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试卷满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
1. 1839年3月,一位大臣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暂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大臣“是( )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左宝贵 D. 邓世昌
2. 某初中正在举行历史知识竞赛,某事件的提示信息为:“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该事件是(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马神甫事件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3. 下图反映了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情形。该场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
4. “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强调了戊戌变法( )
A. 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B. 在思想上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5.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大团体”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团体”是指( )
A. 强学会 B. 兴中会 C. 华兴会 D. 中国同盟会
6. 读下表,造成其中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14年至1918年
项目 农户 耕地 荒地 军费
变化 减少1500多万户 减少2600多万亩 增加49000多万亩 增加5000多万元
A. 黄花岗起义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军阀割据
7. 陈独秀在某刊物中称赞“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号召年轻一代为中国创造一种新文化。该刊物最有可能是( )
A. 《时务报》 B. 《国闻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8. 近代史中国面临着严重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 学思想——学技术—学制度 B. 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C. 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D. 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9. 研学旅行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若前往上海实地参观,其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广州举义,浩气长存 B. 首义烽火,英雄之城
C.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 “南昌城上枪声急,扬子江边炮火隆。”这两句诗中反映的事件(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C. 从组织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D.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11. 地图是建构时空观念的重要工具,观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请指出毛泽东《七律·长征》中“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地点在( )
A. ①瑞金 B. ②遵义 C. ③吴起镇 D. ④会宁
12. 侵华日军花谷少佐在战后回忆录中写道:“……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部向柳条湖方向走去,……在这里,河本亲自把炸药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 )
A.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C. 促进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 是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报复性扫荡
13.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
B.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C.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4. 下图反映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该事件是( )
A. 旅顺大屠杀 B. 南京大屠杀
C 台北大屠杀 D. 济南大屠杀
15.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该宣言发表于( )
A. 一.二八事变后 B. 华北事变后 C. 一二·九运动后 D. 七七事变后
16.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方向的会议是( )
A. 中共二大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中共七大
17. 1947年华北某地,群众打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标语。这可以用来研究( )
A.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B.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C. 中国战场的战略反攻 D.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实施
18.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次胜利进军的意义是( )
A. 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B.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9. 在研究《入城守则》的草案时,陈毅说:“一定要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据此推断,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包含( )
A. 群众支持 B. 作战勇敢 C. 国际支持 D. 纪律严明
20. 图片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缩影,通过对如图图片的识读,我们可以( )
A. 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 B. 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C. 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业发展 D. 知道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21. 19世纪,中华民族带着屈辱、彷和困惑步入近代。面对国家危亡,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努力也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名称。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指出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以及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代史给了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22.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中国军校发展史》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于是,……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材料四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载”的局面,1945年8月中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居住地与国民党在谈判来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军校”是哪所学校?第一次国共合作还取得了什么重要成果?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执着于城市”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是什么事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列举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抗击侵略的战役两例。
(4)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标志。
(5)通过对国共两党关系演变历程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3. 近代以来,伴随着外来冲击和时局的改变,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根据王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整理绘制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官员的“实际行动”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洋务派的“实际行动”是指什么事件?他们提出了哪些口号?
(2)据材料二,指出“推动公司制度产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潮?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试卷满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
1. 1839年3月,一位大臣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暂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大臣“是( )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左宝贵 D. 邓世昌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起点,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A项正确;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牺牲的历史人物,排除B项;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牺牲的历史人物,排除C项;邓世昌是甲午战争中牺牲的历史人物,排除D项。故选A项。
2. 某初中正在举行历史知识竞赛,某事件的提示信息为:“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该事件是(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马神甫事件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期间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1864年,在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C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于鸦片战争期间,排除A项;马神甫事件是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下图反映了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情形。该场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进一步沦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4. “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强调了戊戌变法( )
A. 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B. 在思想上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和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在思想上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B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排除A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大团体”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团体”是指( )
A. 强学会 B. 兴中会 C. 华兴会 D. 中国同盟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D项正确;强学会是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排除A项;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排除B项;华兴会是革命团体,排除C项。故选D项。
6. 读下表,造成其中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14年至1918年
项目 农户 耕地 荒地 军费
变化 减少1500多万户 减少2600多万亩 增加49000多万亩 增加5000多万元
A. 黄花岗起义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军阀割据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农户和耕地面积在1914年到1918年大幅度减少,荒地面积增加,军费开支巨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军阀纷争有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土地荒芜,D项正确;1911年,黄兴等人黄花岗起义,排除A项;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发生于1913年,排除B项;护国战争发生在191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7. 陈独秀在某刊物中称赞“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号召年轻一代为中国创造一种新文化。该刊物最有可能是( )
A. 《时务报》 B. 《国闻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陈独秀在某刊物中称赞‘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号召年轻一代来冲破老的、腐朽的社会因素,改革他们的思想行为,为中国创造一种新文化”和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D项正确;《时务报》 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报刊,排除A项;《国闻报》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报刊,排除B项;《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C项。故选D项。
8. 近代史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 学思想——学技术—学制度 B. 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C. 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D. 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向西方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挽救中国的命运,在近代不同阶层的人们相继领导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实质是向西方学习,主要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D项正确;中国近代化探索运动主要是先学西方先进技术,再学西方制度,最后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ABC顺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9. 研学旅行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若前往上海实地参观,其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广州举义,浩气长存 B. 首义烽火,英雄之城
C.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C项正确;广州举义,浩气长存反映的是广州起义,排除A项;首义烽火,英雄之城反映的是武昌起义,排除B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
10. “南昌城上枪声急,扬子江边炮火隆。”这两句诗中反映的事件(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C. 从组织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D.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南昌城上枪声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A项正确;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排除B项;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排除C项;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地图是建构时空观念的重要工具,观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请指出毛泽东《七律·长征》中“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地点在( )
A. ①瑞金 B. ②遵义 C. ③吴起镇 D. ④会宁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是指红军一方面军、红军二方面军、红军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D项正确;瑞金是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的地点,排除A项;遵义是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的地点,排除B项;而吴起镇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侵华日军花谷少佐在战后的回忆录中写道:“……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部向柳条湖方向走去,……在这里,河本亲自把炸药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 )
A.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C. 促进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 是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报复性扫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率部向柳条湖方向走去,……在这里,河本亲自把炸药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九一八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A项正确;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排除B项;一二·九运动促进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C项;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1840年8月开始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报复性扫荡,排除 D项。故选A项。
13.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
B.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C.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初步形成”是对西安事变历史意义的分析评判,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A项是关于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B项是关于西安事变的发动者,C项是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措施,都属于客观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 下图反映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该事件是( )
A. 旅顺大屠杀 B. 南京大屠杀
C. 台北大屠杀 D. 济南大屠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遇难者300000”可知,图片见证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历史事件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进行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杀害南京军民30多万人,B项正确;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排除A项;材料反映南京大屠杀,与台北大屠杀无关,排除C项;1928年5月,日本屠杀中国军民6000余人,制造济南大屠杀,排除D项。故选B项。
15.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该宣言发表于( )
A. 一.二八事变后 B. 华北事变后 C. 一二·九运动后 D. 七七事变后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加剧,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D项正确;1932年日本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排除A项;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制造华北事变,排除B项;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北平数千名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C项。故选D项。
16.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方向的会议是( )
A. 中共二大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在陕北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D项正确;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1935年,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B项;1935年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17. 1947年华北某地,群众打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标语。这可以用来研究( )
A.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B.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C. 中国战场的战略反攻 D.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实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解放战争中,1947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主张“实现耕者有其田”,土改运动开展起来了,D项正确;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掀起第一次罢工高潮,排除A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排除B项;中国战场的战略反攻属于军事层面,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8.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次胜利进军的意义是( )
A. 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B. 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正确;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排除A项;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排除B项;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9. 在研究《入城守则》的草案时,陈毅说:“一定要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据此推断,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包含( )
A. 群众支持 B. 作战勇敢 C. 国际支持 D. 纪律严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关键词“无条件执行”可以看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在于解放军纪律严明,D项正确;群众支持强调老百姓对解放战争的后勤补给,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作战勇敢强调解放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参战,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国际支持强调国际力量对解放战争的支援,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20. 图片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缩影,通过对如图图片的识读,我们可以( )
A. 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 B. 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C. 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D. 知道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
【答案】C
【解析】
【详解】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通过对题干图片的识读,我们可以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C项正确;《申报》《大公报》、商务印书馆、创办于延安的新华书店属于近代新闻出版业,不是近代新式教育,排除A项;“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在题干图片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在题干图片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21. 19世纪,中华民族带着屈辱、彷和困惑步入近代。面对国家危亡,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努力也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名称。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指出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以及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代史给了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21. 名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2. 目的:为中国谋幸福;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3. 事件:五四运动;原因: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4. 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名称: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鸦片战争后,英国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利。英国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小问2详解】
目的:据材料“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可知,孙中山领导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指导思想:据材料“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材料中表述的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三民主义;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小问3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三“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和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原因: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所以说五四运动“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小问4详解】
启示: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留下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
22.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中国军校发展史》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于是,……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材料四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载”的局面,1945年8月中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居住地与国民党在谈判来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军校”是哪所学校?第一次国共合作还取得了什么重要成果?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执着于城市”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是什么事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列举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抗击侵略的战役两例。
(4)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标志。
(5)通过对国共两党关系演变历程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22. 军校:黄埔军校;成果:取得北伐战争胜利,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3. 原因:学习俄国走城市中心的道路;事件: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4. 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25. 事件:重庆谈判;标志: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6. 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国共关系的变化与当时的国情息息相关。
【解析】
【小问1详解】
军校:结合所学知识,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国民革命期间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学习俄国城市中心的道路。
事件: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毛泽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小问3详解】
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战役: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年8月至次年1月,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 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 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小问4详解】
事件: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标志: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小问5详解】
启示:综合分析两次国共合作可知国共关系的变化与当时的国情息息相关,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23. 近代以来,伴随着外来冲击和时局的改变,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根据王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整理绘制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官员的“实际行动”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洋务派的“实际行动”是指什么事件?他们提出了哪些口号?
(2)据材料二,指出“推动公司制度产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潮?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1)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事件: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
(2)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实业救国。
(3)特点:艰难曲折;原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归国创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和平稳定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引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国情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一“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可知,影响是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事件和口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的“实际行动”就是洋务运动;口号有自强、求富。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可知是经济民族主义思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是实业救国的思想。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中的曲线图的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曲折发展。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分析作答,从内因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归国创业;从外因看,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小问4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和平稳定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引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国情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