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北省内地西藏班(校)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西藏初中校(班)九校期中联考八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两大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前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 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章济济一堂,各抒已见。共商建国大---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 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抗美援朝 C. 渡江战役 D. 港澳回归
3. 美国将军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令克拉克将军遗憾的这场战争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C. 美国独立战争 D. 抗美援朝
4. “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说明土地改革(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 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 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D. 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专为公有制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主要学习工业技术。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B. 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 进行改革开放 D.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7.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 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8.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同时,奠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它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D.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9. 不同时代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10.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 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11. 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 )
A. 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B.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D. 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
12.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
③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④都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法正确是
A.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4. 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1984年“放”体现在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 开发浦东新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 1991年3月,中共中央确定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这表明(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C. 准备建立经济特区 D. 中国已经加入世贸
16. 在中共“伟大的历史转折”后,下列历史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阐述中国梦宏伟蓝图 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③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
A. 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17. 某书按不同历史时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名言名句。下列名言名句,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篇章的是
A. 特区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8. 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改革 人民、发展、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 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 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 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其中,第19题15分,20题15分,21题14分,共44分。
19.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崭新的机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改造也逐步展开。
材料一
材料二 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摘编自郑学富《新闻记者笔下的开国大典》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四 建国初,私营工商业和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将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填序号)
文献史料:________(两项);实物史料:________(两项);图像史料:________(两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致力于改变工业落后局面的举措是什么?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创举是什么?到1956年,我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0. 农村、农业、农民合称为“三农问题”,是中国的首要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实行了一系列举措,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尤其农村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材料二 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立下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情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了支持。
(1)根据材料一的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农民实现梦想的是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基本完成,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归纳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指出1953年国家在农业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什么?对“三农问题”有何影响?
(4)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不同时期的举措给我们什么启示?
21.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40多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材料二 1982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
——据人教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关键一招”是哪一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在1997年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1992年召开的哪次会议定下基调?这次会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材料四摘自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这次会议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什么?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西藏初中校(班)九校期中联考八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两大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前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 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章济济一堂,各抒已见。共商建国大---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共商建国”,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民主党派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筹备成立新中国,故选C;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1949年新中国已经建立,A项不符合“共商建国”,排除;1945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不符合“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章济济一堂”,排除B;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项不符合“共商建国”,排除。
【点睛】
2. 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抗美援朝 C. 渡江战役 D. 港澳回归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A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排除C项;港澳回归使我国在统一的大业上又迈进了一步,排除D项。故选A项。
3. 美国将军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令克拉克将军遗憾的这场战争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C. 美国独立战争 D. 抗美援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朝两国的打击下,1953年7月,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着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因此,令克拉克将军遗憾的这场战争是抗美援朝,故D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朝鲜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和美国是同盟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军战胜。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1953年7月,美国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所以克拉克说自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4. “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说明土地改革(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 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 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D. 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实行农民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未有说明土地改革的作用在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排除B项;材料也未涉及到土地改革的作用在于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工业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专为公有制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953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农村士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1956年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A项不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之前之后都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C项不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农民拥有土地经营权、使用权。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6. 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主要学习工业技术。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B. 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 进行改革开放 D.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主要学习工业技术”可知,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1957年,新中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一五计划大力借鉴苏联的工业化经验,学习苏联的科学技术,B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C项;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2年底,是我国进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 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可知,周恩来强调的是国民经济发展要稳步发展,协调发展。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B项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大跃进”运动时间是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C。
8.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同时,奠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它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D.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同时,奠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可得出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C项;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
9.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题干两幅图,可以看出图片中的玉米和萝卜严重脱离实际,这是“大跃进”运动时期农业生产中严重浮夸的表现。故D符合题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图片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的浮夸风,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时期指的是1966——1976年,“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图,从图中获取宣传画严重脱离实际的信息,结合 “大跃进”的特点特点“浮夸风”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0.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 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答案】C
【解析】
【分析】A项“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发生在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需要发扬的时代精神,与题意不符;B项保家卫国,英雄主义是抗美援朝期间(1950——1953年)需要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与题意不符;C项“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是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的模范人物,体现了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也是当时需要发扬的精神,与题意相符;D项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渡江战役期间的革命任务和时代精神,与题意不符。故选C。
【详解】
11. 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 )
A. 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B.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D. 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故A正确;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深化改革是在21世纪,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题目考查的是经济角度,D项是政治角度,故排除D项。故选A。
12.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
③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④都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两次会议都是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出发,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故①正确;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②正确;.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两次会议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故③正确。中共八大作出的决定是正确的,但之后并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1958年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到严重地挫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坚持下来了,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故④错误。①②③符合题意,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
13.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法正确的是
A.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1950年的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排除A项;1950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B项;1950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
14. 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1984年“放”体现在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 开发浦东新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中“放”指对外开放,1984年我国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故选B;1980年设立4个设立经济特区,排除A;1990年开发浦东新区,排除C;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
15. 1991年3月,中共中央确定上海和深圳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这表明(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C. 准备建立经济特区 D. 中国已经加入世贸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91年3月,中共中央确定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股份制公司股票在改革开放中是个新事物,试点实行,这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B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干涉及的时间是1991年,“已经建立”说法错误,排除A项;1980年我国开始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排除C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在中共“伟大的历史转折”后,下列历史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阐述中国梦宏伟蓝图 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③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
A. 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①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 ;②20世纪90年代,随着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③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作出历史性的决策,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④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共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由此可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④②③①,D项正确;ABC项顺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 某书按不同历史时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名言名句。下列名言名句,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篇章的是
A. 特区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党的十八大(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篇章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项正确‘A属于改革开放初期;C属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D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18. 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改革 人民、发展、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 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 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 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四个时期,均有人民,这体现出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民,不是客观经济规律、改革开放、经济手段,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其中,第19题15分,20题15分,21题14分,共44分。
19.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崭新的机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改造也逐步展开。
材料一
材料二 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摘编自郑学富《新闻记者笔下的开国大典》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四 建国初,私营工商业和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将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填序号)
文献史料:________(两项);实物史料:________(两项);图像史料:________(两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致力于改变工业落后局面的举措是什么?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创举是什么?到1956年,我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答案】(1)④⑥;③⑤;①②。
(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举措:第一个五年计划。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方式:公私合营。
创举:赎买政策。
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解析】
【小问1详解】
史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献史料是指以文字形式把历史资料记载下来的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著作和文学作品;实物史料是指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如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历史遗迹等,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具有形象直观性;图像史料包括各种形式的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因此①开国大典受阅机群的威武阵势照片,属于图像史料;②开国大典上军乐对演奏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影像,属于图像史料;③开国大典受阅式上的“功臣号”坦克,属于实物史料;④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属于文献史料;⑤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升起的第一面国旗,属于实物史料;⑥《人民日报》报道1949年《首都十月一日之夜》内容,属于文献史料,因此文献史料是④⑥;实物史料是③⑤;图像史料是①②。
【小问2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二“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并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小问3详解】
举措: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状况,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致力于改变工业落后局面的举措是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意义:结合所学一五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小问4详解】
方式:结合所学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行的改造分析可得出,实行的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
创举:结合所学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措施进行分析可得出,创举是指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变化:结合所学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进行分析可得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20. 农村、农业、农民合称为“三农问题”,是中国的首要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实行了一系列举措,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尤其农村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材料二 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立下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情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了支持。
(1)根据材料一的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农民实现梦想的是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基本完成,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归纳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指出1953年国家在农业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什么?对“三农问题”有何影响?
(4)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不同时期的举措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运动:土地改革。
意义: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获得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原因: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如果国家不加以指导,农村会重新出现贫富两极分化,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要让农业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原料。
措施: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引导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启发:从国情出发,制定合理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的制定要与时俱进,依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
【解析】
【小问1详解】
运动: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反映的是土地改革。
意义: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进行分析,可得出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获得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分析可得出原因是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根据材料二“假如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可得出原因是,如果国家不加以指导农村会重新出现贫富两极分化,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根据材料二“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可得出原因是要让农业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原料。
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土改完成后农业存的问题,党中央和政府决定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引导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小问3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三“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情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了支持”分析可得出,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实行的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结合所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小问4详解】
启发: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结合当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启示是,要从国情出发,制定合理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的制定要与时俱进,依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
21.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40多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材料二 1982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
——据人教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关键一招”是哪一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在1997年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1992年召开的哪次会议定下基调?这次会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材料四摘自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这次会议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答案】(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历史地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会议:中共十五大。 (3)会议:中共十四大。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小问1详解】
会议:根据材料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并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进行分析可得出,“关键一步”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格局:结合所学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小问2详解】
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二“1982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并结合所学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可得出,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会议:结合所学中共十五大内容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小问3详解】
会议:根据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并结合所学中共十四大的内容进行分析,可得出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召开议定下基调。
目标:结合所学中共十四大的内容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问4详解】
最新成果:结合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分析可得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内地西藏班(校)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