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4月历史月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60分。)
1.毛泽东说:“中国的命运已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中,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这表明新中国的建立( )
A.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 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C.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最可爱的人”,共同体现了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上甘岭精神。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是( )
A.杨靖宇 B.黄继光 C.焦裕禄 D.杨利伟
3.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肃清了残余反动势力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建设成就是( )
A.鹰厦铁路 B.武汉长江大桥 C.川藏公路 D.宝成铁路
5.下面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大力发展重工业 B.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6.土地改革后,农民得到了土地,但是他们缺乏资金、生产工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影响了农业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材料解释的是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
A.原因 B.原则 C.方式 D.意义
7.“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影响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8.下面的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④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9.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材料反映出建国后在农村进行政策调整的共同影响是( )
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每年只收350千克谷,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苦干了一年,生活有了改善,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心里乐开了花。
A.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都改变了分配方式
C.都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D.都消灭了地主阶级
10.如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其中③处对应的是( )
A.在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1.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包干到户 B.设立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加入世贸组织
12.“要敢闯,……证券、股票、市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这段讲话( )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3.(2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下成就中,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是( )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武汉钢铁工业基地建成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D.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4.(2分)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5.(2分)1990年初,邓小平说:“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下列邓小平的著名论断中,最能体现这一思路的是(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C.“摸着石头过河” D.“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
16.(2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推动中国农业的大发展,主要是因为( )
A.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政策 B.它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C.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它是在邓小平主持下制定的政策
17.(2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等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先后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政策是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十三大提出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十四大提出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8.(2分)细读如图题词,关于这一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展的历史条件是当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好
B.特区主要“特”在经济领域
C.特区引进的主要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D.深圳的发展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19.(2分)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20.(2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后,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等理论是(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1.(2分)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下列选项中,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2.(2分)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中共八大召开
C.“一五”计划完成 D.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3.(2分)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4.(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2分)在我市某农村曾先后流传“说可怜,道可怜,最苦要数六零年,萝卜叶子做饭吃,芥菜叶子当油盐”和:“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的歌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改变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26.(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2分)“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
A.转移工作重点,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
B.深化对外开放,建立浦东新区,辐射沿江经济
C.发表南巡讲话,指明改革方向,发展市场经济
D.提出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收回港澳主权
28.(2分)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党指导思想
B.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党指导思想
C.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党指导思想
D.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9.(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的研究课题是( )
A.民族团结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祖国统一 D.外交成就
30.(2分)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由此,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 )
A.吸收外国资金 B.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C.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第Ⅱ卷(材料解析题40分)
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A______,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等人为副主席:……
(1)写出材料一中的A处应填写的内容。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二如图1所示
(2)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间?(写出年月日.)发生的哪一重大事件?图中讲话的人是谁?概括这一事件发生的两条意义。
材料三如图2、图3所示
材料四要是没有这场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就没有新中国的“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三五”计划,甚至改革开放30年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发展经济,60年前的这场抗美援朝救邻自救!战争为中国赢得了长时间的和平发展环境。
——陈理(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副主任)
(3)材料三中的图2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图3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据材料四,指出“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五如图4所示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此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的意义。
32.(20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出现了失误和挫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起来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有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实力。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之初,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在上图方框内填写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中取得二项成果。(任两项)
材料二见表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发生有何历史意义(两条即可)?
材料三历史图片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
(3)材料三提供的图片,反映了哪两个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原因。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图三个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4)假如你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的特聘主持人,要为图中的人物颁奖。你会把“最佳公仆奖”“最佳创业奖”分别颁给图中的哪一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我们应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