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1923年初,列宁在民众演讲中说,“不是在明天,但是在未来几年内……社会主义俄国将从新经济政策的俄国中产生”。据此可知,列宁强调实施新经济政策是( )
A.迈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途径
B.争取十月革命胜利的保证
C.苏联工业化建设资金来源
D.调动农民生产热情的条件
2.一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结为一体,基本上完成了协约国集团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其成员相互关系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下列表述与这一新秩序相关的是( )
A.英美等国维护和尊重了中国的主权
B.德国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C.英美等国削弱了日本在中国的势力
D.美国在两次会议中都获得最大收益
3.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一开始,参会的列强各国就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会议持续了五个多月,最终在6月28日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战后( )
A.列强之间的复杂国际关系
B.列强之间国家利益的争夺
C.列强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D.列强之间对山东问题的分歧
4.如表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 )
地区 国家 主要史事
亚洲 中国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亚洲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斗争的性质具有差异性
C.导致了国际格局的改变
D.出现了新生的领导力量
5.1983年,《甘地传》获得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和多个提名。该片讲述了圣雄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赢得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虽然屡遭挫折,他还是坚持用绝食等手段迫使英国政府同意印度独立的故事。该影片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 )
A.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
B.率领80位志愿队员进行“食盐长征”
C.发动群众暴动,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D.与印度总督谈判,双方妥协
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得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三国协约的形成
7.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主要大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此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幅度不大,而苏联经济发展良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反映了( )
A.两极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B.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
C.计划经济体制显示活力
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8.苏联政府在实施“一五计划”期间,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大力发展本国机器制造业。到了1937年,从西方国家进口机器的比重仅占苏联国内需求量的0.9%。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
A.西方的经济技术封锁趋势加强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已调整
C.工业生产的自主能力快速提升
D.已经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9.他在执政期间,对犹太人实行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政策,纳粹分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造了庞大的集中营,营内设有巨大的毒气室。仅几年期间,几乎有6百万犹太人就这样惨遭杀害,就连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被追流亡海外。“他”是哪一国家的( )
A.日本 B.意大利 C.德国 D.英国
10.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分别签署了文件,次日再由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按照国家字母顺序依次签署。作为一个开放型文件,截至1945年5月1日,陆续在宣言上签字的还有伊朗、自由法国、墨西哥等21国和战时组织。签署这一“文件”的目的是( )
A.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联合抗击法西斯国家侵略
C.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1.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就在此时,我清楚美国这场战争已经绝对加入了,且会战斗到底。……希特勒的命运已成定局……如今又有了美国……我们凝聚到一起,能打败世界上任何敌人。”丘吉尔作出上述评论的背景是( )
A.《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B.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C.盟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D.日本偷袭珍珠港
12.威廉 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以工代赈 B.整顿银行 C.复兴工业 D.调整农业
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学习小组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年代尺(部分)。空格内填写的一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雅尔塔会议 D.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4.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终止市场”,但“终止市场”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据此可以看出,这种变化给美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了贫苦人民的生活
B.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D.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15.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整理的史实,请你为他们选择一个适合的主题( )
主题:____________《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诺曼底登陆苏军攻克柏林日本签署投降书
A.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与转折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走向胜利
16.某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个规定首次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文件发表于( )
A.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7.如图是二战时期英国的宣传海报,图中的文字为“FREE DOMSHALLPREVAIL(自由将要战胜)。此宣传海报意在( )
A.揭露德国法西斯侵略罪行
B.彰显英国是最主要的反战国家
C.表明英国坚定的反共立场
D.号召盟国团结以唤起战争斗志
18.如图漫画名为《来自西边的风》,创作于1948年,画中立于云端之上的西风神(ERP,马歇尔计划缩写)正鼓起双腮,向寓意欧洲的大风车吹来劲风,大风车转动起来,吹走了欧洲的严寒。大风车周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漫画寓意马歇尔计划( )
A.加重西欧各国对美国的依赖
B.操纵西欧各国对抗苏联
C.加速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推动西欧各国走向联合
19.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但20世纪80年代末包括时任美国总统乔治 布什在内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与学者都对苏联在一夜之间解体感到意外,西方当时并不希望苏联解体。这主要是因为( )
A.使美英等国家失去发展的动力
B.为苏联的解体感到惋惜
C.希望维持相对稳定的国际格局
D.苏联武装力量失去监管
20.子集关系是指集合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下面符合这一关系特征的是( )
A.
B.
C.
D.
21.在冷战大环境下,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所以两方都在极力地避免战争,所以在近半个世纪中避免了新的大规模战争的爆发。这表明,冷战在一定程度上( )
A.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B.加剧了局势的紧张
C.缓解了美苏的矛盾 D.终结了强权的威胁
22.如表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
A.资本主义世界的合作 B.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3.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是( )
A.文化多样性 B.社会信息化
C.世界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2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法国等传统欧洲强国遭到严重削弱,丧失大量殖民地,失去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控制,美国、苏联迅速填补了这些区域的权力空白,形成了两强相争的局面。这主要说明了( )
A.国家利益影响国际关系
B.综合实力决定战争成败
C.团结抗战加速战争结束
D.战争导致世界格局变化
二、综合题
25.【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材料一 列宁对俄国的国情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列宁看来,俄国无产阶级分布相对集中,组织性和革命性较强,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成熟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材料二 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9年的全部工业投资比1928年增加了39.1%,但主要用于重工业,重工业占全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81%,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轻工业投资比重最高不超过7%。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早期的许多重要的工业和工程都是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建立的,如:德国人建立了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美国福特公司建立了第一个汽车厂。
——摘编自杨敏敏《前苏联工业化(1926﹣1938)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获胜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策略,结合所学,分析苏联采取这些策略的依据。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据统计,参战各国的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
材料二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1)材料一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中①是什么战役?英美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什么战役?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哪里?
(4)人类命运息息相关,请你谈谈中国怎样做才能使世界更加美好。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
——[美]亨利 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冷战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并不是晚近才开始的过程,它本身是人类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往并日益普遍化和紧密化的表现,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渊源。
——摘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前倡导计划经济的国家纷纷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主导构建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化获得了加速发展。
——摘编自陈建奇《逆全球化浪潮的根源及其应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你认为全球化最早可追溯到哪一历史事件?请说出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获得了加速发展的原因。1995年,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3)当今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坚决抵制和积极参与的立场始终并存。请选择其中一种立场,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所选择立场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10 ACBDC ACCCB
11-20 DADDD BDCCB
21-24 ACAD
25.(1)原因:俄国无产阶级力量集中,组织性和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帝国主义的力量遭到削弱。地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策略:优先发展重工业;借助外国资本的支持。依据: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生存发展的需要。
26.(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战场战役:诺曼底登陆。
(3)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
(4)措施:中国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加强与各国的合作交流,实现合作共赢;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才能使世界更加美好。
27.(1)大国利益冲突,地缘政治与战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自我控制机制。
(2)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3)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冲击。
28.(1)新航路的开辟;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先前倡导计划经济的国家纷纷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入美国为主导构建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世界贸易组织。
(3)观点:发展中国家应该坚决抵制经济全球化;理由: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还将技术水平低、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或观点: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理由: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