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教研联片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教研联片
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2分)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上海 B.天津 C.北平 D.北京
2.(2分) 宋庆龄曾感叹:“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这表明(  )
A.新生政权得到民众的支持 B.人民社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新中国已获得世界各国认可
3.(2分)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经过充分协商,达成重要协议。协议的签署表明(  )
A.新中国成立时机成熟 B.祖国统一大业已完成
C.三座大山被彻底推翻 D.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
4.(2分)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  )
A.出现的背景 B.主要的经过 C.胜利的原因 D.产生的影响
5.(2分)(3分)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军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这支军队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华东军区海军 D.维和部队
6.(2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段表述强调了抗美援朝(  )
A.结束了朝鲜半岛的对峙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7.(2分)(2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8.(2分) 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  ),土地改革开始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9.(2分)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10.(2分)(2分)“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下列哪一法律文件出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2分)1953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迎接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地准备这次普遍的民主选举运动。”该材料可用于研究新中国的(  )
A.民主政治建设 B.人民教育事业
C.市场经济体制 D.农业发展道路
12.(2分) 1956年,毛泽东畅游长江,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佳句,诗词中的“桥”指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北京卢沟桥 D.钱塘江大桥
13.(2分) 有学者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从少数人的衷心拥护,到更多人的功利性参与、观望与反对,再到全民狂热的过程。此变化反映了(  )
A.农业合作化的优越 B.农民社会心理的复杂性
C.农业互助组的合理性 D.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14.(2分) 中国革命和建设都经历了一个从“学苏联的道路”转变为“走自己的道路”的过程。我们没有采用苏联办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
A.建立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政策
15.(2分)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6.(2分) 河南兰考县曾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调查研究,亲自带头植树造林,广栽的泡桐树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这体现了焦裕禄(  )
A.精益求精的品格 B.国际主义的视野
C.执政为民的情怀 D.乐于助人的美德
17.(2分) 1962年,在大力压缩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对工业企业进行关厂并厂,缩小规模,使全国的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1962年的19.7万个,减少了38%。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工业生产严重过剩
C.“左”倾思潮影响巨大 D.经济建设趋于理性
18.(2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对“转折”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工业国
C.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我国开始正式融入世界市场
19.(2分)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指(  )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20.(2分)1978年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路线
C.回答了姓社姓资的问题 D.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6分) 照片真实地呈现历史场景,图画反映了历史现象,各种史料都会记录历史情况。请仔细阅读和观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全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科书
请回答:
(1)(2分) 材料一的图1和图2所示场景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两个重大历史时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阐述图1和图2的历史事件“新”在哪里。
(2)(2分) 材料二的图3和图4所示场景是新中国政权巩固和国家建设中的两个英雄人物。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3或者图4中的一幅,简述这一幅图中的英雄事迹如何反映该时期的奋斗特点。
(3)(2分)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观点。请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土地改革的影响。
22.(7分)中国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国家独立自主的核心是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摘自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2分) 据材料一并结合近代史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的标志。
(2)(2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建立的工业结构的特点,归纳“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3)(3分)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生的变化。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
材料二:“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列举两个工业化的成就。
(2)(2分)材料二中"光辉的起点"是党的一次重大会议,此次会议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3)(3分)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请说出这个圈指的是什么?之后,这个圈不断扩大,使中国对外开放出现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
1-5 C B D C B 6-10 B D A A D 11-15 A A B D C 16-20 C D C B A
21.(1)图1“新”: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图2“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图4: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上世纪60年代,率领1205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勇跳泥浆池制井喷,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他把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石油工业,他身上所体现的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观点:土地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影响:巩固政权;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2.(1)洋务运动。
(2)结构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和轻工业。
历史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①从封闭走向开放;②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追求协调发展;③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农村工业化由停滞到迅猛发展;⑤从学习借鉴苏联模式到体现中国特色。
23.(1)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沈阳机床厂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建立经济特区;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教研联片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