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1. 传说中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下列已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是( )
A. 山顶洞人 B. 北京人 C. 元谋人 D. 蓝田人
2. 迄今为止,云南、陕西、北京、广东等省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在不同地方生存、发展。据此可知(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 B. 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 我国早期人类结成群体生活 D. 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
3. 下图中的文物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
人面鱼纹彩陶盆 纺轮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4. 考古人员在回忆遗址考古时说:“当发掘到第四层时,发现一小层一小层像夹心饼干似的夹层,总厚度四五十厘米。”轻轻揭起“它们原来是稻叶、稻谷、谷壳、焦谷、稻秆等水稻的遗物”。据此可推断出该遗址位于( )
A. 云南省元谋县 B. 陕西西安半坡村 C. 北京市周口店 D. 浙江余姚河姆渡
5. 距今约5000年的山东省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百余件随葬物品,部分墓葬却一无所有; 同时期的浙江省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和其他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 )
A. 中华文明辉煌 B. 原始农业形成 C. 禅让制度盛行 D. 社会分化出现
6.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和黄帝 B. 黄帝和嫘祖. C. 尧和舜 D. 炎帝和大禹
7.传说炎帝会制作乐器琴瑟、黄帝会制造船只。考古人员在河南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骨笛、独木舟等。这些发现说明了( )
A. 远古时期的传说完全可信 B. 骨笛和独木舟是炎帝和黄帝发明的
C. 传说的内容都是虚构出来的 D. 传说蕴藏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
8. 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源于齐国和鲁国这两个重要的诸侯国。齐国是姜子牙因其辅佐周武王有功而取得的封地,鲁国是周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可见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 功臣 B. 宗亲和功臣 C. 宗亲 D. 前朝君王的后代
9. 下表是某朝代统治者在位时间情况表(部分)。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统治者 汤 外丙 盘庚 小辛 …… 帝乙 子辛(纣)
在位时长 30年 3年 …… 28年 21 年 …… 37年 33年
A. 商朝 B. 夏朝 C. 西周 D. 秦朝
10. 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jī),由王室直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诸侯主要有三种类型: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 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实际是其他一些较强大的部落或方国的首领。诸侯对天子保持着臣属的关系,要承担各种义务。由此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
A. 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 B. 巩固原来商朝的地区
C. 保证兵源充足 D.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11.2022年6月三星堆考古将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考古专家表示“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由此可以佐证( )
A.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 巴蜀大地人才辈出
C. 古蜀文字已经发展成熟 D. 青铜器在四川广为流传
12.甲骨文“王”字,像斧头,用以专称拥有镇压、宰杀权的最高统治者;“服”旁边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右上部是一只手,表示用手按住一个人头令其服从。这说明甲骨文
A. 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 对汉字形成影响深远
C. 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D. 有助于了解当时政治
13.《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其中提到,农夫必须有铁制的耒、耜、铫(yáo,古代的大锄),女工必须有针和刀,制车工必须有斤、锯、锥、凿,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材料表明当时( )
A. 铁器广泛应用 B. 战争非常频繁 C. 牛耕得到推广 D.青铜不再使用
14.“平王东迁后……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分封制等级森严 B. 郡县制正式确立
C. 周王室势力衰微 D. 各诸侯征伐不断
15.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
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 经济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16. 大事年表是把重要历史事件按年代排列起来的一种参考资料。下列是春秋时期某位国君的大事年表,据此推断这位国君是( )
公元前685年 继任国君, 任用管仲为相, 推行改革
公元前 663年 率军大破山戎, 解燕国之危
公元前651年 在葵丘会盟诸侯, 确立中原霸主地位,是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半岛,西到陕西、四川,包括战国时七国的广大地区都有铁器出土,各地出土的铁农具的种类和形制已经没有多大区别。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战争频繁发生 B. 政治改革不断 C. 生产力水平提高 D. 商业贸易繁荣
18. 商鞅变法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 同室居住。这一规定( )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赋役
C. 推动了土地所有制形成 D::健于贯彻儒家的礼仪制度
19. 孔子施教的首要内容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之中,文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行、忠、信都是思想品德的修养。据此可知,孔子在教学中( )
A. 注重文化知识教育 B. 主张“有教无类”
C. 注重德育教育 D. 教育弟子全面发展
2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分别在不同地域使用(的情况) 严重阻碍着各地商品的流通及统一国家的财政收支。为此,秦灭六国后,秦始皇( )
A. 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 B. 颁行统一的文字小篆
C. 在全国推行使用纸币“交子” D. 推行圆形方孔五铢钱
21.历史课上,李明同学展示了他创作的历史漫画(如下)。据此推断,他正在学习的是( )
A. 汉初休养生息 B. 秦国商鞅变法 C. 秦朝巩固统一 D. 汉武帝大一统
22. 董仲舒在给汉武帝所上《天人三策》中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汉武帝采纳此建议的根本目的是( )
A. 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B. 巩固汉朝统治
C. 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D. 培养儒学人才
23. 如图所示为东汉初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 东汉初年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B. 东汉初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 东汉初期经济发展达到鼎盛 D. 东汉初期社会局面较为安定
24.晓敏同学在百度上搜素主题学习资料,找到以下内容,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外文名】: The Silk RoA. D. 【开创期】:西汉
【终点】:大秦(欧洲古罗马) 【引进物种】:葡萄 石榴 核桃 苜蓿等
A.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B. 丝绸之路上的交往
C. 中原物种丰富 D. 有效管控西域
25.2023年5月7日,长沙市中学生传承“汉风”文化展示活动在湖南省博物院举行。下列文物可以考证汉朝历史的是( )
A. 里耶秦简 B.走 马楼吴简 C. 马王堆汉墓帛书 D. 皿天全方罍
26. 2023年春,新冠的“硝烟”刚刚消散,我们又迎来了甲流的“侵犯”。有网友说,医圣张仲景感冒6大方,可全方位击退甲流。那我们可通过( )查阅感冒6大方。
A.《论语》 B.《资治通鉴》
C.《史记》 D.《伤寒杂病论》
27. 2023年暑假出圈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反映了对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写神”,的珍贵画卷摹本《女史箴图》(下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其原作可追溯至( )
A. 东汉
B. 西晋
C. 东晋
D. 隋朝
28. 右图为纪念祖冲之及其计算出的圆周率的邮票。图中圆及其内的正多边形代表了祖冲之借鉴自三国时期刘徽的计算方法“割圆术”,下侧的横竖短棍代表了其借助的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以上邮票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
A. 祖冲之的机械制造成就
B. 祖冲之的成就传入日本
C.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D. 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
29. 下表数据可以说明( )
三国末年各国人口数统计
蜀汉 魏 吴
94万 448万 230万
A. 魏国国力在当时具有明显优势 B.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C. 八王之乱为社会带来巨大破坏 D. 吴国采取了恰当的人口控制政策
30.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 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 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 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31题13 分, 32题13分, 33题14分, 共40分)
31.(13分)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技术之变】
材料一 下图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
(1)依据材料一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何变化 (2分).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项水利工程是如何造福人类、功垂千古的。(4分)
【政治之变】
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立有军功的人,不论其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拏(奴隶)。
—《史记·商君列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提到此事件的相关措施(至少写两条措施)。(2分)
【制度之变】
材料四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部分)
二十六年(前 221年) 为始皇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二十七年 巡陇西、北地……治驰道
二十八年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三十二年 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匈奴,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 略取陆梁地, 为桂林、象郡、南海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在地方创立了什么制度 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经济和军事措施。(3分)
【以史为镜】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面对重大变局,国家如何做方能脱颖而出 (2分)
32.(13分)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三年)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廑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谓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
—《汉书·文帝纪》
材料二:“建安初,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元帝为晋王,课督农功。”
—《晋书·食货志》
材料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帝对待农业的态度。(2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文帝和他的继任者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被称为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反映了东汉末年以来出现的哪一历史现象 (2分)
(3)材料三选自北朝时期哪本著名的农书 (1分) 结合材料简要介绍作者的观点。(不得照抄材料中的原文。)(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2分)
33.(14分) 某校七年级(2) 班同学以“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民族内迁】
材料一:
东汉以来,汉族统治者为了强化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等,经常招引和强制原居住于西北、东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入居内地; 此外,我国天气有渐趋寒冷的趋势,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也逐渐南下。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2分)
【汉化改革】
材料二:苻坚得以大展宏图,是通过改革而实现的 他提倡儒学,禁止老庄玄学和图谶神学。广立学校,以精通儒学者为学官。“复魏晋士籍”,维护士族地主特权,重用其中有才能者,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重视农业生产,并常派官吏巡行郡国,劝课农桑。
(2)根据材料二,归纳前秦苻坚改革的主要措施。(4分)
材料三:5 世纪末,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园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3)根据材料三,分析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2分) 概括北魏迁都后孝文帝改革的特点。(2分)
【融合发展】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和大流动,对于各民族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统一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大融合,注入大量新鲜血液的汉族也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在历史舞台。
——摘编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迁徙和融合》
(4)根据材料四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意义。(2分)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当如何促进各民族团结与发展 (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