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武昌起义 D. 洋务运动
2. 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 )
A. 俄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3. 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永安初建政权 B. 《资政新篇》 C. 《天朝田亩制度》 D. 定都天京
4.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由1894年的80家,增加到了1900年的933家。导致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大大增加的原因是( )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 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5. 在戊戌变法的措施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最有利的是( )
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D.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6. 中国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洋务派的事业在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围,又有保卫封建的一面。这是因为洋务运动
A.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列强侵略
C. 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 创办近代民族工业,实现“实业教国”
7. 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
A. 《马关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二十一条”
8.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爆了中国的五四运动。这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 )
A.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 完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C.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 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完整意义的民主革命
9. 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这是因为( )
A.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 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10. “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党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这里的“他”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董必武 D. 鲁迅
11. 1964年,董必武重来南湖,挥毫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其“画舫”诞生出( )
A. 红船精神 B. 井冈山精神 C. 长征精神 D. 延安精神
12. 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汀泗桥战役 C. 百团大战 D. 辽沈战役
13.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 发动武昌起义 B. 领导南昌起义 C. 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D. 发动秋收起义
14.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公祭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旅顺大屠杀 B. “七三一”部队细菌战 C. 南京大屠杀 D. “三光政策”
15.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对日军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由此可知,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 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D. 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6.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壮大抗日力量
B. 打倒北洋军阀
C. 改善农民生活
D. 消灭地主阶级
17.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 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 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 D.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8.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 合作成立国民政府 B. 实现合作共同抗日
C.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19. 1901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
A 教育 B. 外交 C. 娱乐 D. 习俗
20. 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小题,共40分)
21. 材料题:“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登楼骋怀望南湖,百年风云涌心头。反帝救亡五四起,开天辟地七一谋。”
——黄继明(2019年)
材料二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材料四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陈毅《七大开幕》(1945年4月)
(1)在材料一中“南湖”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百年风云”中的“百年”具体应为哪一年?“五四起”指的是“反帝救亡”的哪一新阶段?
(2)在材料二中“分田分地”发生在哪一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远征中,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是什么?最终又是什么事件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材料四中在延安召开的是哪一次会议?此次会议与抗日战争有何关系?
22.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党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青年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国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三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材料四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后,取得了哪些成果?在这一时期,有一支中共领导军队战功显著,被誉为铁军,该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36年为了使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这对国共关系变化有何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请写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各两个著名战例。在两次国共合作时期,分别建立的两个“战线”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的军事基础是什么?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5)通过以上探索,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什么启示?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武昌起义 D. 洋务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可知与禁烟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A项正确;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1840年6月,英军首先进犯广州,鸦片战争爆发,排除B项;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所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2. 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 )
A. 俄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 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永安初建政权 B. 《资政新篇》 C. 《天朝田亩制度》 D. 定都天京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能够体现这一观点,故选B;ACD项都不能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排除。
4.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由1894年的80家,增加到了1900年的933家。导致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大大增加的原因是( )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 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导致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大大增加的原因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A项正确;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这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这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馆界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这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 在戊戌变法的措施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最有利的是( )
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D.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最有利的措施,B项正确;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不和训练新式军队都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利措施,排除AD项;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是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最有利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B项。
6. 中国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洋务派的事业在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围,又有保卫封建的一面。这是因为洋务运动
A.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列强侵略
C. 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 创办近代民族工业,实现“实业教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清政府中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可以说“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围,又有保卫封建的一面”,A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排除B项;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是维新派的主张,排除C项;“实业教国”是晚清民族资本家提出的救国方案,排除D项。故选A项。
7. 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
A. 《马关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二十一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之一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B项正确;《马关条约》 《北京条约》的内容中无此规定,排除A、C项; “二十一条”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条约,是袁世凯为了实现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与日本签订的,与清政府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爆了中国的五四运动。这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 )
A.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 完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C.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完整意义的民主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可知这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D项;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护法运动的失败,而不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故选C项。
9. 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这是因为( )
A.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 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D项正确;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B项;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他自己的党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这里的“他”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董必武 D. 鲁迅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故选B。
11. 1964年,董必武重来南湖,挥毫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其“画舫”诞生出( )
A. 红船精神 B. 井冈山精神 C. 长征精神 D. 延安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诞生共党”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后来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其中体现出来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被称为“红船精神”,A项正确;井冈山精神是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关,排除B项;长征精神是在红军长征途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排除C项;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汀泗桥战役 C. 百团大战 D. 辽沈战役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A项正确;汀四桥战役是国民革命时期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同吴佩孚的北洋军在此展开一场空前激战,打败北洋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与题干“1927年”“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不符,排除C项;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发生在1948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3.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 发动武昌起义 B. 领导南昌起义 C. 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D. 发动秋收起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在全面进攻解放区战略失败后,集结重兵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面对优势之敌,党中央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暂时放弃延安,转战陕北,体现毛泽东“灵活性”,C项正确;发动武昌起义的是孙中山,排除A项;领导南昌起义的是周恩来,排除B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秋收起义后建立井冈山根据地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4.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公祭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旅顺大屠杀 B. “七三一”部队细菌战 C. 南京大屠杀 D. “三光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因此从2014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主要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的受难者,C项正确;旅顺大屠杀,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与题干信息没有联系,排除A项;“七三一”部队细菌战,是日本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发动的生物细菌战争,与题干信息没有联系,排除B项;“三光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时实施的一种政策,具体包括烧光、杀光、抢光三个方面,与题干信息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5.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对日军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由此可知,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
A. 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D. 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的掌握情况。
【详解】依据题文,结合所学可,1937年,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台儿庄大战,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1938年10月,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BCD项发生的时间与题文材料不符应排除;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A。
【点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决定任命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次月,蒋中正访问印度全力游说印度加入同盟国阵营,因印度各界受此战中国大胜的影响,最终印度同意加入同盟国。随后,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16.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壮大抗日力量
B. 打倒北洋军阀
C. 改善农民生活
D. 消灭地主阶级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时间限制“抗日战争时期”,“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说明并没有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但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入抗日,党采取了联合地主阶级,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而采取的措施。A项符合题意;打倒北洋军阀是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目的,B项不合题意;改善农民生活是党每个时期的目标,但是材料突出 “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的目的,C项不合题意;建国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7.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 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 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 D.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进入到全国性的抗日战争阶段,开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 合作成立国民政府 B. 实现合作共同抗日
C.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国内人民渴望重建家园,希望实现国内和平民主,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也正是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努力争取国内民主和平,C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了合作成立国民政府,A排除;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共同抗日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B排除;抗战胜利后准备发动内战的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D排除。故选C。
19. 1901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
A. 教育 B. 外交 C. 娱乐 D. 习俗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经济特科,废去八股”、“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内容与废除科举制相关。科举制属于我国的教育方面的内容,A项正确;题干主要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变化及废除,不属于外交,排除B项;题干主要阐述的是科举制的变化及废除,与娱乐无关,排除C项;题干主要阐述的是科举制的变化及废除,体现的是教育的变革,没有涉及习俗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0.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林则徐代表的是鸦片战争,佟麟阁代表的是抗日战争,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历时一百多年,既是百年屈辱史,又是民族抗争史。题文反映的是民族的抗争。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小题,共40分)
21. 材料题:“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登楼骋怀望南湖,百年风云涌心头。反帝救亡五四起,开天辟地七一谋。”
——黄继明(2019年)
材料二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材料四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陈毅《七大开幕》(1945年4月)
(1)在材料一中“南湖”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百年风云”中的“百年”具体应为哪一年?“五四起”指的是“反帝救亡”的哪一新阶段?
(2)在材料二中“分田分地”发生在哪一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远征中,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是什么?最终又是什么事件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材料四中在延安召开的是哪一次会议?此次会议与抗日战争有何关系?
【答案】21. 历史事件:中共一大的召开。
百年:1921年。
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22. 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3.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事件:遵义会议。
转危为安:长征胜利。
24. 会议:中共七大
关系: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事件、百年:根据材料“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结合所学可知,“南湖”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百年”:是指1921年。
阶段: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所以新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小问2详解】
时期:根据材料中“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结合所学可知看,在材料二中“分田分地”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新道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所以,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这次“远征”是指红军长征,发生的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事件: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转危为安: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小问4详解】
会议:根据材料中“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中在延安召开的是中共七大,这次会议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22.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党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青年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国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三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材料四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后,取得了哪些成果?在这一时期,有一支中共领导的军队战功显著,被誉为铁军,该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36年为了使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这对国共关系的变化有何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请写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各两个著名战例。在两次国共合作时期,分别建立的两个“战线”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的军事基础是什么?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5)通过以上探索,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22. 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23.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4. 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淞沪会战、第三次长沙战役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5.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渡江战役;
26.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解析】
【小问1详解】
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准备了条件。1926-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军队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北伐战争期间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军纪严明,屡立战功,被称为铁军。
小问2详解】
行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
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小问3详解】
正面战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任选两例即可;
敌后战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领导了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倒列强,国共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小问4详解】
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的军事基础。
事件: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并于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
【小问5详解】
启示:根据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可知,国共两党合作时团结一致,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对抗时给敌人可乘之机,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所以说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的启示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第五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