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历史 含解析

泉州五中高三历史模拟考试(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8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这可用于说明( )
A. 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 B. 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
C.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D.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
2. 考古专家测量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最大误差0.22毫米,最小误差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同款秦国箭头,尺寸一模一样。这可用来说明秦国( )
A. 地方管理制度严格 B. 国家治理规范严密
C.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D. 统治区域达至江南
3. 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 )
A. 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 B. 士族势力受到削弱
C. 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 D. 商品经济发展迟滞
4. 唐代以前,官员的私人书信不允许利用官方驿传系统传递。宋代允许官员通过递铺传送私人书信,书信中可见异地官员频繁书信往还,叮嘱家事、诗词唱和或交流政见。行旅之中,亦可收寄家书。宋朝允许官员私书入递主要反映了( )
A. 中原与边疆文化联系密切 B. 跨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增多
C. 士大夫群体政治影响增强 D. 基层民众联络需求的扩大
5. 明初学者的笔下,“华夏”一词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
魏校 “我太祖再造华夏”
黄珣 “皇明之兴,高皇帝以神灵睿圣,不阶尺土而统一海宇,再造华夏”
胡应麟 “元都平,四海清,鬼神受职,万方庭列。大藩置神京,汛扫风烟,混一区寓,再造华夏开文明”
A.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 体现儒家思想影响扩大
C. 体现出专制皇权的强化 D. 具有革故鼎新的政治寓意
6.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工人的工资主要由技术熟练程度决定,但受福州木排工的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高于其他工种的影响,木排工的工资较高。这说明福州船政局( )
A. 属于传统的官办手工业 B. 已独立进行劳务核算
C. 普遍采用了大机器生产 D. 劳动力具有商品特性
7. 下表反映了五四运动前后的刊物发表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时间 刊物发表情况
五四运动之前 中文刊物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内容古板,千篇一律,多为文言文
五四运动之后 数百种白话报刊竞相兴起,“新文化”真正成为一场规模空前的“运动”
A. 五四运动使知识界率先觉醒 B. 新思想的社会影响扩大
C. 马克思主义传播受到冲击 D. 白话文开始取代文言文
8.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随着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中国共产党置身于农村游击战争环境,处在如汪洋大海般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下图是1930年赣西南地区和西地区党员成分的占比情况。
这种现象说明
A 党思想组织建设需加强 B. 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C. 中共斗争方式作出调整 D. 农民成为革命的领导者
9. 下面“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导致图中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 B. 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C. 原有经济基础的差异 D.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确立
10. 如图是1983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的漫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漫画自拟题目写——篇议论文。当时不少考生看不懂题意,甚至有位考生在作文中写了“一个农村的坏分子,要把公社的大坝挖穿,幸亏没有挖穿,不然就出大事”的故事。这说明当时( )
A. 民众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B. 人民公社体制依然保有活力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D. 思想解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11. 据《吉尔伽美什与阿伽》记载,两河流域城邦时代(约公元前3200年一前2350年)早期,城邦首领、长老大会和城市大会共同组成城市决策机构,首领的决定名义上需得到长老大会和城市大会同意。这表明,当时的苏美尔文明( )
A. 政制保留原始民主遗风 B. 官僚系统的日益完善
C. 受古希腊城邦制度影响 D. 已形成地区性大帝国
12. 中世纪的欧洲,市场交换的价格往往是按照习俗和惯例来制订,其道德的公平成为衡量价格的尺度;16—17世纪,交换的价格逐渐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制订。这一变化( )
A.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C. 促进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 取决于贸易中心的转移
13. 据统计,从1724年到1789年间,法国获得默许出版的图书共12610部。其中,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增长尤为显著。这一书籍出版趋势表明法国( )
A. 专制王权达到顶峰 B. 文艺创作冲破了神学束缚
C. 启蒙理性得到成长 D. 大革命推动政治文化重构
14. 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掺假十分严重。1860年,英国通过了《食品掺假法》。该法令第一次确立了“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的思想。这反映了( )
A. 经济发展促进政府职能的完善 B. 英国注重立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 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主法治建设 D. 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产生
15. 1873年,日本成为最早接受格列高利历(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制定的历法)的非基督教国家,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宣布接受格列高利历,但是法国在大革命时期曾废除格列高利历推行共和历,1929年苏联也曾用新的历法取代格列高利历。这说明( )
A. 各国历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B. 宗教深刻影响各国历法选择
C. 格列高利历精确性仍有待提高 D. 历法改革易受政治因素影响
16. 1974年,美国颁布贸易法,允许总统与他国签订贸易协定,以协调、降低或消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同时又授予总统对他国贸易行使报复的权力,规定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而反对他国在双边贸易中的不公正行为。该贸易法的制定基于( )
A. 美国世界经济霸权增强 B. 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
C. 自由放任政策弊端显现 D. 世界经济旧秩序瓦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研究视角等方面的差别,中西史学界对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英国国内辉格派史学家认为这次革命的“光荣”之处就在于议会最终战胜了国王。“革命”一词的意义并不是指用暴力将政权由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的手中,而是意指事物发展像车轮一样又转回原处(英文中“革命”“revolution”一词的原来意思为“循环,回到原处”)。托利派思想代表人物休谟认为:没有权威,自由就不能存在;建立政府不是为了提供自由,而是为了提供正义;对当权政府的反抗,是不可饶恕的行为。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则认为,在“革命方案”中,“没有一朵王冠上的花被触动,没有一种新的权利给予了人民”。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上述材料是不同学者对英国“光荣革命”的评价,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两个视角或方向、立场,对“光荣革命”得出简要的评价,并进行阐释。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浒传》部分引文
引文 出处
嘉佑三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989—1052年)。 《水浒传》楔子
(宋江)清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江撒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 《水浒传》第二十回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 《水浒传》第七十回
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材料二 中国自汉武帝开始启用年号,并以年号纪年,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改过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1056年9月,宋仁宗废止了使用两年的年号“至和”,启用第九个年号“嘉祐”,直至嘉祐八年宋仁宗病逝。
——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与年号总表》
材料三 东昌府,元东昌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据《明史·地理志》卷四十八
综合上述材料,评析《水浒传》史料价值。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
——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 某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内容中,作出如下探究设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题 史实 核心
西方人文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渊源 14—17世纪文艺复兴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1517年德意志宗教改革 个人信仰自由
17—18世纪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阐释: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个性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宗教改革否定教权,确立了个人信仰的自主权,提倡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17—18世纪,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批判教权和专制王权,倡导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提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政治学说,为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思想武器。
请参照上述设计示例,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完成一份探究设计。(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泉州五中高三历史模拟考试(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8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这可用于说明( )
A. 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 B. 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
C.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D.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和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均出土了龙形器物,这些器物虽然位于不同的区域,但都反映了共同的“龙”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C项正确;共同的“龙”文化说明区域之间可能存在文化交流,但是不能说明龙文化是区域之间交流的桥梁,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三处遗址,不能说明龙是中国先民的共同信仰,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排除D项。故选C项。
2. 考古专家测量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最大误差0.22毫米,最小误差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同款秦国箭头,尺寸一模一样。这可用来说明秦国( )
A. 地方管理制度严格 B. 国家治理规范严密
C.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D. 统治区域达至江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由材料中“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秦国箭头尺寸一模一样”可知,秦国对武器制造和管理严格规范,误差较小,说明这时期国家治理相当严密,B项正确;规范制造箭头不属于地方管理行为,排除A项;秦国中央集权逐渐加强表现为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材料主要涉及“秦朝的兵器制作”,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C项;材料主要表现“秦朝的箭头制作”,江苏出土这些箭头,说明江南地区在秦朝有“武器制造业”,无法得出“秦国占领江南”的结论,即无法得出秦国统治区域达到江南地区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3. 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 )
A. 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 B. 士族势力受到削弱
C. 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 D. 商品经济发展迟滞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可知,三国时期的田庄命名上倾向于跟军事相关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是国家大分裂时期,田庄在命名上多以与军事相关名称主要起到威慑作用;根据材料“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可知,东晋时期田庄命名基本不再用与军事相关名称,转而用别墅,说明这一时期不需要过多用名称威慑,政局相对稳定,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强大,排除B项;田庄本质上是大土地所有制,不管是三国还是东晋南朝都一样,材料体现的是到魏晋南朝时期政局相对稳定,不能体现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的信息与商品经济发展不相关,材料体现的是到魏晋南朝时期,政局相对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
4. 唐代以前,官员的私人书信不允许利用官方驿传系统传递。宋代允许官员通过递铺传送私人书信,书信中可见异地官员频繁书信往还,叮嘱家事、诗词唱和或交流政见。行旅之中,亦可收寄家书。宋朝允许官员私书入递主要反映了( )
A. 中原与边疆文化联系密切 B. 跨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增多
C. 士大夫群体政治影响增强 D. 基层民众联络需求的扩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递铺系统允许官员传递私人书信,这反映出宋代士大夫群体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影响增强,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士大夫群体政治影响增强,材料未体现中原与边疆文化联系,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士大夫群体政治影响增强,材料未涉及区域经济活动增长,排除B项;政府官员并非基层民众,排除D项。故选C项。
5. 明初学者笔下,“华夏”一词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
魏校 “我太祖再造华夏”
黄珣 “皇明之兴,高皇帝以神灵睿圣,不阶尺土而统一海宇,再造华夏”
胡应麟 “元都平,四海清,鬼神受职,万方庭列。大藩置神京,汛扫风烟,混一区寓,再造华夏开文明”
A.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 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扩大
C. 体现出专制皇权的强化 D. 具有革故鼎新的政治寓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学者强调“再造华夏”,其目的在于凸显明代鼎革所具有的超越朝代更迭的重大意义,反映了革故鼎新的政治寓意,D项正确。“华夏”思想无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A项;华夏思想不属于儒家思想的内容,排除B项;本题材料强调强调明初学者的主张,不能得出“专制皇权的强化”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6.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工人的工资主要由技术熟练程度决定,但受福州木排工的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高于其他工种的影响,木排工的工资较高。这说明福州船政局( )
A. 属于传统的官办手工业 B. 已独立进行劳务核算
C. 普遍采用了大机器生产 D. 劳动力具有商品特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根据材料“福州船政局工人的工资主要由技术熟练程度决定,但受福州木排工的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高于其他工种的影响,木排工的工资较高。”可知,福州船政局工人工资受到市场因素影响,说明其劳动力具有明显的商品特性,D项正确;福州船政局属近代企业,选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福州船政局已独立进行劳务核算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福州船政局普遍采用了大机器生产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7. 下表反映了五四运动前后的刊物发表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时间 刊物发表情况
五四运动之前 中文刊物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内容古板,千篇一律,多为文言文
五四运动之后 数百种白话报刊竞相兴起,“新文化”真正成为一场规模空前的“运动”
A. 五四运动使知识界率先觉醒 B. 新思想的社会影响扩大
C. 马克思主义传播受到冲击 D. 白话文开始取代文言文
【答案】B
【解析】
【详解】五四运动之后,数百种白话报刊竞相兴起,“新文化”真正成为一场规模空前的“运动”,说明新文化运动推动报刊面貌焕然一新,促进新思想传播,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A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排除C项;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8.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随着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中国共产党置身于农村游击战争环境,处在如汪洋大海般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下图是1930年赣西南地区和西地区党员成分的占比情况。
这种现象说明
A. 党思想组织建设需加强 B. 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C. 中共斗争方式作出调整 D. 农民成为革命的领导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置身于农村游击战争环境,处在如汪洋大海般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党内的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工人所占比重很小,党组织中无产阶级的基础薄弱,这就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就必须加强思想组织建设,A项正确;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一直是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并没有变化,排除B项;中共此时的斗争方式依然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9. 下面的“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导致图中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 B. 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C. 原有经济基础的差异 D.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表可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后,国家制定“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因而重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领先于轻工业和农业,说明国家投资的侧重点是有差异的,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力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并非其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到的是建国初期工农业、轻重工业方面的内容,原有经济基础的影响有限,排除C项;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实行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后,而材料给出的时间1949—1957,排除D项。故选A项。
10. 如图是1983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的漫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漫画自拟题目写——篇议论文。当时不少考生看不懂题意,甚至有位考生在作文中写了“一个农村的坏分子,要把公社的大坝挖穿,幸亏没有挖穿,不然就出大事”的故事。这说明当时( )
A. 民众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B. 人民公社体制依然保有活力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D. 思想解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3年(中国)。1983年作文题中的漫画,主旨应是“毅力”“恒心”,但却被一部分考生解读为“阶级敌人破坏公社财产”,说明旧的思想束缚依然存在,并制约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就说明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仍需加强,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983年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排除A项;1983年,人民公社就已陆续退出历史舞台,排除B项;1983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1. 据《吉尔伽美什与阿伽》记载,两河流域城邦时代(约公元前3200年一前2350年)早期,城邦首领、长老大会和城市大会共同组成城市决策机构,首领决定名义上需得到长老大会和城市大会同意。这表明,当时的苏美尔文明( )
A. 政制保留原始民主遗风 B. 官僚系统的日益完善
C. 受古希腊城邦制度影响 D. 已形成地区性大帝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3200年一前2350年(两河流域)。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美尔文明早期,城邦首领的决定名义上需得到长老大会等同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社会氏族成员共同管理社会生活的习惯,即政制保留原始民主遗风,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官僚系统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此时古希腊城邦制度还未形成,排除C项;此时是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还未出现帝国,公元前1千纪才出现帝国,如赫梯帝国,前19世纪时期出现赫梯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中世纪的欧洲,市场交换的价格往往是按照习俗和惯例来制订,其道德的公平成为衡量价格的尺度;16—17世纪,交换的价格逐渐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制订。这一变化( )
A.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C. 促进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 取决于贸易中心的转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从中世纪至16、17世纪,欧洲市场交换的价格制订由道德的公平转变为市场的供求关系,这种转变反映了市场交换越来越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而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交换价格的制订与文化交流国际化无关,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对交换价格的制订没有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3. 据统计,从1724年到1789年间,法国获得默许出版的图书共12610部。其中,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增长尤为显著。这一书籍出版趋势表明法国( )
A. 专制王权达到顶峰 B. 文艺创作冲破了神学束缚
C. 启蒙理性得到成长 D. 大革命推动政治文化重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724年到1789年(法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4年到1789年正是法国进行启蒙运动时期,而启蒙运动反对教会,推崇科学理性,因此这一时期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增长尤为显著,这是启蒙理性成长的体现,C项正确;通过材料并不能反映出专制王权的发展程度,排除A项;文艺创作冲破神学束缚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实现了,排除B项;大革命的时间是在178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掺假十分严重。1860年,英国通过了《食品掺假法》。该法令第一次确立了“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的思想。这反映了( )
A. 经济发展促进政府职能的完善 B. 英国注重立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 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主法治建设 D. 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英国)。据材料中“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掺假法》”、“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可知,英国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重视和保障食品安全,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完善,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食品掺假十分严重”的背景下,政府注重立法保护食品安全,不仅是要免遭钱财损失,更重要的是免遭身体伤害,因此英国立法不仅仅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安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建设,而是体现了英国政府的食物立法,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法律颁布引发两大对立阶级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
15. 1873年,日本成为最早接受格列高利历(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制定的历法)的非基督教国家,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宣布接受格列高利历,但是法国在大革命时期曾废除格列高利历推行共和历,1929年苏联也曾用新的历法取代格列高利历。这说明( )
A. 各国历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B. 宗教深刻影响各国历法选择
C. 格列高利历精确性仍有待提高 D. 历法改革易受政治因素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料可知,无论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辛亥革命、法国的大革命还是苏联的政治变革,这些政治事件都伴随着历法的改革或选择,表明历法改革确实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更多的反映的是政治因素在历法改革中的作用,而不是民族特色,排除A项;中国和日本是接受格列高利历的非基督教国家,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格列高利历的精确性问题,而是强调了不同国家在不同政治背景下对历法的选择和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16. 1974年,美国颁布贸易法,允许总统与他国签订贸易协定,以协调、降低或消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同时又授予总统对他国贸易行使报复的权力,规定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而反对他国在双边贸易中的不公正行为。该贸易法的制定基于( )
A. 美国世界经济霸权增强 B. 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
C. 自由放任政策弊端显现 D. 世界经济旧秩序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又授予总统对他国贸易行使报复的权力,规定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而反对他国在双边贸易中的不公正行为”可知,美国授予总统对他国贸易行使报复的权利,说明有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美国形成挑战,所以这一贸易法的制定是基于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B项正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于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是在衰落的,排除A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已经不再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排除C项;世界经济旧秩序尚未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研究视角等方面的差别,中西史学界对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英国国内辉格派史学家认为这次革命的“光荣”之处就在于议会最终战胜了国王。“革命”一词的意义并不是指用暴力将政权由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的手中,而是意指事物发展像车轮一样又转回原处(英文中“革命”“revolution”一词的原来意思为“循环,回到原处”)。托利派思想代表人物休谟认为:没有权威,自由就不能存在;建立政府不是为了提供自由,而是为了提供正义;对当权政府的反抗,是不可饶恕的行为。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则认为,在“革命方案”中,“没有一朵王冠上的花被触动,没有一种新的权利给予了人民”。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上述材料是不同学者对英国“光荣革命”的评价,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两个视角或方向、立场,对“光荣革命”得出简要的评价,并进行阐释。
【答案】视角一:文明史观
评价:“光荣革命”推动了英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阐释:“光荣革命”在英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以“不流血、不牺牲”的方式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的政治基础,为英国从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过渡准备了条件,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促使英国政局长期和谐稳定发展。
视角二:阶级史观
评价:“光荣革命”是英国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阐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君主詹姆士二世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的势力。围绕皇位继承问题,英国逐渐形成了代表保守派利益的托利党及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最终,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发动了“光荣革命”,驱逐了詹姆士二世,迎接了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可知对英国“光荣革命”存在不同的评价。可参考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评析。据材料“英国国内辉格派史学家认为这次革命的‘光荣’之处就在于议会最终战胜了国王”可知,辉格派史学家肯定“光荣革命”推动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具有进步作用。故可以“‘光荣革命’推动了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英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为观点,围绕结束君主专制统治,奠定君主立宪制度,促进英国政局稳定发展等方面,论述“光荣革命”的积极作用。据材料“托利派思想代表人物休谟认为:……对当权政府的反抗,是不可饶恕的行为”可知,托利派思想代表人物休谟倾向于同情国王政府,不赞同“光荣革命”推翻政府的行为。据材料“没有一朵王冠上的花被触动,没有一种新的权利给予了人民”可知,历史学家马考莱认为“光荣革命”对王权的削弱有限,也没有赋予普通民众新的权利。休谟和马考莱认识到“光荣革命”的局限性,提供了评价“光荣革命”的另一视角。故可以“‘光荣革命’ 具有妥协性和彻底性”“‘光荣革命’符合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广大民众权利仍然有限”为题目,围绕光荣革命保留君主制,向旧势力妥协,对君主权力的削弱有限,未能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等方面,分析“光荣革命”的局限性。从其它视角或方向、立场分析,言之有理也可。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浒传》部分引文
引文 出处
嘉佑三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989—1052年)。 《水浒传》楔子
(宋江)清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江撒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 《水浒传》第二十回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 《水浒传》第七十回
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材料二 中国自汉武帝开始启用年号,并以年号纪年,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改过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1056年9月,宋仁宗废止了使用两年的年号“至和”,启用第九个年号“嘉祐”,直至嘉祐八年宋仁宗病逝。
——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与年号总表》
材料三 东昌府,元东昌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据《明史·地理志》卷四十八
综合上述材料,评析《水浒传》的史料价值。
【答案】从材料二看,《水浒传》存在时间错误:范仲淹1052年去世,《水浒传》中出现1058年(嘉祐三年)仁宗与范仲淹议事。
从材料三看,《水浒传》存在地理名词错误:据《明史》东昌府设立于明洪武初年,明朝的地理名词出现在了以北宋为背景的《水浒传》中。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水浒传》作为成书于明代、以宋代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宋、明两朝的社会现实;但小说存在虚构、夸大等艺术加工成分,不能等同于史实,使用时应与其它史料印证。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史料价值:由材料二中“1056年9月,宋仁宗废止了使用两年的年号‘至和’,启用第九个年号‘嘉祐’”可知,嘉佑三年为1058年;由材料一中“范仲淹(989—1052年)”可知,范仲淹的去世年份为1052年;而材料一中《水浒传》的内容中却出现1058年(嘉祐三年)仁宗与范仲淹议事,所以《水浒传》存在时间错误。由材料三中“东昌府,元东昌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为府”可知,东昌府设立于明洪武初年;而材料一中出现“卢员外攻打东昌府”,所以《水浒传》存在地理名词错误。结合所学唯物史观相关理论和宋明时代背景可知,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水浒传》作为成书于明代、以宋代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宋、明两朝的社会现实。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
——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答案】(1)影响:促进宋朝政府获得巨额财政收入;促进通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增添各国文明活力;促进了宋朝政府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2)晚清发展原因:苏伊士运河通航促进了中外贸易发展;中外间设立电报促进中外商业信息的交流;大量铁路的修建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东北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促进中外贸易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加大了殖民贸易;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也有利于中外贸易。
新中国初期发展的原因:新中国推行“一边倒”政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很快;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新中国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对外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新中国采用多种贸易方式,发展贸易对象。
(3)启示: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要因时而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经济发展要结合本国国情;经济发展要重视科技发展;经济发展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济发挥市场作用;经济发展要积极融入全球化,改革创新。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本题时空是中国宋代。根据材料“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可知对外贸易促进宋朝政府获得巨额财政收入;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宋代经济文化、对通商各国文明发展、对人们物质生活等方面去思考,综合分析可得:促进通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增添各国文明活力;促进了宋朝政府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本题时空是晚清-新中国初期(中国)。
晚清原因:根据材料“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可知苏伊士运河通航促进了中外贸易发展;中外间设立电报促进中外商业信息的交流;根据材料“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可知大量铁路的修建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根据材料“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可知东北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促进中外贸易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清政府放款民间设厂等角度去思考原因,具体分析可得: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加大了殖民贸易;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也有利于中外贸易。
新中国初期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可知新中国推行“一边倒”政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很快;根据所学可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再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我国政府政策等角度去思考,具体分析可得: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新中国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对外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新中国采用多种贸易方式,发展贸易对象。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本题时空是宋代-新中国 (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宋代对外贸易发展,近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都与当时具体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情况相关,故由此得出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要因时而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经济发展要结合本国国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故得出经济发展要重视科技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得出经济发展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济发挥市场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在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也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故得出经济发展要积极融入全球化,改革创新。
20. 某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内容中,作出如下探究设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题 史实 核心
西方人文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渊源 14—17世纪文艺复兴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1517年德意志宗教改革 个人信仰自由
17—18世纪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阐释: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个性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宗教改革否定教权,确立了个人信仰的自主权,提倡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17—18世纪,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批判教权和专制王权,倡导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提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政治学说,为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思想武器。
请参照上述设计示例,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完成一份探究设计。(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参考
主题 史实 核心
立法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1787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 民主共和制
19世纪法国议会通过宪法 民主共和制
阐释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解决了议会与王权之争,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进入了长时稳定发展时期。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787年制定了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确立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解析】
【详解】示例参考:根据材料“16世纪,宗教改革否定教权,确立了个人信仰的自主权,提倡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立法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17—18世纪,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批判教权和专制王权,倡导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提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政治学说,为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思想武器。”可知1787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19世纪法国议会通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阐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1689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进入了长时稳定发展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787年制定了宪法,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共和制,也不同于议会内阁制的总统制,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确立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这部宪法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保证美国的长期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开创了近代政体新形式,既确保了共和,又加强了主权。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资产阶级各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得到最终确立。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资产阶级各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得到最终确立,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历史 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