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限时训练(一)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30分)
1. 此次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面五星红旗,它是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第一次升起标志着( )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③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 祖国获得了统一 B.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西藏自治区成立 D. 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4. 下图为青年工人开展抗美援朝劳动日,提高产品质量,开展爱国主义捐献飞机、大炮活动,支援前方时的情景。这一历史场景反映出抗美援朝( )
A.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B. 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C. 赢得了稳定的环境 D. 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5.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A. 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 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 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 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6.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最重要的权利是( )
A. 所有权 B. 使用权 C. 经营权 D. 管理权
7.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8. 排序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排序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了解得更清楚。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 ②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③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A. ④①③②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④③
9. 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0. 据统计,1956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反映了“一五”计划( )
A. 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 B. 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 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均衡发展 D.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1. 《六亿人们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 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12. 如图中(国画·1954年),老年妇女手捧《选民证》,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 )
A. 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C. 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D. 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13. 1956年,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表明中共八大( )
A. 正确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 B. 确立了以发展农业为中心
C. 决定开展“大跃进”运动 D. 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14. “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你可有心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和牛郎早商议,我进纱厂,他去学开拖拉机。”这首民歌的创作背景是( )
A. 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提高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实施 D. “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15.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根基和砥柱。下列人物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黄继光②雷锋③王进喜④焦裕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2题,共20分。第16题6分,第17题14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开辟道路。
(1)材料出自哪一文件?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17. 工业化建设与社会制度的探索
材料一 草案提出此期间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工农业生产总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48.2%。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三 下列是关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历史的一组图片
材料四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期间”我国实行的经济建设计划。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52—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工作重心发生的变化。请列举此时期我国两例重大经济建设的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指出这一历史时期的创举政策。
(3)根据材料四,指出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的经济成分,并概述表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在新中国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八年级历史限时训练(一)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30分)
1. 此次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工作”是指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A符合题意;1954年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排除;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排除;20世纪80年代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D排除。故选择A。
2.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面五星红旗,它是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第一次升起标志着( )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③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受压迫受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故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不符合题意,BCD项都包含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
3.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 祖国获得了统一 B.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西藏自治区成立 D. 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祖国获得了统一,不符合史实;选项C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选项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4. 下图为青年工人开展抗美援朝劳动日,提高产品质量,开展爱国主义捐献飞机、大炮活动,支援前方时的情景。这一历史场景反映出抗美援朝( )
A.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B. 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C. 赢得了稳定的环境 D. 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中“抗美援朝劳动日”“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生产、开展反帝国主义捐飞机、大炮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同时反映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打击美国帝国主义,增强了民族凝聚力。鼓舞了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而非抗美援朝本身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排除BCD项。故选A项。
5.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A. 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 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 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 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和“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的信息可知,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是符合基本国情的改革,符合农民的利益,毛泽东认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土改工作队的干部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他对土地改革工作充满了信心,C项符合题意;ABD项说法本身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很必要,也很及时”“就出不了大的偏差”,结合课本关于土地改革的内容解答本题,土地改革符合我国的国情,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毛泽东对土地改革是十分有信心的,他认为只要土改干部能够执行好政策,不出偏差,土改一定能成功。
6.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最重要的权利是( )
A. 所有权 B. 使用权 C. 经营权 D. 管理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底年完成了土改。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A项正确;农民对土地具有使用权,但是使用权不是最重要的权利,排除B项;农民具有对土地的经营权,但是经营权不是最重要的权利,排除C项;农民具有对土地的管理权,但是管理权不是最重要的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
7.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由此判断,题干材料与土地改革有关。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A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的理解错误,因为土地改革后还是农村土地私有制。故B符合题意;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D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8. 排序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排序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了解得更清楚。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 ②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③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A. ④①③②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④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开国大典是1949年10月,②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是1953年,③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是1952年底;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1949年9月,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序,④①③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9. 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7年,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 据统计,1956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反映了“一五”计划( )
A. 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 B. 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 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均衡发展 D.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由“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可知经济发展;由“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可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因此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A项正确;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与“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内容不符,排除B项;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均衡发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与“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内容不符,排除C项;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不符合史实,因为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六亿人们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 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可得出这次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B项是1949年的一届政协会议,排除B项;C项提出于80年代,排除C项;D项是90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
12. 如图中(国画·1954年),老年妇女手捧《选民证》,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 )
A. 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C. 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D. 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4年”“选民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D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排除A项;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B项;1953年开始组织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C项。故选D项。
13. 1956年,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表明中共八大( )
A. 正确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 B. 确立了以发展农业为中心
C. 决定开展“大跃进”运动 D. 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A项正确;中共八大以后我国重点发展工业,排除B项;八大二次会议决定开展“大跃进”运动,排除C项;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4. “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你可有心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和牛郎早商议,我进纱厂,他去学开拖拉机。”这首民歌的创作背景是( )
A. 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提高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实施 D. “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听说人间大跃进”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B项;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5.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根基和砥柱。下列人物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黄继光②雷锋③王进喜④焦裕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位战斗英雄,排除包含①的选项AB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2题,共20分。第16题6分,第17题14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开辟道路。
(1)材料出自哪一文件?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答案】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7. 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小问1详解】
文件:根据材料“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开辟道路再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小问2详解】
意义:可从土地制度的变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国家政权,为工业化发展奠基等角度分析,如,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7. 工业化建设与社会制度的探索
材料一 草案提出此期间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工农业生产总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48.2%。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三 下列是关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历史的一组图片
材料四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期间”我国实行的经济建设计划。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52—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工作重心发生的变化。请列举此时期我国两例重大经济建设的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指出这一历史时期的创举政策。
(3)根据材料四,指出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的经济成分,并概述表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在新中国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答案】17. 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
变化:由发展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到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18. 事件: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
政策:赎买政策。 19. 占主导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
【小问1详解】
计划:依据材料一“工农业生产总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48.2%”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此期间”我国实行的经济建设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
变化:根据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虽然农业、轻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重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因此1952—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工作重心由发展传统的农业、手工业转变到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成就:依据所学可知,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其中重大经济建设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等。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三“农民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北京市手工业者登记入社”“上海工商界申请公私合营”等信息,结合所学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
创举政策:依据所学可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小问3详解】
占主导的经济成分:根据材料四“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无论是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还是商品零售额都远远大于私有制经济,可见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意义:根据材料四“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结合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23-2024下学期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