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预测卷(答案)

2024 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押题卷 (1)
本试卷共8页,33 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黑龙江省的亚布力遗址距今约5000年,出土有磨制石铲,以及对谷物进行去壳与粉碎加工的石磨棒和磨盘等生产工具。据此推断,当时该地区
A.产生早期国家 B.进入文明社会
C. 生产工具完备 D. 出现农业生产
2.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商代有字甲骨约15 万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当时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商朝
A. 已有文字考证历史 B.历史记载比较缺乏
C.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D. 出现中国最早文字
3.如题3表是孔子部分学生的有关记载。表格内容体现了孔子
人物 出身 相关记载
孟懿子 贵族 曾向孔子请教孝的标准, 孔子答曰“无违”, 即不违背天理、礼制
端木赐 商人 善于经商, 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冉雍 贫寒 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 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
A.教育成果丰硕 B.主张因材施教
C. 反对等级礼制 D.践行有教无类
4. 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以《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学内容,博士专门负责经学的传授。这一举措
A.为创立科举奠定基础 B.适应了大一统的发展
C.延续了百家争鸣局面 D.推动了国家经济繁荣
5.某史书记载:“(曹)公……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该史料记录的是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6.隋炀帝治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他三伐高丽,劳民伤财,天下骚动,国家出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景象。唐太宗登基后,吸取了这些教训,实行
A. 虚心纳谏,加强刑罚 B.轻徭薄赋,鼓励农耕
C.完善科举,选拔人才 D.整顿吏治,完善法律
7.如题7图是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部分),碑文记载了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的教义、礼仪,以及在唐朝传教的史实。该碑佐证了当时
A.社会风气开放
B.普遍信奉景教
C.文化艺术丰富
D. 中外交流频繁
8. 南宋时期,南方大量种植小麦,“稻麦共存” “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 “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是对当时南方的真实写照。这一景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南移 B.饮食习惯改变
C. 民族出现交融 D.生产技术发展
9.唐代科举命题较为随意;北宋科举对命题范围作出明确规定;金代科举也规定“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元代科举只考古赋。这说明,科举制度
A.重视实用人才选拔 B. 随统治需要而调整
C. 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D.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10. 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朱元璋规定:内臣(宦官)需要凭印有“内官内使凭此出门”的铜符方可出皇城。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削弱了丞相权力
C.强化了皇权专制 D.加强了思想控制
11.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时指出: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该学者认为鸦片战争
A.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B.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促进中华民族意识觉醒
12.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画上了休止符。”材料描述的“ ‘现代化’ 运动” 是
A. 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3.如题13图是民国建立前后的邮票,清朝以“龙”为主题;民国创立后,邮票出现了孙中山头像,此后陆续出现重要历史人物的头像。邮票设计的变化
A. 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思想 B.标志中国封建制度结束
C. 旨在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D. 提高了人民参政的意识
14. 中国传统婚姻一直是“父母包办,媒妁之言”,据20世纪20年代的统计表明:315位青年中273人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比例约为86%。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婚姻观念有所改变 B. 平等思想广泛传播
C. 自主婚姻成为时尚 D. 传统婚姻一去不返
15. 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最初主张“不惜诉诸武力干涉”,但几天后,列强领事派代表表示“承认民军为交战团,各国严守中立”。列强态度转变是因为
A. 起义推翻了清王朝 B. 革命发展非常迅猛
C.革命获得列强支持 D.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6. 关于“中共一大”开幕时间,据当事人回忆:李达是7月1日,包惠僧是7月10 日。而共产国际档案记录是:预定6月20日召开,直到7月23 日才开幕。《中国社会科学》经过考证,认为“中共一大”的开幕日期是7月23 日。这说明
A. 当事人的回忆最可信 B. 还原历史需多重考证
C. 当事人的回忆不可信 D.历史研究仅依赖档案
17. 1938年英国某报刊报道:“游击战的破坏力可能比有形的数字更重要,因为它打击着日军的士气。中国胜利愿景的基础是中国游击队战士的工作。”据此可知,该报道
A. 强调敌后战场的地位 B. 提高了中国国际威望
C. 肯定全面抗战的作用 D. 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
18.如题18图是一张湖南省郴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12月发给某农户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该农户获得土地房产所有证得益于
A.土地改革全国推进
B.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某日记记载:“午后至怀仁堂开会,通过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 投票分为八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 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该日记表明我国
A.落实民族共同富裕 B.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C.十分重视民族平等 D.法律体系得到完善
20. 如题20图是1993—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地区及次数分布图。由此可见,中国
A.外交实行不结盟政策 B.外交重点在东欧中亚
C.重视发展中国家合作 D.全方位外交成就显著
21.如题21图是《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由此可见,该法典
A.只维护奴隶主利益 B.说明当时经济繁荣
C.有助了解当时社会 D.反映法律规范健全
22.据统计,拜占庭帝国有君主107位,发生过65 次夺取王权的叛乱,仅有34人寿终正寝,8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由此可见,拜占庭帝国
A.崇尚武力扩张 B.政治内耗严重 C.存在时间短暂 D. 阶级矛盾尖锐
23.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里斯本、英国的伦敦等城市取代了意大利城市威尼斯、米兰等的商业中心地位。这一历史背景是
A.文艺复兴开启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开始 D.英国殖民扩张
24.1800年拿破仑率军摧毁欧洲各国封建秩序时,被当地人民视为“解放者”;但十多年后,欧洲各国民众倾向于将拿破仑定义为“侵略者”。这一变化说明,拿破仑战争
A.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 B.唤醒了欧洲民族意识
C.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5.1861年之后,俄国从一个木犁与链枷、水磨与手织机的国家,快速发展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布机的国家。这表明,俄国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C.近代化的效果显著 D.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26.19世纪初,德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政府大力资助中等学校,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义务教育。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
A.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B.完全实现教育平等
C.有助提高国民素质 D.改善了工作的环境
27.如题27表是1932年美国出版有关苏联的著作(部分)。这些著作的出版说明
著作 作者
《苏联工人》 约瑟夫·弗里曼
《俄罗斯的黎明》 沃尔多·弗兰克
《走向苏维埃美国》 威廉·Z·福斯特
《新经济秩序》 克比·佩奇
《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 舍伍德·艾迪
题27表
A.美国放弃意识形态对立 B.美国借鉴苏联模式改革
C.苏联成就引起美国关注 D.苏联新经济政策影响大
28.“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像拥有魔力一般让苏联开始掌握局面 纳粹德国东部战线上的主动权自此永远失去 战争形势迫使德军开始从苏联撤出。”这说明斯大林格勒战役
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 B.使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C.彻底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D.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29.在二战后的诗歌《擦干你的眼泪吧》中,作者诉说了非洲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期望,认为命运应掌握在自己儿女的手中,深信一个崭新的未来即将到来。该诗歌反映了
A.冷战格局对抗加剧 B.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D.非洲独立浪潮高涨
30. 当今世界,出现了环境恶化、粮食危机、气候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世界各国应该
A.大力提高妇女地位 B.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C.加大发展经济力度 D.加强全球合作治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第31小题12分, 第32、33小题各14分, 共40分。
31.岭南地区传统习俗是广东重要的文化符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广东地方传统习俗(部分)
地方传统习俗 简介
松岗“赛龙舟” 松岗赛龙舟起源于当地的一个神话传说,虽然受到端午节的影响, 但它的兴盛与本地文氏家族英雄文天祥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地理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现代文化冲击等因素,松岗赛龙舟已濒临失传, 保护好松岗赛龙舟习俗,不仅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还具有可观的旅游价值
广州“乞巧节” 乞巧节起源于汉代, 广州人历来重视过此节。清末民初, 此风尤为兴盛。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乞巧风俗一度没落, 而后逐渐恢复。民俗活动的主体出现断层, 乞巧节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在强大的城市商业文化、娱乐文化的冲击下, 广州乞巧节的民俗内核正在发生蜕变, 这是传统节日面临的最深层的危机
新兴“六祖诞庙会” 唐开元元年 (713年) 八月初三, 六祖惠能圆寂于龙山国恩寺, 民间便开始自发形成诞会。《新兴县志》(清乾隆二十三年, 1758年) 里就记载每逢农历八月初三, 民间百姓到龙山国恩寺进香。千百年来, 庙会形成了固定的活动时间和稳固的传统表现形式。是新兴及至岭南地区较大型且独具特色的传统信仰、风俗习惯及礼佛仪式的宗教盛会和民间文化活动
题31表
材料二 200多年来,佛山人祖祖辈辈延续着行通济的风俗,流传着“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今天的“行通济”与昔日 “行通济”相比已发生了一些变化。新中国成立前市民几乎是“空”手走通济桥的,手里并没有拿花灯或风车,这是一种很朴素的民间风尚。今天的行通济现场,市民手里都会拿着翠绿的生菜、金闪闪的小风车、玲珑的小花灯。
(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地方习俗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佛山“行通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原因。(6分)
(3)面对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习俗,说说你的应对方法。(2分)
32. 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部分近代以来留学生简要事迹
人物 主要事迹
詹天佑 第一批留美幼童,考入耶鲁大学。回国后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唐绍仪 第三批留美幼童, 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文科。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黄兴 曾在日本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留学, 后创办华兴会, 组建同盟会, 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
秋瑾 曾入日本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学习, 后走上革命道路
胡适 曾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文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竺可桢 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 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陈独秀 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 新文化运动发起者,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
钱学森 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题32-2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中国派出最早留学生”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说“派出的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6分)
(2)选择材料二中至少两位留学生相关事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卓越人物”的发明激起了绚丽的浪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765年,纺织工哈格里夫斯造出了一部带有8个竖立纺锤的纺纱机。并以爱女“珍妮”的名字命名。 “珍妮机” 因效率高,且纺出的纱质量较好渐渐流传。一天夜里,哈格里夫斯家里冲进来一群怒气冲冲的男女,他们将房里制作好的“珍妮机”通通捣毁,并放火点燃了哈格里夫斯的房屋,将夫妇俩赶出了兰开郡。哈格里夫斯没有放弃,继续努力改进“珍妮机”。1784年,“珍妮机”增加到80个纱锭并很快普及,四年后英国已有两万台“珍妮机”,使得建立大规模的织布厂成为可能。
——摘编自吴剑《踢出来的纺纱机》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卓越人物”和创造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珍妮机”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其结果如何 (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6分)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卓越人物”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B C B A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A B B A A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B C C C D D D
1. 【解析】根据材料“距今约5 000年,出土有磨制石铲,以及对谷物进行去壳与粉碎加工的石磨棒和磨盘等生产工具”可知,石铲用于翻土,石磨棒、石磨盘用于加工谷物,这是进行农业生产的表现,说明该地区出现了农业生产,D 项正确。
2. 【解析】根据材料“出土了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当时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可以说明,商朝已有文字考证历史,A 项符合题意;历史记载比较缺乏、中华文明的源头、出现中国最早文字与材料不符,排除B、C、D 三项。
3. 【解析】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孔子的弟子有出身贵族、商人、贫寒,这体现了孔子主张有教无类,D 项符合题意;表格内容不能反映孔子教育成果、因材施教和反对等级礼制,排除 A、B、C三项。
4.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适应了大一统的发展,B 项符合题意;为创立科举奠定基础、延续了百家争鸣局面、推动了国家经济繁荣都不符合史实,排除A、C、D 三项。
5.【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而发动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故选 C项。
6. 【解析】根据材料“穷兵黩武。他三伐高丽,劳民伤财,天下骚动,国家出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景象。唐太宗登基后,吸取了这些教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登基后,实行轻徭薄赋,鼓励农耕的政策,B 项正确。
7.【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外国宗教可以在社会传播,佐证了当时社会风气开放,A 项正确;景教在唐朝可以传播,不代表当时普遍信奉景教,材料不能反映文化艺术丰富,也不能反映中外交流频繁, 排除B、C、D 三项。
8.【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复种技术得到推广,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饮食习惯改变、民族出现交融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B、C 三项。
9.【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度的变化发展与统治需要密切联系,科举制的演变是随着统治需要而调整,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重视实用人才选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排除A、C、D 三项。
10.【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臣(宦官)需要凭印有“内官内使凭此出门”的铜符方可出皇城的措施,强化了皇权专制,故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央集权、丞相权力、思想控制,排除A、B、D 三项。
11.【解析】根据材料“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既给中国带来灾难,也促进探索求变,所以该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故选A项。
12. 【解析】根据材料“变亦变,不变亦变”可知,这里的“变”是指戊戌变法,故 B 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发生在19 世纪60—90 年代,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发生在20 世纪初,三者与“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不符,排除 A、C、D 三项。
13. 【解析】根据材料“清朝以‘龙’为主题;民国创立后,邮票出现了孙中山头像,此后陆续出现重要历史人物的头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龙”图案邮票的设计,说明清政府为强化封建君主专制,而中华民国建立时期的“光复纪念”邮票设计改为孙中山头像,意在强调民国建立后,推翻了封建帝制,旨在传播民主共和思想,C 项正确;邮票设计变化没有改变中国的传统思想,没有结束中国封建制度,也不能提高人民参政的意识,排除 A、B、D 三项。
14. 【解析】根据材料“315位青年中273 人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比例约为86%”并结合时间20 世纪20 年代可知,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多数青年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表明婚姻观念有所改变,A 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平等思想广泛传播、自主婚姻成为时尚,也不能说明传统婚姻一去不返,排除 B、C、D三项。
15.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后,列强由主张武力干涉转变为严守中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故 B 项正确。推翻了清王朝、革命获得列强支持和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是原因,排除 A、C、D 三项。
16.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一大”开幕日期的最终结论是7月23 日,这是经过多重考证,不同史料实证出的结论,故 B 项正确;当事人的回忆可以作为参考依据,排除A、C 两项;历史研究仅依赖档案过于绝对,排除D项。
17.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胜利愿景的基础是中国游击队战士的工作”可知,该报道强调了敌后战场的地位,A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提高了中国国际威望,没有提及肯定全面抗战的作用,也不能说明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排除 B、C、D 三项。
18. 【解析】根据题干中“于1951年12月发给某农户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A项符合题意;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一五”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发生在1953 年后, 排除 B、C、D 三项。
19. 【解析】根据材料“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 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说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一律平等,C 项正确。
20.【解析】根据材料中出访的国家遍布全球以及次数多可以看出,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显著,D项正确;材料不能看出不结盟政策,排除 A项;中国出访国家遍布全球,没有重点在东欧中亚,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排除C项。
21.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有助了解古巴比伦社会,C 项正确;材料还包括其他内容,不只维护奴隶主利益,排除 A 项;材料不能说明经济活跃和法律规范健全,排除 B、D 两项。
22. 【解析】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有君主107 位,发生过65 次夺取王权的叛乱,仅有34 人寿终正寝,8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和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超过半数的皇位更替是非正常的权力交接,这表明拜占庭帝国政治内耗严重,B 项正确。
23.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里斯本、英国的伦敦等城市取代了意大利城市威尼斯、米兰等的商业中心地位,B 项正确;文艺复兴开启、工业革命开始和英国殖民扩张与材料不符,排除A、C、D 三项。
24. 【解析】根据材料拿破仑从被视为“解放者”变成“侵略者”,说明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B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资产阶级统治、民主自由思想、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表述, 排除 A、C、D 三项。
25. 【解析】 由材料“1861年之后,俄国从一个木犁与链枷、水磨与手织机的国家,快速发展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布机的国家”可以看出,俄国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经济领域开始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反映的是俄国的近代化效果显著,C 项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俄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废除封建农奴制,排除 B、D 两项。
26.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 世纪初,德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政府大力资助中等学校,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义务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工业化的发展需求,大力进行教育改革,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故 C 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教育改革为工业化服务,与提高妇女的地位、实现教育平等、改善工作环境无直接联系, 排除A、B、D 三项。
27. 【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2 年时美国正在经历经济大危机,而同时期的苏联则经济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美国出版了大量有关苏联的著作,说明了苏联成就引起美国关注,C项符合题意;美国放弃意识形态对立的说法错误,排除A 项;美国借鉴苏联模式改革说法错误,排除B项;苏联新经济政策早已结束,排除D项。
28. 【解析】根据题干“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像拥有魔力一般让苏联开始掌握局面 纳粹德国东部战线上的主动权自此永远失去 战争形势迫使德军开始从苏联撤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 项正确。
29.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因此,作者深信一个崭新的未来即将到来,D 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冷战格局和多极化趋势,也不能体现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排除 A、B、C 三项。
30. 【解析】根据材料“当今世界,出现了环境恶化、粮食危机、气候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解决这些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全球合作治理,故D项符合题意;大力提高妇女地位、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大发展经济力度,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排除 A、B、C 三项。
二、非选择题
31. (1)例:松岗“赛龙舟”反映的历史信息:松岗“赛龙舟”历史悠久;与文氏家族英雄文天祥有着密切的关系等。
广州“乞巧节”反映的历史信息:乞巧节起源于汉代,历史悠久;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乞巧风俗一度没落;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和发展等。
新兴“六祖诞庙会”反映的历史信息:唐朝时期社会比较开放,广大民众信奉佛教;新兴“六祖诞庙会”历史悠久等。
(任选一个地方习俗,答出两点历史信息且言之有理即可,4分)
(2)变化:新中国成立前,市民几乎是“空”手走通济桥;今天,市民手里会拿着生菜、小风车、小花灯。(2分)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市民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广大市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4分)
(3)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民众对民间习俗的认识和了解;创新民俗文化活动形式,使其更具现代气息;建立有效传承和保护措施等。(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2分)
32. (1) 事件: 洋务运动。(2分)
意义: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 (答出两点即可,4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示例:
观点:留学归来的学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2分)
人物事迹:胡适、陈独秀。
论述: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发起者,创办了《新青年》,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4分)
结语:总之,新文化运动期间,大量海外留学生积极传播西方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思想,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2分)
33. (1)问题: “珍妮机”受到落后保守势力的抵制。(2分)
结果:哈格里夫斯继续努力改进技术,新技术得到推广,开启了工业革命。(2分)
(2)特点:发明者以科学家、工程师为主;国别由单一转为多国;发明成果更加多样化。(答出两点即可,4分)
影响:重工业逐渐取代棉纺织工业成为工业主要生产部门。(2分)
(3)这些人物的发明创造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要学习他们刻苦钻研科学知识的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预测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