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他们的工作是
A.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B.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 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 D. 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
2. 2023年,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2周年,人们可以参观“西藏和平解放史”展览并在寄语墙上留言。下列最适合写在寄语墙上的是
A. 走全面建设道路,建强大工业国家 B. 祖国大陆获统一,各族实现大团结
C.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 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3.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材料中的“益处”是指
A.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 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4.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出30多万英雄功臣,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是
A. 董存瑞 B. 黄继光 C. 雷锋 D. 邱少云
5. 如图是195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土地改革》邮票,方寸票幅中,老农手指一台由年轻农民驾驶的大收割机,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机履带之下。该作品体现了
A. “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形成
D. 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夙愿
6.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A. 《中国新生》 B. 《世纪跨越》
C. 《千年巨变》 D. 《伟大转折》
7. “一五计划”期间,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建立,主要有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在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同时,华中、西北等地区的新工业区也初步形成。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
八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A. 加速推进航空业,注重自主研发 B. 大力投资制造业,完成三大改造
C. 突出建设交通业,关注协调发展 D. 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区域均衡
8. 这次会议第一次以宪法——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次会议”指的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 随着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中农已成为农村人口中的大多数。但农业生产效率还是很低,使用最传统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种,解决不了翻身农户缺乏口粮的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决定逐步推广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分田包产到户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合作化运动
10. 数据分析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比重统计图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八字方针”的提出
11. 下表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1956-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从表中可以看出
时间/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956 1030.7
1957 1071.4
1958 1312.3
1959 1447.5
1960 1470.1
1961 1232.3
1962 1162.2
1963 1248.3
1964 1469.9
1965 1734.0
A.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 B.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C. 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D.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12. “文化大革命”时期虽然经济建设遭到破坏,但在某些领域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A. 大庆油田建成 B. 修建兰新铁路
C.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13. 下图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B. 城市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4.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 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5. 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儿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就是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厦门
16.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这里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指的是
A.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开发上海浦东 D. 共建“一带一路”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如图所示内容的主题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B.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8. “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材料所阐述的思想理论是
A. 科学发展观 B. 毛泽东思想
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19.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中国梦”,中国梦就是
A.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 完成“一带一路”建设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实现共产主义
20.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墨子传信、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 绿色 B. 创新 C. 开放 D. 共享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 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口述史料——回忆历史】
材料一 “开创纪元我探访”小组寻访历史亲历若,记录了下列资料。
1950年12月,我与大哥在分得的三亩土地上,勤奋耕新,取得丰收。记得那时,很多同村的青年都积极报名参军,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打击侵略者的正义战争。 那天到天安门广场参加盛典的人们,虽然没有整齐的着装,可是听着54门礼炮齐呜28响,那种当家做主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1)材料一中王雷的爷爷为什么有“当家做主的喜悦”? (2分)
(2)材料一张鸣奶奶的讲述中提到了哪些历史大事?这些历史大事有什么共同的作用?(3分)
材料二 至今,76岁的樟木村村民莫荣樟对1951年秋末分田地的情形记忆犹新:“村上地主、富农的田地和房屋都分给没有田地的贫下中农了。”“打土豪,分田地,那些分到田地的村民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共产党是咱老百姓的大救星呀!”
——《土地改革: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
【文献史料 印证历史】
材料三 第二章 土地的没收和征收
第二条没收地主的上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在土地改革的政策上,口述历史与文献记载的不同。(2分)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次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2分)
(4)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口述史料研究历史问题 (1分)
2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建设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历史事件使“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3分)
(2)列举一例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一例“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成就。(2分)
材料二 1956—1966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面对国家的困难局面,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渡难关。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所指的“失误”具体有哪些?写出一位在这一时期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战胜这一时期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重大决策,使国民经济摆脱了困境? (4分)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分)
23.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表(单元:亿元)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5 2000 2005 2010 2012
国内生产总值 3645 4546 9016 60794 99215 187319 142119 538580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什么变化趋势?促使这种趋势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邓小平为中国经济奇迹奠定基础已经过去40年了,他允许中国农民自主生产,在南方沿海设立了经济特区,也让外国人在那里投资。这很快带来了成果——4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繁荣有很多方而让人难以置信。
——德国2018《时代》周报网站刊登《更高,更远,更快,中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经济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2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党将带领人民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2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动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中国对外开放最终呈现出怎样的格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何重大意义?为继续走出一条好路,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继续“引领时代”。(1分)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A.B.C.D.D 6-10:A.D.B.D.C
11-15:A.D.C.B.A 16-20:B.A.C.C.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
(1)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任答2点即得2分)
(2)事件:土地改革;抗美援朝(2分)
作用:巩固了新中国政权(1分)
(3)不同:口述人认为地主和富农的全部财产都被没收,而文献记载的是地主部分资产被没收,富农的财产 不得侵犯。(2分)
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地主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任答2点即得2分)
(4)口述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要谨慎使用;在使用时,应与其它历史文献进行比对,让历史更加接近事实。(意思相近即可1分)
22.
(1) 事件:一五计划;(1分)
事件:三大改造;(1分)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
(2)经济建设成就:武汉长江大桥;鞍山钢铁公司;川藏、新藏、青藏公路等(1分)
政治制度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3)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1分)
决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分)
(4)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从实际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分)
23.(1)趋势:持续快速发展(1分)
原因:改革开放(1分)
(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答出2点即可得2分)
(3)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分)
奋斗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分)
(4)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1分)
意义: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分)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坚持党的领导;(1分)
说明:非选择题答案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述,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