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红星乡中学2023-2024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25分)
1. 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 抗美援朝战争 B.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 西藏和平解放 D.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C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排除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排除D。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来解答此题。
2.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这段话中的“敌人”是指(  )
A. 美军 B. 日军 C. 八国联军 D. 英法联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战争,其中的“敌人”指的是美军。朝鲜内战爆发初期,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3. 歌曲《春天的故事》里有一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你认为“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A. 五四运动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C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择C。
【点睛】歌曲《春天的故事》里有一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提示信息,根据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可知“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4. 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20世纪40年代(  )
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新中国的成立 D. 抗美援朝的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C项符合题意;A项时间是1911年,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还没有“站起来”;B项时间是1945年,中国人民还没有“站起来”;D项时间是1953年,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假如你作为一名小记者要参加新中国筹备会议的报道工作,请问你应该到
A. 南京 B. 北平 C. 上海 D. 天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文信息“参加新中国筹备会议”,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筹备会议是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筹备建立新中国,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应选B。
6. “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首曾经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的民族战歌是
A. 《义勇军进行曲》
B. 《游击队之歌》
C. 《黄河大合唱》
D. 《大刀进行曲》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可知是《义勇军进行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故A符合题意;《游击队歌》是中国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所作,它反映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抗日的形象,故B不符合题意。《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4月在延安首演,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为作曲家麦新1937年7月在上海创作的一首抗日救亡歌曲,此曲为歌颂当时在长城附近用刀杀日军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而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段碑文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其中,“三十年以来”的截止时间是( )
A. 1840年 B. 1919年 C. 1945年 D. 1949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解放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建立的,故时间为1949年,D选项正确;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选项;故选D。
8. 下列人物在1949年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是( )
A 聂荣臻 B. 宋庆龄 C. 周恩来 D. 陈毅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是众望所归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人选,而副主席共有六位,即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故在1949年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是宋庆龄,B项正确;聂荣臻未当选中央人民副主席,排除A项;周恩来未当选中央人民副主席,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排除D项。故选B项。
9.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列关于新中国的成立表述有误的是( )
A.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 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 每周一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确定了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故选A。
1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 创建新中国
B. 实现祖国统一
C. 进行土地改革
D. 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为筹建新中国作了准备。由此可见,这里的“工作”是指创建新中国。故A符合题意;实现祖国统一是我国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任务。故B不符合题意;进行土地改革与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恢复国民经济与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筹建新中国作了准备,与会代表的工作指的是为创建新中国作准备。
12. 此次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工作”是指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A符合题意;1954年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排除;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排除;20世纪80年代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D排除。故选择A。
13. 1912年清朝覆灭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华寻找新的代理人维护侵略利益,中国陷入分裂状态。直到哪一事件,中国大陆才再度获得实质性的统一?( )
A.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易帜,服从三民主义
B.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C.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署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同时也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受到西藏政府和市民的热烈欢迎,D项正确;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易帜,服从三民主义,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排除A项;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与题干“中国大陆才再度获得实质性的统一”不符,排除B项;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排除C项。故选D项。
14. 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C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排除A项;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不是专门针对土地方面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5. 现在世界上通用公元纪年,在我国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在
A. 鸦片战争后
B. 中华民国成立后
C. 五四爱国运动后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6. 今年是2018年,这种纪年方法属于(  )
A. 干支纪年 B. 民国纪年 C. 年号纪年 D. 公元纪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是一种历法,它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开始的,2018年是耶稣诞生的第2018年。今年是2018年,即公元2018年,这种纪年方法属于公元纪年。我国历史上一直是农历这种传统历法的,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才正式确定开始使用公元这种纪年方式。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三选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
17. 2018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5周年,为以此为西主题实现拓展学习,某学习小组收集资料并制作展板。下列歌词可以作为展板内容的是
A.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土砍去”
C.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新中国成立的内容,A项不符合题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土砍去”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描述的是抗日战争,BC项不符合题意;“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描述的是抗美援朝,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8. 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壮烈牺牲的是( )
A. 邓世昌 B. 佟麟阁 C. 邱少云 D. 黄继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表现出了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壮烈牺牲。ABC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19. 《谁是最可爱的人》,描绘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八路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人民解放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C项正确;中国工农红军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排除A项;八路军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排除B项;人民解放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A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中华民国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正式宪法,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的指导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1. 建国初期,下列人物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贡献的是
A. 李宗仁 B. 傅作义 C. 张学良 D. 阿沛 阿旺晋美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阿沛·阿旺晋美,藏族,西藏拉萨人。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会长。建国初期,阿沛 阿旺晋美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贡献,D正确;而李宗仁是国民党将领,故A与题意无关;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解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不符题意;张学良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后被蒋介石囚禁,C错误。
22. 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黄继光、邱少云等耀眼的名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下列与他们的英雄事迹有直接关联的时代流行语是( )
A. 中国人站起来了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鼓足千劲,力争上游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黄继光、邱少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黄继光和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B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A排除;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的内容,C排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黄继光、邱少云”无关,D排除。故选择B。
23. 20世纪90年代,《纽约时报》有时事评论写道:“在大片稻田和破旧的建筑物中,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材料中“大规模的项目”最有可能在
A 深圳 B. 广州 C. 厦门 D. 浦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90年代”“……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结合所学知识,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D项正确;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广州等沿海城市,排除B项;深圳、厦门是1980年兴办的经济特区,排除AC项。故选D项。
24. 京剧演员梅兰芳说: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1949年,他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折射出
A. 京剧艺术形成 B. 人民当家作主
C. 土地改革完成 D. 百年国耻洗雪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它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京剧演员梅兰芳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故B符合题意;在清朝,京剧艺术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完成是在1952年,故C不符合题意;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百年国耻洗雪,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 新中国成立后建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C.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排除B项;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是为了缅怀先烈,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A、B、C、D四个阶段的农村政策。
(2)依据所学,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名称。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3)结合所学,指出B阶段农村政策调整的目的。
(4)依据所学指出,C阶段的农村政策带来怎样的后果?在C阶段农村政策进行的同时,我国出现了哪一错误的探索运动?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5)根据材料二,指出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
材料三: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20世纪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番。
——据【美】R 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国史》整编
(6)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
材料四: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面对“农业生产千年未有之变局”,你对农业发展有何建议?
(8)农村改革的成功,也推动了城市改革的进行。结合所学,写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及改革的中心环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该目标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9)综上,你认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26. 政策: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
28. 目的: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9. 后果: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运动:大跃进运动。教训:发展经济要符合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政策制定要符合国情。
30. 原因: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稳定了,政局才能稳定;农民富裕了,国家才会富裕。
31. 特点:从尝试到推广(从局部到整体)。
32. 变与不变:变——集体劳动到分散经营,平均分配到自负盈亏;不变——土地仍然是公有制。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创新农业科技。
33. 时间:1984年;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议:中共十四大。
34. 出发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启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解析】
【小问1详解】
政策: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A是1950年到1952年,这是土地改革;B是1953年到1956年,这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是1958年到1978年,这是人民公社化;D是1978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问2详解】
文件: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变化:根据所学可知,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的变化是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
【小问3详解】
目的: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B阶段农村政策调整的目的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小问4详解】
后果: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C阶段的农村政策带来的后果是,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运动:根据所学可知,在C阶段农村政策进行的同时,我国出现了大跃进运动。
教训:根据所学可知,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经济要符合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政策制定要符合国情。
【小问5详解】
原因: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稳定了,政局才能稳定,农民富裕了,国家才会富裕。
【小问6详解】
特点:根据所学和材料三“ 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从尝试到推广。
【小问7详解】
变与不变: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可知,改变的一面是,集体劳动到分散经营、平均分配到自负盈亏;不变的一面是,土地仍然是公有制。
建议: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促进农村发展提建议,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创新农业科技。
【小问8详解】
时间:根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
中心环节:根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根据所学可知,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会议: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小问9详解】
出发点:根据所学和材料“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知,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启示: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政策给我们的启示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7.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我国改革从农村率先突破,逐渐转向城市并全面铺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阅读材料并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以此观点为题目,结合材料内容选择五例史实进行论证,并谈一谈你的感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可以提炼一个观点:解放思想,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可以提炼一个观点:解放思想,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改革开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党的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它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率先取得突破,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全面铺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的传统观念,提出“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这是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取得的新认识。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人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25分)
1. 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 抗美援朝战争 B.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 西藏和平解放 D.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2.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这段话中“敌人”是指(  )
A. 美军 B. 日军 C. 八国联军 D. 英法联军
3. 歌曲《春天的故事》里有一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你认为“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A. 五四运动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 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20世纪40年代(  )
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新中国的成立 D. 抗美援朝的胜利
5. 假如你作为一名小记者要参加新中国筹备会议的报道工作,请问你应该到
A. 南京 B. 北平 C. 上海 D. 天津
6. “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首曾经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的民族战歌是
A. 《义勇军进行曲》
B. 《游击队之歌》
C. 《黄河大合唱》
D. 《大刀进行曲》
7.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段碑文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其中,“三十年以来”的截止时间是( )
A. 1840年 B. 1919年 C. 1945年 D. 1949年
8. 下列人物在1949年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是( )
A. 聂荣臻 B. 宋庆龄 C. 周恩来 D. 陈毅
9.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列关于新中国的成立表述有误的是( )
A.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 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10. 每周一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 创建新中国
B. 实现祖国统一
C. 进行土地改革
D. 恢复国民经济
12. 此次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3. 1912年清朝覆灭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华寻找新的代理人维护侵略利益,中国陷入分裂状态。直到哪一事件,中国大陆才再度获得实质性的统一?( )
A.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易帜,服从三民主义
B.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C.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署
14. 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15. 现在世界上通用公元纪年,在我国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在
A. 鸦片战争后
B. 中华民国成立后
C. 五四爱国运动后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6. 今年是2018年,这种纪年方法属于(  )
A 干支纪年 B. 民国纪年 C. 年号纪年 D. 公元纪年
17. 2018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5周年,为以此为西主题实现拓展学习,某学习小组收集资料并制作展板。下列歌词可以作为展板内容的是
A.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土砍去”
C.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8. 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壮烈牺牲的是( )
A. 邓世昌 B. 佟麟阁 C. 邱少云 D. 黄继光
19. 《谁是最可爱的人》,描绘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八路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人民解放军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 建国初期,下列人物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贡献的是
A. 李宗仁 B. 傅作义 C. 张学良 D. 阿沛 阿旺晋美
22. 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黄继光、邱少云等耀眼的名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下列与他们的英雄事迹有直接关联的时代流行语是( )
A. 中国人站起来了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鼓足千劲,力争上游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3. 20世纪90年代,《纽约时报》有时事评论写道:“在大片稻田和破旧的建筑物中,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材料中“大规模的项目”最有可能在
A. 深圳 B. 广州 C. 厦门 D. 浦东
24. 京剧演员梅兰芳说: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1949年,他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折射出
A. 京剧艺术形成 B. 人民当家作主
C. 土地改革完成 D. 百年国耻洗雪
25. 新中国成立后建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C.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A、B、C、D四个阶段的农村政策。
(2)依据所学,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名称。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3)结合所学,指出B阶段农村政策调整的目的。
(4)依据所学指出,C阶段的农村政策带来怎样的后果?在C阶段农村政策进行的同时,我国出现了哪一错误的探索运动?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5)根据材料二,指出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
材料三: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20世纪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番。
——据【美】R 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国史》整编
(6)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
材料四: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面对“农业生产千年未有之变局”,你对农业发展有何建议?
(8)农村改革成功,也推动了城市改革的进行。结合所学,写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及改革的中心环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该目标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9)综上,你认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27.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我国改革从农村率先突破,逐渐转向城市并全面铺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阅读材料并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以此观点为题目,结合材料内容选择五例史实进行论证,并谈一谈你的感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红星乡中学2023-2024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