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淮南实验中学等四校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皖东南初中四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一大的十二个代表,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二十八年后,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
A. 中共一大召开 B. 中华民国建立
C. 新中国的成立 D. 实施改革开放
2. 《六亿人们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 提高基层治理成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3. 20世纪50年代,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 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 而占全国农户 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为改变这一状况, 我国实行了(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4.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 大跃进时期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5.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这一时期是
A. 政权建立和巩固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A. 《千年巨变》 B. 《峥嵘岁月》 C. 《中国新生》 D. 《伟大转折》
8.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 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 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 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9. 1972年2月21日中午11点30分,尼克松乘坐的美国“空军一号”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向周总理伸出右手,两位领导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反映出( )
A. 中美两国开始交往 B.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中美经济联系紧密 D. 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
10. 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 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 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 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D. 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12.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 土地所有权变化
B. 经济体制的变革
C. 乡镇企业的出现
D. 农民积极性提高
13. 老陈曾经是人民日报的一位编辑,现在退休在一家博物馆做志愿者,有一次老陈动情地给参观者说:“46年前我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雷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老陈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应是( )
A. B.
C. D.
14. “一人包产全家干,村头不见闲人站”“老包进了村,人人笑盈盈,你紧我也紧,一亩一千斤”。这些民谣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 B. 扩大了农产品的流通范围
C. 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兴起 D.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5.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其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 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 增强企业活力
16. 1992年,当看到这艘大船摇摆不定、有颠覆的危险时,88岁高龄的邓小平不顾年高体弱,挺身而出,再次跳上船头,提出了( )
A. 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 计划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7.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8. 有史学家认为,中国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所有制崇拜”。三次思想解放共同的作用是( )
A. 冲破了个人崇拜 B. 解决了所有制问题 C. 突破了计划经济 D. 带来了思想的跃进
19. 近年来,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建设和成立“亚投行”等方式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这说明( )
A. 中国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B. 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C. 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D.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0. 如图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 绿色 B. 创新 C. 协调 D. 开放
21. 习近平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在( )
A. 中共十七大 B. 中共十八大
C 中共十九大 D. 中共二十大
22.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一总方略是
A. “两个100年”奋斗目标
B.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 改革开放
D. “一带一路”建设
23. 口号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如下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广为流传的口号。下列历史解释准确的是( )
时间 1950年 1978年 1992年 2018年
口号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发展才是 硬道理 幸福是奋斗 出来的
A. 新中国前期的口号都和革命战争有关
B. 建国以来口号都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不同时期的口号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D. 国际环境的变化是影响口号的决定性因素
24. 张某某同学在学习《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制作了下面的年代尺,请你将下面年代尺④处补充完整(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马克思主义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5. 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对学习历史十分重要。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B. 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D. 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 辨别下列史实,并改错。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
(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修筑了南京长江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
(3)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购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4)1992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7. 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立国战争篇】
材料一:战争的胜利,使神州大地上“崇美、亲美、恐美”的空气为之一扫,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出了中国军队100多年来在世界战争舞台上出色的表现,打出了八面威风,打出了持续整整半个多世纪中国东部边境的稳定和安然。
——黄学禄《历史的跨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的胜利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制度建设篇】
材料二: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哪些“突出优势”?
【思想引领篇】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回答,这位学所者认为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
【经济发展篇】
材料四:一五计划成就分布图
(4)根据材料四分析,该分布图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有哪些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复兴之路的认识。
28. 中国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用生命书写的不朽华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的是;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填序号)
材料二: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技术水平落后,劳动模范的劳动方式以体力劳动为主,为了调动广大工农阶级的生产积极性,党和政府评选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劳模评选主要以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为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家”具有了劳模参选资格。同时,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此时劳模形象呈现技术化、高知化特征,如科学家、高技术产业工人等。
——摘编自《“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2)根据所学知识,请列举一位20世纪50-70年代的劳模,并概括其贡献。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四、活动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6分。)
29. 某校八年级(6)班王老师准备给同学们上一节历史活动课,在课前精心准备了一些图文史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图像证史】
图片说明:①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③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积极报名。
(1)请将以上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填序号)
(2)请任选其中一张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事件的影响。
【词汇述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新词汇不断涌现
经济类 生活类
承包制、股份制、民工潮; 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 平板、网购、新能源汽车; 电子榨菜、多巴胺穿搭……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我国新词汇不断涌现的原因。
(4)依据以上信息,概括本次历史活动课的主题。皖东南初中四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一大的十二个代表,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二十八年后,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
A. 中共一大召开 B. 中华民国建立
C. 新中国的成立 D. 实施改革开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二十八年后,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和所学可知,“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所以“二十八年后”指的是1949年,这个革命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项正确;中共一大召开是在1921年7月,与“二十八年后”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华民国建立者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实施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与“二十八年后”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 《六亿人们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 提高基层治理成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可得出这次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B项是1949年的一届政协会议,排除B项;C项提出于80年代,排除C项;D项是90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
3. 20世纪50年代,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 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 而占全国农户 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为改变这一状况, 我国实行了(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故材料中出现了“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 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 而占全国农户 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这样的状况,为改变这一状况,1950---1952年在新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A项正确;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而不是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排除B项;“一五计划”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逐步实现三大改造,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 大跃进时期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5.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并结合所学知识,是指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是指一五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因此①②正确,A项正确;1956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不符合题干信息,因此③错误,BC项包含③,排除BC项;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与一五计划不符,因此④错误,D项包含④,排除D项。故选A项。
6.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这一时期是
A. 政权建立和巩固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成就是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到 1965 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 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 青、包兰等铁路。故C符合题意;政权建立和巩固时期是1949-1952年,排除A;三大改造时期是1953-1956年,排除B;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1978年以后,排除D。故选C。
7.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A. 《千年巨变》 B. 《峥嵘岁月》 C. 《中国新生》 D. 《伟大转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生》是指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当家作主;西藏和平解放从政治上,抗美援朝从军事上,土地改革从经济上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因此,应集中在《中国新生》,故C项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B项是中共民主革命历程,D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均与题干“前四集”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8.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 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 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 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842年我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被迫成为通商口岸,而改革开放后宁波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例证,A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被迫成为通商口岸,排除B项;《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被迫开放,成为列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不属于开放的辉煌成果,排除C项;《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的开放,是中国国力衰落的见证,也是“落后就要挨打”的真实写照,排除D项。故选A项。
9. 1972年2月21日中午11点30分,尼克松乘坐的美国“空军一号”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向周总理伸出右手,两位领导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反映出( )
A. 中美两国开始交往 B.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中美经济联系紧密 D. 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72年、尼克松”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非中美两国开始交往,排除A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与中国签订了互享最惠国待遇的贸易协定,中国也进入了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模式的改革开放阶段,中美经贸关系由此正常化发展,排除CD项。故选B项。
10. 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A项;土地改革完成,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此时我国还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1.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 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 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 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D. 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诞生的时候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B项认识错误,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A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12.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 土地所有权变化
B. 经济体制的变革
C. 乡镇企业的出现
D 农民积极性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文的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的体现。CD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 老陈曾经是人民日报的一位编辑,现在退休在一家博物馆做志愿者,有一次老陈动情地给参观者说:“46年前我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雷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老陈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应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46年前我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雷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张报纸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项正确;“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反映的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与题干“改革开放”不符,排除A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题干“改革开放”不符,排除B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题干“改革开放”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 “一人包产全家干,村头不见闲人站”“老包进了村,人人笑盈盈,你紧我也紧,一亩一千斤”。这些民谣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 B. 扩大了农产品的流通范围
C. 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兴起 D.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人包产全家干,村头不见闲人站”“老包进了村,人人笑盈盈,你紧我也紧,一亩一千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推行以包干到户等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D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民使用,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扩大了农产品的流通范围无关,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农业发展,未提及乡镇企业,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其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 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 增强企业活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1984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D项正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排除A项;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是企业资本扩张的需要,排除B项;政企分开、自负盈亏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
16. 1992年,当看到这艘大船摇摆不定、有颠覆的危险时,88岁高龄的邓小平不顾年高体弱,挺身而出,再次跳上船头,提出了( )
A. 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 计划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92年……邓小平”,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项正确;《实现四化,永不称霸》的文章发表于197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1988年9月5日提出的重要论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的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这些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7.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带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并逐渐发展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开辟出的正确道路,D项正确;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与革命道路不符,排除A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的,排除B项;“以阶级斗争为纲”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8. 有史学家认为,中国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所有制崇拜”。三次思想解放共同的作用是( )
A. 冲破了个人崇拜 B. 解决了所有制问题 C. 突破了计划经济 D. 带来了思想的跃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所有制崇拜”。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带来了思想的跃进,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D项正确;冲破了个人崇拜不符合第二次和第三次思想解放,排除A项;第一次思想解放与“解决了所有制问题”和“突破了计划经济”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19. 近年来,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建设和成立“亚投行”等方式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这说明( )
A. 中国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B. 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C. 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D.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建设和成立‘亚投行’等方式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中国在以自己的努力发展惠及世界,C项正确;中国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发展中国家的内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0. 如图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 绿色 B. 创新 C. 协调 D. 开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发展理念指的是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依据图片信息“国产大型客机C919”“中国‘天眼’”“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可知,题干的重大科技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故B符合题意,ACD与图片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21. 习近平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在( )
A. 中共十七大 B. 中共十八大
C. 中共十九大 D. 中共二十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习近平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结合所学可知,是2022年召开的中共二十大,根据题意,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党一百年——2021年时已经完成,下一步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根据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一总方略是
A. “两个100年”奋斗目标
B.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 改革开放
D. “一带一路”建设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问题也很重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扭住事业发展中根本性、全局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擘画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保障,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 口号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如下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广为流传的口号。下列历史解释准确的是( )
时间 1950年 1978年 1992年 2018年
口号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发展才是 硬道理 幸福是奋斗 出来的
A. 新中国前期的口号都和革命战争有关
B. 建国以来口号都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不同时期的口号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D. 国际环境的变化是影响口号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广为流传的口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口号可以反映的一定的时代特征。例如1950年,面临的是朝鲜战争爆发,威胁中国的安全,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78年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2017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18年新年贺词,因此不同时期的口号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口号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无法得出新中国成立前的口号问题,排除A项;建国以来口号都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说法错误,例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不是,排除B项;“决定性因素”说法绝对,题干涉及的口号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不单纯是国际环境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4. 张某某同学在学习《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制作了下面的年代尺,请你将下面年代尺④处补充完整(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马克思主义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D项正确;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C项。故选D项。
25. 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对学习历史十分重要。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B. 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D. 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了土地革命、抗美援朝战争,以巩固新生政权,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196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 辨别下列史实,并改错。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
(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修筑了南京长江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
(3)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购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4)1992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答案】(1)正确。 (2)错误,把“南京长江大桥”改为“武汉长江大桥”。
(3)错误,把“购买”改为“赎买”。
(4)错误,把“中共十五大”改为“中共十四大”。
(5)正确。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原题正确。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修筑了武汉长江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故原题错误,把“南京长江大桥”改为“武汉长江大桥”。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原题错误,把“购买”改为“赎买”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原题错误,把“中共十五大”改为“中共十四大”。
【小问5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故原题正确。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7. 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立国战争篇】
材料一:战争的胜利,使神州大地上“崇美、亲美、恐美”的空气为之一扫,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出了中国军队100多年来在世界战争舞台上出色的表现,打出了八面威风,打出了持续整整半个多世纪中国东部边境的稳定和安然。
——黄学禄《历史的跨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的胜利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制度建设篇】
材料二: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哪些“突出优势”?
【思想引领篇】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回答,这位学所者认为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
【经济发展篇】
材料四:一五计划成就分布图
(4)根据材料四分析,该分布图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有哪些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复兴之路认识。
【答案】(1)影响: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突出优势: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
(3)指的是:邓小平理论。
(4)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优先发展重工业。
(5)认识: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政策制定要立足本国国情;改革是强国之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调动人民积极性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一“战争的胜利,使神州大地上‘崇美、亲美、恐美’的空气为之一扫,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根据材料一“打出了中国军队100多年来在世界战争舞台上出色的表现,打出了八面威风,打出了持续整整半个多世纪中国东部边境的稳定和安然”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小问2详解】
突出优势:根据材料二“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可知,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
【小问3详解】
指的是:根据材料三“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小问4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四“一五计划成就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分布、工业类型进行分析可知,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是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优先发展重工业。
【小问5详解】
认识: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五计划等信息,从国家的独立、政策的制定、改革、国情、人民的积极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政策制定要立足本国国情;改革是强国之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调动人民积极性等。
28. 中国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用生命书写的不朽华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的是;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填序号)
材料二: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技术水平落后,劳动模范的劳动方式以体力劳动为主,为了调动广大工农阶级的生产积极性,党和政府评选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劳模评选主要以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为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家”具有了劳模参选资格。同时,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此时劳模形象呈现技术化、高知化特征,如科学家、高技术产业工人等。
——摘编自《“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2)根据所学知识,请列举一位20世纪50-70年代的劳模,并概括其贡献。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③② (2)【示例】劳模:铁人王进喜 在石油大会战中,为国家分忧解难 为民族争光争气,以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
(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
【小问1详解】
填空: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改革开放,走向国富民强,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国人民强起来了。因此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的是③;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②。
【小问2详解】
劳模:根据材料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可知一位20世纪50-70年代的劳模,如铁人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为国家分忧解难 为民族争光争气,以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
【小问3详解】
认识:根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我们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杰出人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四、活动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6分。)
29. 某校八年级(6)班王老师准备给同学们上一节历史活动课,在课前精心准备了一些图文史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图像证史】
图片说明:①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③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积极报名。
(1)请将以上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填序号)
(2)请任选其中一张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事件的影响。
【词汇述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新词汇不断涌现
经济类 生活类
承包制、股份制、民工潮; 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 平板、网购、新能源汽车; 电子榨菜、多巴胺穿搭……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我国新词汇不断涌现的原因。
(4)依据以上信息,概括本次历史活动课的主题。
【答案】(1)排序:②①③。
(2)示例一:①。影响: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示例二:②。影响:1950年新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示例三:③。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任选一例即可)
(3)原因:国家政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4)主题:党重视和关心农业与农村问题。
【解析】
【小问1详解】
排序:根据题干信息“①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始于1953年;根据题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根据题干信息“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积极报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1978年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按照时间先后排序为②①③。
【小问2详解】
示例一:①。影响:根据题干“①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涉及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示例二:②。影响:根据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涉及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1950年新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示例三:③。影响:根据题干“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积极报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任选一例即可)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新词汇不断涌现”并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等角度进行分析原因,例如国家政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小问4详解】
主题: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等信息,可判断出都与农业和农民相关,因此可确定主题为:党重视和关心农业与农村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安徽省淮南实验中学等四校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