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历史
2024.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汉谟拉比法典上的浮雕表达的政治观念是( )
A. 天人感应 B. 天赋神权 C. 君权神授 D. 法律至上
2. 伴随农耕文明的发展,古代世界崛起了一系列帝国。图中描述的帝国是( )
◎经历10年征战,灭亡波斯帝国 ◎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宣布君权神投,地方实行行省制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官职,推广希腊文化
A. 亚述帝国 B. 波斯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罗马帝国
3. 在中世纪,欧洲人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可能是意大利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这种身份认同的次序说明当时欧洲的政治状况是( )
A. 国家观念淡薄 B. 政教分离明显 C. 民族意识强烈 D. 政治分裂割据
4. 1533年,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这说明英国( )
A. 宗教权力的终结 B. 政教合一的形成 C. 君主立宪的确立 D. 民族国家的发展
5. 如表为16世纪年均出口到黎凡特和里斯本的胡椒(单位:吨)情况。这说明( )
年份 里斯本 黎凡特
1523—1536 780 1000
1537—1549 1300 1100
1557—1571 1200 1400
1572—1585 1000 1000
1591—1600 700 1400
(注:里斯本是葡萄牙首都;黎凡特泛指地中海东岸地区)
A.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 传统商路依然重要
C. 欧亚陆上商路的中断 D. 商业革命并未出现
6. 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重大事件。在这一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主题是( )
A. 王权的衰落 B. 神权的动摇 C. 立宪政体的确立 D. 人的解放
7. 如表反映了某一年代世界贸易状况,据此推断这一年代可能是( )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含殖民地) 法国 德国 美国
374 91.8(140) 45 42 34
A. 1689年 B. 1765年 C. 1870年 D. 1910年
8. 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一种观念: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该史学家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
A 解决了社会矛盾 B. 巩固了国家统一 C. 废除了奴隶制度 D. 促进了经济发展
9. 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的拉美各国面临着英美等国打着“援助”幌子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这反映了拉美各国( )
A. 民族民主革命尚未完成 B. 民族民主意识尚未觉醒
C. 旧的殖民体系未能触动 D. 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10. 如图是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的论述。此文意在( )
A. 揭密资本主义剥削 B. 倡导民族解放运动
C. 呼呼民主政治改革 D. 强调生产力的作用
11. 如表所呈现的内容,可用于阐释( )
1824年 欧文在美国建设“新和谐公社”,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试验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4年 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伦敦成立
1871年 巴黎公社成立
A.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发展 B. 欧美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涨
C. 无产阶级的暴力夺权斗争 D. 国际无产阶级开展联合斗争
12. 1876年9月,比利时国王主持召开了一个“讨论开化非洲所应采取的最好方法的地理学会议”,会上成立了国际中非考察与文化协会。除英国以外与会各国都成立了各自的委员会,派遣人员到非洲进行考察。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暴露出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意图 B. 公开承认列强侵略非洲的合法性
C. 协调了列强在非洲的利益冲突 D. 加速了非洲融入近代社会的步伐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愈加激烈,纷纷出台了提高进口关税的政策和奖出限入的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是( )
A.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B. 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
C. 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D.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4. 如图可以用来直接论证( )
A. 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 B. 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 D.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5. 20世纪初,亚洲开始改变沉睡状态,出现了戊戌变法、印度1905—1908年反英斗争、辛亥革命、伊朗立宪革命等重大事件。这根源于( )
A. 世界殖民体系的衰退和瓦解 B. 亚洲人民反帝斗争走向联合
C. 亚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 D.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16. 如表反映了1924—1939年苏联人口阶级构成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实施了( )
年份 集体农民和合作化手工业者 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 资产阶级、地主、商人和富农
1924 13% 75.4% 8.5%
1928 2.9% 74.9% 4.6%
1939 47.2% 2.6% 0%
A. 农业集体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计划性经济 D. 新经济政策
17. 如表为不同时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
时间 拖拉机数量(万台) 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 2.7 17
1932年 14.8 61.5
1937年 56.1 93.0
A.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B. 突出农业技术的重要地位
C. 农业集体化制约工业化发展 D.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举
18. 1931—1940年十年间日本产生了11任首相,其中8任均为军人或由军部支持。这一现象反映出日本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 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B. 国家军事法西斯化加强
C.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D. 民主宪政传统丧失殆尽
19. 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
A. 英国中立政策的改变 B. 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 英苏面临共同的敌人 D. 丘吉尔成为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20. 两次世界大战都引起国际秩序的变动。两次变动的共同点是( )
A. 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B. 加强了欧洲的中心地位
C. 确立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D. 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领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以下是英王亨利二世(1154年—1189年)在位期间颁布的一系列特许状的节录:
城市 内容
诺丁汉城 任何人不管他是在什么地方出生,只要在和平时期在诺丁汉城住满一年零一天,在这期间只要没有任何人提出申诉和控告,那么此后除了国王外其他任何人对他都不再有领主权,即他是自由人了。
林肯城 任何人在林肯城内购买一地,保有时间达一年零一天而无人反对,我们经准许此人在将来安然保有此项土地。
布里斯托尔 我的布里斯托尔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诺曼底和威尔斯土地上都免除通行税和所有其他关税。
牛津城 免除市民在自治城市之外的所有审判,所有审判都必须在城市中进行,当地城市法庭拥有审判权。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依据材料概括亨利二世时期的英国城市和市民取得了哪些法律地位。
(2)说明特许状的颁布对当时城市发展的作用。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请回答:
(1)请指出图1到图2世界贸易重大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结合图3与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最早走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美洲。起初殖民者在非洲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西、葡两国屠杀美洲当地土著居民,掠夺金银贵金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17世纪,英、法、荷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殖民者开始侵占土地、森林,掠夺矿产资源等,把亚非拉作为他们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投资场所,逐渐改变和控制亚非拉的经济命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雷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评析》、李静《非洲殖民地依附性经济结构的形成》
材料二 早期西方史学家在论述本国的殖民活动时,常常站在本国立场,谴责其他国家的殖民行为,却将自己国家的侵略行为视为传播文明的义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欧中心地位的动摇,越来越多的西方史学家开始以更全面的眼光反思殖民活动,但很少用“世界殖民体系”这一名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主要途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1年美国排队领取免费午餐的人 1931年日本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新闻报道
1930年苏联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1937年意大利加入德日组织的《反共产国际协定》
历史图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请提取以上图片的信息并对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形势做一简要描述。(要求: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23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历史
2024.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汉谟拉比法典上的浮雕表达的政治观念是( )
A. 天人感应 B. 天赋神权 C. 君权神授 D. 法律至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统治时期(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的图说的是汉谟拉比王的权标是太阳神沙玛什授予的,体现的是君权神授,C项正确;天人感应不符合材料的结论,排除A项;天赋神权这样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法律至上在材料上无法体现,在古代法律更多的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2. 伴随农耕文明的发展,古代世界崛起了一系列帝国。图中描述的帝国是( )
◎经历10年征战,灭亡波斯帝国 ◎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宣布君权神投,地方实行行省制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官职,推广希腊文化
A. 亚述帝国 B. 波斯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罗马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军队的抵抗,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灭亡了波斯帝国,并进一步向东扩张,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C项正确,排除B项;亚述帝国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C项。
3. 在中世纪,欧洲人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可能是意大利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这种身份认同的次序说明当时欧洲的政治状况是( )
A. 国家观念淡薄 B. 政教分离明显 C. 民族意识强烈 D. 政治分裂割据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欧洲人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可能是意大利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可知中世纪欧洲人主要是宗教认可,缺乏民族国家观念,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缺乏民族国家观念,而不是政教分离明显,排除B项;材料是描述的情况是民族意识淡化的反映,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中世纪欧洲人主要是宗教认可,缺乏民族国家观念,没有体现政治分裂割据,排除D项。故选A项。
4. 1533年,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这说明英国( )
A. 宗教权力的终结 B. 政教合一的形成 C. 君主立宪的确立 D. 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34年(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国国王的权利增强,《至尊法案》规定其权利高于教会。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民族国家形成,D项正确;A的表述过于绝对,宗教还是有一定权利的,排除A项;英国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C项。故选D项。
5. 如表为16世纪年均出口到黎凡特和里斯本的胡椒(单位:吨)情况。这说明( )
年份 里斯本 黎凡特
1523—1536 780 1000
1537—1549 1300 1100
1557—1571 1200 1400
1572—1585 1000 1000
1591—1600 700 1400
(注:里斯本是葡萄牙首都;黎凡特泛指地中海东岸地区)
A.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 传统商路依然重要
C. 欧亚陆上商路的中断 D. 商业革命并未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6世纪出口到地中海东岸地区的胡椒数量还是要多于出口到里斯本的数量。16世纪是新航路开辟后,运输到地中海东岸的胡椒是通过传统商路,而运输到里斯本的花椒是通过新开辟的航路,说明传统商路依然重要,B项正确;根据胡椒的数量无法体现出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A项;依据材料可知胡椒运输到地中海东岸基本上还是通过传统商路,所以欧亚路上商路并没有中断,排除C项;表格信息和商业革命无关,不能体现其是否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6. 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重大事件。在这一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主题是( )
A. 王权的衰落 B. 神权的动摇 C. 立宪政体的确立 D. 人的解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所学可知,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重大事件,这些重大事件都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贯穿的主题始终是人的解放,D项正确;王权的衰落主要出现于启蒙运动中,没有贯穿于文艺复兴,排除A项;对神权的抨击和动摇不是启蒙运动的重点内容,排除B项;立宪政体的确立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7. 如表反映了某一年代世界贸易的状况,据此推断这一年代可能是( )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含殖民地) 法国 德国 美国
374 91.8(140) 45 42 34
A. 1689年 B. 1765年 C. 1870年 D. 1910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70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初期,当时英国是国力最强大的时候,它的贸易总值是世界最高的,所以出现了题目图表中“英国的世界贸易总值占91.8%”的现象,C项正确;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这时期英国还未开始工业革命,因此这时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是最高的,排除A项;1765年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当时它的贸易总值还达不到这么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10年欧美国家已经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走向衰落,美国和德国快速发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 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一种观念: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该史学家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
A. 解决了社会矛盾 B. 巩固了国家统一 C. 废除了奴隶制度 D. 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可知,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说明美国内战巩固了国家统一,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内战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没有强调解决了社会矛盾,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内战对废除奴隶制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美国内战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美国内战对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9. 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的拉美各国面临着英美等国打着“援助”幌子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这反映了拉美各国( )
A. 民族民主革命尚未完成 B. 民族民主意识尚未觉醒
C. 旧的殖民体系未能触动 D. 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20年代(拉美)。材料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的拉美面临着英美等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体现了拉美各国虽然独立,但是还面临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说明民族民主革命尚未完成,A项正确;材料拉美各国独立,说明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排除B项;材料拉美各国独立,说明旧的殖民体系已经触动,排除C项;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 如图是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的论述。此文意在( )
A. 揭密资本主义剥削 B. 倡导民族解放运动
C. 呼呼民主政治改革 D. 强调生产力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时期(西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马克思的论述主要是强调西方列强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人民的发展要将生产力归人民自己所有,所以意在强调要推翻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解放,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印度人民要独立,A项不符合人材料主旨,排除A项;印度民主政治改革的前提是要实现民族解放、民族独立,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生产力层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如表所呈现的内容,可用于阐释( )
1824年 欧文在美国建设“新和谐公社”,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试验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4年 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伦敦成立
1871年 巴黎公社成立
A.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发展 B. 欧美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涨
C. 无产阶级的暴力夺权斗争 D. 国际无产阶级开展联合斗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24-1871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的表格体现了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据所学知识可知,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发展推动了无产阶级运动,A项正确;欧美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涨是在19世纪70年代,排除B项;C项指的是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不全面,排除C项;D指的是1864年第一国际的建立,D也不完全体现表格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876年9月,比利时国王主持召开了一个“讨论开化非洲所应采取的最好方法的地理学会议”,会上成立了国际中非考察与文化协会。除英国以外与会各国都成立了各自的委员会,派遣人员到非洲进行考察。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暴露出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意图 B. 公开承认列强侵略非洲的合法性
C. 协调了列强在非洲的利益冲突 D. 加速了非洲融入近代社会的步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6年(世界)。根据材料“会上成立了国际中非考察与文化协会。除英国以外与会各国都成立了各自的委员会,派遣人员到非洲进行考察”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此次会议的召开恰好符合这一时期的状况,A项正确;1884年柏林会议的召开,实际上公开承认了列强侵略非洲的合法性并协调了列强在非洲的利益冲突,排除B、C两项;殖民扩张是列强为了获取更多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并不是为了促进殖民地的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愈加激烈,纷纷出台了提高进口关税的政策和奖出限入的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是( )
A.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B. 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
C. 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D.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愈加激烈,纷纷出台了提高进口关税的政策和奖出限入的措施”可知,此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他们急需扩大市场,对外侵略,B项正确;两大军事集团对立是竞争的结果,排除A项;经济危机爆发是1929年,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建立是对外扩张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14. 如图可以用来直接论证( )
A. 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 B. 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 D.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2年和1907年(欧洲)。据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882年,意大利、奥匈帝国、德国结成了三国同盟;1907年,法国、英国、俄国结盟了三国协议,两大军事同盟的矛盾日益尖锐,促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而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的战争,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此时国际关系的中心仍然是欧洲,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凡尔赛体系是在一战后形成的,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不能直接体现图中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15. 20世纪初,亚洲开始改变沉睡状态,出现了戊戌变法、印度1905—1908年反英斗争、辛亥革命、伊朗立宪革命等重大事件。这根源于( )
A. 世界殖民体系的衰退和瓦解 B. 亚洲人民反帝斗争走向联合
C. 亚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 D.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初,亚洲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因此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兴起,D项正确;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A项;20世纪初亚洲人民的反帝斗争并未走向联合,排除B项;亚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6. 如表反映了1924—1939年苏联人口阶级构成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实施了( )
年份 集体农民和合作化手工业者 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 资产阶级、地主、商人和富农
1924 1.3% 75.4% 8.5%
1928 2.9% 74.9% 4.6%
1939 47.2% 2.6% 0%
A. 农业集体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计划性经济 D. 新经济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1939年(苏联)。根据材料“1924—1939年苏联人口阶级构成的变化表”中的信息,可知,1924—1939年,工人、集体农民和合作化手工业者占比逐渐上升,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地主、商人和富农的占比逐渐减少。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实施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A项正确;1918-1921年,苏联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项;“苏联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921-1928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7. 如表为不同时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
时间 拖拉机数量(万台) 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 2.7 17
1932年 14.8 61.5
1937年 56.1 93.0
A.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B. 突出农业技术的重要地位
C. 农业集体化制约工业化发展 D.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苏联)。根据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可得出,当时苏联的拖拉机数量增加,反映出工业化发展,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增加,反映的是农业的集体化,所以表格内容说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D项正确; 材料反映出工农业都有发展,不能反映不平衡,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举,没有体现突出农业技术的地位,排除B项;从表格数据可知,农业集体化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而不是“制约”,排除C项。故选D项。
18. 1931—1940年十年间日本产生了11任首相,其中8任均为军人或由军部支持。这一现象反映出日本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 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B. 国家军事法西斯化加强
C.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D. 民主宪政传统丧失殆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31—1940年(日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1940年由于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国内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故日本试图转嫁危机发动对外战争,军国主义势力不断扩张,因此国家军事法西斯化加强,B项正确;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是原因而不是基本特征,排除A项;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是表象,排除C项;根据材料,日本仍然保有民主宪政传统,排除D项,故选B项。
19. 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
A. 英国中立政策的改变 B. 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 英苏面临共同的敌人 D. 丘吉尔成为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欧洲。根据材料以及所学可知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国进攻,丘吉尔说“苏联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说明英苏面临共同的敌人德国,C项正确;英国在二战中并非中立政策,排除A项;在共同敌人面前英国和苏联合作,不等于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排除B项;丘吉尔在根本上维护英国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20. 两次世界大战都引起国际秩序的变动。两次变动的共同点是( )
A. 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B. 加强了欧洲的中心地位
C. 确立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D. 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因此,二次变动的共同点是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D项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只是短暂的休战,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核心,没有加强欧洲的中心地位,排除B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领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以下是英王亨利二世(1154年—1189年)在位期间颁布的一系列特许状的节录:
城市 内容
诺丁汉城 任何人不管他是在什么地方出生,只要在和平时期在诺丁汉城住满一年零一天,在这期间只要没有任何人提出申诉和控告,那么此后除了国王外其他任何人对他都不再有领主权,即他是自由人了。
林肯城 任何人在林肯城内购买一地,保有时间达一年零一天而无人反对,我们经准许此人在将来安然保有此项土地。
布里斯托尔 我的布里斯托尔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诺曼底和威尔斯土地上都免除通行税和所有其他关税。
牛津城 免除市民在自治城市之外的所有审判,所有审判都必须在城市中进行,当地城市法庭拥有审判权。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依据材料概括亨利二世时期的英国城市和市民取得了哪些法律地位。
(2)说明特许状的颁布对当时城市发展的作用。
【答案】(1)人身自由;财产自由(土地自由);司法独立;财政自由。
(2)特许状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领主的权力,为中世纪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商业行会组织获得的组织与经商的自由权有力的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通过特许状明确了国王与市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争取市民阶层的支持,为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亨利二世时期的英国城市和市民取得的法律地位根据“在这期间只要没有任何人提出申诉和控告,那么此后除了国王外其他任何人对他都不再有领主权,即他是自由人了”得出是获得人身自由;根据“我们经准许此人在将来安然保有此项土地”得出是获得土地自由;根据“在我的整个英格兰、诺曼底和威尔斯土地上都免除通行税和所有其他关税”得出是获得财政自由;根据“免除市民在自治城市之外的所有审判,所有审判都必须在城市中进行”得出是获得司法自由。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特许状的颁布对当时城市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内容可从限制封建领主权力、保障中世纪城市发展、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明确国王与市民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争取市民阶层支持、推动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转变等方面进行概括做答。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请回答:
(1)请指出图1到图2世界贸易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结合图3与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
【答案】(1)变化: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路线由陆路到海路为主;国际贸易范围广泛
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2)特点: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英国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以陆路为主,贸易范围仅限于欧亚地区;奴隶贸易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范围扩展到非洲和以海路为主,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结合所学知识,贸易变化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后期(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英国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最早走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美洲。起初殖民者在非洲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西、葡两国屠杀美洲当地土著居民,掠夺金银贵金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17世纪,英、法、荷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殖民者开始侵占土地、森林,掠夺矿产资源等,把亚非拉作为他们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投资场所,逐渐改变和控制亚非拉的经济命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雷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评析》、李静《非洲殖民地依附性经济结构的形成》
材料二 早期西方史学家在论述本国的殖民活动时,常常站在本国立场,谴责其他国家的殖民行为,却将自己国家的侵略行为视为传播文明的义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欧中心地位的动摇,越来越多的西方史学家开始以更全面的眼光反思殖民活动,但很少用“世界殖民体系”这一名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主要途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答案】(1)途径:贸易范围的扩大;进行殖民掠夺;通过殖民战争确立殖民霸权;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升;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2)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少数国家统治大多数国家的局面;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的近代化转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的市场;给殖民地、半殖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的根源。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5世纪后的世界。途径:根据材料“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美洲”,可得出贸易范围的扩大;根据材料“起初殖民者在非洲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西、葡两国屠杀美洲当地土著居民,掠夺金银贵金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可得出进行殖民掠夺;根据材料“17世纪,英、法、荷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可得出通过殖民战争确立殖民霸权;根据材料“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殖民者开始侵占土地、森林,掠夺矿产资源等,把亚非拉作为他们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投资场所,逐渐改变和控制亚非拉的经济命脉”,可得出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升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5世纪后的世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少数国家统治大多数国家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体系的形成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的近代化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的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给殖民地、半殖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的根源。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1年美国排队领取免费午餐的人 1931年日本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新闻报道
1930年苏联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1937年意大利加入德日组织的《反共产国际协定》
历史图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请提取以上图片的信息并对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形势做一简要描述。(要求: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经济大危机下世界形势
1929年,美国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这场经济大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失业人口剧增,由此导致了大量排队领取救济食物的人口。这场经济危机从美国向世界其他地方蔓延,尤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巨大的动荡。遭受经济危机的日本,为了转嫁国内危机,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逐渐走上法西斯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逐渐形成;在欧洲,遭受经济危机困扰的意大利也逐渐走上法西斯大陆,1937年加入德日组织的《反共产国际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也逐渐形成。由于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反而利用这场危机,从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引进技术、人才和机器设备,有力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1931年”、“1930年”“1937年”等信息可知,这些图片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情况,结合所学内容可联系到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由此拟定标题为经济大危机下的世界形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9年,美国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这场经济大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失业人口剧增,由此导致了大量排队领取救济食物的人口。这场经济危机从美国向世界其他地方蔓延,尤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巨大的动荡。遭受经济危机的日本,为了转嫁国内危机,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逐渐走上法西斯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逐渐形成;在欧洲,遭受经济危机困扰的意大利也逐渐走上法西斯大陆,1937年加入德日组织的《反共产国际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也逐渐形成。由于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反而利用这场危机,从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引进技术、人才和机器设备,有力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结合不同国家的具体形势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