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十一中教研联片八年级历史
期中质量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
1.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B.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C.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标志着新中国( )
A.完成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B.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3.1949年,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此举有利于( )
A.国民政府的倒台 B.西藏和平解放
C.新政协会议召开 D.开国大典举行
4.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 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与此可以看出中共中央政府的的目的是( )
A.帮助朝鲜人民 B.维护人民利益 C.打击美帝国主义 D.保家卫国
5.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军遵循“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的保障理念。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由部队前方就地补给向国家后方集中统一供给转变;由作战部队自我保障向分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结合转变。上述转变( )
A.体现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B.践行了民主革命的精神
C.得益于国家实力显著增强 D.彰显了计划经济的成就
6.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的英雄是( )
A.邱少云 B.黄继光 C.罗盛教 D.杨根思
7.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8.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9.“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有可能出自(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0.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被选为人民代表。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述材料反映( )
A.宪法代表着人民意志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宪法由人民直接制定 D.宪法保障各族人民利益
11.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1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手工业种类繁多、行业齐全,但规模小,分散于城乡之间,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针对这一状况,党中央采取的举措是( )
A.鼓励手工业者投身国家建设 B.制定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C.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提倡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
13.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属于伟大创举事件是( )
A.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B.对资本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C.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D.建立供销合作社
15.1959年,中国地质工作者在东北松辽盆地发现工业性油流。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工人开展石油大会战,终于建成了现代化的石油企业。1964年,党中央对全国工业战线提出“工业学大庆”号召。上述事件( )
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B.实现了石油供应的自给自足
C.塑造了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 D.构建了国家完备的工业体系
16.1979年6月底,沈阳、阜新、丹东等地发放了3300多个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不但有修鞋、修车和缝补等修理服务,也有小冷饮、瓜果蔬菜小卖铺,既方便了群众,又活跃了城乡市场,还为城市闲散人员广开了就业门路。这种百业复苏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过去集体经济基础上继续实行集体经营,加以必要的改进和改革,探索走向“高水平的集体化”。这反映出当时(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 B.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
C.个体农耕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D.农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道路
18.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实验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区成立43年的今天,国务院已把经济特区扩大到深圳全市,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建立起了“大特区深圳也抓住机遇, 再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述内容中深圳经济特区特别在( )
A.特殊的外交地位 B.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
C.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D.特殊的经济国家地位
19.从1997年的十五大到2017年的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先后发生了四次补充和调整,但其内容的一脉相承性从根本上反映了( )
A.指导思想就是各阶段领导人的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
C.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成不变的真理 D.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0.2021年,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材料可以印证的经验是( )
A.坚持理论创新 B.坚持独立自主 C.坚持人民至上 D.坚持敢于斗争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建国后,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农村经济建设,并在不同发展阶段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展开,但农村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发展生产也遇到不少困难。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并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要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推动农业互助与合作。到1952年底,农民开展农业互助与合作,老解放区占65%以上,新解放区占25%左右;全国还成立了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第三
材料二:1985-1995年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情况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397.6 686.3 1577.7
农村平均每人住房(平方米) 14.7 17.8 21.0
农村每百户有电视机(台) 11.7 44.4 80.7
文教娱乐用品服务消费(元) 12.45 31.38 102.39
——摘编自《1985-1995年国家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背景,并概括其取得成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状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获得哪些启示?
2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材料四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该法律文献规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3.歌曲往往充满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我国农村哪项重大改革?
(3)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及意义?
试卷第6页,共6页
1.B
【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可知,国家形象符号体系的合法化、仪式化能够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提及到的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不能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不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起来的标志,也不能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排除AC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没有完成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项;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据题干“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和所学知识可知,此举有利于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B项正确;1949年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国民政府倒台。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筹备新中国成立的相关事宜。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的倒台、新政协会议召开、开国大典举行,均与题干所给时间“1951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可知,这是在强调国家和人民利益,因此,是为了保家卫国,D项正确;材料是强调我国的利益,帮助朝鲜人民是直接目的,排除A项;维护人民利益属于维护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排除B项;打击美帝国主义是直接对象,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从题干“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由部队前方就地补给向国家后方集中统一供给转变;由作战部队自我保障向分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结合转变。”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的补给方式较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了较大的转变,这体现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A项正确;抗美援朝是反侵略战争,不是民主革命,排除B项;抗美援朝时期国民经济处在恢复时期,不能说是国家实力显著增强,排除C项;1953年,新中国才开始进入计划经济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的英雄是黄继光,B项正确;上甘岭战役于1952年10月14日打响,邱少云牺牲于此前两天,排除A项;罗盛教、杨根思都不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的英雄,排除C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属于一手资料,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全貌,最有价值,故D符合题意;ABC均是第二手资料,可供参考,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选项A符合题意;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与农民的态度不符,B排除;消灭了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利益不符,C排除;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排除。故选A。
9.C
【详解】根据题干“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条文引自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没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排除B项;《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当时新中国还没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题干材料可知,参与制定宪法的人大代表来自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他们参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A项正确;宪法的确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保障各族人民利益,但材料未体现这些内容,排除BD两项;从材料可知,是人民选出了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制定了宪法,由此可知,宪法代表了人民的意志,但不是人民直接制定的,排除C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7年,我国进行了一五计划,这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 地主阶级,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手工业种类繁多、行业齐全,但规模小,分散于城乡之间,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为此,进行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扩大了规模,这样,就方便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适应了工业化的要求,C项正确;材料是强调合作社组织形式的变化,那就是推广合作社,而鼓励手工业者投身国家建设、提倡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均是具体的激励政策,不是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AD二项;制定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为了推进工业化,而不是为了改进手工业的组织形式,排除B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A项;土地改革完成,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此时我国还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据所学可知,1953—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资本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B项正确;“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是劳动农民为共同发展生产自愿联合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建立供销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手工业改造”的方式,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据题干“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工人开展石油大会战,终于建成了现代化的石油企业”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党的领导下,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工人开展石油大会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建成了现代化的石油企业,塑造了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C项正确;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这与题干所给时间“1959年”、“1964年”不符,排除A项;从题干所给材料中并无法直接说明我国实现了石油供应的自给自足,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主要是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而没有涉及其他工业部门的相关情况,无法说明我国构建了国家完备的工业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据材料“1979年6月底,沈阳、阜新、丹东等地发放了3300多个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不但有修鞋、修车和缝补等修理服务,也有小冷饮、瓜果蔬菜小卖铺,既方便了群众,又活跃了城乡市场,还为城市闲散人员广开了就业门路。”可知,主要体现了1979年6月底,辽宁多地放松对个体经济的限制,出现百业复苏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对内实行改革,允许私营经济的出现,放松国企行政管理,提高国企活力,对外进行开放,积极引进来走出去,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现象主要是放松相对私营经济的限制,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是对国企的改革,排除C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7.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过程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继续发展和改革集体经营模式,这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探索农村发展道路的表现,D项正确;有些生产队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效就是有限的,并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实际情况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逐渐发展壮大,排除B项;个体农耕在当时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8.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这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C项正确;深圳经济特区没有特殊外交地位,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政策,不是说经济地理位置、经济国家地位,排除BD二项。故选C项。
19.B
【详解】根据题干“从1997年的十五大到2017年的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先后发生了四次补充和调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四次变化分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管指导思想怎么变化,但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他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各阶段领导人的思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排除C项;这一时期我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根据材料“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说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可以印证的经验是坚持人民至上,C项正确;理论创新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和理性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与题干内容“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符,排除A项;独立自主,是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与题干内容““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符,排除B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要求,与题干内容“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1.(1)背景:①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展开;②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发展生产也遇到不少困难;③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的召开;④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展。
表现:①农民普遍开展农业互助合作;②成立了大量的农业合作社。
(2)状况:①农民收入显著增加;②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③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任答两点)
原因:①改革开放的推动;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3)启示:①农村经济建设要符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水平;②政策方针要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③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④要坚持党的领导。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虽然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展开,但农村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发展生产也遇到不少困难”,可知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背景是:土地改革在全国进行;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发展生产遇到困难。
表现:根据材料“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以上,新解放区占25%左右,全国还成立了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可知农业互助合作其取得成功的表现是:全国普遍建立农业合作社。
(2)原因:根据材料图表1985-1995年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情况,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平均住房面积、农村每百户电视数、文教娱乐用品消费逐年上升,这说明居民物质生活逐年提高,文化生活逐年丰富。根据所学知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启示: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获得的启示有:农村政策的调整要关注农民切身利益;改革要符合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等。
22.(1)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说明了“文革”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4)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详解】(1)制度与会议:根据材料一“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此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的建立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有关。
(2)会议:根据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可知会议的名称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可知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可知该法律文献规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说明: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强加给国家主席刘少奇“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并被迫害致死,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破坏了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可知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文革”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4)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与法制的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23.(1)毛泽东;新中国的成立。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建立经济特区;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 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解】(1)领袖:据材料“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可知,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毛泽东。
事件: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
(2)会议:据材料“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改革: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事件:据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可知,材料中的一位老人(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建立经济特区。
事件:据材料“……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意义:据所学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 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十一中教研联片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