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泉州师院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初二年历史学科
第一次综合训练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分)
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
2.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合议辩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A.绘画能力较强 B.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C.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4.某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
A.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B.西藏和平解放 C.港澳顺利回归 D.台湾回归祖国
5.这一战确立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当时是公认的江湖第一高手,而且拥有独门绝技核武器,还是最大的门派——西方门派的掌门人,身份很高。中国是什么?少林寺扫地僧。手上东西没有,就一把笤帚就去打了,跟江湖第一高手打一平局,名震江湖。“这一战”是
A.国民革命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6.2019年4月3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第六批共1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启程归国。迄今,共有5”位烈士遗骸从韩回归祖国。69年前这场战争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亨利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论。”由此可见,中国出兵朝鲜
A.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彰显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D.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8.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0.“废除了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要素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意义
11.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2.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大会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是指( )
A.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产生了新的国家领导人
C.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出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
B.保障了土改革的完成
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15.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作为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独龙族,新中国成立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主要是由于实行了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政治协商制度
16.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材料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措施 D.结果
17.1955年,毛泽东在某次讲话中说,“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这里“生产的深度与广度”是指(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 C.公私合营 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18.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公私合营 B.独立经营 C.投资国外 D.股份制经营
19.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 )
①土地改革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运动④人民公社化运动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20.模范人物往往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石油工人王进喜在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普通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们的事迹共同体现出的精神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C.追求真理,改革创新 D.乐于助人,勤奋好学
21.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时至今日,它已经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被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它是(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日精神 D.雷锋精神
22.“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中共八大。材料反映出中共八大的主要贡献是( )
A.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D.强调坚持集体领导的制度
23.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对学习历史十分重要。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B.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D.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2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A.④①②⑤③
B.③①④②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③②①⑤
25.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开启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巨变的重大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26.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回顾所学知识,在改革开放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27.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生如图所示变化从根本上得益于( )
A.国有企业改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改革开放 D.大量引进外来资金
28.1976年《人民日报》标题中“阶级斗争”一词出现205次,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 )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B.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C.对外开放地区范围逐步扩大 D.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题,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土地改革”的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中说这次“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至华南、西南、西北地区,负隅顽抗。为巩固新生政权,人民解放军进军华南、西南、西北。到1950年6月,除西藏外,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
正当全国人民努力建设新中国之际,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宣布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其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随后,美国操纵联合国,组成了“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半岛。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美军飞机甚至轰炸中国东北的边境城市。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解放区还有2亿多人口的土地问题还没有解决,影响着农民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也影响着新生政权的巩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并没有打算为朝鲜迅速胜利提供直接军事援助,并持“只有中国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胁之际中国才会出兵”的消极态度。美国迅速出兵朝鲜并宣布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使得毛泽东“确信与美国的较量不可避免”,中国改变了此前对出兵的慎重态度,开始积极表示中国早期出兵的意愿。
——《朝鲜战争初期中国出兵朝鲜决策及变化原因探析》
(2)根据材料二, 指出中国对出兵朝鲜的态度变化。
材料三 敬爱的毛泽东同志:……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急,不予我们时间,如要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的此危险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我们向您提出以上意见,盼望即予指教!
——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朝鲜领导人)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上述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哪一伟大的精神?
3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3)材料三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32.材料: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的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从全面整党 整社到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从大规模的整党整风到“反右”斗争扩大化,从遍及城乡的“大跃进”到声势浩大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几乎历史的每一页都是探索与失误并存,成就与挫折同在。即使困难如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仍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了钢铁、石油、新兴工业、铁路建设等等伟大成就,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 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自网络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曾错误地发动了哪些运动?
(2)根据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试卷第6页,共7页
1.D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ABC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通过国内外人士对于新中国成立的热切期望与拥护反映出了国内外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盼望之情,故选B.
A选项绘画能力较强并不是本题考查的主题,也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主题;
C选项《共同纲领》规定我国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但题目中主要通过人民对新中国国旗的重视程度体现对新中国成立的期待,C选项与题意无关;
D项,1949年9月中华大民共和国还未成立,巩固新生政权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B选项。
4.B
【详解】据题干“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项正确;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港澳顺利回归推进了祖国的统一事业,台湾目前还没有回归祖国,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这一战确立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符合题意;国民革命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无关,A排除;抗日战争抗击的是日本,B排除;解放战争是国共之间发生的内战,C排除。故选择D。
6.B
【详解】由材料“2019年4月3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第六批共1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启程归国。”可知,69年前的这场战争是指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全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而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是新中国的成立。所以①②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7.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对朝鲜的侵略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安全,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A正确;BCD是中国抗美援朝胜利后的影响,故错误。综上故选A。
8.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所以①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而②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排除,④杨靖宇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排除。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9.B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知识点。分析选项:“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这是“人民公社化”时期的情景。’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说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
10.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将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所以题目描述体现了土地改革的意义,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B
【详解】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促进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953年,为了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党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了农业发展;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B项正确;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只符合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A项;土地改革、生产承包合同,都是个体经营,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集体经营,排除C项;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承包合同,都是土地公有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词”可得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选项正确;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7年,排除A项;产生新的国家领导人是在1949年9月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排除B项;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是在土地改革完成后,排除D项;故选C。
13.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落后,为此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
14.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C符合题意;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保障了土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与题干无关 ,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主要是由于实行了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6.D
【详解】根据材料“得到的却是一个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可知,三大改造中通过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材料强调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结果,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7.B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生产的深度与广度”是指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1953年,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B项正确;土地改革结束于1952年,排除A项;公私合营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领域,排除C项;1978年开始在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公私合营。材料中的白家“百草厅”在建国初期的发展道路是公私合营。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不可能投资国外,也不可能建立股份制经营,排除CD项。故选A项。
1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都是成功的,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0.B
【详解】由材料“石油工人王进喜在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普通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可知,他们的事迹共同体现出的精神是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所以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给定信息不符,所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21.D
【详解】根据材料“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结合所学知识,雷锋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D项正确;五四精神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A项;长征精神产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排除B项;抗日精神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2.B
【详解】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故选B;ACD是中共八大的内容,但是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
2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了土地革命、抗美援朝战争,以巩固新生政权,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196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4.B
【详解】本题考查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一五”计划的实施时间是1953——1957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间是1950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1952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1956年底。因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④②⑤。故选B。
25.C
【详解】考查点:十一届三中全会。解题思路:由材料“开启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巨变的重大事件”,结合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C符合题意;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成立,排除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排除B;中共十二大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排除D。故选C。
2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C项正确;计划经济是我国学习苏联走得道路,排除A项;农村包围城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道路,排除B项;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革时期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
27.C
【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从1978年开始,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突飞猛进,这主要是得益于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国有企业改革从1984年开始,排除A项;BD项只是原因之一,不是根本,排除BD项。故选C项。
28.A
【详解】根据材料“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月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材料所述现象体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A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的出现和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的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以经济建设为主,不仅仅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B项错误;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这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地区范围还未扩大,C项错误;国企改革正式开始于1984年,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29.(1)使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说明土地改革使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材料观点正确,因为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0.(1)不利因素:国民党残余势力负隅顽抗;美国的侵略行径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影响着农民的积极性。
(2)变化:持“只有中国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胁之际中国才会出兵”的消极态度转变为积极表示中国早期出兵。
(3)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4)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详解】(1)不利因素: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至华南、西南、西北地区,负隅顽抗。”可知,新中国成立又初 面临的不利因素有国民党残余势力负隅顽抗;根据材料“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美军飞机甚至轰炸中国东北的边境城市。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可知,新中国成立又初 面临的不利因素有美国的侵略行径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新解放区还有2亿多人口的土地问题还没有解决,影响着农民的积极性。”可知,新中国成立又初 面临的不利因素有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影响着农民的积极性。
(2)变化:根据材料二“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并没有打算为朝鲜迅速胜利提供直接军事援助,并持‘只有中国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胁之际中国才会出兵’的消极态度。”“中国改变了此前对出兵的慎重态度,开始积极表示中国早期出兵的意愿。”可以看出,中国对出兵朝鲜的态度由“只有中国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胁之际中国才会出兵”转变为积极表示中国早期出兵。
(3)原因:根据材料三“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是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4)精神: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上述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31.(1)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律: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详解】(1)制度:据材料一“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及所学知识可知,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它的建立与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有关。
(2)会议:据材料二“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认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革”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可知,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32.(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观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论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致使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但中国人民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交通方便,修建了兰新、兰青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但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了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2)根据材料“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的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从全面整党到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从大规模的整党整风到反右斗争扩大化,从遍及城乡的大跃进到声势浩大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几乎历史的每一页都是探索与失误并存,成就与挫折同在。”可知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结合课本所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致使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但中国人民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交通方便,修建了兰新、兰青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