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等6个区联合体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南京联合体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 “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这个“东方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 )
A.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 大陆获得了完全的统一
C.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它标志着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是指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和平解放西藏 C. 西藏民主改革 D. 青藏公路通车
3. 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材料中的“他”是( )
A. 黄继光 B. 彭德怀 C. 邱少云 D. 罗盛教
4. 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C.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
5.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主要得益于(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 195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经济领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此我国政府( )
A. 开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B. 提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推动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 D. 鼓励沿海地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7.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这首诗描述的成就可能包含(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青藏公路的建成 ③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④川藏铁路的通车 ⑤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①②③
8. 下图中,老年妇女捧着她的“选民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应该来自于( )
《一辈子第一回》(国画1954年)
A. 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D. 有了生产的自主权
9. 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后,农业生产效率还是很低,使用传统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种,解决不了翻身农户缺乏口粮的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决定逐步推开( )
A. 国家工业化建设 B. 民主政治建设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0. 1956年,毛泽东曾说:“在我国……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我国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方式是( )
A. 进行互助合作 B. 走集体化道路 C. 实行公私合营 D. 增强企业活力
11.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2. 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共八大的召开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③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④“大跃进”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13.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开始实施,这一方针旨在( )
A. 改变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
C. 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 D. 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
14. 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是下图时间轴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忧国忧民,不畏牺牲 B. 团结协作,勇攀高峰
C. 艰苦创业,求实奉献 D. 心系祖国,严谨治学
16.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如: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下列成就与此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 修建兰新、兰青铁路 B. 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
C. 建成大庆、胜利油田 D. 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7.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A. 真理标准问题 B. 姓"资"姓"社"
C. 党的工作中心 D. 平反冤假错案
18.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留足集体的,其余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这句20世纪70年代末的谚语生动描述了(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农村乡镇企业振兴
C. 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D.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19.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据此,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应该( )
A.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B.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C. 全部资源交给市场配置 D. 加强对市场的科学调控
20. 下图反映了1992-1999年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
A. 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B.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C.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D.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21.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92年的高频词应该是( )
A. 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B.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召开中共十四大
C. 稳定 企业 国企改革 D. 生产技术 科学管理 社会主义现代化
22. “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材料所阐述的思想理论是( )
A. 科学发展观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表明党中央的发展理念是( )
A. 创新 B. 绿色 C. 共享 D. 开放
24. “‘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这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应有之义。”这一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是( )
A.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B. 开展“脱贫攻坚”行动
C. 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5. “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 )
A. 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B. 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C.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飞跃 D.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巩固的根本点和完善发展的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图1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其意义。图2文件于哪次会议通过?该会议确立了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目的是建立什么制度?据材料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
(3)综上所述,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特点。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国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下列分别是图1和图2
(1)
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哪个工业部门?
(2)材料二图1中的工业地域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二图2中工业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哪一决策有紧密联系?对比图1与图2,概括1978年以后中国工业发展的新特点。
(4)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工业崛起的主要原因。
28. 阅读下列表格
时 间 大 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首先从①开始。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②。
1982年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③的社会主义。
④ 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家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建立⑤开发区。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⑥(会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⑦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
(2)请提取表格中三个相关的信息,并据此拟订一个探究性学习主题。
(3)综上所述,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南京联合体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 “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这个“东方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 )
A.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 大陆获得了完全统一
C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人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故这个“东方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A项正确;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大陆获得了完全的统一,排除B项;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
2. “它标志着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是指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和平解放西藏 C. 西藏民主改革 D. 青藏公路通车
【答案】B
【解析】
【详解】1950年,人民解放军克服重重险阻,向青藏高原进军,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它标志着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标志着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B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A排除;CD项与“标志着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不符,排除。故选择B。
3. 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材料中的“他”是( )
A. 黄继光 B. 彭德怀 C. 邱少云 D. 罗盛教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A项正确;彭德怀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总司令,排除B项;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不暴露目标而被烧死的英雄人物,排除C项;罗盛教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牺牲的英雄人物,排除D项。故选A项。
4. 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C.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可知,这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使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国家,排除A项;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是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排除B项;到1971年中国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包围,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排除D项。故选C项。
5.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主要得益于(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结合所学,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农业生产,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1949年,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实施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局面,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6. 195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经济领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此我国政府( )
A. 开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B. 提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推动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 D. 鼓励沿海地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5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和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A项正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推动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是第一五年计划中的一部分,内容片面,排除C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鼓励沿海地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这首诗描述的成就可能包含(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青藏公路的建成 ③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④川藏铁路的通车 ⑤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57年;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可知对应1953-1957年一五计划成就,“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车轮追风”指的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屋脊’建新路”指的是青藏公路通车,①②⑤符合题意;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通车,③不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川藏铁路预计会在2026年竣工通车,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8. 下图中,老年妇女捧着她的“选民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应该来自于( )
《一辈子第一回》(国画1954年)
A. 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D. 有了生产的自主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老年妇女捧着她的“选民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应该来自于行使自己的选举权,C项正确;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1953--1956年的手工业改造,使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选民证”,而不是生产自主权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9. 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后,农业生产效率还是很低,使用传统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种,解决不了翻身农户缺乏口粮的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决定逐步推开( )
A. 国家工业化建设 B. 民主政治建设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土地改革后,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后实施了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使得农民可以集体劳动,实现劳动力的规模化利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C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了我国的工业化基础,与农业不符,排除A项;民主政治建设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我国在农村出现的失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956年,毛泽东曾说:“在我国……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我国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方式是( )
A. 进行互助合作 B. 走集体化道路 C. 实行公私合营 D. 增强企业活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C项正确;在三大改造中,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进行互助合作,排除A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排除B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排除A项;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排除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共八大的召开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③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④“大跃进”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956年①中共八大的召开;1950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1971年③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58年④“大跃进”运动。因此,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②①④③,B项正确;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开始实施,这一方针旨在( )
A. 改变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
C. 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 D. 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了调整国民经济,解决困难,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B项正确;八字方针并未改变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排除A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排除C项;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4. 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是下图时间轴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时间轴信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④正确,D项正确;①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排除A项;②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探索,既有成就,也有不足,但成就是主要的,排除B项;③时期我国主要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忧国忧民,不畏牺牲 B. 团结协作,勇攀高峰
C. 艰苦创业,求实奉献 D. 心系祖国,严谨治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和所学知识可知,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体现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也是这一时期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的体现,C项正确;雷锋是解放军战士,没有体现出忧国忧民精神,排除A项;雷锋精神没有涉及团结协作,排除B项;雷锋精神没有涉及严谨治学,排除D项。故选C项。
16.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如: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下列成就与此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 修建兰新、兰青铁路 B. 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
C. 建成大庆、胜利油田 D. 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并结合所可知,“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其中,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因此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修建兰新、兰青铁路属于交通领域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属于工业建设,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建成大庆、胜利油田属于能源建设成就,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7.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A. 真理标准问题 B. 姓"资"姓"社"
C. 党的工作中心 D. 平反冤假错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全国性辩论的火花。”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因为这篇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11月10日开始的中央工作会议,真理标准问题成为一个热点。与会者结合实际,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指名道姓地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A项正确;姓“资”姓“社”问题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的,排除B项;党的工作中心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排除C项;平反冤假错案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8.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其余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这句20世纪70年代末的谚语生动描述了(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农村乡镇企业振兴
C. 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D.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其余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制度下实行的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A项正确;乡镇企业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下发展的乡村企业,排除B项;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国企改革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与题干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9.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据此,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应该( )
A.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B.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C. 全部资源交给市场配置 D. 加强对市场的科学调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应该宏观调节,加强对市场的科学调控,从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D项正确;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史实,应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排除B项;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不能全部资源交给市场配置,排除C项。故选D项。
20. 下图反映了1992-1999年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
A. 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B.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C.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D.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表”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1999年,我国不断自主地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表明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市场不断扩大,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未涉及城市改革深入展开,排除A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21世纪提出,排除C项;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21.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92年的高频词应该是( )
A. 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B.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召开中共十四大
C. 稳定 企业 国企改革 D. 生产技术 科学管理 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项正确;1953年开始三大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最终建立公有制,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营企业实行责任制,稳定企业的发展,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22. “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材料所阐述的思想理论是( )
A. 科学发展观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D项正确;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提出的,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确立为指导思想,排除B项;在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表明党中央的发展理念是( )
A. 创新 B. 绿色 C. 共享 D. 开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发展理念中,共享是增进人民福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就是在增进人民福祉,因此,是共享,C项正确;籼型杂交水稻体现的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的是绿色,一带一路体现的是开放,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4. “‘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这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应有之义。”这一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是( )
A.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B. 开展“脱贫攻坚”行动
C. 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这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应有之义。”可知,材料“轻关易道”“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现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就是我国当代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实施,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轻关易道”“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而“脱贫攻坚是探索乡村振兴的方式和途径”,排除B项;“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材料未涉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排除C项;“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材料强调的是“轻关易道”“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
25. “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 )
A. 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B. 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C.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飞跃 D.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彻底摆脱”“成为……命运的主人”说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D项正确;“世界历史进程”题干没有世界的含义,排除A项;“经济快速发展”题干没有体现,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党的指导思想,题干也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巩固的根本点和完善发展的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图1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其意义。图2文件于哪次会议通过?该会议确立了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目的是建立什么制度?据材料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
(3)综上所述,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特点。
【答案】(1)时间:1949年9月;
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坚持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各项制度。
(3)特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不断发展与完善。
【解析】
【小问1详解】
时间:根据材料一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会议:根据材料一图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本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小问2详解】
制度:根据材料二“坚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优势:根据材料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巩固的根本点和完善发展的方向。”可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可概括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坚持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各项制度。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不断发展与完善等。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国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下列分别是图1和图2
(1)
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哪个工业部门?
(2)材料二图1中的工业地域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二图2中工业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哪一决策有紧密联系?对比图1与图2,概括1978年以后中国工业发展的新特点。
(4)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工业崛起的主要原因。
【答案】(1)实现国家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
(2)集中在东北地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工业企业数量增多;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出现计算机、原子能、新型材料等新型产业);重视能源开发(重视水利工程的开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集团、公司制)
(4)政府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顺应全球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最高利益”:据材料“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国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知, 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实现国家工业化。
建设规划:据所学可知,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部门:据所学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小问2详解】
特点:据材料“图1中的工业地域的分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一五计划的成就集中在东北地区。
意义:据所学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小问3详解】
会议:据材料“1978年以来现代化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特点:据材料“1978年以来现代化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从工业企业数量增多;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出现计算机、原子能、新型材料等新型产业);重视能源开发(重视水利工程的开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集团、公司制)等方面回答。
【小问4详解】
主要原因:据所学可从政府政策的支持;科技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顺应全球化等角度回答。
28. 阅读下列表格
时 间 大 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首先从①开始。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②。
1982年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③的社会主义。
④ 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家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建立⑤开发区。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⑥(会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⑦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
(2)请提取表格中三个相关的信息,并据此拟订一个探究性学习主题。
(3)综上所述,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案】(1)①农村;②经济特区;③中国特色;④1984;⑤上海浦东;⑥中共十四大;⑦邓小平理论。
(2)主题一:1978年、1982年、1997年,主题: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主题二:1980年、1984年、1990年,主题:对外开放;
主题三:1978年、1980年、1984年,主题:改革开放。
(3)关系:邓小平理论成为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丰富完善邓小平理论。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①是农村。
②: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对外开放先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1980年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故②是经济特区。
③:根据所学可知,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③是中国特色。
④:根据所学可知,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福州、广州、青岛、烟台等14个沿海城市,故④是1984年。
⑤:根据所学可知,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故⑤是上海浦东。
⑥: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⑥是中共十四大。
⑦:根据所学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⑦是邓小平理论。
【小问2详解】
主题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1997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故主题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主题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故1980年、1984年、1990年的主题为对外开放。
主题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是属于对外开放的内容,故1978年、1980年、1984年的主题为改革开放。
【小问3详解】
关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要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经济主要体现为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成为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丰富完善邓小平理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等6个区联合体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