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复习周练 3月第4周 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年3月份第4周
历史
一、单选题
1.湖南省株洲市的廉山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是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农耕聚落遗址。这里出土的文物有:具有大溪文化(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特征的遗存。如静足、双耳罐、红衣陶罐、简形釜、双腹豆、白陶盘等;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遗存如磨制的石铸、石骸、陶器等。这说明( )
A.大溪文化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 B.长江流域史前农耕文化各具特色
C.湖南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心 D.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域间存在交流
2.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 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3.下表是一些先秦历史文献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当时( )
文献 内容
《左传》 鲁国大臣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时说:“德之不建,民之不援,哀哉”
《管子》 齐国大臣管仲答桓公道:“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左传》 虢国的史官嚣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A.当政者注重个人品德 B.已出现民本思想
C.执政为民已成共识 D.普遍推行德政
4.在服饰问题上,儒家提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道家主张“被褐(粗布衣服)怀玉”;墨家主张“节用”;阴阳家认为衣服的颜色与四时、方位必须对应。他们的服饰观( )
A.反映为政以德的重要性 B.源于宗法制的彻底瓦解
C.契合了各自的思想宗旨 D.表明民生问题受到重视
5.秦朝,免官之制已普遍实行。因另有重用而免其原有较低的职务,因不称职而免职,因犯罪而免职,总之,国君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有权免去臣下的职务。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官,也都有任免其下属的相应权限。由此可知,秦朝( )
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体制作用凸显
C.地方各级主官权力较大 D.统治者决策带有随意性
6.汉初宰相以功臣、军人居多,“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如萧何、曹参、王陵等,汉武帝以公孙弘为相,开始以布衣儒术拜相封侯。这一变化( )
A.根源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B.有利于官方意识形态的重塑
C.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 D.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社会结构
7.下图是汉代某一经济政策的示意图。这一政策的实施( )
A.规范了货币的流通秩序 B.加强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C.推动了民间财富的增长 D.平衡了全国各地的物价
8.李白以剑言志使其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坛独树一帜,裴旻将陷阵杀敌之技与“舞”结合创造了气势恢宏的剑舞,张旭把剑意寄寓在笔墨之中形成了变幻莫测的狂草,被唐文宗御封为“三绝”。由此可见,唐代( )
A.尚武崇侠风气浓厚 B.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C.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具有豪迈进取的文化气质
9.唐代,朝廷对岭南的官员输出以贬谪为主,对西域的官员输出以建功为主。在贬流文人的笔下,岭南不仅是“牢笼”,更是“鬼门关”“死亡乡”;而岑参认定“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甚或姚崇、宋塬、苏颈等人因曾就职西北边疆而官拜宰相。这一差别反映了,当时( )
A.民族政策的重北轻南 B.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
C.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 D.南北诗风的源流特色
10.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种一顷花、植一顷榆或种三十亩葵,比种谷获利多,只要适当配备人力,使用雇佣劳动,即使“单夫只妇”之家,也能从中多获利。这体现了该书( )
A.关注农业的精耕细作 B.对经济效益思想的重视
C.提倡种植非粮食作物 D.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
11.在宋代榷场贸易中,茶叶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在金国,茶叶已经成为百姓待客的必备物品,百姓婚嫁也以茶叶为聘礼,表示对婚姻的坚贞不渝。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互市贸易促进文化交融 B.生产发展推动习俗变更
C.政权并立带动文化传播 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
12.忽必烈曾派专使探察黄河源头,并指出:“(河源之地)汉唐所不能悉其源,今为吾地,朕欲极其源之所出。”专使一行对黄河源头进行全面的国土资源调查,包括地貌、气候、动植物、人口聚落等,都作了详尽记录,记载在国史中。这表明元代( )
A.就空前辽阔的疆域更新了地理认知 B.专制皇权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治理
C.延续了前代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D.统治者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13.宋代福建兴化县“田耗于秫糯(制酒原料),岁肩入城者,不知其几千万”;仙游县“田耗于蔗糖,岁运入浙淮者,不知其几千万亿”;福州、泉州一带适宜种植粟麦的土地变成了大片的荔枝园,“一家之有,至于万株”。这反映了宋代( )
A.政府推广经济作物种植 B.农民生活日趋富足安稳
C.南方农业的专业化生产 D.市镇经济职能得以增强
14.明初服饰,“例有定制,官民士庶,不得僭用”,普通百姓穿着拘谨守诚、俭约朴素。明中叶以后,黎民百姓的服饰丰富多彩,追求奢华。甚至,一向被尊为人君象征的龙纹,已成江南一些地区百姓之常服纹饰。这一变化说明( )
A.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B.主流思想影响审美观念
C.社会成员地位渐趋平等 D.奢靡之风动摇理学地位
15.河南北舞渡在清代是商业名镇。乾隆年间,此处“秦晋吴楚商贸往来,陆行者易舟,水行者易车”。道光年间,知县王德瑛言:“舞民但知坐贾不知行商……花、煤、粮各行户尚有本地人充当,余则全系西商(山西、陕西商人)。”这说明该地当时( )
A.逐渐发展为专业化市镇 B.成为区域贸易网络中心
C.手工业经营方式多元化 D.商业贸易为晋商所垄断
16.下表为1891年江南制造总局每日日工资情况。这可用于研究( )
类别 洋匠 中国匠目 工匠 小工
日工资 11.4银元 1.7银元 0.65银元 0.16银元
A.洋务运动最终破产的根源 B.洋务新式学堂兴办的原因
C.中外工匠生产效率的差异 D.洋务企业的封建官僚属性
17.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不再提什么“盛世”之类的门儿话,而直截了当地呼唤“救亡”,要求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这一变化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推动了早期维新思想兴起 B.增强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宣告了清朝盛世彻底崩塌
18.1873年,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经由华蘅芳等人翻译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赖尔在其理论中批判了作为主流学说的“灾变论”对地质进化的解释,认为它忽视了事物量的变化和渐进过程,把“超自然力”看成是引起灾变的原因。由此可知,赖尔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A.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 B.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
C.动摇了传统主流思想 D.开启了西学东渐序幕
19.下表为20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据此可知( )
出处 选文(部分) 语体情况
1923年版叶圣陶《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 《大铁椎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庄子秋水篇》《最后一课》《天演论导言》《莫尔斯传》 文言文119篇,白话文59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1
1935年版叶圣陶、夏丐尊编《国文百八课》 《庄子四则》《杨修之死》《愚公移山》《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课》《荷塘月色》《项链》《背影》 文言文58篇,白话文86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3
A.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 B.培养实务人才成为社会共识
C.民主与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D.文学革命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20.土地革命开始时,各根据地实行“土地公有(苏维埃政府所有)、农民使用”的原则,禁止土地买卖。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的原则,“不禁止土地买卖和在苏维埃法律内的租佃制度。”这一调整( )
A.推动革命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21.1932年,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不久,便在长汀南寨广场召开了声势浩大的福建省游艺体育运动会。该运动会除红军战士、机关干部外,还吸引了大量闽西群众的参与观看,如才溪女子代表队身着黑色列宁式女装,打绑腿,留短发,手持长矛、大刀进行操练,荣获第一名。这表明( )
A.中共注重革命的宣传工作 B.苏区政府赢得群众普遍支持
C.中共开始探索革命新道路 D.革命的斗争方式呈现多样化
22.1938年3月20日,毛泽东在抗大讲话时指出:“三民主义的第一个口号是民族独立,第二个口号是民权自由,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结合的地方就在这里。所以说今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三民主义者”。这表明( )
A.三民主义是合作抗日的政治基础 B.民族战争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完善 D.抗日战争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
23.下图是1980—2020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图。据此可知( )
A.中国工业化水平快速提高 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C.国际贸易依存度逐渐降低 D.贸易方式升级优化
24.罗马共和国早期具有厌恶王权的历史记忆和拥护共和的民族心态,共和国晚期则逐渐将政治人物和神联系起来,恺撒成为首个被官方承认的“神”,奥古斯都(屋大维)在“共和外衣”下建立了元首制,并亲任大祭司长,营造“阿波罗之子”的神格身份。罗马的“造神”运动旨在强化( )
A.皇帝与旧贵族的联系 B.共和国的政治根基
C.建立帝制的社会舆论 D.王权统治的合法性
25.在新航路开辟之后300余年的东西方贸易中,西欧处于明显的劣势,这对西欧工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同时也刺激了西欧工业不断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商品竞争力。该材料有助于我们理解()
A.新航路开辟导致西欧贸易逆差 B.东方在新航路开辟后获利较大
C.东方生产方式整体上优于西方 D.英国开展机器生产的外部因素
26.伽利略(1564—1642)主张世界是统一的,无论是行星、石子、空气或云,所有这些现实都服从同样的道理;笛卡尔(1596—1650)主张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根(1561—1626)和笛卡尔一样蔑视传统,希望建立一种不受那些陈旧观点束缚的新哲学。这些思想主张( )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有利于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
C.直接开启了科学革命的时代
D.动摇了基督教信仰社会基础
27.1830年,学徒出身的凯瑟林顿(HenryHetherington)创办《人民便士报》(People'sPennyPapers),猛烈抨击政治黑暗与社会不公,深受工人欢迎。1830-1836年,伦敦和各地共出现此类报纸近600种。这些报纸的出版表明( )
A.无产阶级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B.工人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日益成熟 D.工人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28.1894年,法国政府成立了殖民部,负责管理部分非洲殖民地。1907年,德国组织了殖民部,管理德属非洲的事务。意大利于1912年建立了殖民部,负责非洲殖民地利比亚的事务。此外,荷兰、比利时以及西班牙、葡萄牙也都设立了专职处理殖民事务的机构。这主要反映出( )
A.欧洲大陆国家主导世界殖民体系 B.殖民地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C.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激烈 D.殖民地依附于宗主国的现实
29.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两国涌现出大量的虚构类小说,如《1910年入侵英伦》《威廉来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下的伦敦》在英国广受欢迎;描写德国战胜英国的《英格兰的报应》《德国未来100年》等小说也在德国畅销。这反映出( )
A.两国民众对世界大战充满期待 B.文学作品深刻打上时代烙印
C.英德竞争开始扩展到文化领域 D.工业革命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30.20世纪90年代初,古巴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糖、镍、水果等失去了主要的出口地,燃料供应大幅减少,开始出现频繁停电的情况,近一半的工业处于瘫痪或减少生产的状态。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挤压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C.美国长期的封锁与制裁 D.经济全球化进程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区域交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磨山遗址兼具大溪文化特征和龙山文化特征的遗存,可见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进行过交流,故选D项;从材料中看出龙山文化比大溪文化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故排除A项;龙山文化不是长江流域史前农耕文化。故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看不出湖南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心,故排除C项。
2.答案:D
解析: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有的认为是益禅让,有的认为是启夺取。这说明王位世袭制的取代禅让制是曲折的,即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D项正确;久远的历史未必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排除B项;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但这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B
解析:表中三则文献均体现重视民众,故选B项;只有表中第一则材料体现个人品德,排除A项;表格体现了重视民众但是并没有体现执政目的是为民,排除C项;表格中体现了鲁、齐和虢国,不能体现“普遍”,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对服饰的要求都不一样,他们各自遵循了自身的思想特色而提出了相应的主张,说明他们契合了各自的思想宗旨,C项正确;德是儒家的主张,排除A项;宗法制当时仍然存在,没有彻底瓦解,排除B项;服饰并不代表民生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国君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有权免去臣下的职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官,也都有任免其下属的相应权限”等信息可以看出,官僚政治体制作用凸显,故B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君主权力开始受到冲击,故排除A项;材料只说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官,也都有任免其下属的相应权限”,无法体现地方各级主官权力较大,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决策的随意性,故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汉初宰相以功臣、军人居多,汉武帝以公孙弘为相,开始以布衣儒术拜相封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调整统治思想,这有利于官方意识形态的重塑,B项正确;这一变化根源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排除A项;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排除C项;四民社会结构指的是士农工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
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图示反映的是汉朝的均输平准政策,均输平准政策有利于国家更加合理地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从而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项正确;均输平准政策是从国家宏观层面上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并不是为了规范货币的流通秩序和推动民间财富的增长,排除A、C项;这一政策有利于平衡物价,但并不一定能够平衡各地的物价,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以剑言志的唐诗、表现陷阵杀敌的剑舞和融剑意于笔墨的狂草等倍受推崇,反映出唐代具有豪迈进取的文化气质,D项正确;唐朝诗歌、歌舞、书法艺术的发展不能说明其尚武崇侠风气浓厚,排除A项;材料无关唐朝兼收并蓄文化政策的实行,排除B项;C和材料史实无关,排除。故选:D。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唐代,朝廷对岭南的官员输出以贬谪为主,对西域的官员输出以建功为主”和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官员去岭南和西域的结果有着显著的不同,且在文人笔下也有着不同的记载这主要和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有关,在地理位置上重视西北地区,A项正确;材料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无关,排除B项,南方的自然条件要优于北方,但是材料中岭南却不受重视,排除C项;材料与诗风的源流特色无关,是政府政策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齐民要术》中认为种植经济作物要比种植粮食获利多,由此可知体现了对经济效益思想的重视,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齐民要术》对经济效益思想的重视,并不是关注农业精耕细作,更不是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排除AD项;该书肯定种植非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但并不能据此说明是提倡种植非粮食作物,排除C项。故选B项。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榷场”是宋朝与周边并立政权进行贸易的场所,金国提供“互市贸易”获得茶叶,“茶叶”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金国的生活习俗,故A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生产力的相关因素,故排除B;C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题干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D是无关项,排除。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忽必烈派专使探察黄河源头,命人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黄河源头有计划、有组织的实地考察,这一壮举成行根源于元朝远超前代的疆域,表明元代就空前辽阔的疆域更新了地理认知,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帝派专使探察黄河源头,而非水利工程治理,排除B项;元朝并未延续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排除C项;皇帝派专使探察黄河源头一事无法说明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福建兴化县专门种植“秫糯”,仙游县专门种植“蔗糖”,福州、泉州一带大片的土地用来种植“荔枝”,反映了农业生产上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某个地区专门种植某种农作物,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了福建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但没有涉及这种经济作物是政府推广还是民间自发,排除A项;仅通过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能得知农民的生活情况,且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民勉强自给自足,没有达到“富足”的程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农业生产,并非市镇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明朝经济的发展,普通百姓的服饰丰富多彩,追求奢华,甚至龙纹也成为江南一些地区百姓之常服纹饰,这体现了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而不是主流思想影响审美观念,排除B项;服饰相同不一定社会成员地位平等,地位平等是政治地位,排除C项;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没有“动摇”,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乾隆年间和道光年间,北舞渡的商业贸易往来频繁,在该地市场上汇聚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成为当时的商贸聚集地,由此可知,当时北舞渡地区成为区域贸易网络中心,故选B项;专业化市镇指的是专业经营某一种产品,材料只说明北舞渡贩卖物品种类多样,不是专业化市镇,排除A项;手工业经营方式有官营、家庭以及民营等,材料未涉及手工业经营方式多样化,排除C项;材料中还提及其他地区的商人,“垄断”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制造总局中的洋匠工资远高于中国工匠,这说明洋务企业缺乏技术人员,对西方依赖,这可用于研究洋务派为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兴办新式学堂的原因,B项正确;洋务运动最终破产是由于其指导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缺乏技术人员,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雇用的洋匠大多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洋匠工资与其生产效率并不能成正比,排除C项;材料虽然反映了江南制造总局内部工匠的等级性,但并不能说明其封建官僚属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年后是指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加深,以严复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直接呼唤“救亡”,反映了当时民族危机加深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B项正确;早期维新思想兴起于中法战争之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增强了民族危机意识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不能得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排除C项;乾隆时期,清朝就已经开始由盛转衰,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A
解析:19世纪后期,赖尔突破传统的“失变论”中对地质进化归为“超自然力”这一神秘化的解释,重视事物最大的变化和渐进过程,使地质进化理论回归于自然法则,这一理论可以用来支持和宣传维新思想,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要求,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A项正确。材料“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可知这一理论被中国的进步人士所认可,“民众”的范围与材料不一致,排除B项;社会传统主流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此时并没有动摇,排除C项;西学东渐在明末清初时期已经开启,排除D项。
1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表中信息,可知,国文教科书选文中传统文化篇目占比较大,选文中白话文语体比例呈增加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传统文化篇目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相对偏激的态度;白话文篇目增多,说明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运动取得了成效。由此可知,当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的变化,体现了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国文教科书选文的部分情况,不能得出“培养实务人才成为社会共识”的结论,且材料无法体现培养的是实务人才,排除B项;“民主与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白话文教科书的占比不断增加,说明文学革命取得了成效,排除D项。故选A项。
20.答案:C
解析:“土地公有、农民使用的原则”无法完全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基于革命实践,将其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以此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1927年秋收起义后,中国革命中心逐步转移到农村,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破坏了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农民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
21.答案:A
解析:苏区根据地的建设。根据材料可知,福建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会,吸引了大量人民群众的参与,并在运动会上积极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和对苏区社会的改造,以增进苏区人民对苏维埃政府的认同,这反映出中共注重革命的宣传工作,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共通过运动会展现中国共产党及苏区社会的新面貌,“普遍支持”的说法在材料中难以证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走土地革命的道路和对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努力,与探索革命新道路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中共通过运动会向苏区群众展示中共的革命气象,以实现苏区人民的团结,这与斗争方式的多样化无关,排除D项。
2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3月20日(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今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三民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完善,有利于争夺革命的话语权,C项正确;国共抗日的政治基础是打倒日本侵略者,排除A项;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完善,未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排除B项;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完善,与民族意识的觉醒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80—2020年中国。据1980—2020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图可知,工业出口占比上升,工业进口占比总体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工业品产量和技术水平提高,不仅有利于满足国内工业品需求,导致工业进口下降,而且大量出口国外,导致工业出口占比上升,A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工业的发展,但不能反映具体的产业结构情况,排除B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依存度逐渐降低”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贸易的内容而非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建立。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造神”运动,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这有利于强化王权统治的合法地位,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2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新航路开辟之后300余年的东西方贸易中,西欧处于明显的劣势,这对西欧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处于劣势,这迫使西欧国家进行技术革新,从而为英国开展机器生产提供了外部因素,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处于劣势,这迫使西欧国家进行技术革新,而不是新航路开辟导致西欧贸易逆差,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处于劣势,这迫使西欧国家进行技术革新,而不是东方在新航路开辟后获利较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处于劣势,这迫使西欧国家进行技术革新,而不是东方生产方式整体上优于西方,排除C项。故选D项。
26.答案:B
解析:伽利略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因此包括宇宙在内的万物遵循同样的规律,而笛卡尔认为人应当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根主张建立新哲学。三位学者都主张建立新的规则,这是思考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宗教改革,排除A项;直接开启科学革命时代的标志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排除C项;近代科学动摇了基督教信仰社会基础,而材料强调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B。
2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民便士报》等报刊猛烈抨击政治黑暗与社会不公,深受工人欢迎,反映了工人阶级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说明工人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日益成熟,C项正确;19世纪三四年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欧洲无产阶级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工人阶级对待报纸的态度,未涉及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排除BD两项。故选:C。
28.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宗主国在政府部门中专门设置管理殖民地的机构,体现从国家治理上将殖民地纳入宗主国的政治体制,殖民地只是一个部,不是一个独立国家,甚至不是与本土行政部门并列的机构,反映出殖民地依附于宗主国的现实,D项正确。这一时期英国才是世界殖民大国,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宗主国对殖民地的管辖,殖民地处于附庸地位,政治地位并不高,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激烈”,排除C项。
29.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两国涌现出大量的虚构类小说”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两国涌现出大量的虚构类小说,不管是英国还是德国,公民都希望本国战胜对方,体现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而背后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下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体现了文学作品深刻打上时代烙印,B项正确;两国民众似乎对战争充满期待,但是世界大战绝不是他们“意识”中的产物,就像恩格斯所说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英德竞争扩展到思想意识形态文化领域,但是并非“开始”,排除C项;材料未能体现工业革命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3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巴经济。A.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199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B.材料中古巴经济困难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C.根据材料“糖、镍、水果等失去了主要的出口地,燃料供应大幅减少,开始出现频繁停电的情况,近一半的工业处于瘫痪或减少生产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长期的封锁与制裁,故C正确;D.材料中古巴经济困难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影响没有直接关系,故D错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复习周练 3月第4周 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