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初中八校联考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江油市2024年春八年级(下)入学考试(八校联考)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监测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监测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监测号、监测点、监测场号。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监测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张謇 C.左宗棠 D.邓世昌
2.下列使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3.1861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大败洋枪队,洋枪队头领被击成重伤,不久毙命。这头领是( )
A.华尔 B.戈登 C.阿古柏 D.史蒂文
4.奕 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敌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
5.日本侵略中国过程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二十一条”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王树增在《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中写道:“帝国知识分子的变革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因为他们在这个帝国里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力量。……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国家的变革者被押往菜市口刑场的时候,他们(农民和下层士绅)是看热闹的主力,是津津乐道的说笑主题。”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7.辛亥革命后,促使先进知识分子寻找救国出路的原因不包括( )
A.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 B.军阀割据混战
C.思想界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新文化运动发生
8.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A.民主与科学
B.自由与平等
C.法治与文明
D.爱国与公正
9.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10.五四运动期间,天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天津总商会急电北京政府:“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牵延不决,演成事实,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材料反映了( )
A.工人阶级有了革命政党领导 B.工人阶级的斗争效果显著
C.天津商人要求武力镇压工人 D.五四运动是由工人发起的
11.下图是今上海市业兴路76号的建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这次大会
A.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B.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下列对北伐战争的总结,不正确的是
A.截至1927年4月,北伐军消灭了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三大军阀
B.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
C.共产党员在战争中发挥了先锋骨干作用
D.由于军队不断取得胜利,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得以北移
13.如下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14.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这一道路有关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红军长征中,红军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在( )
A.四渡赤水后 B.南渡乌江后 C.巧渡金沙江后 D.飞夺泸定桥后
16.美国军事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经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中所说的历史事实分别是( )
A.抗日战争、遵义会议、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国大典
C.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会宁会师 D.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吴起镇会师
17.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20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的这一命令导致的直接恶果是( )
A.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B.华南大片领土沦陷
C.华北局势危急 D.上海沦陷
18.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其战法包括( )
①地道战 ②地雷战 ③麻雀战 ④夜袭战 ⑤阵地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9.“日本企图速战速决夺取华北及迫使南京同意经济合作。日本军方藐视中国作全面抗战的能力和意志,许诺要在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打破日本这一“许诺”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20.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了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共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此次战役( )
A.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C.迫使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
D.加速了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21.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
A.延安 B.瑞金 C.西柏坡 D.重庆
22.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中国抵御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抗日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鸦片战争
23.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将领是( )
A.陈毅、粟裕 B.刘少奇、邓小平
C.彭德怀、贺龙 D.刘伯承、邓小平
24.“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出自下列哪一文件(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5.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②渡江战役
③三大战役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26.“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加解放军,山东有5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运弹药……”这说明
A.解放军武器比国民党先进
B.解放军采取了正确的战术
C.解放军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
D.国民党的后勤补给不足
27.下列人名代表着当时的时代特征,其中时间与人名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
A.1951年--张援朝 B.1953年--杨跃进 C.1967年--王文革 D.1980年--刘开放
2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12年至1913年期间,国内新设立了16家企业,它们的创办资本共计2396.9万元。而在大战期间,1914至1918年,平均每年新设企业有539家,创设资本11934万元。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C.民族工业发展严重受挫 D.民族工业结构完善分布合理
29.当阅读《人民日报》时,我们能够联想到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是( )
A.《申报》 B.《邸报》 C.《民报》 D.《新青年》
30.《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这份报纸不可能报道的新闻是( )
A.邓世昌以身殉国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创办京师大学堂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梁后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50年来,中国人逐渐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西方列强是通过发动哪一场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迫使清政府开始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我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发动战争的原因。
(3)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变为断壁残垣与哪一战争有关 罪魁祸首是谁
(4)中日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日本迫使中国签订了哪一条约?
(5)哪一场战争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从材料二中,可看出面临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挑战,近代中国人在经历多次失败与屈辱后,开始反思,向西方学习,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作答)
(7)面对屈辱,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什么?
32.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带火了一系列热词,“中国梦”就是其一。“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篇】
材料一:清政府在一次战争失败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1)材料一中“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后,列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侵华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索篇】
材料二: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材料二中的“革命”和“全人格的觉醒”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
【新篇章】
材料三: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反思篇】
材料四:2022年,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疫情防控成绩斐然。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十大”,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试卷第6页,共6页
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A项正确;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排除B项;左宗棠是洋务派的代表之一,收复了新疆,排除C项;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鸦片战争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特权。B符合题意;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使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即英国单独获得的权利,《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和英国等多国签订的条约,AC不合题意;《马关条约》是中日签订的条约,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3.A
【详解】根据题干“大败洋枪队”和所学知识可知,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华尔被击成重伤,A项正确;戈登没有在慈溪与太平军作战,排除B项;阿古柏出兵占领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排除C项;史蒂文没有在慈溪与太平军作战,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C符合题意;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都属于民用工业。ABD排除。故选择C。
5.D
【详解】《南京条约》是中英签订,故①可以排除;《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的,故②正确;《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的,八国包括日本,故③正确;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日本和北洋政府签订的,故④正确。故②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6.C
【详解】根据关键信息“知识分子的变革”“菜市口刑场”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发动在北京应试的“举人”进行了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戊戌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利益,慈禧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并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杀害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故选C。
7.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骗,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内军阀的割据和混战意演愈烈,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对越来越乱的国家形势,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的新出路,故新文化运动发生,因此新文化运动不是促使先进知识分子寻找救国出路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故选D项。
8.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打击了封建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法治文明和爱国公正是新社会中国的发展方向,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9.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可知,给出的观点是“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即先思想文化再政治制度最后才是先进工业文明,按这个顺序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应该走的道路是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政治制度﹣洋务运动(工业文明);中国是反其道而行的,近代化探索非常艰难曲折,D项正确;洋务运动属于工业革命,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天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后天津总商会表示痛苦有过于罢市,说明斗争效果明显,B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截至1927年4月,北伐军消灭了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三大军阀,这个是不正确的,张作霖没有被消灭,蒋介石就叛变革命了。所以答案选A。
13.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举行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符合材料信息。秋收起义后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会师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吴起镇是红军长征时期的会师地点。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14.C
【详解】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井冈山,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故C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排除B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渡过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从而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C符合题意;红军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A不合题意;南渡乌江后,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B不合题意;飞夺泸定桥是长征中的艰难,与战略的改变无关。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 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16.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他们(中国共产党)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说的是长征,“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说的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同样生存下来了”说的是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C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敌后战场,不符合材料中的“边行军边打仗”,排除AB项;吴起镇会师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会宁会师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胜利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根据材料“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可见,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直接导致了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故A符合题意;依据课本知识可知,1938年日军调集大量军队围攻徐州,5月,徐州失守,10月广州、武汉又相继陷落,至此,中国的华北、华中、华南等大片领土沦入敌手,故B不符合题意;1935年华北事变后,华北局势危急,故C不符合题意;1937年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地道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故①正确;②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地雷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故②正确;③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故③正确;④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破袭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故④正确;⑤阵地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要战法,故⑤错误。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含有⑤的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C
【详解】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于8月13日,又发动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C项正确;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根据题干“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了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共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处战役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A项正确;日本偷袭珍珠港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排除B项;迫使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是豫湘桂战役,发生与1944年,排除C项;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后加速了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排除D项。故选A项。
2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A项正确;瑞金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排除B项;西柏坡曾经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排除C项;重庆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的陪都,排除D项。故选A项。
2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抗日战争胜利,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项正确;三元里抗英斗争属于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一次抵抗,不符合材料中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排除A项;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都是侵略中国发动的战争,以清政府失败结束,并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排除CD项。故选B项。
23.D
【详解】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经过艰苦的跋涉和激烈的战斗,最终于8月底顺利进入大别山。由此可知,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将领是刘伯承、邓小平,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千里跃进大别山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间、目的和意义。
24.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选项C与辛亥革命相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5.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重庆谈判力争国内和平。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进行了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随后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开始,向城市转移,之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转移到北京。在北京,进行了国内和平谈判,国民党拒绝签字,中共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6.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等。而国民党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加解放军,山东有5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运弹药……”这说明解放军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解放军武器比国民党先进、解放军采取了正确的战术、国民党的后勤补给不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因此B搭配错误;抗美援朝发生在1950年到1953年,因此A搭配正确;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因此B搭配错误;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到1976年,因此C搭配正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因此D搭配正确。综上所述ACD都搭配正确,故选B。
28.B
【详解】根据材料“在大战期间,1914至1918年,平均每年新设企业有539家,创设资本11934万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是在甲午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材料问的是“一战期间”,排除C项;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结构并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29.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 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因历史原因停刊。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应选A。
30.C
【详解】此题为逆向选择题。依据题干信息“《申报》”,结合所学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C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申报》创办于1872年,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A项邓世昌以身殉国是在1894年,《申报》创办于1872年,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在1878年,《申报》创办于1872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创办于1898年,《申报》创办于1872年,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1.(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打开中国市场打开中国市场打开中国市场打开中国市场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4)《马关条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7)反帝反封建或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我国的领土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由材料“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可知列强发动战争的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
(3)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后又放火烧毁。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5)1900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由材料“近50年来,中国人逐渐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在经历多次失败与屈辱后,开始反思,向西方学习,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探索。
(7)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的抗争史,所以近代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帝反封建或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务。
32.(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变化:经济上: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从取政治特权到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革命:辛亥革命。
全人格的觉醒:新文化运动。
(3)特点:全民族参与。
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4)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详解】(1)战争:根据材料“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和所学可知,该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使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从取政治特权到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和所学可知,该历史事件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到1923年,将近十年;根据材料“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和所学可知,“全人格的觉醒”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启发国民新的理论道德意识。
(3)特点: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可知其特点为全民族参与。
作用:根据材料“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可知其作用为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4)根本保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初中八校联考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