了对台谏系统的监控”可知,宋代台谏系统负责监督百官,但是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又监控台谏系统,这体现了两个系统的相互制约,这也是皇帝的目的所在,即构建权力的制衡机制,B项正确;台谏系统属于监察机构,和中书门下以及枢密院之间不存在分化事权的关系,排除A项;“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承担了对台谏系统的监控”有限制监察官员权力的目的,但是C项并不能包括材料中台谏系统的功能,属于片面解读材料,排除C项;设置相互制衡的机构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B项。
6.A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明代湖北进士分布示意图”,可知武昌府与黄州府是进士人数最多的两个地区,据“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图”,可知府域著作最多的地区依旧为黄州府和武昌府,进士人数多能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而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提升人才选拔率,A项正确;交通条件不是制约人才分布格局的核心因素,排除B项;荆州府的政区等级高于黄州府,但文教水平低于黄州府,排除C项;“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与“明代湖北地区人口分布”是两个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7.A 根据材料可知,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的权力扩大,且直接对皇帝负责,可见,明清两代皇权得到了加强,A项正确,排除D项;御史和给事中负责监察,而非选拔官吏,排除B项;根据材料“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可见,给事中不是管理地方官员,排除C项。故选A项。
8.C 由材料可知,《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分为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体现了新教育体制的特点;“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说明当时科举制仍然存在,体现了旧教育体制,所以材料表明新旧教育体制并存,C项正确;1903年清政府尚未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开始,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完全确立近代学制,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9.B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对于政府官员的能力和行政水平的甄别,选拔出真正的行政人才,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而这对于行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北洋政府学习了西方的文官制度,排A项;材料体现了政府对公务员的甄选,并未反映对公务员体系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府在甄别官员时对守旧势力格外关照,排除D项。
第52练 西方的文官制度
1.D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建国后,政治上便出现了党派之分,而在选举获胜之后,新总统会把政府机构中的一部分职位分配给本党以及在竞选中为自己出过力的人员与亲信,说明党派利益影响官员任命,D项正确;国家治理缺乏专业性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是美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和原则,并未被打破,排除B项;19世纪前期美国的官员任命已经形成一些固定的制度和方式,“随意性”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B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英国各政党加强对党员的纪律要求,目的是争夺选票,在下院中占据多数席位。据所学知识,英国由下院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内阁掌行政权,所以,各政党加强纪律要求,主要是为了组阁进而执政,这说明内阁的政治影响力扩大,B项正确;“各政党加强纪律要求”没有改变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仍是权力中心,排除A项;据材料“各政党间为了争夺选票”可知,政党之间矛盾没有缓和,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文官制度是行政管理制度,它规范了西方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文官要在资产阶级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材料是政党内部问题,与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没有太大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C 材料体现的是17、18世纪欧美国家的政党分肥制导致了政府腐败泛滥、政府官僚更换频繁等问题,这不利于国家的统治稳定,因此需要进行官员制度的改革,故C项正确;A、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
4.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初随着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的政党,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但是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换,就要更换大批政府官员。由于任期有限,新上台的官员急于为自己谋取利益。英国的“政党分肥制”,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削弱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C项正确;“政党分肥制”不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排除A项;垄断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加强了国王对官吏的控制使用”的说法错误,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排除D项。
5.C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意味着文官不参与政党政治,这样有助于保持政治中立,C项正确;择优录取涉及的是文官的选拔,排除A项;职务常任原则也叫做“无过失不被免职”。职务常任主要指公务员一经公开考试和择优录取后,若没有重大责任过失不得被免职,也叫终身任职或职业保险,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论功晋升,排除D项。
6.D 材料反映了文官即使在政府危机或者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也能正常履职尽责,持续有序治理社会,说明西方文官制度有效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官制度与专制局面的关系,故排除A;材料与文官队伍的素质无关,故排除B;文官制度消除腐败现象,说法过于绝对,且未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C。
7.A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可见美国文官制度强调具有“一技之长”的专才有特殊地位,可以获得“优厚的报酬”,A项正确;强调专才的优厚待遇未必就会忽视官员道德品质,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了专才可以获得优厚的报酬,未体现文官制度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促进人才自由流动,排除C、D项。故选A项。
8.C 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从材料中看到撒切尔夫人缩减公务员的目标是4年内从70.5万人减为63万人,缩减的人数不多,无须大的变化,最佳方案是减少新公务员的进入,4年内仅退休和离职的就有很多,故C项正确;辞退公务员和裁撤部门、压缩机构都会引起不必要的骚动,不利于政局稳定,不可取,排除A、B项;更改法律的结果成败不定,也不可取,排除D项。
9.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会主要是从宏观上制定法律,文官机构为法律制定详细的规则,有助于美国法治秩序的有效运行,故B项正确;文官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并没有损害国会的立法权,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文官部门属于行政机构,排除D项。
第53练 法律与教化
1.A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这主要体现了以刑法维护社会秩序,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法制观念在夏商周时期初步形成,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明德”是“彰明德行”,材料没有体现“明德”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用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没有体现以礼治国,排除D项。故选A项。
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主张子孙要与祖父母、父母居住在一起,体现了汉代尊崇孝道,提倡三纲五常,重视道德教化,B项正确;唐律重视礼治,维护人伦,与法律甲强制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居不符,排除A项;甲规定体现的是商鞅变法的法令,不是汉代以礼入律的产物,排除C项;就家庭组织的变迁而言,乙晚于甲,排除D项。
3.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根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秦汉时期,朝廷官员逢父母丧,往往停职守孝,称为“丁忧”。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制度化法律化,明清时期对“丁忧”制度执行也十分严格。“丁忧”制度的发展体现了儒家思想影响了法制建设,C项正确;汉代察举制选官以孝廉为标准,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法制,排除B项;材料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无关,排除D项。
4.A 据材料概括得出:永乐大钟的钟体上的铭文蕴含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后来移至万寿寺,借助佛教力量教化百姓,都体现了稳固统治和教化人心的主旨,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三教指的是儒家、道教、佛教,材料体现了借助儒家思想和佛教力量教化百姓,但没有道教方面,不能说明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不能证明中国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社会结构变动,排除D项。故选A项。
5.B 由材料可知,债务人到期不能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可利用解除约款获得抵押物的所有权,这违反了等价原则,不利于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禁止解除约款能够维护交易双方利益平衡,禁止债权人利用其优势地位剥夺债务人财产,这渗透着维系社会公平的理念,B项正确;罗马法注重维护私有财产,淡化了经济财产的所有权观念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禁止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债务人的保护,并非督促债务人履行义务,排除D项。故选B项。
6.C 依据材料可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是议会制定法律,依法行使行政权、司法权,体现了法律至上,C项正确;突出法官作用和以判例法为主的是英美法系特征,排除A、D项;以成文法为主是大陆法系的特征,排除B项。
7.A “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强调对契约的重视,而保护私有财产、重视契约关系都有助于工商业的自由发展,A正确;1875年法国确立共和政体,排除B;近代欧美国家立法来源是罗马法,排除C;D片面解读材料,排除。
8.C 根据材料“婚姻自己作主张”可知,宣传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体现了婚姻自主的特点,体现了对男女平等权的尊重,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一幅宣传画不能肃清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礼教,B项扩大了材料宣传画的作用,排除B项;“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指的是发展文化和艺术的方针政策,这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9.D 1983年我国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时期共青团出版《五讲四美手册》,助力了当时国家精神文明建设,D项正确;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内容与法律无关,排除A项;B项错在“完善”,排除B项;五讲四美属于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内容,和改革创新无关,排除C项。
第54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1.B 根据材料“在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致力于‘化夷为夏’。二者都得到了巴蜀民众的推崇”可知,李冰和文翁的措施有利于加强对巴蜀地区的管理,根据律令治民和“化夷为夏”有利于巴蜀民众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推动巴蜀民众国家和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巴蜀地区政治地位上升的结论,A项错误;“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与“化夷为夏”反映出秦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政策是一致的,C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李冰与文翁二人因地制宜治理巴蜀地区,未涉及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相关信息,D项错误。
2.A 依据材料“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可以看出反映了吐蕃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交融的情况,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吐蕃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交融,不是“友好相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曲辕犁”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匈奴,排除D项。
3.B 材料信息通过两位旅行家的经历表明中国在元朝时,对外交往范围空前扩大,B项正确;没有具体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中国航海造船技术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信息只是强调对外交往的范围大,并没有涉及国际影响力,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政府是否重视经济文化交流,排除D项。
4.C 据材料“俺答汗的答谢表内容”可知,为了解决牧区生产和生活上的不足,蒙古方面迫切需要和中原停战互市,结合所学可知中原百姓也不希望时常打仗,明朝与蒙古达成了和议,这就顺应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C项正确;明朝与蒙古和议后,还有其他边患危机,排除A项;隆庆和议并没有提高朝贡贸易的地位,排除B项;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互市不一定会带来农牧经济格局的变动,排除D项。故选C项。
5.D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后,……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容如海禁等规定被逐渐打破,还新制定了打击拐卖人口、保护海外华侨的法律规定,可知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这体现了条约对中国国内法的影响,但这不能概括题干中“清朝根据局势变化修订和新出台法律”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清政府并未采取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6.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推动了法国民族意识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与材料所述的16世纪相距时间久远,两者关系不大,排除B项;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C项;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排除D项。故选A项。
7.B 材料反映了民族团结思想,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项正确;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材料突出的是民族关系,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团结,“内地与边疆政策相同”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D项。
8.D 根据材料可知,《翻身奴隶的儿女》描绘了一群藏族孩子盘坐在毡子上读书写字的场景,这说明西藏解放之后,藏族人民翻身做主人,开启了藏区发展新篇,D项正确;浪漫主义有想象成分,材料中内容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没有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这是义务教育,排除B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始于21世纪初,排除C项。
9.A 根据材料中“实质不平等观念受到了欧洲大部分国际法学者的认可”“各国力量的不平等是自然的结果”等信息可知,这种国际法观点推崇强权,强调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顺应了强权政治的需要,A项正确;这种观点并不是对国际法学理论的丰富,B项对材料主旨理解错误,排除;对于新兴国家来说,他们并不愿意接受这种实质的不平等,并力图在国际舞台上实现实质上的平等,C、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A项。
第55练 货币与赋税制度
1.A 根据材料可知,秦币分为黄金、布、半两钱三等,布与钱之间有固定的比价,可以购买东西,说明“布”在秦国具有货币功能,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布”在秦国具有货币功能,未涉及徭役种类、赋役制度,排除B项、C项;秦币分为黄金、布、半两钱三等,布与钱之间有固定的比价,因此,秦国货币体系有其内在规范和合理性,并不混乱复杂,排除D项。故选A项。
2.B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叙述了两种现象,一是民众将铜钱熔化重新铸成铜器以谋取暴利,二是人们将铜钱作为财富进行储藏,这两种做法会导致流通领域的货币严重不足,出现“钱荒”,进而影响商品买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将铜钱熔化铸成器皿”属于简单手工操作,并不能促进冶铸技术的提高,排除A项;交子的产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且首先产生于当时商业发达的四川成都地区,题干描述现象与交子产生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货币的流通,没有涉及专卖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3.D 由题干材料可知,广东银行的纸币贬值严重,这与当时军阀捣乱和纸币发行过多有关,即政局动荡使孙中山革命政府不能维持信用导致,D项正确;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排除A项;从材料来看,广东银行陷入困境并非外国金融机构排挤,排除B项;国民政府成立于192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4.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即人民币,A项正确;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取得了完全胜利,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排除C项;1948年底解放战争尚未完全胜利,新中国尚未成立,不涉及国家货币制度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5.C 根据材料可知,由各成员国实施资本管制到取消资本流入的限制,促进了金融自由化在全球迅速展开,C项正确;至今世界仍然处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金融自由化在全球迅速展开,未涉及区域经济集团,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金融自由化在全球迅速展开,未体现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是否失灵,排除D项。故选C项。
6.C 根据材料“各国央行纷纷加强对外汇市场的介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衰落,各国介入外汇市场,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是在1971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加入对外汇市场的介入,没有涉及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排除B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有确立起来,排除D项。故选C项。
7.A 明朝时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A项正确;一条鞭法实施前明朝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项排除;材料考查的是一条鞭法实行的背景,一条鞭法实施前明政府府库空虚,C项排除;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主体,并未被商品经济超越,D项排除。故选A项。
8.A 根据材料“基层管理从注重管理国家编审册上的人户,变为注重管理乡村中实际居住的人户”及所学可知,清朝实行了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改革,废除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征税的对象成为了土地,无地少地的农民摆脱了丁役负担,从而使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清朝基层治理理念得到革新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清朝基层治理方式的变化与西学东渐无关,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清朝疆域拓展与基层治理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9.A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人民政府接管东海关并进行改造的措施体现了并保障了海关的人民性,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利于更好地发挥人民海关的职能,A项正确;材料是加强对东海关的管理,不是巩固壮大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战时经验,而且也不是目的,排除C项;材料不是培养海关人才,更不存在“完善”一说,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根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可得出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对关税进行制度性的规范,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A项正确;材料中的内容是在已经实现关税自主的前提下进行的制度建设,而不是强调关税自主,排除B项;材料强调关税,不是个人所得税,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首次统一,而是体现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第56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D 根据材料“以家庭为单位将所有民众编制为户籍人口,使之负责纳税、服役、完成官府任务”可知,编户齐民使国家掌握了实际人口,保证赋役征收,有助于构建大一统国家形态,D项正确;编户齐民的实施使农民负责纳税、服役,赋役沉重会加重农民负担,排除A项;“急剧增加”夸大了编户齐民的影响,排除B项;编户齐民的实施增加了苛政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2.C 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取消侨置郡县和白籍,统一按现居地编制黄籍,调整地方行政机构,反映出土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正确;实行土断后,地方经济、行政管理趋于统一,不会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排除A项;土断否定了侨人及一些大族的特权,遭到了部分士族的反对,排除B项;基层社会治理遭到破坏与“取消侨置郡县”“编制统一的黄籍”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C 根据材料“694年”可知,本题考查唐代的户籍管理办法,结合“听随事貌定”等可知,这种户籍管理方法是貌阅之法,故C项正确。黄籍是两晋南朝时的正式户籍,故A项排除;白籍土断是东晋后期和南朝时出现的户籍管理方式,故B项排除;诸色户计是元代的户籍制度,故D项排除。
4.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带领其族人购置、经营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的救济模式带有鲜明的家国同构特点,D项正确;以政府为主体与范仲淹个人出资购买义田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范仲淹开启了宗族救助先例,排除B项;“平均平等”并非宗族救济活动的追求和理念,排除C项。
5.C 据图可知,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为民间解决和官方解决,体现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故选C项;A项说法错误,排除;基层社会的矛盾不能表明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排除B项;材料是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部分纠纷在提起诉讼后经地方官裁定解决,不能得出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的结论,排除D项。
6.C 根据“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可以看出,民间人士和相关组织承担了一些社会救济功能,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主导,排除A;材料强调基层的参与,而不是政府的管理,排除B;D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
7.C 根据材料可知,庄园法庭一方面是维护庄园主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农民的利益,说明庄园法庭具有二重性,C项正确;自给自足属于庄园经济的特点,但材料强调的是庄园法庭,排除A项;材料强调庄园法庭的作用,而B项属于庄园法庭的特点,排除;庄园法庭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利益,最终维护的是领主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8.B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犯罪率上升,对治安制度的要求提升,而此时英国仍保持着传统的自治制度,在此制度下治安员专业性差、任期短、待遇差。民间“捉贼者”以利润为目的不可能完全担负起治安职责,因此不能适应工业化时代英国社会治理的需求,B项正确;材料中的治安体制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不能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不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排除A、C、D项。
9.B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对于领取养老金的人有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而俾斯麦的言论充分证明当时德国是将社会保障作为稳定统治的手段,即通过社会保障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B项正确;1889年德国已完成统一,为完成统一说法错误,排除A项;1936年凯恩斯发布《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排除C项;健全法律体系与“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不符,排除D项。
10.D 据材料中“加入了市里的‘社区安全运动’”“致力于街道路灯的维护和街区巡逻工作”等信息可知,这些非营利组织是附近居民结社的一种新形式,通过结成互助小组的形式,居民可以互相帮助,解决面临的困难,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D项正确;A项中“稳定了社区周边的秩序”的说法夸大了这些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排除;据材料无法判断这些非营利组织是因秉持了济贫互助的理念而成立的,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该民间组织没有行政管理权,排除C项。故选D项。
第57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A 在东方的农耕文明中,牛是最重要的农用畜力,所以不可能会出现多吃牛肉的现象;西欧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内,畜牧业较为发达,所以食牛肉的较多。归根到底,生产方式的不同造成了饮食文化的不同,故选A项;是否食用牛肉与宗教信仰没有必然关系,故B项排除;饮食文化本身属于生活习俗的一个方面,C项是表象,不是原因,排除;饮食文化的区别本身就是历史传统不同的一个表现,因此D项是表象,不是原因,排除。
2.C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先秦时期官员按照时令对渔业生产进行管理,体现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财政收入,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渔业生产技术,不能说提高了渔业生产力,排除B项;川泽资源属于国家,不需要与民争夺,排除D项。故选C项。
3.D 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的经济的影响非常突出。希腊平原少、土地贫瘠,“农业在狭隘的公民集团内部尚不能普及”“完全以农为生的人口更是少之又少”,只利于种植葡萄、橄榄经济作物,使得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可知商业特征突出,故选D;古希腊人相较于物质生活更注重精神生活,故排除A;有商业、有手工业、有农业,产业结构并不单一,故排除B;海外贸易仅是商业中的一部分,所以看不出来海外贸易发达与否,排除C。
4.B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了物种交流,小麦在美洲的种植扩大,让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能吃上面包,而不需要进口欧洲的小麦,这样就使得他们在美洲殖民地的饮食生活更为适宜,方便他们常驻美洲,因此小麦在美洲的传播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B项正确;近代化表现在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近代化等,材料中小麦在美洲的种植、传播与近代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奴隶贸易在15世纪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小麦种植主要服务于欧洲殖民者,“极大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说法错误,排除D项。
5.B 材料第一句表明了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机械化和政府鼓励下,美国农业土地面积大幅扩大,可以助力粮食生产,B项正确;材料不体现《宅地法》维护农场主的利益,排除A项;19世纪的美国尚未达到高度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水平,排除C项;黑人解放对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但主要因素仍然是机械化,排除D项。故选B项。
6.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00年前后,科技的发展拓展了花生的用途,推动了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故花生的传播与种植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花生的传播与种植受到工业需求的影响,但工业革命不是花生传播与种植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前花生就已经传播与种植,排除B项;花生的商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主要出现在1900年之后,并不是迅速出现的,排除C项。故选D项。
7.A 从材料中可看出,菲律宾政府拨款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高产是政府拨款的前提,因此粮食增产依靠的最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均可排除。
8.A 从育种、灌溉、施肥、农药到动力使用、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等,农牧业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成果,说明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科技含量是重要因素,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现代农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排除B项;“完全”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的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分析现代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排除D项。
9.A 根据材料可知,《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指出目前面临的粮食安全威胁,认识到粮食安全至关重要,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合作的信息,排除B项;也没有涉及需要开放贸易市场,排除C项;当前世界经济确实面临严峻挑战,但材料只是强调粮食安全问题,排除D项。
第58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1.B 据图示信息可知,秦代至西汉中期,粮食价格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增多,粮价下降,而在秦汉时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农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B项正确;秦末存在政局动荡,之后整体维持稳定状态,排除A项;仅从粮价的变化,无法得出土地兼并的状况,也无法得出农民的税负状况,排除C、D项。故选B项。
2.B 从材料可看出,王陵中挖掘出大量铜制的器皿,而且铜块已成为交换媒介,这说明当时铜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因此不能得出西亚最早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青铜技术的外传,故C项错误;材料中虽说铜块成为交换媒介,但没有涉及铜铸币的问题,故D项错误。
3.B 中国古代农业中收获量远远超过播种量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中的精耕细作模式,提升了粮食产量,B正确;曲辕犁出现在唐朝,排除A;水利灌溉工具和政府的重农政策有助于农业产量的提升,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
4.B 蒸汽机大量应用以后,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工业城市,即蒸汽机推动了城市化,B项正确;材料是在说改良蒸汽机和工业城市间的关系,没有涉及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C项错误;材料是在说改良蒸汽机和工业城市间的关系,即蒸汽机使工业生产逐渐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不是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D项错误。
5.C 据材料“1844年,英国女工在棉纺织工厂里占56.25%……主要服务于以工厂主、银行家、商人等为核心的中产阶级家庭”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女性在社会就业中的比例逐渐增长,且就业由工厂逐渐向教师等职业转变,说明就业结构发生变化,C项正确;仅从女性就业,无法得出政治地位提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转型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并不是思想解放,排除B项;工业革命推动了女性就业,但无法得出社会分化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6.B 据材料“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大科学家大多是业余人士”,可见当时英国社会科学氛围较为浓厚,B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排除A;市场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关联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以科学为先导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特征,排除D。
7.D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借鉴他国发展经验发展本国经济,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这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些国家多参加不结盟运动,不会接受美苏两国的经济援助,故B项错误;“充分利用”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8.D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因此根据材料“批判为提高产量而乱用新技术的行为”可知这一观点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此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非工业革命期间,排除A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解决西方国家的滞胀危机有关,排除B项;知识经济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
9.D 据材料“当前太空全球经济达万亿美元,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等多个领域”可以看出,当今太空全球经济总额较高,发展多种领域的商业航天,可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相互渗透”,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商业航天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现代科技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未提及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第59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1.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古希腊与黑海、地中海周围地区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奴隶”可知,当时古希腊处于奴隶社会,A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无法推知C项结论,故错误;黑海地区输出的谷物出自古希腊殖民地而不是古希腊本土,古希腊工商业经济发达,故排除D项。
2.C 材料“大量的券书”“这些券书内容不仅涉及买卖交易、借贷职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体现的是当时社会对契约观念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契约观念,非政府严格控制社会,排除A项;当时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非常繁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立法的程序,排除D项。故选C项。
3.A 根据材料“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堤长簇贩夫。夜船论铺货,春酒断瓶沽。”可得出其反映的是民间草市的发展情况,A项正确;会馆明清才出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活动是否受官吏监管,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内航船的规模,排除D项。
4.D 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商品多为手工业制成品,而输入产品多为奢侈品,最终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意味着当时贸易出口量较大,说明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项正确;进口商品是奢侈品,不是基本生产资料,排除A项;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外贸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重,排除C项。
5.A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间进行商品经济交流,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动建立了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这反映了世界联系的加强,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间的商业贸易联系加强,而不是殖民扩张,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价格革命”指的是通货膨胀现象和社会分化,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商品种类增多,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材料“17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体现的是商业革命对西欧传统市场的冲击,B项正确;材料与民众消费观念变化无关,排除A项;C项也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
7.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法国的农业生产中,农场数量多,规模小,经营分散,反映出当时法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水平不高,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20世纪初法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B项错误;北方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与北部农场雇佣工人较多、规模较大不符,C项错误;20世纪初,法国政府对农村经济干预力度的变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8.A 据题意可知,康托罗维奇认为线性规划构建最优化的方法有可能大大提高经济工作的质量,而且这一主张对西方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说明通过规划,即国家干预发展经济的方式仍受到一定的重视,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思想,和美苏冷战局势没有关系,排除B项;西方国家并没有认可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内容和新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C 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所以承诺每个美国人住房,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在经济危机后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里根政府联邦住房项目的拨款减少就是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的体现,可见不同时期,美国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C项正确;A项表述不正确,自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就已经缩小福利规模,排除A项;美国里根政府联邦住房项目的拨款减少不能说明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这主要体现的是美国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与政党政治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
第60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1.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因此王城规模缩小,战争频繁,军事动荡,因此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城市出现了工商业区和居民区,表明社会分化加剧,D项正确;材料只有王城的规模以及内部结构分区,没有涉及工商业集镇的信息,无法得出工商业集镇的情况,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从西周到东周,王城规模缩小,因此王城建设谈不上有多少发展,生产力进步助推王城建设的说法不符题意,排除B项;C项不符史实,东周时期,王权逐步旁落,排除。故选D项。
2.A 从材料“村落一般位于河流流域或者临近水源适合人类发展的地区”可知,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故选A项;B、C、D三项叙述均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3.C 材料中“皇城被划为14个消防区”“全巿共有3 400个士兵充任消防员,负责防火和救火”等信息反映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城市的职能也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专门的消防机构和消防人员,C项正确;坊市制度被打破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出现了专门的消防机构与消防人员,更多的是因为城市职能的发展,排除B项;宋朝政府的管控有所放松,排除D项。
4.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民居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古希腊、古罗马民居的核心,B项正确;中国古代住宅在布局上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排除A项;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主要特征,排除C项;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公共居所,房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在两根立柱间有自己的区域,排除D项。故选B项。
5.D 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D项包含了A、B、C三项,表述更为全面,故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有涉及,与集镇都有关系,但是都比较片面,故均排除。
6.B 据材料“有若干城堡,城堡内一般有复杂的水道系统、陵墓、宫室等建筑,规模宏伟,院墙施精美图案装饰;城堡外为普通居民区”,可以看出昌昌古城,城堡内是统治阶层的区域,而城堡外是普通居民区,凸显了阶级社会的等级观念,B项正确;从古城建设中,无法得出农耕信息,排除A项;城堡突出的军事和政治功能,并不是经济功能,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此地的气候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7.C 城市公共设施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其公共性,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比如城市公共图书馆,城市新增人口一样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享受其提供的借阅服务,而这种服务并不对其他已有人口的服务造成任何影响,因此,任何人增加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故选C项;A、B、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
8.B 由材料中时间以及议会的要求和法令,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英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从体现城市化水平提高,故A项错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与其他国家的对比,D项不能得出。
9.D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肮脏的城市环境为霍乱提供了温床,1848年是工业革命以后,所以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问题凸显,故选D项;其他三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题意主旨,故排除A、B、C。
10.B 根据“但巴西走完城市化这一过程,人均GDP只提高60%左右;过度城市化造成了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高失业和贫困成为相伴而生的难题”可得出巴西城市化有所发展,但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反映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是错位的,B项正确;材料反映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巴西的产业类型是什么,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不是牺牲区域发展的均衡性,排除D项。故选B项。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1练~第60练(11份打包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