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重庆市江津区16校联盟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中测试初2025届 历史题卷
一、单选题(15分)
1.班会活动上,李大爷热情洋溢地跟同学们讲述他参加开国大典的故事。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在其讲述中的是( )
A.《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 B.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C.毛泽东同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D.游行队伍中出现“联产承包好”标语
2.下图两位英雄人物的壮举体现的共同精神是( )
黄继光 邱少云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 B.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C.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D.保家卫国、不怕牺牲
3.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农民见面时的问候语由“老乡,吃了吗?”变为“同志,翻身了吗?”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 )
A.大力发展农林水利事业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加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D.制定了社会主义宪法
5.数据分析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八字方针”的提出
6.《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取得了很多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实现石油全部自给 B.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C.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全线通车
8.“文革”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而死,从根本上说明了
A.文革造成了一些冤假错
B.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C.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人民无法正常行使基本权利
9.前世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私有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10.“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该会议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  )
A.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D.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赎买政策的实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乡镇企业的发展
12.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函特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13.1950年8月,泰州人柳溥庆所在的北京人民印钞厂接到印制“国家名片”的紧急任务,在没有相应印制设备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改造印制机器,创新工艺流程,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因此,他当年获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劳模。这一事件折射出( )
A.新政权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顺应民心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顺利实施
14.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记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契合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C.遵循了客观严谨的自然规律 D.标志着农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
15.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史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经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间接史料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案 B.邓小平写给中央的亲笔书信
C.小岗村村民承包书 D.传记《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
二、材料题(29分)
16.中国共产党关注“三农”问题,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从土地改革结束到1956年的五年间,农村生产关系又发生重大变革,经历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到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样一种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在全国范围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编自《党史百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以下农民日记片段回顾了建国以来“三农”变迁。
日记一 (20世纪50年代初)“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日记二 (20世纪50年代末)“(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大多数人出勤不出力,……有时连勤也不出。”
日记三 (20世纪80年代)“积肥、选种、浇水……一家家起早贪黑的,连过去沟边的荒地都种上了麦子、蔬菜。”“大包干在农村落下‘户口’,责任田成为农民‘救命田’”。
材料四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中消灭地主阶级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的变化。
(3)依据日记片段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正确的划“√”,否则划“×”。
①日记一中农民“热泪满面”是因为我国正土地改革。(  )
②日记二中的现象表明我国农村正在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
③日记二反映的事件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
④日记三表明我国农村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
⑤上述日记体现我国农业曲折发展的历程,说明了农业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  )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17.一包瓜子,折射中国经济变革的伟大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7年,年广久跟着一位老人学会了炒瓜子。从此,他开始卖起了瓜子,但是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这还是个有风险的生意。瓜子属于统购统销物资,由供销社统一控制,通常只有到过春节时,人们凭票才能买上一两斤,平常根本吃不到。这就给年广久这样的小商贩提供了机会,年广久开始学会了把瓜子装成小包,藏在大衣兜里到人群中偷偷卖。“管理的人来了,我就走,人走了,我又来。”
——“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九去世《新安晚报》2023年1月13日
材料二 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其它领域随之迈出改革步伐。……随着各方面改革的陆续开展和推进,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年广久写给邓小平的信(节选)
敬爱的小平同志:您好! 我们是安徽芜湖“傻子瓜子”的经营者,今年年初,您在南巡中讲到了我们“傻子瓜子”,我们感到好温暖、好激动。您是对全国人民讲的,但对我们更是极大的鼓舞。光是今年下半年,我们“傻子瓜子”就新建了13家分厂,生产了700多万公斤瓜子。从经营“傻子瓜子”以来,我们已向国家交纳了200多万元的税,向社会提供了40多万元的捐赠。但我们还要兢兢业业地继续做“傻子”,为顾客提供更多味美可口、价钱公道的瓜子…… 傻子:年广久 1992年12月30日
(1)材料一中“当时的经济体制”指的是哪一经济体制?材料反映了这一体制下生产生活存在哪些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以“傻子瓜子”为代表的民营经济的主要贡献。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2年的哪一次会议提出的什么目标推动了中国经济变革的进程。
三、探究题(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
时间 标题
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抗美援朝
1953年春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的话语呈现》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卷第6页,共6页
1.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联产承包好”反映的是1978年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可能出现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开国大典时,《义勇军进行曲》是代国歌,必然会奏响这首音乐,响彻云霄,当时五星红星是国旗,必然会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必然会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由此可知,ABC三项都有可能出现在李大爷的讲述中,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二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代表,体现了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抗美援朝精神,D项正确;开天辟地、立党为公是建党精神,但黄继光、邱少云并未参加中共一大,排除A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提出了“自己动手”的口号,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黄继光、邱少云为国家牺牲自我的史实与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0,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A项正确;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不能体现题干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人民公社的成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均与题干20世纪50年代初的时间不符合,排除CD项。故选A项。
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至1957年底,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建设人才,B项正确;一五计划时期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排除A项;一五计划时期没有加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图表可知,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提高,私有制的比重降低,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得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1949年,排除A项;中共八大的召开阐明了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排除B项;“八字方针”的提出是196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这场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由此可知,材料在描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A项正确;材料只是交代了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没有涉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过程与意义,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我国是由实现全部自给是在1965年,A项正确;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是在2006年,排除B项;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是在1953年底,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是在1955年,排除BC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从根本上说明了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国家主席没有经过法院审判定罪,就被迫害致死,说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主席都没有民主权利,其他的一般人就更不会享有民主权利,B符合题意;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而死,从根本上说明了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而不是造成一些冤假错案,A不符合题意;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而死,从根本上说明了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而不是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C不符合题意;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而死,从根本上说明了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而不是人民不能行使基本权利,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9.C
【详解】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如何增强企业活力,就是要”松绑",即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项正确;公私合营是1953到1956年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未提到推行私有制,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并未涉及废除国有制这一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据题干“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C项正确;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一五计划的实施,排除A项;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策,排除B项;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共十四大提出,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1954年起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B项正确;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农业的政策,排除AC项;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为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而准备后事”的这现象可知,当时“左”错误还未完全结束,“左”倾束缚函特突破,B项正确;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与当时史实不符,排除A项;1978年5月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排除C项;“两个凡是”在当时仍有巨大影响力,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据题干“1950年8月”“在没有相应印制设备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改造印制机器,创新工艺流程,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可知,泰州人柳溥庆所在的北京人民印钞厂克服困难,完成了国家紧急任务,体现了柳溥庆对新政权的拥护和认可,A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1956年,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于1956年,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和描述的现象反映上世纪50年代经济建设中了不合科学的成果,是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典型体现,所以这些“记载”契合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排除B项;材料中的记载没有符合自然规律,排除C项;因为材料中记载的都是不合科学的成果,所以不能够作为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并不是邓小平本人所作,是经中间人修改或撰写的,属于间接史料,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案属于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撰写的,是直接史料,并不是间接史料,排除A项;邓小平写给中央的亲笔书信,因为是“亲笔书信”所以属于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撰写的,是直接史料,并不是间接史料,排除B项;小岗村村民承包书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撰写的,是直接史料,并不是间接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
16.(1)事件:土地改革;方式: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点即可)
(2)变化: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
(4)特点:农民自发创造;由逐步试点到全面推广;国家政策由限制转为支持。(任答两点即可)。认识: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国家以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任意一点即可)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
方式: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中消灭地主阶级的方式是: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2)变化:根据材料二“从土地改革结束到1956年的五年间,农村生产关系又发生重大变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变革是指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因此,“三级跨越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的变化是: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①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日记一中农民“热泪满面”是因为我国正土地改革,本题正确,①打√;②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日记二(20世纪50年代末)“(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大多数人出勤不出力,……有时连勤也不出。”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本题错误,②打×;③根据所学可知,反映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本题正确,③打√;④日记三“(20世纪80年代)“积肥、选种、浇水……一家家起早贪黑的,连过去沟边的荒地都种上了麦子、蔬菜。”“大包干在农村落下‘户口’,责任田成为农民‘救命田’”。”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表明我国农村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本题错误,④打×;⑤上述日记体现我国农业曲折发展的历程,说明了农业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本题正确,⑤打√
(4)特点:根据材料四“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可概括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是:农民自发创造;由逐步试点到全面推广;国家政策由限制转为支持。(任答两点即可)。
认识:综合上述材料中我国的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史实,可以得的到认识是: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国家以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任意一点即可)
17.(1)计划经济体制。问题:物质匮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个体经济生产活动受到严重束缚(体制僵化,经济活动缺乏活力)。
(2)变化: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
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贡献: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创造税收;丰富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意思接近即可)
(4)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或答“中共十四大”);目标: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解】(1)体制:根据材料一“1967年,年广久跟着一位老人学会了炒瓜子。从此,他开始卖起了瓜子,但是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这还是个有风险的生意。瓜子属于统购统销物资,由供销社统一控制,通常只有到过春节时,人们凭票才能买上一两斤,平常根本吃不到。”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当时的经济体制"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问题:根据材料一“这就给年广久这样的小商贩提供了机会,年广久开始学会了把瓜子装成小包,藏在大衣兜里到人群中偷偷卖。管理的人来了,我就走,人走了,我又来。”可知,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生活存在的问题是物质匮乏、个体经济生产活动受到严重束缚等。
(2)变化:根据材料二“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可得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根据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可得出,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
原因:根据材料二“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和所学可得出,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贡献:根据材料二“13家分厂,生产了700多万公斤瓜子。从经营‘傻子瓜子’以来,我们已向国家交纳了200多万元的税,向社会提供了40多万元的捐赠。”可知,民营经济的贡献有: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创造税收;根据材料二“但我们还要兢兢业业地继续做‘傻子’,为顾客提供更多味美可口、价钱公道的瓜子……。”可知,民营经济的贡献有:丰富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
(4)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议是199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目标:据所学知识可知,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示例一:历史事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观点:民主政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论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等共同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标志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正式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建立民主政治不断探索,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发展,不断完善。
示例二:历史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历史事件2:土地改革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坚强领导力的政党。
论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士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现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推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详解】示例一:根据表格内容可选择历史事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此可归纳出观点为:民主政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论述:可围绕观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影响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等共同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标志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正式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建立民主政治不断探索,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发展,不断完善。
学生根据题干,也可以选择其它两个历史事件,提出相关的观点,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示例二:历史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历史事件2:土地改革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坚强领导力的政党。
论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士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现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推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重庆市江津区16校联盟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