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传说中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下列已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是( )
A. 山顶洞人 B. 北京人 C. 元谋人 D. 蓝田人
2. 李斯认为:“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而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这表明( )
A. 都是一家之言,毫无可取之处 B. 商鞅变法存在缺陷,弊大于利
C. 商鞅变法是秦走向灭亡的根源 D. 所站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
3. 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据此可知,汉初统治者( )
A. 实行休养生息 B. 提倡勤俭治国 C. 重视以德化民 D. 打击土地兼并
4.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如钟氏小巧、胡氏豪放、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一发展得益于( )
A. 书法实用功能的增强 B. 竹简布帛的应用
C. 国家一统局面的形成 D. 纸张使用的推广
5.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 大泽乡起义
B. 七国之乱
C. 八王之乱
D. 安史之乱
6. 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 唐朝关中地区 B. 北宋四川地区 C. 南宋江南地区 D. 元朝中原地区
7.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有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是( )
A. 郑和下西洋 B. 文天祥抗元
C. 戚继光抗倭 D. 郑成功收回台湾
8. 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589年隋文帝南下灭陈后统一了全国
B. 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C. 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
D.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为反侵略性质
9. 正当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下游激烈争夺的时候,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C. 打消了列强的侵华气焰 D. 完全杜绝了鸦片贸易
10.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A. 革命有了广泛群众基础 B. 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C. 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11. 1932年5月创刊于北平的《再生》杂志,宣布以“民族复兴”作为宗旨,先后发表了《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民族复兴运动》等一大批宣传“中华民族复兴”思想。这股思潮产生的背景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2. 解放战争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3. 据统计,1949-1952年,我国农村粮食年产量由1.13亿吨增长至1.64亿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疆域版图的辽阔 B. 赎买政策的实行
C.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D. 土地改革的实施
14. 1980年,国家规定:在特区内,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少数产品外,免征工商税。这说明经济特区( )
A. 享受了政策的优惠 B. 经济发展起点很高
C 完全依赖外商投资 D. 放弃了关税自主权
15. 1964年10月,我国某报纸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C.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6. 《千年一叹》记载:“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诞生了三位伟大的思想先哲。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这三个人依次应该是( )
A 耶稣、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B. 孔子、苏格拉底、乔达摩·悉达多
C. 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D. 乔达摩·悉达多、穆罕默德、耶稣
17.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新航路的开辟 C. 法国大革命 D. 美国独立战争
18. 1881年日本内务省颁布《劝农局处务条例》规定:“除本局业务外,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故称为临时事业。”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 大兴教育 B. 废藩置县 C. 文明开化 D. 殖产兴业
19. “1917年11月7日晚,全副武装的工人、士兵和水兵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化为现实,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文中的“革命”和“理论”分别指( )
A. 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B. 俄国的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D. 俄国的二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20. 2023年11月,中国接替巴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当下全球最大的“矛盾点”,就是发生在加沙地带的巴以冲突,在巴以局势不断升级的当下,当务之急就是促成双方停火。中方代表也表态,“将会主持公道”。这表明( )
A. 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主题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控制了联合国,影响力不断提升 D.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宋朝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这种变化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后完成是在何时?
(2)请分析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哪两个地区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
22.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疫病流行带来的严重挑战。在卫生防疫工作中,党和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国军民响应号召,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卫生防疫机制:成立疾疫防控决策领导机构、建立卫生防疫队、确立疫情报告制度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他地方病等发生与蔓延的情况逐步降低甚而绝迹,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身体及精神素质。
——摘编自光明日报《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2020年03月11日16版)
材料二 将卫生与爱国联系在一起,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卫生是个人的事,关乎健康;卫生也是国家的事,关乎国运。把卫生工作与发动群众有机结合起来,户户动员、人人参与,就能化被动救治为主动预防,用制度优势弥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总体比较落后的劣势,开创了中国特色防疫模式和公共卫生发展道路。
——吴继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
材料三 改革开放之后,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82年,“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此确立了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地位。2017年5月12日,党中央提出了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42字方针,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
——摘编自王玥《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卫生运动的演进轨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卫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防病工作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爱国卫生运动内涵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作用。
23. 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必须抽丝剥茧才能正本清源。
材料一
1919年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严厉处置德国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 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7年七七事变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会议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材料二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有改动
材料三 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一方面在衰落一方面又在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两种表面矛盾的趋势是互相加强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但是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改动
(1)请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可避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开始与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并分析美苏冷战产生的影响。
(3)请运用史实论证材料三中“西方一方面在衰落一方面又在获得成功”的观点。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传说中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下列已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是( )
A. 山顶洞人 B. 北京人 C. 元谋人 D. 蓝田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已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是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顶部的洞穴里发现,距今约3万年,因而得名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有爱美观念,A项正确;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排除B项;元谋人使用天然火,排除C项;蓝田人不会人工取火,利用天然火时,把火种保存下来,然后加以利用,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 李斯认为:“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而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这表明( )
A. 都是一家之言,毫无可取之处 B. 商鞅变法存在缺陷,弊大于利
C. 商鞅变法是秦走向灭亡的根源 D. 所站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斯基于法治立场,认为秦孝公采纳了商鞅的变法制度,改变了秦国的风俗,百姓变得富足,国家变得富裕强大,国民很团结,各个诸侯都很亲近;贾谊基于儒家礼治,认为商鞅变法舍弃礼义,专用法制,破环了家庭伦理关系。两者由于所处立场的不同,导致对商鞅变法截然不同的评价,背后反映出法治和礼治两种治国思想的差异。因此对于商鞅变法,所站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D项正确;都是一家之言,毫无可取之处,过于武断,说法错误,排除A项;商鞅变法利大于弊,因为它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而出现,也达到了革除秦国积弊,让它强大起来,为秦统一全国打下基础,排除B项;秦走向灭亡的根源是秦的暴政,排除C项。故选D项。
3. 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据此可知,汉初统治者( )
A. 实行休养生息 B. 提倡勤俭治国 C. 重视以德化民 D. 打击土地兼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可知,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减轻人民负担,A项正确;提倡勤俭治国、 重视以德化民、 打击土地兼并,都与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4.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如钟氏小巧、胡氏豪放、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一发展得益于( )
A. 书法实用功能的增强 B. 竹简布帛的应用
C. 国家一统局面的形成 D. 纸张使用的推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故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得益于纸张使用的推广,D项正确;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书法实用功能的增强无关,排除A项;竹简布帛在先秦时已经开始使用,因此竹简布帛的应用与书法艺术提高无关,排除B项;魏晋时期政权分立,没有形成统一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5.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 大泽乡起义
B. 七国之乱
C. 八王之乱
D. 安史之乱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D项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A项不合题意;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B项不合题意;八王之乱使西晋从此衰落。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6. 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 唐朝关中地区 B. 北宋四川地区 C. 南宋江南地区 D. 元朝中原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交子的相关内容。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北宋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商业繁荣与海外贸易兴盛·交子
7.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有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
A. 郑和下西洋 B. 文天祥抗元
C. 戚继光抗倭 D. 郑成功收回台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意思是倭寇来了也不用紧张,我们有戚继光大人带兵抵抗。由此可知“戚爷”指的是戚继光,戚继光抗倭,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C项正确;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排除A项;文天祥抗元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回台湾,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 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589年隋文帝南下灭陈后统一了全国
B. 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C. 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
D.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为反侵略性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可知,“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为反侵略性质”是对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性质的认识评价,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根据材料“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可知,ABC项均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不属于历史观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
9. 正当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下游激烈争夺的时候,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C. 打消了列强的侵华气焰 D. 完全杜绝了鸦片贸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提干“正当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下游激烈争夺的时候,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可知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B项正确;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A项;这场战争没有打消列强的侵华气焰,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将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0.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A. 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 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C. 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1900 年 6 月,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匈等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体现出国人对于清政府统治已经失望透顶。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并不能说明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八国联军侵华时期,革命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排除B;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之后,排除D。故选C。
11. 1932年5月创刊于北平《再生》杂志,宣布以“民族复兴”作为宗旨,先后发表了《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民族复兴运动》等一大批宣传“中华民族复兴”思想。这股思潮产生的背景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32年5月创刊于北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晚于题干时间,排除B项;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晚于题干时间,排除C项;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晚于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
12. 解放战争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正确;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ABC,故选D。
13. 据统计,1949-1952年,我国农村粮食年产量由1.13亿吨增长至1.64亿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疆域版图的辽阔 B. 赎买政策的实行
C.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D. 土地改革的实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据统计,1949-1952年,我国农村粮食年产量由1.13亿吨增长至1.64亿吨。”和所学可知,这与土地改革相关,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项正确;我国疆域版图的辽阔,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三大改造中,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的政策,排除B项;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4. 1980年,国家规定:在特区内,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少数产品外,免征工商税。这说明经济特区( )
A. 享受了政策的优惠 B. 经济发展起点很高
C. 完全依赖外商投资 D. 放弃了关税自主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在特区内,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少数产品外,免征工商税。”可得出,经济特区对企业采取了多种优惠政策,这更有利于引进外资,促进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经济特区的起点与其他地区的起点是一样的,排除B项;完全依赖外商投资太绝对,排除C项;中国关税仍然是自主的,只是有优惠,排除D项。故选A项。
15. 1964年10月,我国某报纸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C.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是1966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1967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6. 《千年一叹》记载:“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诞生了三位伟大的思想先哲。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这三个人依次应该是( )
A. 耶稣、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B. 孔子、苏格拉底、乔达摩·悉达多
C. 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D. 乔达摩·悉达多、穆罕默德、耶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题干材料可知,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关系的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他创立了儒家学派,主张仁者爱人,恒河边诞生的思想先哲是释迦牟尼,他创立了佛教,爱琴海边的思想先哲是苏格拉底,他一生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C项正确;耶稣诞生于公元元年,与“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中苏格拉底和乔达摩·悉达多排序错误,排除B项;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是创立佛教的古印度人,与题意中的“依次”对应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7.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新航路的开辟 C. 法国大革命 D. 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及所学可知,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主张,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发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打破了世界分散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逐渐连为一体,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法国大革命是指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8. 1881年日本内务省颁布《劝农局处务条例》规定:“除本局业务外,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故称为临时事业。”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 大兴教育 B. 废藩置县 C. 文明开化 D. 殖产兴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除本局业务外,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故称为临时事业。”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治维新经济方面殖产兴业的内容,创办一些国营企业作样板,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大兴教育是明治维新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思想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社会文化及习惯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9. “1917年11月7日晚,全副武装的工人、士兵和水兵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化为现实,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文中的“革命”和“理论”分别指( )
A. 法国巴黎公社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B. 俄国的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D. 俄国的二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可知,前者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后者是马克思主义,故B符合题意;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失败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俄国的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 2023年11月,中国接替巴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当下全球最大的“矛盾点”,就是发生在加沙地带的巴以冲突,在巴以局势不断升级的当下,当务之急就是促成双方停火。中方代表也表态,“将会主持公道”。这表明( )
A. 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主题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控制了联合国,影响力不断提升 D.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2023年11月,中国接替巴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当下全球最大的“矛盾点”,就是发生在加沙地带的巴以冲突,在巴以局势不断升级的当下,当务之急就是促成双方停火。中方代表也表态,‘将会主持公道’。”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2023年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中方代表表态,“将会主持公道”,表明了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D项正确;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主题与题干中反映的在解决地区冲突中,联合国发挥的作用不符,排除A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是中国的外交胜利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中国控制了联合国,影响力不断提升”说法错误,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没有控制联合国,排除C项。故选D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宋朝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这种变化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后完成是在何时?
(2)请分析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哪两个地区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
【答案】(1)唐朝中期开始,南宋完成
(2)北方战乱不对,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充实了南方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3)苏州、湖州。
【解析】
小问1详解】
时间:根据材料一“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小问2详解】
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政治环境相对安定,许多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南方自然资源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小问3详解】
地区: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2.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疫病流行带来的严重挑战。在卫生防疫工作中,党和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国军民响应号召,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卫生防疫机制:成立疾疫防控决策领导机构、建立卫生防疫队、确立疫情报告制度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他地方病等发生与蔓延的情况逐步降低甚而绝迹,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身体及精神素质。
——摘编自光明日报《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2020年03月11日16版)
材料二 将卫生与爱国联系在一起,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卫生是个人的事,关乎健康;卫生也是国家的事,关乎国运。把卫生工作与发动群众有机结合起来,户户动员、人人参与,就能化被动救治为主动预防,用制度优势弥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总体比较落后的劣势,开创了中国特色防疫模式和公共卫生发展道路。
——吴继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
材料三 改革开放之后,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82年,“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此确立了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地位。2017年5月12日,党中央提出了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42字方针,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
——摘编自王玥《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卫生运动的演进轨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卫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防病工作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创举”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爱国卫生运动内涵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作用。
【答案】(1)原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群防群治的防疫局面(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
时代意义:提升国人的身体及精神素质;为巩固人民政权及开展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党和政府赢得人民的信赖与拥护。
(2)表现:卫生与爱国相联系,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从被动救治转为主动预防;建立较为完善的卫生防疫制度弥补我国卫生条件总体落后的不足;结合国情实施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措施。
(3)新发展:明确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地位;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工作方针(明确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方针)。
作用: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利于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题干“党和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国军民响应号召,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可得出,原因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题干“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可得出,原因是群防群治的防疫局面(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根据题干“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卫生防疫机制”,可得出,原因是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第二小问,根据题干“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身体及精神素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防病工作的时代意义是提升国人的身体及精神素质;为巩固人民政权及开展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党和政府赢得人民的信赖与拥护。
(2)根据题干“将卫生与爱国联系在一起”、“卫生是个人的事,关乎健康;卫生也是国家的事,关乎国运”的信息,可得出表现是,卫生与爱国相联系,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根据题干“把卫生工作与发动群众有机结合起来”的信息,可得出表现是,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根据题干“就能化被动救治为主动预防”的信息,可得出表现是,从被动救治转为主动预防;根据题干“用制度优势弥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总体比较落后的劣势”的信息,可得出表现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卫生防疫制度弥补我国卫生条件总体落后的不足;根据题干“开创了中国特色防疫模式和公共卫生发展道路”的信息,可得出表现是,结合国情实施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措施。
(3)第一小问,根据题干“确立了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地位”的信息,可得出新发展是,明确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地位;根据题干“提出了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42字方针”的信息,可得出新发展是,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工作方针(明确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方针)。第二小问,根据题干“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作用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利于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23. 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必须抽丝剥茧才能正本清源。
材料一
1919年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严厉处置德国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 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7年七七事变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会议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材料二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有改动
材料三 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一方面在衰落一方面又在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两种表面矛盾的趋势是互相加强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但是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改动
(1)请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可避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开始与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并分析美苏冷战产生的影响。
(3)请运用史实论证材料三中“西方一方面在衰落一方面又在获得成功”的观点。
【答案】(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发动了局部战争,形成战争策源地;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2)冷战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结束标志:苏联解体。影响:美苏冷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
(3)一战的结果是欧洲国家经济遭到了破坏,出现了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有所减弱,欧洲对全球的霸权开始遭到削弱。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并由此引发了政治危机。二战后,大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展了民族解放运动,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日益崩溃,这些均表明西方国家在衰落。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并建立,西方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渗透,并被逐渐接受,又表明西方国家是成功的。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1919年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严厉处置德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根据材料“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化,并发动了局部战争,形成战争策源地;根据材料“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小问2详解】
冷战开始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结束标志:苏联解体。影响:根据材料“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并结合所学知识美苏冷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根据材料“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
【小问3详解】
观点:根据材料“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结果是欧洲国家经济遭到了破坏,出现了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有所减弱,欧洲对全球的霸权开始遭到削弱。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并由此引发了政治危机。二战后,大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展了民族解放运动,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日益崩溃,这些均表明西方国家在衰落。根据材料“全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并建立,西方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渗透,并被逐渐接受,又表明西方国家是成功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