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秦王朝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有效防御北方哪个少数民族的侵袭
A.蒙古 B.犬戎 C.羌族 D.匈奴
2.《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3.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追根溯源,在下列远古人类中,曾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4.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大众喜爱的《今日说法》栏目。假如这一栏目开设在春秋战国时期,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哪位人物主张开设的(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5.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这一时间还可以记作为( )
A.公元前3世纪20年代 B.公元前2世纪20年代
C.公元前2世纪30年代 D.公元前3世纪30年代
6.如下图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一批文物,该文物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
A.商朝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7.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
8.西汉开国之君刘邦和东汉建立者刘秀的统治措施有不少相似之处,下列措施中属于两者相似之处的是( )
①释放奴婢②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③让士兵复员生产④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9.《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这表明()
A.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B.华夏族开始形成
C.夏朝灭亡商朝兴起 D.禅让制正式确立
10.春秋时期所谓“称霸”,就是因势力强大,而成为中原诸侯的盟主,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春秋的“霸主”,实则就是“盟主”,而以号令诸侯,集合诸侯之兵,讨伐对周王不臣的诸侯国家及少数民族,这是周王赋予他们的权力。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霸主”( )
A.维护周天子统治 B.已经是天下之主 C.没有太大的权力 D.实力高于其他诸侯
11.“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他们已懂得保存火种
C.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D.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12.“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
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 D.内儒外法
13.东晋建立后,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以下描述与之相符的是( )
A.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严刑苛法,横征暴政
D.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14.如图是太原出土的北齐徐显秀墓的一个壁画。小高同学发现了一个细节:“有个小哥居然背着马扎!”这是怎么回事呢?他课下了解到这个马扎在当时叫“胡床”,并搜集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
B.徐显秀生活太奢华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晋朝人不喜欢胡床
二、综合题
15.制度演变。
(1)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图一中①处应填写的制度和②处应填写的人物分别是什么?
(3)图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4)图二中A、B代表的等级身份分别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①这种制度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图二的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
材料二 汉文帝与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材料三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与汉景帝非常重视什么?他们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社会局面,这一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答出一点)。
17.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一一《礼记 礼运》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材料三 据《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反映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封制下诸侯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分封制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推行什么制度?有什么影响?
三、论述题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关于秦始皇,有人称颂他“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有人评价他“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有人指责他“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是暴君。
——摘编梁向明《浅析秦人和汉人对秦始皇的评价》
请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历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观点或自己的新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巩固统一,在军事上派遣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且修筑万里长城以抵御匈奴南下,D正确;据此分析,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D
【详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劳动力、技术和工具;南方相对安定,战乱少;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不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是D。
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原始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符合《今日说法》的主题。D正确;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与题不符。A错误;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以“仁”为思想核心,主张实行“德政”。B错误;墨子是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C错误。综上故选D。
5.A
【详解】依据公元纪年法可知,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20年代,A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BCD项。故选A项。
6.A
【详解】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甲骨文。这种文字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故选:A。
7.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贾谊提出对此一削弱王国的实力。颁布“推恩令”。所以答案选C。
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初年和东汉初年,政府都下达过释放奴婢为平民的诏令,①符合题意;刘邦没有涉及到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刘秀称帝后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②不符合题意;刘邦让士兵复员,“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回家,给与他们土地和田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刘秀只进行了军制改革,③不符合题意;刘邦免其徭役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农民的赋税。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刘秀注意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薄赋敛,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④符合题意,故选D。
9.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及禹崩、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并结合所学可知,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家天下代替公天下,故A正确;黄帝、炎帝联盟后逐渐形成了华夏族,故B错误;夏朝灭亡商朝兴起与题意无关,故C错误;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标志着禅让制的结束,故D错误。综上故选A。
10.D
【详解】依据材料“春秋时期所谓‘称霸’,就是因势力强大,而成为中原诸侯的盟主,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霸主”实力高于其他诸侯,D项正确;诸侯称霸,削弱了周天子统治,王室衰微,排除A项;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排除B项;依据材料“春秋的‘霸主’,实则就是‘盟主’,而以号令诸侯,集合诸侯之兵,讨伐对周王不臣的诸侯国家及少数民族,这是周王赋予他们的权力。”分析可知,霸主有较大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可以发现人类的进化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而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12.C
【详解】材料的大意是说治国之本用儒家思想,治国之末是法家思想。“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说明治国要儒法并用。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尊儒抑法和尊法抑儒,排除A和B;材料也没有说明儒法是内外并用的关系,排除D。故选C。
13.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朝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A项荆扬是南方的荆州扬州,由于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促进了东晋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A项符合题意。B项指的是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的情景;C项与题意不符;D项指的是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首领,使北部边疆出现了几十年的和睦安宁局面。故选A。
14.A
【详解】依据“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椅子)”“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等,可见少数民族的服装、家具等逐渐被汉族所接受,由此可见反映了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A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并非凸显徐显秀生活太奢华,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并没有体现汉族习俗对内迁各族的影响,排除C项;依据题干“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可知晋朝人接受了胡床等少数民族的家具,排除D项。故选A项。
15.(1)人文初祖
(2)禅让制;启
(3)分封制
(4)天子;诸侯
(5)意义: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谐社会(任意一点)
作用: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保卫了周朝的疆土;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疆土。(任意一点)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和炎帝为人类做出了具大的贡献,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的主体,后人尊称黄帝和炎帝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2)依据材料图一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应填写的制度是禅让制,②处应填写的人物是启,他继承了禹的王位,结束了禅让制,开始了世袭制。
(3)依据材料图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这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4)依据材料图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A、B代表的等级身份分别是天子;诸侯。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分封制度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谐社会;图二的制度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保卫了周朝的疆土;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疆土。
16.(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重视农业;文景之治;
(3)北方人口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4)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统治者的重视;恰当的经济政策等(任答一点都可以)。
【详解】(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是战国时期的牛尊和铁锄范,,这说明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根据材料二中“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说明汉文帝与汉景帝非常重视农业;结合所学知识,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3)结合所学知识,东晋后期,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可以得出,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4)根据材料一中战国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重视农业生产出现了“文景之治”,可以得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统治者的重视;恰当的经济政策等。
17.(1)禅让制和世袭制
(2)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
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目的: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推行县制
影响:加强中央集权。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夏王朝建立以后,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描述的是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天下为家”反映了世袭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因此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有: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义务是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分封制的目的是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根据材料三“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 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推行县制,推行郡县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18.观点: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的一生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
论述:他的历史功绩: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专制集权的基本政治制度。统一了文字,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与巩固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辆形制,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他的过错: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实行残暴的统治,刑法严苛,赋税和徭役沉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详解】据所学知,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的一生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他的历史功绩: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专制集权的基本政治制度。统一了文字,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与巩固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辆形制,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巩固。他的过错: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实行残暴的统治,刑法严苛,赋税和徭役沉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本题考查秦始皇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