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商业革命所开拓的国际市场使工场手工业避开了国内的不利条件。工场手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后,以它规模大、分工细、设备和劳动力利用率高、产品价廉等优势,摧垮了行会手工业和农村独立手工业。据此推断,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西欧商业的发展 B.催生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C.导致西欧个体小生产者破产 D.提升了西欧社会生产力水平
2.16世纪末17世纪初,墨西哥的一些印第安人、黑人、穷人也能穿上中国丝绸做的衣服,甚至制成了流行至今、融合中国纺织品艺术风格的墨西哥民族服装。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葡萄牙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发展
C.海路贸易带来商品世界性流动 D.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已形成
3.美洲许多农产品是欧亚非诸国人民从未见过的,如玉米这一美洲特产,新航路开辟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欧亚非。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导致
A.流通商品种类增多 B.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C.商路贸易中心转移 D.传统的经济关系被打破
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导致( )
A.商业革命 B.商品种类增加
C.价格革命 D.商业格局变化
5.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B.传统农业的发展
C.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价格革命的影响
6.从1545年到1800年,美洲出产了13.3万吨白银,其中约75%被运往了欧洲。欧洲则将掠自美洲白银的40%左右运往了亚洲,主要是中国和印度。这表明当时
A.中印两国主导了世界白银流动 B.欧洲商品在美洲畅销
C.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 D.世界市场在不断扩大
7.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大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下列作品不属于这个时期的是( )
A.《十日谈》 B.《最后的晚餐》 C.《大卫》 D.《马可 波罗游记》
8.下表为1522-1700年哥斯达黎加人口比重变化表,据此表明新航路开辟
年份 总人口 土著人口 非土著人口(白、黑、混血人种)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1522 27200 27200 100 一 一
1569 17479 17166 98.2 313 1.8
1611 15538 14908 95.9 630 4.1
1700 19293 15489 76.3 3804 23.7
A.加速了人才的流动 B.带有体现血腥暴力征服
C.利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壮大了土著白人的力量
9.公元11世纪至17世纪,葡、西、英、荷等西欧诸国纷纷开拓新航线,发现新大陆,展开贸易权争夺及殖民地建设。其中,扮演强大推手的竟然是香料。从此,世界上拉开了长达600年大航海时代的“香料战争”。这说明( )
A.价格革命降低了欧洲人的生活水平 B.美洲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
C.欧亚贸易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D.“香料战争”消除了不同阶级差别
10.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航海家哥伦布在帕维亚大学学习了基础的文学、几何学、天文学和航海学知识,并且根据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的地圆说,坚持认为只要向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亚洲。哥伦布的经历表明当时( )
A.新航路开辟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文艺复兴为海外冒险提供思想动力
C.市民阶级出现为航海提供人才支持
D.理性精神推动航海家客观认识世界
11.15世纪末,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葡萄牙国王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折射出( )
A.开辟新航路的一个诱因 B.国王所在国家商品经济繁荣
C.国王所在国家对外开放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12.辣椒起源于新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493年辣椒传入西班牙,1548年传到英国,至16世纪中叶辣椒已经风靡整个欧洲;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把辣椒传入了印度,明朝末年引入中国。辣椒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说明了
A.殖民活动促进了世界的平衡发展 B.殖民活动传播了先进的思想观念
C.殖民活动客观上密切了世界贸易 D.殖民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3.正如17世纪人们所说的,“西班牙像一张嘴,它进食,咬碎、嚼烂,立即送到其他的器官,除了瞬即逝的味觉或者偶然挂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自己什么也没留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西班牙
A.最先开辟了新航路 B.即将丧失海上霸权
C.未抓住时代的机遇 D.野蛮地掠夺殖民地
1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伊比利亚国家在欧洲的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但是,到这一世纪末,它们却从其各自的领先地位急速倒退……这些伊比利亚国家之所以能够率先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们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宗教动力。伊比利亚国家由盛而衰的过程
A.印证了封建主义衰落的必然性 B.反映了世界商业中心的转移
C.根源于宗教征服是其扩张动力 D.是远洋航行国力耗费的结果
15.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高3倍,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②导致欧洲贵金属的大量增加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④世界日益连为一个紧密整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1565年,西班牙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T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 B.迪亚士的远航
C.达·伽马的远航 D.麦哲伦的远航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开辟了澳门到里斯本、日本长崎、菲律宾马尼拉等地的贸易航线。1567年,明朝政府准许百姓从事对外贸易。此后西班牙人也开辟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贸易。通过全球贸易渠道,大部分白银最终流入中国。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大量白银涌入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40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材料三 “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给各方带来的是满满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收获,目前已得到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中方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摘编自腾讯新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18.海洋对自然界、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既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女王……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古代中国的价值所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近代西方征服世界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基于全球化视野评价近代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
(3)综合上述材料,海洋对于一个大国的兴衰有何重要性?
19.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00-1930 年的移民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蒙地放垦工作 “由暗转明”,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而在光绪三十年(1904 年)之后,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闯关东”的人们从此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东三省地区依然是当时移民政务的重点,所制定的相关章程条例有:《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边荒承垦条例》《黑龙江清丈兼招垦章程》《吉林 全省放荒规则》《绥远清理地亩章程》《辽宁移民垦荒大纲》《奉天试办山荒章程》等。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而提出了《移民与开发计划》,并为此设置了移民局及东北招垦委员,这些积极的招垦措施对于移民运动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1931-1945年的移民
1937 年全面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 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 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 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 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 万户、500 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开拓 民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以上材料均选自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史上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移民的不同影响。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哥伦布大交换写一段解说词。
参考答案:
1.D
【详解】依据材料“商业革命所开拓的国际市场使工场手工业避开了国内的不利条件”,“以它规模大、分工细、设备和劳动力利用率高、产品价廉等优势……”,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提升了西欧社会生产力水平,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业发展,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已经有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破产”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世界。新航路开辟后,海路贸易带来商品世界性流动,西班牙经营跨太平洋的贸易,开通了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主要在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状况,C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A项;经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是西班牙人而非葡萄牙人,排除B项;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马铃、烟草、可可等美洲农产品和非洲的咖啡,在新航路开辟后很快传到世界各地,从欧亚诸国人民从未见过的特产,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说明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中心,且这种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只有产品的交流不能说明传统经济关系被打破,D项错误。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区。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可得出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价格革命,ABD项都是商业革命,排除ABD项。故选C项。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和17世纪早期的殖民扩张使全球联系得以初步建立起来,这一过程也促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物种流向世界各地,所以到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A项;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并不是得益于传统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价格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545年到1800年,西欧国家在早期殖民活动中,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白银,将其近半数用来购买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商品,表明当时世界市场在不断扩大,D项正确;当时主导世界白银流动的是西欧国家而非印度和中国,排除A项;欧洲商品在美洲畅销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只有欧洲用白银购买中印等亚洲国家的商品,不能说明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马可 波罗游记》是13世纪的著作,符合题意,选择D项;ABC项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522-1700年哥斯达黎加土著人口不断减少,非土著人口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哥斯达黎加是美洲国家,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屠杀等血腥暴力征服,使得当地土著人口锐减,同时欧洲、非洲等地移民的到来,又使非土著人口增加,故B项正确;“加速了人才的流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这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壮大了土著白人的力量”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材料“展开贸易权争夺”和600年的“香料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方盛产香料,而在西欧香料是奢侈品,西欧人开辟新航路后,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引起了商业革命,香料争夺战在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使欧洲市场上香料数量大大增多,香料不再是奢侈品,所以可以说欧亚贸易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C项正确;价格革命对封建主、资产阶级、普通民带来的影响不一样,价格革命是降低了还是提升了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不可一概而论,排除A项;材料中的香料主要来自于亚洲,与美洲无关,排除B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根据“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航海家哥伦布在帕维亚大学学习了基础的文学、几何学、天文学和航海学知识,并且根据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的地圆说……”可得出文艺复兴的开展为航海家们提供了新的知识,从而是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也提供了敢于冒险的精神,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新航路开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市民的作用,排除C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葡萄牙)。从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肉桂、丁香、胡椒几个关键词判断是新航路开辟,可知香料对当时西欧极具诱惑,不仅是生活需要,而且是商业牟利的重要手段,故材料所述反映了开辟新航路的诱因之一是获得来自亚洲的香料,A项正确;航海目的地盛产香料,并不能直接得出国王所在国家商品经济繁荣,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国王所在国家是对外开放还是被殖民者闯入,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指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出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试题分析:辣椒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是世界贸易导致的,材料没有体现世界的平衡发展,也没有体现辣椒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辣椒的传播也不体现思想观念,故排除ABD,正确答案为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与世界贸易
13.C
【详解】根据“西班牙像一张嘴,它进食,咬碎、嚼烂,立即送到其他的器官,除了瞬即逝的味觉或者偶然挂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可得出其强调的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未能把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未抓住时代的机遇,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意思,排除。
14.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伊比利亚国家”“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可以判断是葡萄牙、西班牙,根据“这一世纪末....急速倒退”“仅仅因为...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宗教动力”等信息,可知因为葡萄牙、西班牙皆为封建国家,所以推动其海外事业领先的不是经济因素,在后期的殖民扩张中被荷兰、英国取代而迅速衰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世界商业中心转移的信息,而且商业中心是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衰落的是意大利半岛,故排除B项;二者衰落的过程是封建主义必然被资本主义取代的历史趋势使然,而非宗教征服,排除C项;二者国力的耗费不是远洋航行,而是在西欧价格革命作用的结果,故D项错误。
15.B
【详解】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因新航路开辟而引起的价格革命。结合所学,价格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①③B项正确;导致欧洲贵金属的大量增加不是影响而是表现,②错误。④世界日益连为一个紧密整体是商业革命的影响,故错误。故排除ACD项。
16.D
【详解】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开辟了从美洲到亚洲越过太平洋的新航路,因此“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麦哲伦船队的远航。故答案为D项;明阳时期中国政府实行“海禁”政策,排除A项;迪亚士的航行发现了好望角,与“太平洋丝绸之路”无关,排除B项;达伽马发现了从欧洲绕过亚洲到东方的航线,与“太平洋丝绸之路”无关,排除C项。
17.(1)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有力地推动国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明朝在海外贸易中的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等。)
(2)重大决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3)“一带一路”倡议就是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决策,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详解】(1)根据“葡萄牙人开辟了澳门到里斯本、日本长崎、菲律宾马尼拉等地的贸易航线”“西班牙人也开辟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贸易”,概括得出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根据所学,还可从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分析总结。
(2)重大决策:根据“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得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根据“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合所学得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根据“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得出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3)根据“中方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得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决策,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根据所学,还可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等分析总结。
【点睛】
18.(1)价值:促进海外贸易;推动文化交流;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培养国人海洋意识、国防理念。特点:开放性;平等性(友好往来)。
(2)手段:殖民扩张与掠夺;武力征服;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评价:加强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西方殖民国家与亚非拉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贫富差距日益悬殊。
(3)重要性:充分利用海洋,重视海权,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大国崛起;反之,闭关锁国,外敌入侵,容易导致国家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
【详解】(1)价值:根据材料一“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可知,促进海外贸易;根据材料一“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可知,推动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一“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可知,增进对世界的了解;根据材料一“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可知,培养国人海洋意识、国防理念。特点:结合材料所述汉代到明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从开放性、平等性(友好往来)等角度进行概括。
(2)手段:根据材料二“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殖民扩张与掠夺、武力征服、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方面进行回答。评价:以全球史观角度,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西方殖民国家与亚非拉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等方面进行分析。
(3)重要性: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代和西方近代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充分利用海洋,重视海权,有利于大国崛起;反之,闭关锁国,容易导致国家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等角度进行回答。
19.(1)特点:①清政府由禁止到被迫同意移民;②民国政府鼓励移民,颁布法规条例、设移民局等;③从中原人口稠密区向边疆迁移,发展边疆经济;④受日本侵略及国民政府迁都影响;⑤有外国移民被迫迁入。
影响:(一)1900至1930 年: ①有利于缓解中部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地矛盾问题,人口分布渐趋合理。②有利于对东北等边疆地区的开发③促进了民族融合。(二)1931至1945 年: ①一定时期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及文化宝藏。②日本“国策移民”便于 日本侵华,对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2)方向:欧洲、非洲人口大量迁往美洲;华人向美洲和东南亚迁移;印度人移向非洲、东南亚和美洲。影响:①引发北美独立战争;②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步伐;③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与进步;④促进世界人种、物种的交流;⑤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⑥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得出清政府由禁止到被迫同意移民;根据材料“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而提出了《移民与开发计划》,并为此设置了移民局及东北招垦委员”,得出民国政府鼓励移民,颁布法规条例、设移民局等;根据材料“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鼓励移民实边”,可知从中原人口稠密区向蒙古、东三省等边疆迁移,发展边疆经济;根据材料“1937年全面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得出受日本侵略及国民政府迁都影响;根据材料“大批日本开拓民迁入东北地区”,得出有外国移民被迫迁入。影响:结合所学,1900至1930年人口从中原人口稠密区向蒙古、东三省等边疆迁移,有利于缓解中部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地矛盾问题,人口分布渐趋合理,有利于对东北等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1931至1945年受日本侵华影响,人口和企业迁往内地,一定时期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及文化宝藏。同时日本大规模向东北移民,便于日本侵华,对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2)方向:根据材料三中人口迁移方向,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所学知识,可知欧洲、非洲人口大量迁往美洲;华人向美洲和东南亚迁移;印度人移向非洲、东南亚和美洲。影响:结合所学,欧洲、非洲人口大量迁往美洲,促进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引发北美独立战争;欧洲人迁往世界各地,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步伐,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与进步;人口迁移促进世界人种、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不同人种交流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20.“哥伦布大交换”是在全球航路开辟的背景下,欧洲主导的“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哥伦布大交换”丰富了各地的物种,提高了粮食产量,刺激了人口的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促进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改变当地经济结构;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种的分布;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形成,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了水土流失,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详解】解说词:根据材料“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 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 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哥伦布大交换的解说词可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引发的物种的交流、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人种的分布变化、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及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