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中考历史百题精选之易错题(解析版)

2024年中考历史百题精选之易错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2.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带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  )
A.竹简或木牍上 B.丝帛或麻布上
C.龟甲或兽骨上 D.宣纸上
3.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推动作用
D.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4.《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B.标志“种姓制度”的建立
C.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鉴
5.“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6.“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推行县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7.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8.语言的交流互鉴是历史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pone(玉米饼)、woodchuck(土拨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banana(香蕉)等。结合所学判断,美式英语最早可能出现于(  )
A.17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9.马克思曾预言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场“新的革命”(  )
A.促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B.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C.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D.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10.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政治意义的是(  )
A.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1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这些诗句描述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2.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基于这一变化,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迅速(  )
A.与国民党合作 B.发动南昌起义
C.召开遵义会议 D.进行战略转移
13.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大一统
C.大变革 D.专制皇权加强
14.傅斯年反思五四运动时说“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各种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此材料说明了五四运动(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凝聚了伟大民族力量
15.“第一个建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开拓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一个下罪己诏书批评自己的皇帝。”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
16.1908年,美国人亨利 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1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18.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9.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这表明英国(  )
A.国王退出政治舞台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D.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20.龚书铎在《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化》中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这里“转折”指的是(  )
A.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4年中考历史百题精选之易错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分析】本题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解答】根据题干,“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2.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带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  )
A.竹简或木牍上 B.丝帛或麻布上
C.龟甲或兽骨上 D.宣纸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解答】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题干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龟甲或兽骨上,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3.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推动作用
D.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体现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体现的是民主共和已经深入人心。因此题干材料说明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对古代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
4.《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B.标志“种姓制度”的建立
C.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民法大全》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据“《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可知,《罗马民法大全》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鉴。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罗马民法大全》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无关,排除选项B;选项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民法大全》的相关史实。
5.“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据“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及所学知识可知,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史实。
6.“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推行县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分析】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解答】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正是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内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7.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解答】由题干可知,随着自1980年开始,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不断的发展,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这说明中国在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开放融入世界。
故选:D。
【点评】学生应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并理解这是融入世界的表现。
8.语言的交流互鉴是历史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pone(玉米饼)、woodchuck(土拨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banana(香蕉)等。结合所学判断,美式英语最早可能出现于(  )
A.17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蔗糖烟草等工业原料返回欧洲。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持续了三百多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美式英语最早可能出现于17世纪,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
9.马克思曾预言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场“新的革命”(  )
A.促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B.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C.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D.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影响。“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比蒸汽机使用的更广泛,效率更高。故题干这场“新的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选项B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车的发明有关;选项D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普及有关。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相关史实。
10.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政治意义的是(  )
A.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分析】本题以“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切入点,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是经济方面的意义,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这些诗句描述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分析】根据材料,结合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的相关知识推断出答案。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指的是经过科举考试,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反映的是科举及第后考生的意气风发。二者均与科举制有关,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是门第,排除B项。郡县制是地方上的行政制度,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
12.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基于这一变化,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迅速(  )
A.与国民党合作 B.发动南昌起义
C.召开遵义会议 D.进行战略转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的爆发的相关史实。掌握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南昌起义的背景与影响。
【解答】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据“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及所学知识可知,基于这一变化,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动南昌起义。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13.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大一统
C.大变革 D.专制皇权加强
【分析】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依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特征的知识。
【解答】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因此我们称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特征的理解能力。
14.傅斯年反思五四运动时说“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各种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此材料说明了五四运动(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凝聚了伟大民族力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勃兴,各种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可知,此材料说明了五四运动使群众组织到处涌现,五四运动凝聚了伟大民族力量,D项正确;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项;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排除B项;五四运动中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15.“第一个建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开拓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一个下罪己诏书批评自己的皇帝。”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相关史实。“第一个建立太学”“第一个大力开拓疆土”“第一个开通西域”“第一个下罪己诏书批评自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皇帝是指汉武帝,选项C符合题意;秦始皇、汉高祖和光武帝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B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的相关史实。
16.1908年,美国人亨利 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
【解答】由材料“1908年,美国人亨利 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可知,这主要反映了汽车生产流水线的引用,使福特汽车的竞争力大为增强,其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
1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分析】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汉武帝统治的知识。
【解答】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汉武帝统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8.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古的西欧社会的相关史实。
【解答】由“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可知,它体现了中古西欧社会的分工。在中古西欧社会基督教会统治之下,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故“僧侣”来自于基督教,而非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基督教的相关史实。
19.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这表明英国(  )
A.国王退出政治舞台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D.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据“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可知,这表明英国用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国王退出政治舞台”说法错误,排除A项;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排除C项;美国通过《独立宣言》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英国本身就是民族独立的国家,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史实。
20.龚书铎在《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化》中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这里“转折”指的是(  )
A.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答】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可知,题干中的“转折”指的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中考历史百题精选之易错题(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