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阶段评估(一)
历史
下册第1-6课
注意事项:共两大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是人民日报1949年9月29日刊发的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
A. 新生政权得到了人民拥护 B. 个体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
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49年9月29日”可知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广告,根据材料“可按市价九五折”表明这个有限公司对新政权的拥护,A项正确;有限公司不是个体私营企业,材料的一个公司的图片也不能反应发展迅速,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 下框所示诗词描述的重大史事是( )
中华噩梦蓦然终,国运新开旗帜红。 席卷江山情未已,风威世界气初雄。 人民万岁八方应,神圣一生千古崇。 今向天安门上望,犹闻余响震云空。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开国大典与新中国的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与祖国大陆统一 D. 抗美援朝战争赢得最后的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国运新开旗帜红”、“今向天安门上望”并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项正确;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1951年的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 1950年1月,中央政府正式通知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事宜”。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达成协议。同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A. 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起因 B.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 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 D. 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进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0年1月,中央政府正式通知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事宜’。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达成协议。同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进程,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解放西藏的原因,排除A项;西藏自治区成立1965年,排除B项;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为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 “敬爱的毛泽东同志……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符合的是( )
A. 当时我国大陆已经实现全部解放 B. 内容说明中国边境受到严重威胁
C. 内容表明朝鲜人民亟需中国援助 D. 中朝人民将美军赶出了朝鲜半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可知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战火烧过了三八线,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政府为了捍卫新中国的安全,出兵援助朝鲜,进行了抗美援朝的战争,C项正确;我国大陆已经实现全部解放,不符合当时史实,因为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A项;内容没有提到中国边境受到严重威胁,因为题干信息体现的是“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排除B项;中朝人民将美军赶出了朝鲜半岛,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5. 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下图宣传画宣传的是( )
A. 团结战斗,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B. 敢打敢拼,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C. 抵抗侵略,保证了国民经济顺利调整 D. 保家卫国,为了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美帝国主义立即滚出去”结合所学可知,题中宣传画宣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体现出来的保家卫国,为了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D项正确;“团结战斗,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敢打敢拼,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抵抗侵略,保证了国民经济顺利调整”跟抗美援朝战争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6. 下框歌谣显示的是( )
三月桃花是清明,大小田亩要查清;穷人个个有田分,牛犁车耙都有份。 四月蔷薇雪里青,坏蛋分子都肃清;打倒地主斗恶霸,封建势力扫干净。
A. 新中国成立开辟了新纪元 B. 西藏人民庆祝了和平解放
C.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民谣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民谣反映了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地主阶级被消灭的现象。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衣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分到了土地 、农具等,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开辟了新纪元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才进行了土地改革,排除A项;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完成统一,与歌谣内容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
7. 土地改革后农民说:“过去看见地主,人要矮三尺;现在见了地主,头要高三寸。以前是他的天下,现在是我们的世界。”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
A. 为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B. 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土地改革后农民说:‘过去看见地主,人要矮三尺;现在见了地主,头要高三寸。以前是他的天下,现在是我们的世界。’”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后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主人,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农民地位的提高,而土地改革为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都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CD项。故选B项。
8. 白手起家的中国人,在那个年代,创造了诸多的奇迹: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卡车……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不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上述内容反映的是( )
A. “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中共八大后的新业绩 D.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卡车……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不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6年7月13日,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A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题干信息“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卡车……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不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没有联系,排除B项;新中国第一根无缝管于1953年10月27日在鞍钢无缝钢管厂顺利下线,与1956年中共八大后的新业绩没有联系,排除C项;1958年,党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掀起“大跃进”浪潮,与题干信息“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卡车……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不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9.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全国掀起支援长春汽车厂建设的热烈场面。为保障城市工业人口的吃饭问题,1954年,我国对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的优越性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建立
C. “一五”计划任务实现超额完成 D. 我国汽车实现全部自主创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1954年,我国对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这些成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得益于计划经济的实行,A项正确;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全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下图所示有助于我们学习的内容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和内容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图片显示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反映出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和内容,B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题干没有涉及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排除A项;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是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1.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 根本政治制度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1952年到1956年,个体经济占71.8%到1956年是7.1%,资本主义经济由6.9%到0”可知,中国经济成分由以个体经济为主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且资本主义经济到1956年已不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B项正确;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在1952年底,排除A项;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在1957年,排除C项;根本政治制度建立是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现在各种磺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这说明,公私合营( )
A. 取缔了不法行为 B. 缓和了劳资矛盾
C. 促进了工业发展 D. 打击了工商业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后,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都能自己生产……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其中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上海制药工业的发展说明公私合营的方式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取缔了不法行为,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缓和了劳资矛盾,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公私合营是有利于工商业发展,而不是打击,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下面是1957年《人民日报》出版的头版头条,其中头条新闻的背景应是( )
A. 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 B.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中共中央“八字方针”的提出 D. “一五”计划的有序开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7年《人民日报》头条新闻‘工业总产值比1955年增长25%’”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一五”计划的有序开展,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的工业有了发展,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D项正确;中共“八大”胜利召开,时间是在1956年,排除A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排除B项;中共中央“八字方针”的提出在1960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4. 2023年11月13日,“新时代我们一起学雷锋”深化学习宣传雷锋精神座谈会在长沙举行。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
A. 实事求是 B. 忧国忧民 C. 无私奉献 D. 执政为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雷锋精神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C项正确;实事求是即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认知和解决问题,忧国忧民是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与雷锋精神的内涵不一致,排除AB项;执政为民体现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不是执政者,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5. 通过解读下图可知( )
A.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B.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C. “文革”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D. 完整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反映1958年至1965年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1961年开始实施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 针,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材料体现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排除B项;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间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16题14分,17题14分,18题11分,19题16分,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进行经济恢复的工作,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条件还不具备,我国采取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办法。同时,由于还没有制定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暂时代替了宪法的一部分作用。
材料二 1954年3月至6月,宪法起草委员会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的代表人物8000多人,用两个月时间,对宪法初稿进行讨论,提出5900多条修改意见,给予起草工作重大帮助。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决议交付全国人民讨论……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起草,“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起止年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得以逐步完善的原因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民主政治的必要性。
【答案】(1)时间:1949—1954年。
(2)原因:宪法起草委员会的领导;领导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
影响:使宪法深入人心,获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保障了人民群众享有的民主权利;等等。
(3)必要性: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等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起止年限:根据材料一“由于还没有制定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暂时代替了宪法的一部分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这样,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由此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起止年限是1949—1954年。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1954年3月至6月,宪法起草委员会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的代表人物8000多人,用两个月时间,对宪法初稿进行讨论,提出5900多条修改意见”“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决议交付全国人民讨论”“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得以逐步完善的原因是宪法起草委员会的领导,领导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等;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可见影响是使宪法深入人心,获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保障了人民群众享有的民主权利,等等。
【小问3详解】
必要性: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民主政治的必要性是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等等。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正式实行。从中央到地方都组织了土改工作队,分批深入各地农村,发动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同地主阶级作斗争。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各地的土改运动一半在冬春的农闲时节进行。到1952年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民族地区以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摘编自《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
材料二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归纳土地改革能够基本完成的原因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此一战”中的重要战役并从国际方面概括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材料涉及的史事产生的共同作用。
【答案】(1)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改工作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农闲时期进行;等等。
特点:成果显著、改革时间比较短;比较顺利;等等
(2)战役:上甘岭战役。影响: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3)共同作用:维护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195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正式实行”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从中央到地方都组织了土改工作队,分批深入各地农村,发动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同地主阶级作斗争”可得出,土改工作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各地的土改运动一半在冬春的农闲时节进行”可得出,在农闲时期进行;等等。
特点:根据材料一“到1952年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民族地区以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结合所学可得出,成果显著、改革时间比较短;比较顺利;等等
【小问2详解】
战役:根据材料二“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结合所学可知,“此一役”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是上甘岭战役。
影响:根据材料二“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国际方面的影响是,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小问3详解】
共同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共同作用是都维护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8. 某学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进行以“家书·家风·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封新中国成立后的家书。
材料一 我们考虑农民的出路(包括中农、贫农、雇农在内),只有组织起来才好,劳动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现在农民组织的生产组织形式……劳动互助组在农村应当是容易组织起来的生产组织形式……大家商量共同用劳力和工具来从事农耕,一定比单干的好得多。这样就能多打粮食,多为国家出力了。 ——1953年董必武致良俊侄儿的家信 材料二 您信中谈到咱们卖给国家余粮七百斤,这是应当的。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特别是重工业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解决工厂工人和国家军队的需要,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在这样做,今后更应该继续积极做下去。 ——1955年1月李振华致父亲的家信
【思维共鸣】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上述家书涉及的共同领域。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农民的出路”和“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的基本表现。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内容的关系。
(3)通过上述两封家书,指出其体现的家风和家国情怀。
【答案】(1)农业。 (2)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一五”计划的进行。农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收,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
(3)热爱国家、关心国家发展、大力支持国家建设的情感。
【解析】
【小问1详解】
共同领域:根据材料一中“我们考虑农民出路(包括中农、贫农、雇农在内),只有组织起来才好,劳动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现在农民组织的生产组织形式”“大家商量共同用劳力和工具来从事农耕,一定比单干的好得多”“1953年董必武致良俊侄儿的家信”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以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当时贫苦农民家庭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根据材料二中“卖给国家余粮七百斤,这是应当的。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特别是重工业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解决工厂工人和国家军队的需要,起到一定的保证”“1955年1月7日李振华致父亲的家书”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这封家书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积极支持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建设。因此,上述家书涉及的共同领域是农业。
【小问2详解】
“农民的出路”:根据材料一“我们考虑农民的出路(包括中农、贫农、雇农在内),只有组织起来才好,劳动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现在农民组织的生产组织形式”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贫苦农民家庭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国家正在建设之际”:根据材料二“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特别是重工业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解决工厂工人和国家军队的需要,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关系:根据上述材料一、材料二内容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二所述内容的关系是农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收,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
【小问3详解】
家风和家国情怀:通过上述两封家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体现的家风和家国情怀是热爱国家、关心国家发展、大力支持国家建设的情感。
19.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那是一个万民鼓舞的年代,那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时代。
材料一 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摘编自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
材料二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作为国庆献礼,以展示年轻共和国所取得的成就。其中就包括人民大会堂。
材料三 人民大会堂工程建设汇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优秀工人,参加施工的人数平均每天1.4万人,最高时人数曾达到3.5万人,每天参加义务劳动的更不计其数。1959年10月,冰心在《光明日报》上撰文:只有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他们才会把自己的国家迅速地建设成今天这个灿烂辉煌的样子!
——上述材料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之《百年瞬间:人民大会堂建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公共建筑的背景和目的。(要求:背景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3)据材料三,归纳人民大会堂能够迅速建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冰心撰文表达的心声。
【答案】(1)背景: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特点:政府主导;得到全国人民支持;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突出。
(2)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目的:向国庆献礼,展示共和国取得的成就。
(3)原因: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领导;全国优秀建筑人才的科学设计和辛勤劳作;人民群众的义务劳动;团结高昂的建设热情;等等。
心声:对共和国的由衷赞美;对广大人民辛勤工作的赞颂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解析】
【小问1详解】
背景:根据材料“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可归纳为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特点:根据材料“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可归纳为政府主导;根据材料“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可归纳为得到全国人民支持;根据材料“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可归纳为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突出。
【小问2详解】
背景:根据材料“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可从1949年到1958年之间发生的重要事件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影响分析,如,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目的:根据材料“提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作为国庆献礼,以展示年轻共和国所取得的成就。”可归纳为向国庆献礼,展示共和国取得的成就。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人民大会堂工程建设汇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优秀工人,”,可归纳为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领导;全国优秀建筑人才的科学设计和辛勤劳作;根据材料“参加施工的人数平均每天1.4万人,最高时人数曾达到3.5万人,每天参加义务劳动的更不计其数。”,可归纳为人民群众的义务劳动;团结高昂的建设热情等等。
心声:根据材料“只有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他们才会把自己的国家迅速地建设成今天这个灿烂辉煌的样子!”可从对国家人民的赞美等角度分析,如,对共和国的由衷赞美;对广大人民辛勤工作的赞颂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阶段评估(一)
历史
下册第1-6课
注意事项:共两大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是人民日报1949年9月29日刊发的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
A. 新生政权得到了人民拥护 B. 个体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
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2. 下框所示诗词描述的重大史事是( )
中华噩梦蓦然终,国运新开旗帜红。 席卷江山情未已,风威世界气初雄。 人民万岁八方应,神圣一生千古崇。 今向天安门上望,犹闻余响震云空。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开国大典与新中国的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与祖国大陆统一 D. 抗美援朝战争赢得最后的胜利
3. 1950年1月,中央政府正式通知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事宜”。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达成协议。同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A. 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起因 B.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 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 D. 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进程
4. “敬爱的毛泽东同志……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符合的是( )
A 当时我国大陆已经实现全部解放 B. 内容说明中国边境受到严重威胁
C. 内容表明朝鲜人民亟需中国援助 D. 中朝人民将美军赶出了朝鲜半岛
5. 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下图宣传画宣传的是( )
A. 团结战斗,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B. 敢打敢拼,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C. 抵抗侵略,保证了国民经济顺利调整 D. 保家卫国,为了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6. 下框歌谣显示的是( )
三月桃花是清明,大小田亩要查清;穷人个个有田分,牛犁车耙都有份。 四月蔷薇雪里青,坏蛋分子都肃清;打倒地主斗恶霸,封建势力扫干净。
A. 新中国成立开辟了新纪元 B. 西藏人民庆祝了和平解放
C.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7. 土地改革后农民说:“过去看见地主,人要矮三尺;现在见了地主,头要高三寸。以前是他的天下,现在是我们的世界。”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
A. 为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B. 提高了农民社会地位
C.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8. 白手起家的中国人,在那个年代,创造了诸多的奇迹: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卡车……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不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上述内容反映的是( )
A. “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中共八大后的新业绩 D.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
9.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全国掀起支援长春汽车厂建设的热烈场面。为保障城市工业人口的吃饭问题,1954年,我国对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的优越性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建立
C. “一五”计划任务实现超额完成 D. 我国汽车实现全部自主创新
10. 下图所示有助于我们学习的内容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和内容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
11.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 根本政治制度建立
12.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现在各种磺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这说明,公私合营( )
A. 取缔了不法行为 B. 缓和了劳资矛盾
C. 促进了工业发展 D. 打击了工商业主
13. 下面是1957年《人民日报》出版的头版头条,其中头条新闻的背景应是( )
A. 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 B.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中共中央“八字方针”的提出 D. “一五”计划的有序开展
14. 2023年11月13日,“新时代我们一起学雷锋”深化学习宣传雷锋精神座谈会在长沙举行。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
A. 实事求是 B. 忧国忧民 C. 无私奉献 D. 执政为民
15. 通过解读下图可知( )
A.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B.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C. “文革”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D. 完整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16题14分,17题14分,18题11分,19题16分,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进行经济恢复的工作,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条件还不具备,我国采取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办法。同时,由于还没有制定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暂时代替了宪法的一部分作用。
材料二 1954年3月至6月,宪法起草委员会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的代表人物8000多人,用两个月时间,对宪法初稿进行讨论,提出5900多条修改意见,给予起草工作重大帮助。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决议交付全国人民讨论……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起草,“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起止年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得以逐步完善的原因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民主政治的必要性。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正式实行。从中央到地方都组织了土改工作队,分批深入各地农村,发动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同地主阶级作斗争。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各地的土改运动一半在冬春的农闲时节进行。到1952年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民族地区以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摘编自《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
材料二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归纳土地改革能够基本完成的原因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此一战”中的重要战役并从国际方面概括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材料涉及的史事产生的共同作用。
18. 某学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进行以“家书·家风·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封新中国成立后的家书。
材料一 我们考虑农民的出路(包括中农、贫农、雇农在内),只有组织起来才好,劳动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现在农民组织的生产组织形式……劳动互助组在农村应当是容易组织起来的生产组织形式……大家商量共同用劳力和工具来从事农耕,一定比单干的好得多。这样就能多打粮食,多为国家出力了。 ——1953年董必武致良俊侄儿的家信 材料二 您信中谈到咱们卖给国家余粮七百斤,这是应当的。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特别是重工业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解决工厂工人和国家军队的需要,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在这样做,今后更应该继续积极做下去。 ——1955年1月李振华致父亲的家信
【思维共鸣】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上述家书涉及的共同领域。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农民的出路”和“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的基本表现。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内容的关系。
(3)通过上述两封家书,指出其体现的家风和家国情怀。
19.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那是一个万民鼓舞的年代,那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时代。
材料一 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摘编自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
材料二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作为国庆献礼,以展示年轻共和国所取得的成就。其中就包括人民大会堂。
材料三 人民大会堂工程建设汇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优秀工人,参加施工的人数平均每天1.4万人,最高时人数曾达到3.5万人,每天参加义务劳动的更不计其数。1959年10月,冰心在《光明日报》上撰文:只有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他们才会把自己的国家迅速地建设成今天这个灿烂辉煌的样子!
——上述材料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之《百年瞬间:人民大会堂建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公共建筑的背景和目的。(要求:背景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3)据材料三,归纳人民大会堂能够迅速建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冰心撰文表达的心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邢台英华教育集团2023-2024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