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滨河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作业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主要表达了( )
A.主张发展农业的想法 B.赞美开元盛世的繁荣
C.探讨陈朝灭亡的原因 D.叹息暴政亡国的下场
2.山西在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个鼎盛时期。李明在地方史教材《山西历史》一书中读到这样一段史料:“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政权,后把太原定为帝国的北都。”据此判断这段史料所属的章节名称是( )
A.华夏摇篮 B.春秋霸业 C.大唐祖庭 D.晋商故里
3.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今年广受好评的“盛唐密盒”节目,让唐朝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出现在游客面前,幽默的问答互动让观众忍俊不禁。这两位名臣生活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4.习近平在讲话中说,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他指出,要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执政为民”的内涵与下列古代政治思想一致的是( )
A.绳之以法,断之以刑 B.刑无等级,以刑止刑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 D.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6.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带去了大批丝绸锦缎、龟兹乐,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在西藏建立礼佛等制度。该事件( )
A.显示了唐朝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 B.加速了青藏高原各部落的统一
C.促进了唐朝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 D.推动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史诗互证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与盛唐气象相对应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三个特征的唐代诗人是( )
A.骆宾王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9.据《旧唐书》载:“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不以为孝。外夷(指少数民族)入贡,皆别署货贝(准备专款),曰此购柳书。”下列有关“公权”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是隋唐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B.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
C.代表作是《九成宫碑》 D.以楷书见长,有“笔谏”之美称
10.学了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分裂国家陷入困境
二、综合题
11.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运河兴建的第一次高潮。 实力强盛的诸侯国为称霸中原而开始兴建运河。魏国开凿的鸿沟演变为隋唐宋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通济渠。吴国所开邗沟成为后来的淮扬运河:为伐楚所开运河,有的河段与京杭运河的江南段基本一致。隋唐宋时期,以隋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水陆干道构架,掀起运河建设的第二次高潮。……全线贯通于13世纪的京杭大运河对泗水、汶水、卫河和黄河的沟通,……显示出中国运河工程技术在17世纪前领先世界的水平。
——谭徐明等《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题号后填写“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不涉及”。
①中国古代兴建运河主要出于军事和经济目的。( )
②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没有借助天然河道和古运河。( )
③隋唐宋大运河的修建加重了民众负担。( )
④中国大运河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国运河工程技术的先进水平。( )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运河最北最南到达的地方:A是 B是 。(古代地名)
(3)想一想,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从洛阳出发乘船到今天的淮安,会依次经过哪几段运河 (写字母即可)
(4)下令开凿此运河的皇帝是谁 他本意是要巩固统治,请问目的达到了吗 为什么
12.唐朝是诗的国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史合一”的传统,通过唐诗,我们可以对唐朝的历史有更深的理解。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
——杜甫《复愁十二首》节选
(1)按时序分别写出这首诗提到的两个唐朝盛世的名称和当时在位的皇帝。
时序排列 盛世名称 当时在位的皇帝
盛世一
盛世二
(2)某同学收集了一组唐诗,他认为这些唐诗,每一首都与历史教材中提到的某些史实密切相关。请仿照诗①的范例,帮助他把下表填写完整。
序号 作者 诗名 诗歌节选 可反应的史实和对史实的合理解读
① 白居易 《登观音台望城》注:观音台为长安城中的高台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示例】唐都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大,人口众多
② 柳宗元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注:“文皇”指的是唐太宗
③ 李白 《哭晁卿衡》注:晁衡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④ 孟郊 《登科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⑤ 杜甫 《春水》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3)某同学认为上述五首诗歌能代表各个方面的盛唐气象,请帮助他完成整理。(填写对应诗歌序号即可)
农业发展 ;外交发展 ;民族交融 ;制度发展 ;城市发展
13.探究王朝兴衰,吸取历史教训,展望文明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
材料二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 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
(1)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第一个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第一个高峰的结束与哪一事佚有关 这一事件最终导致了哪一局面的形成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重新建立起大一统帝国的隋朝皇帝是谁 以隋唐中央制度为例,证明材料二中“隋唐时制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材料三中提到的僧人是谁 他口述弟子记录的著作是 由此推断唐朝对外政策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一条建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只换雷塘数亩田”指的是隋炀帝因统治残暴,引发农民起义,被部将杀死于江都,导致隋朝灭亡,最后落得了个被葬在雷塘的下场。所以,诗歌表达了叹息暴政亡国的下场,D项正确;诗歌没有涉及发展农业生产,排除A项;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唐玄宗统治前期,诗歌涉及的人物是隋炀帝,排除B项;“平陈业”指的是隋文帝589年灭陈,完成隋朝的统一,诗歌内容与陈朝灭亡的原因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由材料“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政权,后把太原定为帝国的北都”可知,这段史料所属的章节名称是大唐祖庭。隋末,李渊父子起兵晋阳(太原),后建立唐朝。C项正确;华夏摇篮、春秋霸业与“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不符合,排除A和B项;晋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商帮,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朝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B项正确;文景之治,与西汉时期的汉文帝汉景帝相关,与题干信息“唐朝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没有联系,排除A项;开元盛世与唐玄宗李隆基相关,与题干信息“唐朝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没有联系,排除C项;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与题干信息“唐朝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唐太宗看待民众力量的强大,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因为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D项正确;“绳之以法,断之以刑”体现了以法治国的思想,排除A项;“刑无等级,以刑止刑”,是先秦法家倡行法治,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是因为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也十分注意减轻人民负担,D项正确;改国号为周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能说明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排除B项;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带去了大批丝绸锦缎、龟兹乐,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在西藏建立礼佛等制度。该事件推动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D项正确;金城公主入藏不能显示唐朝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排除A项;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排除B项;金城公主入藏与促进了唐朝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绘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的情景,A项正确;B项是唐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作品中的语句,排除B项;C项描述的是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排除C项;D项是描述的是南宋文天祥抗元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三个特征的唐代诗人”可得出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超凡脱俗的风骨,享有“诗仙”的美誉,D项正确;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排除A项;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排除B项;白居易的诗直面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九成宫碑》一般指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而不是柳公权,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结合材料和所学,AB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因此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繁荣开放,C项正确;文明初露曙光是炎帝黄帝时期,排除A项;隋唐都是统一的国家,排除BD项。故选C项。
11.(1)判断: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涉及;④正确。
(2) 涿郡 余杭
(3)河段:D、E。
(4)人物:隋炀帝。辨析:没有达到;因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看,达到了加强南北交通的目的,但是没有能够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由于开通大运河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详解】(1)判断:①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是运河兴建的第一次高潮。 实力强盛的诸侯国为称霸中原而开始兴建运河”,可知中国古代兴建运河主要出于军事和经济目的,能够直接从材料得出。因此填写正确。
②根据材料“魏国开凿的鸿沟演变为隋唐宋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通济渠”,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没有借助天然河道和古运河”,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因此填写错误。
③根据材料“隋唐宋时期,以隋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水陆干道构架,掀起运河建设的第二次高潮”,可知“隋唐宋大运河的修建加重了民众负担”,在材料没有涉及。因此填写不涉及。
④根据材料“……显示出中国运河工程技术在17世纪前领先世界的水平”,可知“中国大运河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国运河工程技术的先进水平”,能够直接从材料得出。因此填写正确。
(2)填空: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南北往南,涿郡到洛阳段为永济渠,洛阳到淮水段为通济渠,淮水到江都段为邗沟,江都到余杭段为江南河。可知运河最北最南到达的地方:A是涿郡;B是余杭。
(3)经过河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南北往南,涿郡到洛阳段为永济渠,洛阳到淮水段为通济渠,淮水到江都段为邗沟,江都到余杭段为江南河。因此当时的商人,从洛阳出发乘船到今天的淮安,会依次经过依次经过的河段有D(通济渠)、E(邗沟)。
(4)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可知下令开凿此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
辨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开凿大运河,本意是要巩固统治,可知目的没有达到;因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看,达到了加强南北交通的目的,但是没有能够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由于开通大运河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12.(1)
时序排列 盛世名称 当时在位的皇帝
盛世一 贞观之治 唐太宗(或李世民)
盛世二 开元盛世 唐玄宗(或李隆基)
(2)
序号 作者 诗名 诗歌节选 可反应的史实和对史实的合理解读
① 白居易 《登观音台望城》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示例】唐都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大,人口众多
② 柳宗元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推动了民族交融
③ 李白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唐朝时,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来华,学习盛唐文化,唐朝的外交发展
④ 孟郊 《登科后》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实行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教育的发展
⑤ 杜甫 《春水》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唐朝农业发达,使用了当时先进的灌溉工具筒车
(3) ⑤ ③ ② ④ ①
【详解】(1)名称和黄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②:根据材料“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和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推动了民族交融;③:根据材料“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和所学可知,唐朝时,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来华,学习盛唐文化;④:根据材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和所学可知,该诗句描述的是科举制,唐朝实行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教育的发展;⑤:根据材料“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和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农业得到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使用了当时先进的灌溉工具筒车。
(3)农业发展:根据材料“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和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农业得到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使用了当时先进的灌溉工具筒车,所以序号为⑤;外交发展:根据材料“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和所学可知,唐朝时,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来华,学习盛唐文化,所以序号为③;民族交融:根据材料“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和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推动了民族交融,所以序号为②;制度发展:根据材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和所学可知,该诗句描述的是科举制,唐朝实行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教育的发展;城市发展:根据材料“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和所学可知,唐都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大,人口众多,所以序号为①。
13.(1)主要原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事件:安史之乱;局面:藩镇割据
(2)皇帝:隋文帝杨坚;证明:(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文化)唐诗繁荣。
(3)玄奘;《大唐西域记》;对外开放。
(4)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详解】(1)主要原因:根据图表分析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即754年左右,出现在隋唐时期,因为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地方势力逐渐崛起,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皇帝: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杨坚重新建立起大一统帝国的隋朝;进展:根据材料分析和所学知识,唐朝时期重新完成国家统一,并且制度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是指在制度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3)僧人:根据材料“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并结所学知识,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著作:他口述弟子记录的著作是《大唐西域记》;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对外政策是对外开放政策。
(4)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滨河外国语学校2023-2024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