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河南省中考模拟试题
九年级历史
(注:请在答题卷上答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古代河南( )
A 陶瓷工艺,源远流长 B. 手工制品,享誉海外
C. 礼器制度,规范完备 D. 商业贸易,繁荣兴旺
2. 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青铜器是古代贵族用于祭祀、朝聘、丧葬等重大活动的用器,它可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利,是立国传家的宝器,这反映的青铜器的功能是( )
A. 食器 B. 乐器 C. 兵器 D. 礼器
3. 都江堰选择在高山与平原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而成;隋潮大运河利用了运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凿出来。这体现了古代( )
A. 水利工程的便利 B. 劳动人民的智慧
C. 运输工具的改进 D. 科学技术的提高
4.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 以法治国,巩固统治 B. 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C. 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 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5. 《东京梦华录》记载:“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反映出北宋(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粮食作物增产
C. 海外贸易发达 D. 商业贸易繁荣
6. 宋代《岁朝图》、清代《龙舟盛会图》和清代《清明戴柳图》是七年级历史课本中的插图。从内容上看,这些作品共同的史学价值是有助于了解我国的( )
A. 书画艺术的起源 B. 文艺的世俗化 C. 节日习俗的传承 D. 美学的革新
7. 马铃薯(土豆)原产于美洲。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我国出现这一记载的历史背景是( )
A. 遣唐使来华 B. 中世纪城市兴起
C. 封建庄园的衰落 D. 新航路的开辟
8. 下列诗句反映了明朝对外交往的是( )
A. 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 B.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C.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D.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9. 《南京条约》第八条规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人民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清政府本想彰显大国风范,但并没有意识到将中国司法主权中的审判权割让出去了。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 )
A. 在外交中体现包容的大国风范 B. 对英国商人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C. 还未形成现代国家的主权观念 D. 尊重英国在中国的平等司法权
10. 以下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近代上海( )
A. 是西式服饰潮流的引领 B. 是新式交通工具的尝试
C. 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缩影 D. 是近代民主思想的启蒙
11. 192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唐山、哈尔滨等地的城市工人举行了纪念活动,参加的工人达五六万人之多,他们高呼“劳工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这次纪念活动表明( )
A.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 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
C.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D. 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12. 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指出:“日寇已在短期内取得了河北、察哈尔、绥远三省。山西亦在危急中,在战略上,八路军正以山西为中心进行战争。如你所见,八路军曾经取得了多次胜利……”符合这一胜利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13. 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增加这些规定的背景是(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 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C. 党中央纠正“文革”时期冤假错案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4. 1978年—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出现图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6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133元 686元 2253元 12363元
A. 农村百姓生产独立性和自主权大 B. 改革开放为农村提供了世界市场
C. 农业现代化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 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15. 有学者指出:两河流域的人生观带有悲观色彩,是因为两河流域会爆发毁灭性的、不可预测的洪水;但埃及文明是自信而乐观的,因为尼罗河则是温和的、可预测的。据此可知( )
A.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的重要条件
B. 农业基础是决定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
C. 古埃及文明比两河流域文明更有活力
D. 两河流域文明比古埃及文明更加先进
16. 在考古发现的众多中亚艺术品中,有大量的希腊题材的艺术作品。在佛教的壁画及雕塑中,有很多希腊的影子,例如太阳神阿波罗就跑到了佛教艺术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希腊城邦建立 B. 佛教对外传播 C. 亚历山大东征 D. 罗马帝国扩张
17.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A. 影响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形成 B. 适应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 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潮流
18. “1787年美国宪法……把美国从受制于英国商业限制的经济体制,转变成一个可以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从此,这个新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这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 )
A. 确立美国政治体制基本框架 B. 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C. 是美国摆脱殖民统治的标志 D. 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19. 冷战期间,五六十年代,苏联模式被迫放弃占领奥地利,承认西德,赫鲁晓夫访美;到了七十年代,美国从越南撤军,与中国邦交正常化,促使两国对外政策转变的根本因素是
A. 综合国力差距 B. 两国利益达成一致
C. 国家之间矛盾消除 D. 害怕发生战争
20. 人们发现,信息交流与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瞬间便可到达地球的每个角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开放和交流。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生活方式的改变
C. 世界联系的加强 D. 文化隔阂的消除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安阳出土的青铜鸮尊 古希腊青铜鼎(局部)
材料二:中国青铜祭器从纹样到形状,无处不在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双重震慑。古希腊青铜雕塑以轻松的心态去关注人本身,充满着浓厚的“人本主义”气息。青铜纹饰以其特有的文化符号形式反映了奴隶制社会的制度、文化和习俗,阐释了当时的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探索。
——摘编自张岩《古中国与古希腊青铜神兽纹饰对话》
(1)据材料一、二,比较中国和古希腊青铜器的不同点,并指出造成其不同的原因。
(2)请再举一例你所知道中国古代青铜器,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通商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通商口岸城市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王相钦主编《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
材料二 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的数量已有200万人左右。他们非常集中,以地域而言,他们大多集中在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青岛等工业城市及矿区,以行业而言,他们集中于铁路、矿山、纺织、面粉等企业中。这种高度集中使工人阶级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分析这一现象与材料一的联系。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认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汽车保有量(辆) 1978年 2000年 2022年
135万 1608万 3.18亿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辆) 2008年 2018年 2022年
2435 261万 1149万
国产品牌乘用车年销量(辆) 1978年 2000年 2021年
14.9万 61万 954.3万
国产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辆) / 2008年 2021年
2435 352.1万
——整编自国家统计局数据
材料二: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从老百姓买不起汽车,到汽车进入千家万户。2008年国家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有效推动了我国汽车产业更快地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燃油汽车行业不具备竞争优势,而新能源汽车目前在技术专利、知识产权没有壁垒,因此,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摘编自徐晓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回眸与展望》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概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变化的原因。
(3)结合你的实际生活,举一例新能源汽车在生活中的应用。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谁会相信……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人们已经看到,当国王专权的时候,骚扰、内战、无政府状态、贫困使得全国不安。在这里,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却无力为非作歹……只有当国王并不专断独裁的时候,和平、富饶、幸福才会统治着英国。
——摘编自[法]伏尔泰《巴比伦公主》
材料二 经过此事件,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同时为了适应工业化的发展,英国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部法律的颁布使得“国王却无力为非作歹”。指出由此建立起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此事件”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对英国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25. 请依据下面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围绕其主题提炼观点,结合世界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保证,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论制度创新》2024年河南省中考模拟试题
九年级历史
(注:请在答题卷上答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古代河南( )
A. 陶瓷工艺,源远流长 B. 手工制品,享誉海外
C. 礼器制度,规范完备 D. 商业贸易,繁荣兴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河南郑州出土商代原始瓷尊,河南洛阳出土唐代三彩骆驼及牵骆驼俑,河南宝丰出土宋代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说明古代河南陶瓷工艺,源远流长,A项正确;三幅图片信息都不能体现陶瓷出口国外,不能得出享誉海外的结论,排除B项;三幅图片中的文物都不是特指礼器,得不出礼器制度,规范完备,且完备的说法也错误,排除C项;图示信息是陶瓷技术,不是商业,得不出商业贸易,繁荣兴旺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2. 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青铜器是古代贵族用于祭祀、朝聘、丧葬等重大活动的用器,它可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利,是立国传家的宝器,这反映的青铜器的功能是( )
A. 食器 B. 乐器 C. 兵器 D. 礼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青铜器是古代贵族用于祭祀、朝聘、丧葬等重大活动用器,它可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利,是立国传家的宝器”,结合所学可知,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青铜器在饮食、音乐和兵器上的功能,排除ABC项。故选D项。
3. 都江堰选择在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而成;隋潮大运河利用了运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凿出来。这体现了古代( )
A. 水利工程的便利 B. 劳动人民的智慧
C. 运输工具的改进 D. 科学技术的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都江堰选择在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而成;隋潮大运河利用了运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凿出来”反映出都江堰和大运河的修建利用自然和原有运河基础的信息,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水利工程利用自然和原有运河基础修建,未涉及水利工程的便利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排除AD项;材料涉及的是水利工程,不是运输工具,排除C项。故选B项。
4.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 以法治国,巩固统治 B. 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C. 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 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统一思想,加强皇权。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皇权,B项正确;汉代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顺应自然是道家思想,但是秦代没有实行,排除C项;反对攻伐是墨家主张,秦代和汉代都没有实行,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东京梦华录》记载:“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反映出北宋(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粮食作物增产
C. 海外贸易发达 D. 商业贸易繁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可知,夜间还有商业活动,这体现出商业贸易繁荣,D项正确;茶坊体现的是商业,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粮食作物增产,排除AB项;材料说的是东京城内,不能体现海外贸易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
6. 宋代《岁朝图》、清代《龙舟盛会图》和清代《清明戴柳图》是七年级历史课本中的插图。从内容上看,这些作品共同的史学价值是有助于了解我国的( )
A. 书画艺术的起源 B. 文艺的世俗化 C. 节日习俗的传承 D. 美学的革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岁朝图》是体现过年风俗,《龙舟盛会图》是体现端午节风俗,《清明戴柳图》是体现清明节风俗,这些节日均是传承已经很久的节日,它们有助于了解我国的节日习俗的传承,C项正确;绘画在清朝已经很成熟了,不是在这时起源的,排除A项;材料是说,文艺表现的内容而不是说文艺本身,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美学革新,排除D项。选C项。
7. 马铃薯(土豆)原产于美洲。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我国出现这一记载的历史背景是( )
A. 遣唐使来华 B. 中世纪城市兴起
C. 封建庄园的衰落 D. 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马铃薯(土豆)原产于美洲”“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可知,美洲等农作物传播到中国明朝,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物种的交流,D项正确;遣唐使来华与明朝不符,排除A项;中世纪城市兴起不会引发物种传播,排除B项;封建庄园的衰落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下列诗句反映了明朝对外交往的是( )
A. 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 B.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C.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D.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选项“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反映了明朝对外交往的史实,A项正确;“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反映的是唐朝的鉴真东渡,排除B项;“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出自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满江红》,反映的是宋朝与女真政权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反映的是汉朝张骞通西域,排除D项。故选A项。
9. 《南京条约》第八条规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人民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清政府本想彰显大国风范,但并没有意识到将中国司法主权中的审判权割让出去了。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 )
A. 在外交中体现包容的大国风范 B. 对英国商人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C. 还未形成现代国家主权观念 D. 尊重英国在中国的平等司法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没有意识到将中国司法主权中的审判权割让出去了”可知,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没有现代国家的主权观念,在自以为是中丧失了司法主权,C项正确;丢失主权的外交体现的是无知无能,不是大国风范,真正的大国风范外交是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是国与国之间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排除A项;“英商由英国办理”不是经济上给予的优惠政策,而是在司法上主权的丧失,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获得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这不是尊重英国的平等司法权,这是丧权辱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0. 以下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近代上海( )
A. 是西式服饰潮流的引领 B. 是新式交通工具的尝试
C. 是社会生活变迁缩影 D. 是近代民主思想的启蒙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信息可知,近代上海是中外交流重地,已经有了有轨电车,在南京路上行人有穿旗袍的,也有穿西服的,这反映出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变迁,C项正确;电车体现提交通工具,不能体现西式服饰,排除A项;旗袍体现的是服饰,不能体现新式交通工具,排除B项;旗袍、西服体现的是生活,不能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启蒙,排除D项。故选C项。
11. 192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唐山、哈尔滨等地的城市工人举行了纪念活动,参加的工人达五六万人之多,他们高呼“劳工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这次纪念活动表明( )
A.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主力 B. 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
C.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D. 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城市工人举行了纪念活动——劳工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可知,工人阶级喊共产主义万岁,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是说工人阶级的思想倾向,不是说工人阶级本身的壮大,排除B项;1920年,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指出:“日寇已在短期内取得了河北、察哈尔、绥远三省。山西亦在危急中,在战略上,八路军正以山西为中心进行战争。如你所见,八路军曾经取得了多次胜利……”符合这一胜利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1937年”“八路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C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是国民党领导的,A排除;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领导的,B排除;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D排除。故选择C。
13. 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增加这些规定的背景是(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 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C. 党中央纠正“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4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据此可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展,国家通过立法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A项正确;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与题干“城市改革”不符,排除B项;到1985年,全国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与题干“1988年”不符,排除C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干“1988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 1978年—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出现图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6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133元 686元 2253元 12363元
A. 农村百姓生产独立性和自主权大 B. 改革开放为农村提供了世界市场
C. 农业现代化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 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78年至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独立性和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的提高,并未涉及相关市场问题,排除B项;题干中强调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生产独立性和自主权大,而不是农业现代化这一原因, 排除C项;题干强调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生产独立性和自主权大,并未说明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5. 有学者指出:两河流域的人生观带有悲观色彩,是因为两河流域会爆发毁灭性的、不可预测的洪水;但埃及文明是自信而乐观的,因为尼罗河则是温和的、可预测的。据此可知( )
A.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的重要条件
B. 农业基础是决定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
C. 古埃及文明比两河流域文明更有活力
D. 两河流域文明比古埃及文明更加先进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不同环境造就了两地不同的文化色彩,说明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的重要条件,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农业基础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进行比较,不能说明古埃及文明比两河流域文明更有活力或者两河流域文明比古埃及文明更先进,排除CD项。故选A项。
16. 在考古发现的众多中亚艺术品中,有大量的希腊题材的艺术作品。在佛教的壁画及雕塑中,有很多希腊的影子,例如太阳神阿波罗就跑到了佛教艺术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希腊城邦建立 B. 佛教对外传播 C. 亚历山大东征 D. 罗马帝国扩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佛教的壁画及雕塑中,有很多希腊的影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因此,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历山大东征,故选C项;希腊城邦建立后,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与题干材料的文化交流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希腊文化对佛教的影响,而不是佛教对外传播,排除B项;罗马帝国的扩张使罗马文化渗入到他所统治的广大地区,排除D项。
17.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A. 影响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形成 B. 适应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 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潮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体现出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等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出现,所以说明近代自然科学影响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形成,A项正确;“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与早期殖民扩张无关,排除B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潮流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8. “1787年美国宪法……把美国从受制于英国商业限制的经济体制,转变成一个可以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从此,这个新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这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 )
A. 确立美国政治体制基本框架 B. 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C. 是美国摆脱殖民统治的标志 D. 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从此,这个新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可得出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的联邦体制,统一了美国的市场,这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经济方面,而不是政治方面,排除A项;美国独立是摆脱殖民统治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启蒙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9. 冷战期间,五六十年代,苏联模式被迫放弃占领奥地利,承认西德,赫鲁晓夫访美;到了七十年代,美国从越南撤军,与中国邦交正常化,促使两国对外政策转变的根本因素是
A. 综合国力差距 B. 两国利益达成一致
C. 国家之间矛盾消除 D. 害怕发生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综合国力的差距,二战后,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占据优势地位,苏联被迫让步,到了七十年代,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实力下滑,苏联占据优势,美国被迫退让,两国关系缓和的主要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影响,A项正确。两国利益并没有达成一致,排除B项;国家之间矛盾并没有消除,排除C项; 害怕发生战争不是促使两国对外政策转变的根本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20. 人们发现,信息交流与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瞬间便可到达地球的每个角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开放和交流。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生活方式的改变
C. 世界联系的加强 D. 文化隔阂的消除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信息交流与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时空距离,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A项正确;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世界联系的加强属于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C项;文化隔阂不可能消除,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安阳出土的青铜鸮尊 古希腊青铜鼎(局部)
材料二:中国青铜祭器从纹样到形状,无处不在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双重震慑。古希腊青铜雕塑以轻松的心态去关注人本身,充满着浓厚的“人本主义”气息。青铜纹饰以其特有的文化符号形式反映了奴隶制社会的制度、文化和习俗,阐释了当时的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探索。
——摘编自张岩《古中国与古希腊青铜神兽纹饰对话》
(1)据材料一、二,比较中国和古希腊青铜器的不同点,并指出造成其不同的原因。
(2)请再举一例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答案】(1)不同点:中国青铜器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双重震慑;古希腊青铜雕塑关注人本身,充满着浓厚的“人本主义”气息。
原因:我国实行君主专制,古希腊多实行民主政治。
(2)例子:司母戊鼎;
价值: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解析】
【小问1详解】
不同点:根据材料一“河南安阳出土的青铜鸮”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青铜器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双重震慑;根据材料一“古希腊青铜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青铜雕塑关注人本身,充满着浓厚的“人本主义”气息。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实现君主专制,青铜器是早期国家社会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多实行民主政治。
【小问2详解】
青铜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
历史价值: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通商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通商口岸城市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王相钦主编《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
材料二 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的数量已有200万人左右。他们非常集中,以地域而言,他们大多集中在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青岛等工业城市及矿区,以行业而言,他们集中于铁路、矿山、纺织、面粉等企业中。这种高度集中使工人阶级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分析这一现象与材料一的联系。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认识。
【答案】(1)情况: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数量增多;集中在沿海和通商口岸。(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西方势力的侵入。(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现象: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壮大。联系: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城市化促进社会阶层的变化。(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情况:由材料“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可知,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数量增多;由材料“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通商口岸。”可知,近代城市集中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原因:由材料“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可知,其原因是洋务运动的开展;西方势力的侵入中国开放一些通商口岸,中国城市集中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小问2详解】
历史现象:由材料“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的数量已有200万人左右”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壮大;联系:由材料“他们非常集中,以地域而言,他们大多集中在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青岛等工业城市及矿区”可知,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小问3详解】
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变化,使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汽车保有量(辆) 1978年 2000年 2022年
135万 1608万 3.18亿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辆) 2008年 2018年 2022年
2435 261万 1149万
国产品牌乘用车年销量(辆) 1978年 2000年 2021年
14.9万 61万 954.3万
国产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辆) / 2008年 2021年
2435 352.1万
——整编自国家统计局数据
材料二: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从老百姓买不起汽车,到汽车进入千家万户。2008年国家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有效推动了我国汽车产业更快地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燃油汽车行业不具备竞争优势,而新能源汽车目前在技术专利、知识产权没有壁垒,因此,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摘编自徐晓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回眸与展望》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概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变化的原因。
(3)结合你的实际生活,举一例新能源汽车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总体汽车保有量增加;国产品牌乘用车年销量增加;国产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增加。
(2)改革开放的推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有利时机;领导人的支持。
(3)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新能源私家车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发展变化:根据材料一信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数据对比可知,在汽车保有量方面,已经从1978年的135万辆增加到2022年的3.18亿辆,说明我国总体汽车保有量数据呈现增加趋势;国产品牌汽车销售量由1978年的14.9万辆增加至2021年的954.3万辆,说明国产品牌乘用车年销量数据呈现增加趋势;国产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年销由2008年的2435辆增加至352.1万,说明国产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呈现增加趋势,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对外开放的扩大”可知,原因有改革开放的推动;根据材料二信息“从老百姓买不起汽车,到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可知,原因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材料二信息“国家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可知,原因有国家对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根据材料二信息“新能源汽车目前在技术专利、知识产权没有壁垒,因此,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可知,原因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有利时机;根据材料二信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新能源汽车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可知原因有领导人的支持,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小问3详解】
应用: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作答,符合题意即可。例如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新能源私家车等。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谁会相信……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人们已经看到,当国王专权的时候,骚扰、内战、无政府状态、贫困使得全国不安。在这里,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却无力为非作歹……只有当国王并不专断独裁的时候,和平、富饶、幸福才会统治着英国。
——摘编自[法]伏尔泰《巴比伦公主》
材料二 经过此事件,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同时为了适应工业化的发展,英国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部法律的颁布使得“国王却无力为非作歹”。指出由此建立起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此事件”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对英国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答案】(1)法律:《权利法案》。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2)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使英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大众教育的发展。
(3)联系: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解析】
【小问1详解】
法律:根据所学知识,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权利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工业革命还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可知,此事件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根据材料“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可知,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根据材料“工业革命还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的城市化;根据材料“英国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大众教育的发展。
【小问3详解】
联系:根据所学知识,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颁布了《权利法案》,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统治方式,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25. 请依据下面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围绕其主题提炼观点,结合世界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保证,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论制度创新》
【答案】示例
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1933年罗斯福新政,实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国家干预的手段,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干预的新模式,通过制度的创新,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场的调控,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提高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从美国和中国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国情进行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保证,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提炼的观点是: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观点: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新政,实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国家干预的手段,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干预的新模式,通过制度的创新,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场的调控,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提高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从美国和中国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国情进行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