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 解析版)

厦门六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时间:2024-04-24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60分)
1. 在两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生产中,雨季需要排涝,其他季节需要灌溉,因此人们很早就开始修筑水利坝渠。在当时,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集体协作,也就加强了居民的往来,进而推动了国家的出现。这主要说明( )
A. 原始农业需要集体耕作 B. 水利建设保障农业发展
C. 农耕文明源于水域丰富 D. 农业生产促进政权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据材料“在两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生产中……人们很早就开始修筑水利坝渠。在当时,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集体协作,也就加强了居民的往来,进而推动了国家的出现”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发展需要集体协作的浩大工程,推动了国家的出现,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促进国家政权的形成,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对于浩大工程的需求推动了国家的产生,没有涉及原始农业采取的耕作方式,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国家的出现,而非水利设施推动农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两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情况,反映的是农业的发展问题,没有涉及农耕文明的起源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2. 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创造了腓尼基字母,传播到希腊演化为希腊字母,后来又发展为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中世纪时,沿着阿拉伯半岛扩散演变为阿拉米亚字母,又发展出了印度、阿拉伯、亚美尼亚、维吾尔字母。这说明,腓尼基字母发展( )
A. 推动了亚非拉文化的融合 B. 加速了奴隶社会的瓦解
C. 加强了亚欧非文字一体化 D. 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3世纪的腓尼基。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腓尼基字母的传播推动了许多地区文字的形成和发展,而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影响了人们的交流,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D项正确;中世纪美洲还处于独立的发展状态,排除A项;腓尼基字母的发展与奴隶社会的瓦解无关,而且当时有部分地区仍处于奴隶社会的阶段,排除B项;亚欧非的文字均不是一体化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 公元前8一前6世纪,希腊殖民者涌入西西里、意大利半岛南部及西班牙等地区,先后建立了库迈、麦加拉、叙拉古等一系列城邦。希腊不仅与这些殖民城邦进行商品交换,而且通过他们与周围的民族进行商品交换。这表明( )
A. 希腊奴隶制帝国渐成雏形 B. 希腊背弃了民主政治
C. 地中海沿岸联系得到加强 D. 希腊化时代加速到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希腊不仅与这些殖民城邦进行商品交换,而且通过他们与周围的民族进行商品交换。”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的殖民扩张增强了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经济联系,C项正确;古希腊实行的是奴隶制民主制度,并非帝国,排除A项;“希腊背弃了民主政治”史实表述错误,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带来“希腊化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4. 如表为波斯帝国部分行省的名称和主要功能,据表可知,波斯帝国各行省( )
行省名称 美底亚 吕底亚 巴比伦 埃及 巴克特底亚 索格迪亚 犍陀罗 亚美尼亚
主要功能及特征 行政中心 经济中心、资源丰富 文化和宗教重要性 战略位
置、粮食
生产 边境省份、抵御游牧部落 边境省份、重要贸易路线 文化交流 缓冲国家、军事重要性
A. 是为抵御游牧民族而设的 B. 主要职能受地理位置影响
C. 总督是政权的最高主宰 D. 阻碍波斯帝国文明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巴克特底亚位于北方边境,成为抵御游牧部落的要地,美底亚为波斯帝国崛起的地区,位于帝国中心地带,成为行政中心,可见各行省主要职能受地理位置影响,B项正确;抵御游牧民族是巴克特底亚的主要功能,而非所有行省的主要功能,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行省的主要功能,未提及官员设置,不能得出总督的地位情况,排除C项;行省制有利于加强波斯帝国对庞大疆域的治理,发挥各行省的优势和作用,非阻碍波斯帝国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
5. 据考证,进入公元1世纪以后,印度商人进一步向马来半岛及其以东扩展,东南亚许多地方的民众开始信仰佛教和印度教,其在印度尼西亚范围内带来了婆罗门教,其中以印度教的湿婆教派为最主要,在东加里曼丹出现了湿婆教的古代王国。这说明( )
A. 印度商人是文化外传的主导者 B. 传播宗教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动力
C. 民族迁徙促进了区域文明演进 D. 经济交往推动了宗教文化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公元1世纪”“印度商人”“东南亚许多地方的民众开始信仰佛教和印度教”“婆罗门教”“在东加里曼丹出现了湿婆教的古戴王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印度商人的贸易往来使得印度宗教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地区,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印度商人推动了印度文化外传,但无法判断商人是文化外传的主导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伴随着商业进行了传播,但不能说明宗教是对外贸易的动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推动了文明的交流,而非民族迁徙促进了文明演进,排除C项。故选D项。
6. 在中世纪的西欧,曾出现给予城市的种种“特许状”,甚至出现把王权限制在法律之下,确立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原则的《大宪章》以及承载民族文化的教育机构等。这说明中世纪的西欧( )
A. 宗教神学无益于社会发展 B. 社会孕育着转型的力量
C. 封建主的权力已实现让渡 D. 王权已经形成集权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特许状”背后的城市自治、《大宪章》背后的限制王权、教会和城市创办大学背后的文化发展都显示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B 项正确;宗教神学无益于社会发展说法过于绝对,对于救济和社会治理还是有一定作用,排除A项;“权力让渡”说法不正确,排除C项;王权已经形成集权体制的说法不符合题干材料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
7. “他们经营着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晶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和精美织物;他们的冒险还来到之前从未有过系统的远距离贸易的地区;他们带着驼队穿越撒哈拉沙漠,用食盐、钢、铜和玻璃从西非诸王国换回黄金和奴隶;他们造访东非沿海地区,从那里获得奴隶和兽皮等当地的土特产。”这里的“他们”( )
A. 成为亚欧非交流的桥梁 B. 垄断商路威胁西欧市场
C. 引领航海时代促进全球联系 D. 开通丝绸之路推动东西贸易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他们经营着各种商品,并在不同地区进行贸易活动,包括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品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等,还穿越撒哈拉沙漠进行贸易,造访东非沿海地区获取当地特产,这表明他们在亚欧非之间起到了交流和连接的作用,他们是阿拉伯商人,成为了亚欧非交流的桥梁,A项正确;垄断商路威胁西欧市场是奥斯曼帝国,材料中描述的是阿拉伯商人,排除B项;引领航海时代促进全球联系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家,排除C项;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推动东西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8. 10世纪末,日本一些封建领主纷纷要求朝廷免除中央征税官吏进入庄园的特权。例如东大寺茜部庄规定了该庄园的不入特权:“四至为界,检田使、收纳使、四度使永不得入部。”这一现象表明当时日本( )
A. 幕府政权威胁了天皇统治 B. 封建依附关系日趋强化
C. 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D. 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世纪末(日本)。根据材料“10世纪末,日本一些封建领主纷纷要求朝廷免除中央征税官吏进入庄园的特权”可知,日本庄园主要求朝廷免除中央征税官吏进入庄园的特权,这说明庄园主对中央征税官吏的威胁,反映了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D项正确;日本的幕府政权建立于公元12世纪,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农民对于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排除B项;选项错在“开始”,通过材料无法推断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9. 从非洲内部进行考察,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曾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材料的主旨是( )
A. 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 B. 探索非洲历史文化遗产任重道远
C. 气候条件导致大津巴布韦的衰落 D. 战争对文明扩张和融合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非洲内部进行考察,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曾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封闭的环境不利于文明发展和传承,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文明交流的重要意义,并非强调探索非洲历史,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气候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文明交流,没有特指通过战争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10. 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同时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一样,他们都曾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还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体现了( )
A. 美洲各文明间存在密切联系 B. 美洲文明深受欧亚文明影响
C. 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共通性 D. 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相似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洲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与世界其他地区基本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但在国家建立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与世界其他地区依然有共同之处,由此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共通性,C项正确;虽然美洲各地文明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但并不能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紧密,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前,美洲与亚欧大陆处于相对隔绝状态,因此美洲文明没有深受欧亚文明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明内容上有相似性,但并不能说是起源上有相似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在农业为主的社会里,中世纪西欧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与中东、印度和中国相比,是比较低下的。当奥斯曼土耳其堵塞了地中海东方贸易通道时,欧洲人就不得不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深层原因是( )
A. 西欧自身生产不足 B. 东西方商路阻断 C.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D. 市场需求的扩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在农业为主的社会里,中世纪西欧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与中东、印度和中国相比,是比较低下的。”与“欧洲人就不得不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自身生产不足,为维持社会发展的物质要求,欧洲人需要对外贸易,所以,当奥斯曼土耳其堵塞传统商路时,西欧必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才能满足西欧的发展需求,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东西方商路阻断是直接因素,不是本质原因,排除B项;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表现为对于市场,原料以及资金的需要,但是材料主要表现“西欧自身生产不足”,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西欧自身生产不足”,而“市场需求的扩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500年以后,大航海时代到来,16-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率先成为两大殖民强国而傲视全球。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阶段性特征的是( )
A. 西班牙、葡萄牙成为工业强国 B. 东方已成为西葡的投资场所
C. 西班牙、葡萄牙大肆输出商品 D. 西、葡尚无力征服农耕大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率先成为两大殖民强国而傲视全球,但其在殖民地掠夺的财富并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西班牙和葡萄牙没有能力征服农耕大国,很快就衰落下去了,D项正确;西班牙、葡萄牙属于封建国家,不是工业强国,排除A项;西班牙和葡萄牙掠夺的财富挥霍在上层人物的个人享受之中,并没有进行投资,排除B项;西班牙、葡萄牙属于封建国家,不可能大肆输出商品,史实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3. 16世纪的西欧上层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贵族往往以来自海外的金银珠宝、茶叶香料等奢侈品的多寡作为显示社会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为此他们不惜挥金如土甚至借高利贷,却又因为经营不善而经常无法偿还。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
A. 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 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 D. 表明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西欧)。根据题干的时间和主题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材料中贵族的行为导致贵族势力的衰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C项正确;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海外殖民扩展,材料与此无关,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封建制度逐渐衰落,且材料不涉及封建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7世纪中期,一名非洲奴隶逃到了北美的英国殖民地。在那里,他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和欧洲移民共同生活。这种“共同生活”状况最可能导致( )
A. 殖民地的政治独立 B. 非洲文化的消亡 C. 跨文化交流和融合 D. 身份差异的消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中期(非洲、美洲)。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中期,非洲奴隶将非洲文化带到了北美,非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欧洲文化在美洲交融、发展,反映了跨文化交流和融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融合,与殖民地独立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非洲文化没有消亡,排除B项;非洲人、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存在着身份差异,没有消除,排除D项。故选C项。
15. 17、18世纪,荷兰商人在葡属巴西租地,承包给当地庄园主经营甘蔗种植园;在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租地,大面积损毁热带森林,建起甘蔗种植园,主要依靠从牙买加买来的奴隶耕种。荷兰商人的行为( )
A. 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 B. 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
C. 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 D. 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根据材料“在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租地,大面积损毀热带森林,建起甘蔗种植园,主要依靠从牙买加买来的奴隶耕种”可知,荷兰商人通过租地经营甘蔗种植园,并使用奴隶进行生产,这有利于积累资本,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荷兰商人通过租地经营甘蔗种植园,并使用奴隶进行生产,没有体现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题干中荷兰商人的行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与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无关,排除C项;干中荷兰商人的行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6. 14世纪中期到15世纪末之前,佛罗伦萨是一个人才流入型国家,有才能的人都向往佛罗伦萨,都愿意去佛罗伦萨。这主要缘于佛罗伦萨( )
A. 自由宽松的人文氛围 B. 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
C. 民主共和的政治环境 D. 信仰宽容的宗教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中期到15世纪末之前(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14世纪中期到15世纪末之前,佛罗伦萨是一个人才流入型国家,主要是因为当时文艺复兴的开展,人文主义思想盛行,具有宽松自由的人文氛围,A项正确;自然科学17世纪兴起,排除B项;意大利当时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排除C项;当时尚未开展宗教改革,因此信仰宽容的宗教政策无法实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7. 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达·芬奇通过解剖了解了人体结构,伽利略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了"地心说"的谬误,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文艺复兴波及范围日益广泛 B. 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思想解放
C. 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 欧洲社会孕育了转型的力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与自然科学的突破,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思想解放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D项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属于地理学的突破,属于自然科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或与思想解放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麦哲伦环球航行并非自然科学突破,而是对自然科学“地圆说”的验证,排除C项。故选D项。
18. 伏尔泰指出:“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这一主张旨在( )
A. 抨击封建神学理论 B. 揭示人类的自私本性
C.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 强调法律创立的艰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可知,伏尔泰认为立法者制定法律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就揭示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从而能够看出伏尔泰是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C项正确;抨击封建神学理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揭示人类的自私本性并非伏尔泰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创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9. 下表来克星顿枪声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述,据此推知( )
记述 出处
“在正规军向我们射击之前,我们队伍中没有任何人发射一枪一弹,正规军继续射击,直到我们全部逃逸。” 现场民兵们的证词,1775年
“一旦我们接近他们,他们开了一或两枪,我们人在没有命令之下匆忙射击,造成他们逃跑。” 英军中尉约翰·巴克日记,1775年
“(统率英军的少校说)他骑马上前,命令他们解散,他们没有立刻照做……当他转身时,他听到了两或三声枪响……民兵们逃命去了。”
耶鲁学院校长斯泰尔斯日记,1775年
A. 英国士兵首先向北美民兵开枪 B. 英国士兵遵照命令开火
C. 北美民兵首先向英国士兵开枪 D. 北美民兵并未坚守抗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75年(美洲)。据材料可知,从证词中,可以获得一个相同的信息,即北美的民兵在略加抵抗后,撤退逃命去了,也就是北美民兵并未坚守抗敌,D项正确;民兵认为英军先开的枪,而英军认为民兵先开的枪,所以,无判定谁先开的枪,排除AC项;英军中尉认为,英军是在没有命令之下的匆忙射击,而非遵照命令,排除B项。故选D项。
20. 亚伯拉罕·林肯和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一个是美国民选总统,一个是俄国世袭沙皇,在历史上两人都获得了“解放者”的美誉。两位“解放者”都( )
A. 推动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 B. 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C. 维护了民族国家主权统一 D. 促进两次工业革命完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据本题材料“亚伯拉罕·林肯”、“亚历山大二世”、“解放者”可知说的是二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林肯解放黑奴,维护了国家统一,为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他们都推动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A项正确;据所学,当时美国、俄国都是独立的,二人没有领导独立战争,排除B项;美国和俄国当时没有遭到侵略,与“维护了民族国家主权统一”无关,排除C项;两位“解放者”所处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未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21. 1851年,英国举办大博览会,水晶宫展览厅进门处是一块巨大的重24吨的整体煤块。英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表明煤资源的重要性 B. 展览工业革命的成果
C. 树立先进的国家形象 D. 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年英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水晶宫展览厅进门处是一块巨大的重24吨的整体煤块,象征着国家巨大的力量和工业革命后先进的国家形象,C项正确;煤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成为蒸汽机的主要燃料,依然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先进国家的形成,排除A项;煤炭不是工业成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公众的审美情趣的改善,排除D项。故选C项。
22. 1871年,“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的革命日历。这反映出1871年巴黎公社
A. 未超越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B.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C. 革命目标与之前没有变化 D. 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革命日历”表明1871年巴黎公社深受法国革命时期启蒙思想的影响,D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A排除;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并未背离科学社会主义道路,B排除;法国大革命推翻的是封建专制统治,巴黎公社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政权,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C排除。故选D。
23. 1876年、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个工业研究实验室——爱迪生发明工厂。该实验室招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 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B. 电力技术改变人类生活
C. 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D.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根据题干信息:“该实验室招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这一描述明确体现了科技和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A项正确;题干并未直接提及电力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排除B项;虽然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现象,但题干并未提及垄断组织的形成或发展,排除C项;题干关注的是科技研发与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是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本身,排除D项。故选A项。
24. 1893年,恩格斯在《致保尔·拉法格》一文中写道:“如果法国——可能如此——发出(革命的)信号,但斗争的结局将决定于……德国;而只要英国还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那么即便法国和德国都不能保证最终赢得胜利。”他意在强调( )
A. 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 B. 工人斗争应突破民族国家范围
C. 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D. 西欧国家阶级矛盾呈现不平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材料“如果法国——可能如此——发出(革命的)信号,但斗争的结局将决定于……德国”“而只要英国还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那么即便法国和德国都不能保证最终赢得胜利”体现的是恩格斯主张工人运动应该突破国家范畴,实现联动,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B项正确;材料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无关,排除A项;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与生产力发展程度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阶级矛盾不平衡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B项。
2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国家。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学者将“达摩眼皮变茶树”的故事塑造成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的依据。“茶叶起源于中国”这一原本在西方已被广为接受的观点受到挑战和质疑。这反映出( )
A. 茶叶起源问题众说纷纭 B. 民间传说史料价值高
C. 区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 殖民霸权话语逻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世纪英国在印度等殖民地发展茶叶产业并取得成功,为了宣传英国茶叶的正统和纯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学者将“达摩眼皮变茶树”的故事塑造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的依据,企图利用学术主导权篡改历史、打压其他国家茶叶产业、服务本国贸易和殖民经济发展,这是一种殖民霸权的话语逻辑,D项正确;茶叶起源于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英国学者提出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目的是打压其他国家茶叶产业,而非单纯的学术争论,排除A项;“达摩眼皮变茶树”的故事只是传说,不足以证明印度是茶树原产地,“史料价值高”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英国为了自身利益,炮制“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的观点,而非体现中印文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26. 丽丝同学在学习英国历史时摘录了一首诗(图),它曾是每个英国小学生都需要学习的。作为史料,该诗可以佐证英国( )
大汽船。 “啊,你们到哪里去,你们大汽船啊?” 我们去替你带来面包和牛油, 我们从墨尔本、魅北克、温哥华替你带来, “那么,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你们的大气船呀, “把你的大军舰派出去保护你广大的海洋。”
A. 东方航路的开辟历程 B. 商业革命的重要影响
C. 殖民版图的全球扩张 D. 初等教育的不断推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我们去替你带来面包和牛油,我们从墨尔本、魅北克、温哥华替你带来……把你的大军舰派出去保护你广大的海洋”,可以看出英国通过新型交通工具以及强大的军事力量,推动殖民帝国的扩张,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的全球扩张,并不是新航路开辟,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并不是商业革命,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初等教育的不断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
27. 阅读下面的《非洲形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新航路开辟使殖民活动逐步展开 B. 列强争夺殖民地形势愈发严峻
C. 地理大发现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 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非洲秩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非洲)。从题中图片里的“英埃苏丹”“比属刚果”“葡属东非”“英属索马里”等信息可知,列强撤起瓜分非洲的狂潮,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加紧争夺殖民地,欧洲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激化,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活动发生在15—16世纪,与题中信息不符,排除A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是19世纪末,排除C项;题中未涉及民族解放运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差异,但是经济和社会治理的现代性标志,如现代科学、现代战争武器、机械工业、快速交通、工业组织、有效的税收和执法,以及公共健康、卫生和医学等,无论在何处都非常相似。这反映出当( )
A. 相对平衡的文明格局被打破 B. 欧洲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 经济全球化进程空前加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据题意可知,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在经济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方面非常相似,说明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是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表现,D项正确;各国的发展之间具有相似性,并不能说明文明格局被打破,排除A项;欧洲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期之前,排除B项;各国的发展之间具有相似性不能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29. 1836年,法国学者开始将南部美洲称为“具有拉丁文化特征的美洲”。1856年,面对着美国的南扩,哥伦比亚学者发表《两个美洲》的长诗,吟道:“拉丁美洲人哟/面对着撒克逊人”,“拉丁美洲”的概念从此在南部美洲迅速传播开来。这一概念的传播( )
A. 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战争 B. 强化了拉美人民的区域认同
C. 源于南北美洲文化传统的差异 D. 反映列强争夺拉美日趋激烈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拉丁美洲的概念从此在南部美洲迅速传播开来”,可以看出拉丁美洲作为一个整体的观念在南部美洲的迅速传播,有利于强化人民的区域认同,B项正确;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时间为17世纪末18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南北文化的差异是导致出现拉丁美洲与北美洲不同区域的原因,而不是这一观念广泛传播传播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概念的传播,推动了区域认同,而列强争夺激烈只会激起拉美人民的强烈抵抗,排除D项。故选B项。
30.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804年,海地独立 拉开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 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独立 拉丁美洲国家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C 1879年,埃及祖国党在反英斗争中,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埃及人民取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
D 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是亚洲觉醒的重要表现之一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亚非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是亚洲觉醒的重要表现之一,D项正确;海地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序幕,排除A项;拉丁美洲国家虽然基本实现了独立,但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排除B项;1879年,埃及祖国党在反英斗争最终失败,英国占领埃及,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如此描述19世纪中期的一座工业城镇:“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小说《艰难时世》中描述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工业革命的史料,请说明理由,并指出史料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示例1:不可以。
理由:小说不可以当作史料,小说属于文学艺术,经过了艺术加工,具有虚构性,并且具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作为史料是必须经过严格考证,辨明真伪才可使用。
示例2:可以。
理由: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艰难时世》体现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
问题: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坚持唯物史观;科学性(或真实性,辨别史料真伪);发展性(吸收前沿研究成果);全面性(孤证不立,史料相互印证;史料力求丰富多样,多用原始史料或互补性或多样性,多视角收集史料)
【解析】
【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英国)。
示例1:根据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可知,小说不可以当作史料,所以小说《艰难时世》中描述的内容不可以可以作为研究工业革命的史料。
理由:根据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可知,小说不可以当作史料,小说属于文学艺术,经过了艺术加工,具有虚构性,并且具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作为史料是必须经过严格考证,辨明真伪才可使用。
示例2:根据材料“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并结合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可知,小说《艰难时世》中描述的内容可以可以作为研究工业革命的史料。
理由:根据材料“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并结合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可知,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艰难时世》体现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
问题:根据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可知,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坚持唯物史观;科学性(或真实性,辨别史料真伪);发展性(吸收前沿研究成果);全面性(孤证不立,史料相互印证;史料力求丰富多样,多用原始史料或互补性或多样性,多视角收集史料)
32.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它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之上的,无产阶级的目的就是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政治民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应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主要思想,举两例史实说明该思想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答案】(1)内容: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权力制衡。影响: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冲击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提供精神武器。
(2)思想主张:无产阶级应该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号召无产阶级加强国际合作。说明:1871年,巴黎工人发动起义,建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根据材料“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它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并结合所学得出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权力制衡。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启蒙运动倡导的主要内容及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经济对其他国家等方面回答。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冲击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提供精神武器。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思想主张:根据材料“无产阶级的目的就是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政治民主,……共产党人应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得出无产阶级应该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号召无产阶级加强国际合作。
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所学可以举十月革命和国际工人协会、巴黎公社。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1871年,巴黎工人发动起义,建立巴黎公社。
1917年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大事 损失和破坏情况
欧洲“黑死病” (14-17世纪) 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方发生严重饥荒。
“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来) 新航路开辟后100年间,美洲的印第安人减少90%-95%。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
拿破仑战争 (1792-1815年) 1807年至1809年,拿破仑从普鲁士等国强征了十亿法郎。在从埃及进军叙利亚时,拿破仑将俘获的四千多名战俘全.部杀害。在开罗,法军洗劫并烧毁许多村庄。法军在攻下马德里后屠杀了西班牙两万多名守备部队和三万多名市民。
——根据选择性必修2,《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及相关历史著述整理
材料二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致尼·弗·丹尼尔逊的信》
请选取材料一中的一个事件,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二中恩格斯的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标题:哥伦布大交换的罪恶与进步。
阐释:在哥伦布大交换的过程中,西欧国家为加速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对美洲人民进行殖民掠夺,以欺诈、野蛮掠夺等手段美洲土著从掠夺大量的资金。但是,哥伦布大交换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内容,它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哥伦布大交换"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带来了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使得新航路开辟后100年间,美洲的印第安人减少90%-95%。但是,在另一方面,“哥伦布大交换"促进新旧大陆的物资交换与人口交流,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因此,哥伦布大交换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近代工业文明的到来;另一方面,它给美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由此可知,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能建立在牺牲部分世界人民基础上,应该密切世界交流,共促人类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100年间,美洲的印第安人减少90%-95%。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哥伦布大交换”和所学可知,哥伦布大交换”具有双面性,即破坏性和建设性,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哥伦布大交换的罪恶与进步。关于阐释可从哥伦布大交换对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物种交换、世界文明的发展即对美洲当地人民带来的灾难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厦门六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时间:2024-04-24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60分)
1. 在两河流域地区农业生产中,雨季需要排涝,其他季节需要灌溉,因此人们很早就开始修筑水利坝渠。在当时,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集体协作,也就加强了居民的往来,进而推动了国家的出现。这主要说明( )
A. 原始农业需要集体耕作 B. 水利建设保障农业发展
C. 农耕文明源于水域丰富 D. 农业生产促进政权形成
2. 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创造了腓尼基字母,传播到希腊演化为希腊字母,后来又发展为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中世纪时,沿着阿拉伯半岛扩散演变为阿拉米亚字母,又发展出了印度、阿拉伯、亚美尼亚、维吾尔字母。这说明,腓尼基字母的发展( )
A. 推动了亚非拉文化的融合 B. 加速了奴隶社会的瓦解
C. 加强了亚欧非文字一体化 D. 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3. 公元前8一前6世纪,希腊殖民者涌入西西里、意大利半岛南部及西班牙等地区,先后建立了库迈、麦加拉、叙拉古等一系列城邦。希腊不仅与这些殖民城邦进行商品交换,而且通过他们与周围的民族进行商品交换。这表明( )
A. 希腊奴隶制帝国渐成雏形 B. 希腊背弃了民主政治
C. 地中海沿岸联系得到加强 D. 希腊化时代加速到来
4. 如表为波斯帝国部分行省的名称和主要功能,据表可知,波斯帝国各行省( )
行省名称 美底亚 吕底亚 巴比伦 埃及 巴克特底亚 索格迪亚 犍陀罗 亚美尼亚
主要功能及特征 行政中心 经济中心、资源丰富 文化和宗教重要性 战略位
置、粮食
生产 边境省份、抵御游牧部落 边境省份、重要贸易路线 文化交流 缓冲国家、军事重要性
A. 是为抵御游牧民族而设的 B. 主要职能受地理位置影响
C. 总督是政权的最高主宰 D. 阻碍波斯帝国文明的兴起
5. 据考证,进入公元1世纪以后,印度商人进一步向马来半岛及其以东扩展,东南亚许多地方的民众开始信仰佛教和印度教,其在印度尼西亚范围内带来了婆罗门教,其中以印度教的湿婆教派为最主要,在东加里曼丹出现了湿婆教的古代王国。这说明( )
A. 印度商人是文化外传的主导者 B. 传播宗教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动力
C. 民族迁徙促进了区域文明演进 D. 经济交往推动了宗教文化的传播
6. 在中世纪的西欧,曾出现给予城市的种种“特许状”,甚至出现把王权限制在法律之下,确立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原则的《大宪章》以及承载民族文化的教育机构等。这说明中世纪的西欧( )
A. 宗教神学无益于社会发展 B. 社会孕育着转型的力量
C. 封建主的权力已实现让渡 D. 王权已经形成集权体制
7. “他们经营着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晶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和精美织物;他们的冒险还来到之前从未有过系统的远距离贸易的地区;他们带着驼队穿越撒哈拉沙漠,用食盐、钢、铜和玻璃从西非诸王国换回黄金和奴隶;他们造访东非沿海地区,从那里获得奴隶和兽皮等当地的土特产。”这里的“他们”( )
A. 成为亚欧非交流的桥梁 B. 垄断商路威胁西欧市场
C 引领航海时代促进全球联系 D. 开通丝绸之路推动东西贸易
8. 10世纪末,日本一些封建领主纷纷要求朝廷免除中央征税官吏进入庄园的特权。例如东大寺茜部庄规定了该庄园的不入特权:“四至为界,检田使、收纳使、四度使永不得入部。”这一现象表明当时日本( )
A. 幕府政权威胁了天皇统治 B. 封建依附关系日趋强化
C. 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D. 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
9. 从非洲内部进行考察,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曾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材料的主旨是( )
A. 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 B. 探索非洲历史文化遗产任重道远
C. 气候条件导致大津巴布韦的衰落 D. 战争对文明扩张和融合的重要性
10. 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同时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一样,他们都曾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还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体现了( )
A. 美洲各文明间存在密切联系 B. 美洲文明深受欧亚文明影响
C. 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共通性 D. 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相似性
11. 在农业为主的社会里,中世纪西欧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与中东、印度和中国相比,是比较低下的。当奥斯曼土耳其堵塞了地中海东方贸易通道时,欧洲人就不得不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深层原因是( )
A. 西欧自身生产不足 B. 东西方商路阻断 C.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D. 市场需求的扩大
12. 1500年以后,大航海时代到来,16-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率先成为两大殖民强国而傲视全球。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阶段性特征的是( )
A. 西班牙、葡萄牙成为工业强国 B. 东方已成为西葡的投资场所
C. 西班牙、葡萄牙大肆输出商品 D. 西、葡尚无力征服农耕大国
13. 16世纪的西欧上层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贵族往往以来自海外的金银珠宝、茶叶香料等奢侈品的多寡作为显示社会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为此他们不惜挥金如土甚至借高利贷,却又因为经营不善而经常无法偿还。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
A. 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 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 D. 表明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14. 17世纪中期,一名非洲奴隶逃到了北美的英国殖民地。在那里,他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和欧洲移民共同生活。这种“共同生活”状况最可能导致( )
A. 殖民地的政治独立 B. 非洲文化的消亡 C. 跨文化交流和融合 D. 身份差异的消除
15. 17、18世纪,荷兰商人在葡属巴西租地,承包给当地庄园主经营甘蔗种植园;在法属安的列斯群岛租地,大面积损毁热带森林,建起甘蔗种植园,主要依靠从牙买加买来的奴隶耕种。荷兰商人的行为( )
A. 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 B. 加剧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
C. 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 D. 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16. 14世纪中期到15世纪末之前,佛罗伦萨是一个人才流入型国家,有才能的人都向往佛罗伦萨,都愿意去佛罗伦萨。这主要缘于佛罗伦萨( )
A. 自由宽松的人文氛围 B. 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
C. 民主共和的政治环境 D. 信仰宽容的宗教政策
17. 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达·芬奇通过解剖了解了人体结构,伽利略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了"地心说"的谬误,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文艺复兴波及范围日益广泛 B. 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思想解放
C. 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 欧洲社会孕育了转型的力量
18. 伏尔泰指出:“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这一主张旨在( )
A. 抨击封建神学理论 B. 揭示人类的自私本性
C.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 强调法律创立的艰难
19. 下表来克星顿枪声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述,据此推知( )
记述 出处
“在正规军向我们射击之前,我们队伍中没有任何人发射一枪一弹,正规军继续射击,直到我们全部逃逸。” 现场民兵们的证词,1775年
“一旦我们接近他们,他们开了一或两枪,我们的人在没有命令之下匆忙射击,造成他们逃跑。” 英军中尉约翰·巴克日记,1775年
“(统率英军的少校说)他骑马上前,命令他们解散,他们没有立刻照做……当他转身时,他听到了两或三声枪响……民兵们逃命去了。”
耶鲁学院校长斯泰尔斯日记,1775年
A. 英国士兵首先向北美民兵开枪 B. 英国士兵遵照命令开火
C. 北美民兵首先向英国士兵开枪 D. 北美民兵并未坚守抗敌
20. 亚伯拉罕·林肯和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一个是美国民选总统,一个是俄国世袭沙皇,在历史上两人都获得了“解放者”的美誉。两位“解放者”都( )
A. 推动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 B. 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C. 维护了民族国家主权统一 D. 促进两次工业革命完成
21. 1851年,英国举办大博览会,水晶宫展览厅进门处是一块巨大的重24吨的整体煤块。英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表明煤资源的重要性 B. 展览工业革命的成果
C. 树立先进的国家形象 D. 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
22. 1871年,“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的革命日历。这反映出1871年巴黎公社
A. 未超越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B.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C. 革命目标与之前没有变化 D. 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
23. 1876年、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个工业研究实验室——爱迪生发明工厂。该实验室招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 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B. 电力技术改变人类生活
C. 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D.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24. 1893年,恩格斯在《致保尔·拉法格》一文中写道:“如果法国——可能如此——发出(革命的)信号,但斗争的结局将决定于……德国;而只要英国还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那么即便法国和德国都不能保证最终赢得胜利。”他意在强调( )
A. 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 B. 工人斗争应突破民族国家范围
C. 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D. 西欧国家阶级矛盾呈现不平衡
2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国家。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学者将“达摩眼皮变茶树”的故事塑造成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的依据。“茶叶起源于中国”这一原本在西方已被广为接受的观点受到挑战和质疑。这反映出( )
A. 茶叶起源问题众说纷纭 B. 民间传说史料价值高
C. 区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 殖民霸权话语逻辑
26. 丽丝同学在学习英国历史时摘录了一首诗(图),它曾是每个英国小学生都需要学习的。作为史料,该诗可以佐证英国( )
大汽船 “啊,你们到哪里去,你们大汽船啊?” 我们去替你带来面包和牛油, 我们从墨尔本、魅北克、温哥华替你带来, “那么,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你们的大气船呀, “把你的大军舰派出去保护你广大的海洋。”
A. 东方航路的开辟历程 B. 商业革命的重要影响
C. 殖民版图的全球扩张 D. 初等教育的不断推广
27. 阅读下面的《非洲形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新航路开辟使殖民活动逐步展开 B. 列强争夺殖民地形势愈发严峻
C. 地理大发现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 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非洲秩序
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差异,但是经济和社会治理的现代性标志,如现代科学、现代战争武器、机械工业、快速交通、工业组织、有效的税收和执法,以及公共健康、卫生和医学等,无论在何处都非常相似。这反映出当( )
A. 相对平衡的文明格局被打破 B. 欧洲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 经济全球化进程空前加快
29. 1836年,法国学者开始将南部美洲称为“具有拉丁文化特征的美洲”。1856年,面对着美国的南扩,哥伦比亚学者发表《两个美洲》的长诗,吟道:“拉丁美洲人哟/面对着撒克逊人”,“拉丁美洲”的概念从此在南部美洲迅速传播开来。这一概念的传播( )
A. 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战争 B. 强化了拉美人民的区域认同
C. 源于南北美洲文化传统的差异 D. 反映列强争夺拉美日趋激烈
30.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804年,海地独立 拉开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 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独立 拉丁美洲国家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C 1879年,埃及祖国党在反英斗争中,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埃及人民取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
D 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是亚洲觉醒的重要表现之一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如此描述19世纪中期的一座工业城镇:“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小说《艰难时世》中描述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工业革命的史料,请说明理由,并指出史料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32.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它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之上的,无产阶级的目的就是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政治民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应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举两例史实说明该思想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大事 损失和破坏情况
欧洲“黑死病” (14-17世纪) 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方发生严重饥荒。
“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来) 新航路开辟后100年间,美洲的印第安人减少90%-95%。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
拿破仑战争 (1792-1815年) 1807年至1809年,拿破仑从普鲁士等国强征了十亿法郎。在从埃及进军叙利亚时,拿破仑将俘获的四千多名战俘全.部杀害。在开罗,法军洗劫并烧毁许多村庄。法军在攻下马德里后屠杀了西班牙两万多名守备部队和三万多名市民。
——根据选择性必修2,《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及相关历史著述整理
材料二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致尼·弗·丹尼尔逊的信》
请选取材料一中的一个事件,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二中恩格斯的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 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