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刘桥乡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年3月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学科检测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新中国成立②西藏和平解放③南京解放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④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49年4月南京解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故③④①② 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可能集中在( )
A. 《千年巨变》 B. 《峥嵘岁月》
C. 《中国新生》 D. 《伟大转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因此可知材料可能集中在《中国新生》,C项正确;《千年巨变》与辛亥革命相关,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与题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不符,排除A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与题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不符,排除B项;《伟大转折》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与题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科学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集中力量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故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探索建设,曲折发展,A项正确;改革开放,继往开来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政权巩固,社会过渡指的是1949年到1956年的阶段特征,C项不合题意,排除C项;“左“倾泛滥,国家内乱指的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4. 如下图“?”处的内容应是( )
A.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B.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C.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所以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B项正确;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与政治协商制度无关,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开始于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排除D项。故选B项。
5. 70多年前,一位伟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主要含义是(  )
A. 取消鞠躬、跪拜礼,人们可以站起来走路
B.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C.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D.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主要含义是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故D符合题意。ABC与新中国成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6. 2018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和首次访华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谈时指出,中朝传统友谊是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自缔造和精心培育的,是双方共同的宝贵财富。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嘱开始了抗美援朝,下列有关这场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黄继光、邱少云等人在这场战争中发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C. 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结束于同一年
D. 2019年是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6周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在1953年,2019年是胜利66周年,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这次参战( )
A. 涌现出黄继光、雷锋等英雄人物 B. 体现了红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C.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D.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侵略者打到鸭绿江边,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所以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选项D表述正确;雷锋是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人物,不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排除A;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士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除B;抗美援朝抗击的是美国,不是日本,排除C。故选D。
8. 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它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它生动诠释了( )
A. 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B.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 艰苦创业奋斗精神 D. 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950年到1953年,发生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体现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项正确;安徽小岗村大包干体现出敢为人先首创精神,王进喜的铁人精神体现出艰苦创业奋斗精神,焦裕 体现出执政为民奉献精神,排除ACD项。故选B项。
9. 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 抗美援朝
C. 解放西藏
D. 大炼钢铁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显示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黄继光邱少云”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黄继光和邱少云在战役中壮烈牺牲。所以答案选择B。
【点睛】抗美援朝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10. 以下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②我国农村彻底废除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③规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④根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土地改革并不是在全国进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①表述错误;土地改革废除的是封建土地制度,而非封建制度,②表述错误;土地改革实行的农民土地所有制,而非国家土地所有制,③表述错误;土改是根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的,④表述正确。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排除ACD。
11.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A. 土地归国家所有 B. 土地归集体所有
C. 土地归农民所有 D. 土地归乡镇所有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为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实质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制,因此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土地归农民所有。C项正确;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土地归私人所有,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 下列可选为参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展览的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段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而土地改革就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依据的,D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并没有彻底实行,排除AB项;《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在解放区实行,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3. 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BCD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A。
14. 下列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按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大改造完成;
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一五”计划完成;
④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②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 ②①③④;ABD排列顺序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是由于
A. 土地改革取得了极大胜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 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
D.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在1952年完成,A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B排除;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是在新中国成立前,C排除。故选择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地位。
16.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就是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到1952年,排除A项;人民公社是1958年,排除C项;D项是197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7.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了《共同纲领》,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B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无关,故AD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 某同学去西藏旅游,在拉萨金珠路一座纪念碑上看到这样的碑文:“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洲赞叹。”以下成就与碑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③大庆油田建成
④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 “西藏”“高原公路”等信息可知,题中所描述的纪念碑应是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纪念的应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川藏、青藏公路通车;选项中提到的成就发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有: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大庆油田建成于1960年,属于1956年至1965年期间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而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C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
19. 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导致这些数据的直接原因是
A. 新中国建立
B. 召开一届人大
C. 实施三大改造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由此可知,出现了题干材料中的现象是实施了三大改造,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结果,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百分数,可以知道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0. 1953年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飞上天!”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 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1953年……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可知,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故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故A不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故C不符合题意;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 如果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历程 C.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 D.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农业实现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内容是农业上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手工业方面,通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公私合营,采取赎买政策,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因此三幅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走向社会主义之路,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近代化探索与图片内容不符;选项C改革开放、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发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与图片不符;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2.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
A. 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期间,有八大的正确探索,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有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有三年经济困难的巨大挫折,这体现出,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D项正确;遭到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这没有体现出这一时期的成就,排除A项;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排除B项;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没有体现了这一时期遇到的挫折,排除C项。故选D项。
23. 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民经济走势图,产生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 土地改革、中共八大 B. 中共八大、“大跃进”运动
C. “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 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可知,图片的最低点是1961年,所以可以判断在1961年前我国出现了大跃进的左倾错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为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党和政府制定八字方针,进行经济调整,使得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就已经结束,排除A项;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4.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在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失误。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25. 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展示的时代主题是( )
A.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 B.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C.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探索中起步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但是随后错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损失,但也取得了建成大庆油田的成就,所以题干中图片所共同展示的时代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B项正确;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与中共八大和大庆油田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大食堂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是一五计划,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6.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
(2)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部队名称?他们开赴到朝鲜战场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无数烈士的鲜血铸就的,请举出在抗美援朝中,涌现的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及他的事迹。谈一谈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6)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答案】26. 盛典:开国大典。
27. 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8. 部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和平,卫祖国)。
结果: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9.
人物及事迹:如邱少云、黄继光、毛岸英、杨根思等。示例: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消灭平康和金化逐渐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敌人用燃烧弹引燃了她身边的草丛,这时只要打滚翻身就可以避免烧身。但是他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严守潜伏纪律,忍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30. 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摧毁的制度:封建土地制度。
31. 主题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解析】
【小问1详解】
盛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可知,这一盛典为开国大典。
[小问2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小问3详解】
部队名称:根据“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可知,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因此部队名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目的:根据材料“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和平,卫祖国)。
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一道把美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到三八线附近,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小问4详解】
人物及事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中涌现出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邱少云、黄继光、毛岸英、杨根思等。示例: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消灭平康和金化逐渐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敌人用燃烧弹引燃了她身边的草丛,这时只要打滚翻身就可以避免烧身。但是他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严守潜伏纪律,忍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体现了高度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小问5详解】
法律文献:根据材料“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
摧毁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根据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可知,土地改革非常了封建土地制度。
【小问6详解】
主题名称:根据上述分析,从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再到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因此主题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2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电力、飞机、坦克、车辆制造等,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材料三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四
时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我国粮食产量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我国在工业方面面临怎样的状况?
(2)材料二是哪一时期的重要任务?
(3)材料三中局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0年“左”倾错误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减少,这期间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分别是什么?1961年粮食产量有所回升,原因是什么?
【答案】27. 状况:工业基础薄弱,工业落后。
28. 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9. 原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意义: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 两次错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解析】
【小问1详解】
状况:根据材料“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可知,建国初我国在工业基础薄弱,工业落后。
【小问2详解】
时期: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电力、飞机、坦克、车辆制造等,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可知,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可知,这是因为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问4详解】
两次错误:根据所学和材料四表格可知,从1958-1961年这段时间我国粮食产量明显比较夸张的数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错误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粮食产量有所回升,原因是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8.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 “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
(2)材料二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法律?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在这次会议上我国确立了哪一制度?在此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之前在什么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答案】28.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改革:土地改革。 29.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0. 时期:“文化大革命”。
31. 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解析】
【小问1详解】
法律:根据“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材料体现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
改革:1950年开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小问2详解】
法律: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知,材料体现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度:根据“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文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筹备新中国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小问3详解】
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小问4详解】
认识:从“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治遭到践踏,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发展可知,我国要不断的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2024年3月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学科检测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新中国成立②西藏和平解放③南京解放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④②
2.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可能集中在( )
A. 《千年巨变》 B. 《峥嵘岁月》
C. 《中国新生》 D. 《伟大转折》
3. 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4. 如下图“?”处的内容应是( )
A.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B.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C.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5. 70多年前,一位伟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主要含义是(  )
A. 取消鞠躬、跪拜礼,人们可以站起来走路
B.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C.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D.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6. 2018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和首次访华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谈时指出,中朝传统友谊是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自缔造和精心培育的,是双方共同的宝贵财富。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嘱开始了抗美援朝,下列有关这场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黄继光、邱少云等人这场战争中发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C. 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结束于同一年
D. 2019年是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6周年
7.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这次参战( )
A. 涌现出黄继光、雷锋等英雄人物 B. 体现了红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C.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D.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8. 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它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它生动诠释了( )
A. 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B.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 艰苦创业奋斗精神 D. 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9. 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主题应该是(  )
A.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 抗美援朝
C. 解放西藏
D. 大炼钢铁运动
10. 以下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②我国农村彻底废除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③规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④根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A. 土地归国家所有 B. 土地归集体所有
C. 土地归农民所有 D. 土地归乡镇所有
12. 下列可选为参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展览的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3. 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生产合作社
14. 下列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按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大改造完成;
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一五”计划完成;
④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②①④
15.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是由于
A. 土地改革取得了极大胜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 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
D.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8. 某同学去西藏旅游,在拉萨金珠路一座纪念碑上看到这样的碑文:“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洲赞叹。”以下成就与碑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③大庆油田建成
④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 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导致这些数据的直接原因是
A. 新中国建立
B. 召开一届人大
C. 实施三大改造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20. 1953年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飞上天!”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 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21. 如果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历程 C.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 D.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2.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
A. 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23. 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民经济走势图,产生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因素有
A. 土地改革、中共八大 B. 中共八大、“大跃进”运动
C. “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 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
24.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25. 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展示的时代主题是( )
A.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 B.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C.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探索中起步发展
26.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
(2)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部队名称?他们开赴到朝鲜战场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无数烈士的鲜血铸就的,请举出在抗美援朝中,涌现的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及他的事迹。谈一谈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6)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2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电力、飞机、坦克、车辆制造等,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材料三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四
时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我国粮食产量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我国在工业方面面临怎样的状况?
(2)材料二是哪一时期的重要任务?
(3)材料三中局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0年“左”倾错误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减少,这期间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分别是什么?1961年粮食产量有所回升,原因是什么?
28.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 “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
(2)材料二出自1954年颁布哪部法律?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在这次会议上我国确立了哪一制度?在此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之前在什么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刘桥乡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