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长郡中学高一年级选科造应性检测
历史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为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玉礼器——牙璋在各地出土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已经进入万邦时代
C.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D.由多元向一体转型
2.相传刘邦在用剑斩杀了白帝之子化身的白蛇后,得知了自己赤帝之子的身份。西汉建立后,此剑成为国之重器。到了东汉,皇帝出行时有专人背负此剑随行。两汉统治者将斩蛇剑视为国之重器的动机是
A.借助历史规范仪卫制度 B.弘扬尚武勇毅政治传统
C.将汉代天命思想符号化 D.强化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3.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行。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
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 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
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 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
4.唐末杨绾认为因儒道不举,士人一味追求做官,礼义道德沦丧,才造成了安史的反叛和战乱的延伸。穆宗时,仍有“兵兴以来,人散久矣,始欲导之以德,不欲趋之以刑”的说法。这说明当时
A.功利主义盛行导致社会失序 B.礼法结合的治理传统被废弃
C.重建儒学信仰已成现实所需 D.佛道兴盛改变儒学正统地位
5.据统计,宋太宗一朝,录取进士1500人,诸科4374人,特奏名(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268人,共计6142人。宋太宗在位21年,开科取士8次,平均每年取士292人有余。宋太宗此举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简化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C.酿成了因循保守的风气 D.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6.明代阁臣的人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荐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
A.制度建设服从皇帝需要 B.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内阁辅政逐渐趋向合法
7.晚清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品种——“理想小说”。如表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
作品及成书时间 作者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
《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 梁启超 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
《新纪元》(1908年) 碧荷馆主人 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
《新中国》(1910年) 陆士谔 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
据此可知,当时的“理想小说”
A.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 B.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 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
8.钱玄同在《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一文中写道:“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推翻而复于古。”钱玄同意在
A.赞美中国古代文化悠久博大 B.借用传统文化为反清革命服务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阐明民主共和体制的进步意义
9.民国成立以后,部分中国家庭供奉的牌位内容由传统的“天地君亲师”改写为“天地国亲师”。其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影响的消失 B.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C.社会改良之路的艰难 D.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
10.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新民学会的会友时指出:资产阶级、军阀或帝国主义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他们绝不会“自己肯收场的”,所以“俄国的革命,和各国急进派共产党人数日见其多,组织可见其密,只是自然的结果”。这反映出当时毛泽东
A.认识到了政治改良的必要性 B.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新路径
C.主张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1.1941年,中共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税务总局,按照“奖出限入”的原则,在边界集市设置税卡,征收出入口税。根据地产出的山货、手工制品等,由税务局组织起来,销往敌占区,换回紧缺物资。这些措施
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有利于解决敌后战场的困难
12.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国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在当时《人民日报》关于扫盲运动的报道中,“人民”“卫国”“翻身”“改命”等词语频繁出现。由此可见,当时的扫盲运动
A.旨在鼓舞士气取得战争胜利 B.有助于塑造时代需要的新文化
C.推动“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D.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要
13.右图为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
A.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 B.阿拉伯帝国在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C.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 D.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14.中世纪的欧洲,市场交换的价格往往是按照习俗和惯例来制订,其道德的公平成为衡量价格的尺度;16-17世纪,交换的价格逐渐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制订。这一变化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C.促进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取决于贸易中心的转移
15.1498年2月,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港。据船队记载,该港有许多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并对船队很友好,但获知其来历后,表现出明显的敌视,并拒绝再供应淡水和食物。达·伽马用炮轰击阿拉伯人,并抢夺其船只离去。这场冲突的实质是
A.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 B.殖民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
C.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 D.海上商路与陆上商路的较量
16.“普林尼种族”是古典时代以来欧洲人观察异域族群的一种观念,表中是以此观念描述的美洲人群现象。这
项目 描述内容
航海日志(哥伦布) 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生活着长着一只眼的人,另一些人长着像狗一样的脸
史学著作(贡萨洛·奥维多) 印第安人头颅如此之厚,致使他们的理解力与野兽无异
回忆录(贝尔纳尔·迪亚斯) 新西班牙居民实行活人祭祀,我们如何割除这些恶习,把神圣基督教信仰引入这个国家
A.批判了欧洲文明优越心态 B.体现了工业文明比农业文明先进
C.宣扬了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D.反映了西欧与印第安的文化交融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作为抗日战争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新华日报》关于日本投降的报道篇目多、关注点全、立场鲜明,有较高的史料价值。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终战诏书》中将发动战争的动机归为“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新华日报》从中读出日本军国主义“徐图再起”的阴谋,遂在8月23日的社论《再论处置日本》中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对人民的一再“欺骗”和“压迫”。日本投降过程中,《新华日报》在不同主题的社论中,总不忘提醒民众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假反攻之名,行内战之实”,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延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和平民主建国贡献力量。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两座城市投下原子弹,大大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当时的国内外舆论,把原子弹吹得神乎其神,《新华日报》独排众议,发表时评《从原子弹所想起的》,文章写道:“本来应该是为人类生活的幸福而服务的科学,应用在如此猛烈的破坏和杀伤性的武器,我们相信全人类——特别是全世界献身科学的学者们,一定会有很深刻的感慨的。”
——摘编自金亦炜《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关于日本投降报道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华日报》的基本立场。(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华日报》上述报道的历史作用。(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当年麦哲伦遇难的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载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摘自《青年博览》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大一统所包含的具体内涵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其地理概念是指国土统一;其政治概念是指全国上下高度一致,听命于最高统治者;其时间概念是长久统一、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其文化概念是指文化习俗“六合攸同,仁义德泽流布宇内”。后来,欧阳修、朱熹等人又将“正统”说纳入大一统的理论体系之中,强调大一统必须以“正统”或“有德”者为中心。
——据黄朴民《大一统:中国历代统一战略研究》
根据材料,围绕“大一统”选择一个时段或一个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0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碰碰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来,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
——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往往于要冲设镇,派遣心腹主持镇务,插手地方政治,从事商业经营。两宋之时,既裁撤旧镇,也建置新镇;盖因诸镇“人烟繁盛”“居民不啻数千家”,镇的主要官员由镇将逐渐变为监镇、巡检等。监镇负总责,巡检管治安,还有专门的监酒、监盐等掌税收。熙宁四年(1071年),神宗下诏,“勾画天下州、府、军、监、县、镇地图”。
——据于云汉《宋代“镇”的废与置》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镇在宋代的变化。(6分)
长郡中学高一年级选科适应性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C A C B B D B D B A A A C
1.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玉器在各地出土,这说明二里头文化辐射较广,由多元向一体转型,D项正确;材料无法判断阶级分化,排除A项;材料与万邦时代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早期国家无关,排除C项。
2.C【解析】相传刘邦是赤帝之子,用剑斩杀了白帝之子化身的白蛇,这一传说被认为是汉朝推翻秦朝具有合法性的证明,两汉统治者将斩蛇剑视为国之重器,因为斩蛇剑是汉朝顺应天命的体现,C项正确;斩蛇剑是汉朝顺应天命的体现,并非一般的仪卫用品,排除A项;斩蛇剑象征汉朝的正统地位,而非象征勇武,排除B项;刘邦斩白蛇体现阴阳家的五德始终说,而非儒家思想,排除D项。
3.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主要以家世门第为选官的主要依据,而材料体现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的德行的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说明选官注重家世,忽视品德,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选举权问题,排除A项;选官注重家世,忽视品德,说明选官制度不公平,并不是理性的体现,排除B项;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是隋唐的科举制,排除D项。
4.C【解析】唐末以来,士大夫认为儒学没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提倡重振儒学,导之以德,重建社会秩序,即重建儒学信仰已经是现实所需,C项正确;唐末士人认为是儒学没落导致社会失序,而非功利主义,排除A项;“兵兴以来,人散久矣,始欲导之以德,不欲趋之以刑”意味着当时依然重视礼法结合,排除B项;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发生改变,排除D项。
5.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初科举取士数量迅速增长,进而扩大官吏来源,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A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官员选拔程序的简化,材料内容没有着重强调官员选拔的程序,排除B项;材料与“因循保守的风气”的说法无关,因循保守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创新精神,排除C项;宋朝政府任用大量官员,政治权力分割过细,“冗官”之下,政府行政效率并不高,排除D项。
6.C【解析】根据材料“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及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大臣由皇帝直接任命为主变为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体现了文官集团对皇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C项正确;材料强调皇帝服从制度建设需要,排除A项;明代的决策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决策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阁臣的入阁方式,无法得出其辅政趋向合法的结论,并且内阁辅政并未合法化,排除D项。
7.B【解析】根据材料“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等信息和所学可知,当时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在晚清时局动荡,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展开了对未来中国的想象,契合了近代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寄托了对独立强大和先进发达的新中国的美好期望,B项正确;“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夸大了“理想小说”的影响力,也非材料主旨,三个“理想小说”的作品都强调新的中国强大繁荣的地位,排除A项;“理想小说”体现了对新的中国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排除C项;当时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是民主共和,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
8.B【解析】根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题干的时间点是1906年,这一历史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钱玄同把保存国粹同反清革命结合在一起,其意在借传统文化说明反清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中钱玄同没有表明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共和体制的看法,排除A、D两项;尽管钱玄同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9.D【解析】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部分中国家庭中牌位的写法发生了从天地君亲师到天地国亲师的改变,从强调“皇帝”到强调“国家”,该变化发生于民国以后,反映出伴随着清政府被推翻,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D项正确;“儒家思想影响的消失”不符合史实,儒家思想影响依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民国部分家庭的牌位写法的变化,未涉及受外部因素影响,无法得出“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及社会改良的内容与结果,无法得出社会改良之路艰难的结论,排除C项。
10.B【解析】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走俄国革命的道路,因为资产阶级、军阀或帝国主义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他们绝不会“自己肯收场的”,这说明毛泽东能根据中国的国情,积极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新路径,B项正确;俄国的革命是暴力革命,而非改良道路,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1927年后期逐渐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排除D项。
11.D【解析】材料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抗战进入防御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日本对敌后实行封锁政策,中共敌后根据地经济困难,推行“奖出限入”,有利于解决敌后根据地的困难,D项正确;1941年国共合作抗日,A项描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B项史实错误,排除;这一政策的实行是为了解决敌后战场的困难,不是为了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
12.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人民”"卫国”“翻身”“改命”和所学可知,扫盲运动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文盲率,也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为新中国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塑造时代需要的新文化,B项正确;材料不光涉及的是保家卫国,还有群众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与扫盲运动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国家进行高校建设,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要,排除D项。
13.A【解析】根据材料“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及所学可知,犍陀罗佛像具有古希腊、罗马雕塑的特征,被称为“希腊化的佛像”,说明犍陀罗佛像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的结果,这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有关,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排除B项;希腊城邦的海外殖民与题干信息无关,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世俗化倾向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1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中世纪至16、17世纪,欧洲市场交换的价格制订由道德的公平转变为市场的供求关系,这种转变反映了市场交换越来越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而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交换价格的制订与文化交流国际化无关,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对交换价格的制订没有影响,排除D项。
15.A【解析】在达·伽马开辟到达印度的新航路开辟之前,阿拉伯人控制着印度洋上的贸易,因此达·伽马船队与阿拉伯人的冲实实质是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A项正确;当时达·伽马并未开始对非洲进行殖民统治,排除B项;当时处于新航路开辟的初期,世界尚未连为一体,“争夺世界经济中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达·伽马与阿拉伯人都主要通过海上商路开展贸易,排除D项。
16.C【解析】依据材料“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生活着长着一只眼的人,另一些人长着像狗一样的脸”“印第安人头颅如此之厚,致使他们的理解力与野兽无异”可知,在欧洲人眼中印第安人生活和习俗过于野蛮,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宣传文明,为其殖民扩张进行合理解释,C项正确;材料中不是批判欧洲文明优越心态,排除A项;这一时期欧洲尚未进入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西欧与印第安文化没有交融,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1)立场:中国人民的立场;民主的立场;客观科学的立场。(每点2分,共6分)
(2)作用: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阴谋;崇尚民主,有助于民众看清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真面目;有助于民众客观认识原子弹,反思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每点2分,共6分)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的中国。立场:根据材料“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对人民的一再‘欺骗'和‘压迫’”可分析出中国人民的立场;根据材料“总不忘提醒民众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假反攻之名,行内战之实'"可分析出民主的立场;根据材料"《新华日报》独排众议”“本来应该是为人类生活的幸福而服务的科学,应用在如此猛烈的破坏和杀伤性的武器,我们相信全人类—特别是全世界献身科学的学者们,一定会有很深刻的感慨的"可分析出客观科学的立场。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的中国。作用:根据材料“《新华日报》从中读出日本军国主义徐图再起'的阴谋”可分析出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阴谋;根据材料“总不忘提醒民众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假反攻之名,行内战之实’”以及重庆谈判等史实可分析出崇尚民主,有助于民众看清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真面目;根据材料“《新华日报》独排众议”“本来应该是为人类生活的幸福而服务的科学,应用在如此猛烈的破坏和杀伤性的武器,我们相信全人类——特别是全世界献身科学的学者们,一定会有很深刻的感慨的”可分析出有助于民众客观认识原子弹,反思科学与战争的关系。
18.(1)不矛盾。(1分)
原因:拉普拉普是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反映了人们对维护民族主权尊严的人的尊敬;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二人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可知他们对世界历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5分)
(2)观点:“世界历史”是人类从相对孤立、分散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历史过程。(2分)
论述: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最初是相对孤立与分散的人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这在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节点。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发展,越来越使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人们越来越从全球的视角而不是以某个地区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6分)
【解析】(1)根据材料“碑的正面,载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可知,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并不矛盾。
原因:根据材料“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可知,拉普拉普是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反映了人们对维护民族主权尊严的人的尊敬;根据材料“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可知,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二人的评价,从不同角度进行,可以说明他们对世界历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观点:根据材料“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可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历史”是人类从相对孤立、分散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历史过程。
论述:围绕提炼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详细的论述,可以按照背景、过程或内容、影响或意义的格式进行论述。如: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最初是相对孤立与分散的人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这在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节点。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发展,越来越使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人们越来越从全球的视角而不是以某个地区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9.示例1
观点:“大一统”在秦汉时期得以确立与巩固。
说明:秦始皇完成统一之后,确立了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又实行刺史制度,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巩固了“大一统”。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朝的尊崇儒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秦朝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汉朝的盐铁官营都在经济上强化了中央的权威;秦北击匈奴南征越族、汉时北击匈奴、管理西南夷和西域都巩固了国家疆域。
示例2
观点:思想统一是“大一统”的重要保障。
说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尊崇儒术,都是通过统一思想来巩固政治上的一统。程朱理学成为官学后,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一方面通过八股取士笼络士人,另一方面通过教化,强化民众的认同,这都强化了“大一统”的国家意识。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结论探究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大一统所包含的具体内涵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和所学可知,“大一统”在秦汉时期得以确立与巩固,关于阐释可从秦汉时期国家大一统的措施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又如思想统一是“大一统”的重要保障,关于释可从焚书坑儒、尊崇儒术、八股取士等角度突出思想统一对国家大一统的作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20.(1)因素: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统治者授权;宗教影响;商业复兴。(每点2分,共8分)
(2)变化:军事职能为主转向经济职能为主;重新设镇;镇官分工。(每点2分,共6分)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
因素:根据材料“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可分析出生产力发展;根据材料“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可分析出人口增长;根据材料“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可分析出统治者授权:根据材料“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可分析出宗教影响;根据材料“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来"可分析出商业复兴。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
变化:根据材料“镇的主要官员由镇将逐渐变为监镇、巡检等”可分析出军事职能为主转向经济职能为主;根据材料“两宋之时,既裁撤旧镇,也建置新镇”可分析出重新设镇;根据材料“监镇负总责,巡检管治安,还有专门的监酒、监盐等掌税收”可分析出镇官分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