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中国人民的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标志分别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一五”计划完成
2.迟浩田上将在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首映式上说:“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是正义的胜利,邪恶的失败。打出了国威,新中国的基础奠定了。没有这场战争,也不会有60年的和平。”下列诗句描写这场战争的是( )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3.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以下能印证该史料的史实是( )
A.武汉长江大桥顺利通车 B.沈阳飞机制造厂的建成
C.中朝军民共同抗击侵略 D.鞍山钢铁公司建立
4.如表呈现了中国公有制与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这一变化标志着( )
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1952年 20.6% 79.4%
1957年 97.2% 2.8%
A.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改变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5.历史在曲折中前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
A.一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一切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C.要尊重客观规律
D.要健全民主和法制
6.安徽省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作“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7.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下列人物与荣誉称号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铁人”——雷锋
B.“两弹元勋”——邓稼先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8.中共十九大继续关注农村,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9.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科教兴国
10.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1.“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非常有创造性的方针,它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以上言论描述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背景 B.“一国两制”的内容
C.“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 D.“一国两制”的特点
12.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从“八一军旗南昌起、人民空军展雄姿、潜艇出航水师强、导弹部队壮军威”中,可知某历史兴趣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演变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人民军队的建立与现代化 D.现代的社会生活
13.1955年,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名代表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也标志着二战后获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次会议( )
A.促进了中国与美国的交流与合作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
14.2017年1月,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反映出我国( )
A.医学发展处于世界首位 B.注重鼓励科技创新
C.对外学术交流频繁 D.善于吸收科技革命成果
15.河南省目前已全面实现医保电子凭证移动支付应用,正式进入医保“码”时代,看病买药不用带卡。这反映了( )
A.健康生活成为时尚 B.科技进步便捷生活
C.医疗技术突飞猛进 D.医保体系更加完善
16.邓小平曾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
A.大庆油田 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青蒿素
17.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下列图片中为此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
18.20世纪60年代,疟疾对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下列哪位科学家破解了这一世界难题,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并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钱学森
19.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概括其反映的主题。
(2)材料二中“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请用史实说明这一事件完成过程中的“创造性”。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主政治方面还有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性?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1972年)二月二十八日,双方在上海正式签订并发表____A____……的发表,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两国从长期尖锐对立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为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材料一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 ”的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文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运动的法律依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运动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的“A”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重要里程碑的意义”的理解。
(4)材料四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会议的历史转折性意义。
23.时代的主题是压倒一切的力量,纵观1840年至今的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四个阶段:救亡—强国—富民—和平崛起。
【近代雪耻】
(1)中国近代是一部被压迫奴役的屈辱史,哪一历史事件结束了中国被奴役的命运,使人民
【强国富民】
(2)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目标的道路上,与“富民”密切相关的人物是谁?
【当代开放】
A.“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由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B.“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3)对比上述A、B两段文字,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现代崛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有梦想、有奋斗,梦想才会在奋斗中变为现实。对此,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应该怎么做。
24.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项目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1-5ADADC 6-10BACBD 11-15DCCBB 16-20CBCAD
21、(1)(示例)图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事件:三大改造。史实: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实行了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任一点即可)
2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运动:土地改革。意义: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或农村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3)文件:中美《联合公报》。 理解:两国关系从长期对立开始走向正常化。
(4)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3、(1)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邓小平
(3)变化: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重在“输出”。
(4)做法: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积极关注国家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建言献策;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4、(1)表现:
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的使用;大众传媒:报刊的出现和出版业的发展;社会习俗:剪发辫、改称谓、倡文明等。(答出两项即可)
说明:人格平等的观念开始取代传统的等级观念。(答出“改变愚昧落后习俗,代之以文明礼仪”亦可)
(2)变化: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等。(答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