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 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20分)
1.如果要考据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文献和实物双重研究价值的是( )
A. B.
C. D.
2.民主宪政先行国英国1831年只有土地贵族和商业贵族才拥有选举权,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4.4%,而在2500年前雅典就有1/10以上居民享有民主权利。从这一数据对比中可知,雅典民主具有( )
A.阶级性 B.局限性 C.进步性 D.消极性
3.“罗马艺术的成就在于既保存了希腊的艺术成就,又发扬光大、丰富充实了希腊文化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材料说明罗马( )
A.继承并创新希腊艺术 B.完全承袭希腊艺术
C.艺术成就十分的丰富 D.重视自身法制建设
4.下面是小杰同学列出的购书清单,据此判断他准备探究的内容是( )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耶稣也说禅》 梁兆康 译林出版社
《我错了:罪魁的悔改》 金贝克 宁夏人民出版社
《圣经故事》 马银春 中国物资出版社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5.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大批报国无望的知识分子纷纷逃亡到意大利,他们将拜占庭时代的古代手稿文物和书籍带往意大利。这一现象出现起到的作用有( )
A.恢复了帝国往日辉煌 B.标志着罗马法学体系建立
C.阻碍了东西方的交流 D.为文艺复兴兴起奠定基础
6.大化改新后,正如孝德天皇所言,日本“天无双日,国无二王,是故兼并天下,可使万民,唯天皇耳”。这表明日本( )
A.土地兼并严重 B.经济迅速发展
C.精神彻底汉化 D.中央集权建立
7.“(13世纪的)富农在各地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农民们称他们是‘乡间名人’‘村里的首户’等。一代宗师勒弗尔称他们是‘农民资产阶级’。他们虽然已是资产者,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的土地在法律上仍属于领主,他们与领主仍保持着宗法关系,必须按时履行封建义务。”由此可见( )
A.富农阶级成为当时农村的主要阶级 B.富农阶级成为当时农村生产力的代表
C.资本主义富农经济受到封建制度的制约 D.资本主义富农经济辅佐国家政权的建立
8.“‘绘画是自然的女儿’,故绘画要以自然为基础,以人为中心,将人物与自然有机交融”“绘画应注重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想法……”。据所学推断下列作品是在这一主张影响下创作的是( )
A.《神曲》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安娜·卡列尼娜》 D.《蒙娜丽莎》
9.1493年之后,曾经在数个独立大陆上相对稳定的文明体系,在一系列看似微弱但影响广泛的因素下,加速变成一个全球化的实体。疟疾、马铃薯、橡胶树等以不可思议的方式震撼了这个星球,让全球化在世界不同地域勾连着向前推进。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大学的出现 B.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10.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持续近两个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中,代表商业资本主义的商业力量和集中代表国家的政府力量以及移民力量构成了推动殖民扩张的基本力量。他认为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原因是( )
A.政府的大力支持 B.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社会团体的推动 D.多个因素的合力推动
11.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C.国会是代议制政体的权力中枢 D.分权是共和制的精髓所在
12.据统计,《拿破仑法典》颁布后的近100年间,欧洲先后有25个国家以该法典为蓝本制定本国法律,如1838年的《丹麦民法典》、1896年的《德意志民法典》。这说明( )
A.欧洲各国法制不健全 B.欧洲各国同步进行法制建设
C.《拿破仑法典》的影响范围广 D.欧洲普遍是法治国家
13.“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这说明( )
A.资产阶级与国王相互妥协 B.英国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
C.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展开 D.制度变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4.印度1857年大起义失败了,英帝国殖民主义的统治看起来似乎还是无可动摇、不可挑战的,但是就在这一时期,一种前所未有的民族感情开始在印度全境传播开来。由此可见,这次大起义( )
A.促进了印度民族意识觉醒 B.瓦解了英国殖民统治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
15.亚历山大二长世允许农奴有偿获得人身自由,有权从事工商业;明治政府扶持私人企业发展,也在新式军队中宣扬侵略扩张思想。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
A.是民族危机刺激的结果 B.采用暴力革命的手段
C.重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D.兼有先进性和局限性
16.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下列有关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19世纪中期,木材使用量呈下降趋势,煤的使用量呈上升趋势
②19世纪后期,石油使用量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煤的使用量上升,主要是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发明的推动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核能、太阳能的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奥匈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的亲笔信上说“奥皇储遇刺,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直接鼓动的结果;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三国同盟,分裂我的帝国。……如果我们容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意味着我的朝廷和我的领土将长期遭受危险。”由此可得( )
A.帝国之间的矛盾是一战的最主要的原因
B.恐怖活动可以迅速的解决一切政治纷争
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是正义的
D.萨拉热窝事件可以挽救塞尔维亚民族危机
18.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人类新纪元的开端,“从今以后,生产制度起一种绝大的变动,劳工阶级委联合全世界的同胞,做一个合理的生产者的结合,去打破国界,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这反映十月革命( )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使社会主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19.巴黎和会上,美国为了实现其国联梦想,以“山东问题”为条件换取日本的支持,致使中美关系迅速滑坡。华盛顿会议上,为了压制日本独占中国,美国采取了援华抑日的政策,中美关系升温。这一变化说明( )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国成为获益最大的国家
C.国家利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依据 D.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20.1921年4月,《东方杂志》发表文章称:“近年来,印度发生一种平和的革命运动,以平和的不抵抗的手段对付统治者之迫压。”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是( )
A.章西女王 B.甘地 C.尼赫鲁 D.扎格鲁尔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分)
材料一 西班牙王室梦想建立一个太平洋殖民帝国。……经过多次探险,西班牙终于开辟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即新西班牙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的海上贸易通道。此航线的开通使西班牙维系了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把欧、美、亚、非四大洲连接起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道大通”。
——摘编自商薇《议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材料二 西班牙在已经变化的情况下,长期维持原始积累时期的殖民战争政策,不能充分利用殖民剥削所得来的财富发展资本主义,跟上时代步伐。西班牙衰亡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单单依靠外部的条件是不够的,必须立足于国内实业。
——摘编自高寿平《从殖民政策看西班牙殖民帝国衰亡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的最早探索者以及该航线开辟的重要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班牙帝国兴衰的认识。(1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一 查理一世抛弃了议会,采用传统的特权收入的方法勒索财税,有些国王特权早已是名存实亡了,但也被查理拿来作为增收的手段,在1630年到1635年这种收入达到165,000英镑之多。其中船税是查理一世最不得人心的收入。查理一世借用古时为了海上防御而向沿海地区居民征收年金的古老权利,从163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征收船税,拒绝交纳者被指违法,民众只能抛弃法律的保护寻求政治行动。正是查理一世的这些财政政策激起了广泛的不满。
材料二 1764年英国颁布了《糖税法》,对输入北美殖民地的糖、糖浆、咖啡、甜酒等商品课以重税,引起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1765.年3月英国通过了《印花税条例》,规定殖民地的报纸、书刊、证书、票据债券、执照、商业契约、法律文件和各种印刷品一律缴纳印花税。该条例还规定:“凡是殖民地人民所用的茶叶及其他物品均需交税。”此规定一出“一时间群情哗然,不单是美洲殖民地的人民反对,就连英国国内反对格林威治的人也群起响应。”英国政府与北美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激烈斗争。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2分)
(2)据两则材料,归纳引发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原因。(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原因——历史事件——结果”的结构,举出早期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的事例。(提示:所举事例中的“原因”不得取材于材料一、二)(3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一: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输入染色的棉纺织品……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竞争。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才推动了一系列新发明。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摘自刘祚昌、光仁供、韩承文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材料三:1884年,美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1870-1940年,城市人口由占全国人口的25.7%升至56.5%。1929年,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8.5%。1921年,占人口1%的富豪拥有国民财富的59%。20世纪初,美国通过经济渗透和军事侵略,猖狂地向拉丁美洲和远东扩张。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一行业开始?并从中归纳英国促进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式。(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列举一项当时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发明。(2分)
(3)据材料三,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2分)
24.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的改变了国际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德国仅占13.2%。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却已下降到14%,而德国的产量则略微上升到14.3%,稍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德国工业产量的这一短时激增意味着它同英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它还通过刺激海军军备竞赛而进一步促成了国际紧张局势。这两个国家都竭力叫嚣,必须建立起海军力量,以保护商船航线和商船运输。
材料二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材料三
A“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于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中的决定性阶段。” B“每天都有不满的呼声。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C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 D“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治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高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1)英德矛盾是一战前的主要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名称及实质。(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条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2分)
25.“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如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改革创新(如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科技创新(如改良蒸汽机、电子计算机)等。请聚焦“创新精神”,自拟主题,任选角度,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论证充分。
参考答案:
BCACD DCDCD BCDAD DABCB
21.(1)最早探索者:麦哲伦。
重要影响:维系了西班牙的殖民大国地位;有利于对殖民地财富的掠夺。(2分)
(2)主要原因:西班牙进行军事扩张,消耗了国力;西班牙掠夺的财富用于消费,没有转化为资本;西班牙工场手工业发展相对缓慢;西班牙在殖民战争中被打败等等。(2分)
(3)认识:积极探索和发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紧跟时代潮流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重要前提;发展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等等。(1分)
22.(1)英国当时的封建王朝统治;英国殖民者。(2分)
(2)资产阶级的发展受到阻碍。(1分)
(3)原因: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实施的加重税收等措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事件: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结果: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影响了整个欧洲,具有世界性影响。(3分)
23.(1)棉纺织业。(1分)方法:禁止进口棉纺织品;采用新技术。(2分)
(2)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电力的广泛应用;规模广泛,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等。(1分)
发明: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制造技术。(或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1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发展,促进了美国的现代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美国的城市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出现了贫富分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国力迅速增强,开始对外进行侵略扩张。(2分)
24.(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
(2)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
实质:帝国主义对世界进行的重新划分,具有帝国主义分赃的性质。(1分)
(3)变化: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局面出现;美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斗争高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2分)
25.示例观点(主题)改革创新促进国家发展(或:创新推动国家发展进步)。(6分)
论证: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历史上各国的改革正是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明治维新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日本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实行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结论(总结)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改革离不开实践创新,更离不开改革家们锐意进取、不畏艰难挫折的变革精神。适时改革、顺时而动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卷面: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