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国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中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B.中国打败了日本,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建国初,西藏昌都百户头人之一的甲本次成找到人民解放军,控诉藏军的横征暴敛以及帝国主义的累累罪行,并带领村民把仅有的糌(za)粑和园根(食用植物)摆在路上供人民解放军食用。这反映西藏和平解放( )
A.受境外反动势力干预 B.物资补给是重要保障
C.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日本历史学家中鸣岭雄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六章“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中总结道:“这一章不是充分叙述朝鲜战争的地方。但是,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人印象深刻的表现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应予以重视的军事强国”。该总结表明( )
A.抗美援朝战争使日本调整了对华政策 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美援朝战争撼动了美国霸主地位 D.抗美援朝战争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4.农民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材料反映了( )
A.土地改革提升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B.农业合作社的兴办有利于公共工程的兴建
C.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D.农业合作化运动满足了“一五”计划的需求
5.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此材料旨在强调土地改革( )
A.实现了土地资源公有化 B.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6.下表是我国1950-1952年经济建设费和国防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年份 绝对数(亿元) 比重(%)
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费 国防费 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费 国防费
1950 68.1 17.36 28.01 100 25.5 41.1
1951 122.5 35.11 52.64 100 28.7 43.0
1952 176 73.23 57.84 100 41.6 32.8
A.国防费比重持续快速增长 B.有计划地开始了经济建设
C.财政支出受国际环境影响 D.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
7.下面对我国近现代法律文献共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都推动了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 B.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
C.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完全模仿苏联的新宪法
8.1953年,《人民日报》出现了12次“共同富裕”,主要集中在“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鼓励“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目的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B.说明我国已实现了工业化
C.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成果
9.20世纪中期,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如下报道:“这是亚洲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刻,虽然整个中国不都在共产党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这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刻”是指( )
A.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成功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从此确立 D.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下图是一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漫画。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漫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
A.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进 B.经济方针政策严重脱离实际
C.在工业建设中存在严重的冒进倾向 D.农业合作化为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11.下表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1956—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从表中可以看出( )
时间(年)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030.7 1071.4 1312.3 1447.5 1470.1 1232.3 1162.2 1248.3 1469.9 1734
A.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 B.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C.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D.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12.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3.下图是历史老师课堂上的板书,板书中的“结论”应该是( )
A.三大改造如火如荼 B.大跃进运动结束
C.国家出现重大转折 D.拨乱反正的结束
14.制作时间轴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历史线索,下列时间轴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期建设的4个发展历程。对以下4个发展历程分析正确的是( )
A.a阶段为国家工业化建设莫定初步基础
B.b阶段中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c阶段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
D.d阶段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5.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合作学习小组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 名称
传记 《邓小平时代》
图片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领导人讲话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歌谣 “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6.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改造再到农村改革三部曲。这一系列自我调整是为了( )
A.摧毁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7.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
新中国成立初期 “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十年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
“文革”时期 “红卫兵”“走资派”
改革开放新时期
A.“大包干”、“下海经商” B.“公私合营”、“上山下乡”
C.“超英赶美”、“人民公社” D.“粮票”、“计划经济”
18.到1987年,全国累计签订利用外资协议项目10350项,累计协议金额625.09亿美元。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引进技术改造项目5000个,推动了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和调整,并引进新技术,发展新产品,有的还填补了国内空白。材料反映了( )
A.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 B.对外开放推动技术变革
C.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D.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1992年,中国政府取消了对城市粮、油及副食的补贴;逐步停止了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积极推行医疗保险,“大病统筹”替代了“公费医疗”;取消了教育基本由国家包下来,允许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这些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开始进行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要求
C.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20.中共十二大、十四大、十六大、十八大都是党的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其会议主题关键词对应最准确的是( )
A.社会主要矛盾—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代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解放思想—“三步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1.历史史实指的是那些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指对历史史实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B.2001年12月,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1992年,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2.前世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私有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23.以下图片所反映的重大活动,集中体现了( )
A.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B.我国创新宏观调控机制
C.我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D.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4.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22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22年的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1大学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
25.“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两个全面”战略 B.“实现共产主义”
C.“三步走”战略 D.“两个一百年”
二、材料题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年的奋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现象
①农业
②工业
③制度
④人物
(1)材料中所示内容承载了新中国成立的艰难曲折和探索成就,请准确填出与表格中横线上字母相对应的内容。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仿照下面示例,从②③④组中选择其中一组的任意两个事件或人物,自定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字数150字左右,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示例:第①组观点:农业改革推动社会发展事件: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
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中国土地制度不合理现象,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既巩固了新生政权又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总之,农业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根据材料提供的农业、工业、制度和人物的一系列变化和发展,请概括中国共产党以及全国人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7.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以“政权巩固与经济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的七个多月里,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以运动战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志愿军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粉碎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进攻,并于1953年发动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歼灭了美军和南朝鲜军12万余人。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1)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后,负责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并对农产品在内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管理……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策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1952年,北京同仁堂总经理乐松生在当时彭真市长的建议下,成立了国药研究所。……乐松生亲眼看到了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保护,他对公私合营的事也积极起来了,1954年,乐松生带头向国家递交了公私合营申请。……在国家的扶持下,同仁堂像中国其他中药企业一样,彻底摆脱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简单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设备所替代。 ——摘编自李建勋《民族工商业改造,老店同仁堂新生》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对天津盛锡福帽厂进行公私合营的过程中采取的创举性政策。根据材料三文字,概括20世纪50年代北京同仁堂率先进行公私合营的原因。
材料四: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的报道。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让高产“微信”永远在天空运转 食堂办得好 生产劲头高
(4)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根据材料四,指出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面对失误带来的经济困难,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5)上述材料说明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28.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据《复兴之路》解说词改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创的新道路。
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党的某次会议作出实行A___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试办B______、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C_____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2)请将材料二中的A、B、C处填写完整。并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A:____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这段讲话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四: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材料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 加入WTO “一带一路” 倡议中国梦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请以“转折·开放·发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国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可得出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由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意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C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排除A项;1945年,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抗日战争胜利,排除B项;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据“....找到人民解放军,控诉藏军的横征暴敛以及帝国主义的累累罪行,并带领村民把仅有的糌(za)粑和园根(食用植物)摆在路上供人民解放军食用”可知,这反映西藏和平解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西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C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选项B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故选:D。
3.答案:B
解析: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根据材料“1950年”“1951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可知,材料反映的情况是土地改革提升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抗美援朝战争,故C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5.答案:D
解析: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1950-1952年,抗美援朝时期,国防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高,说明财政支出受国际环境的影响,需要发展国防建设,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国防费所占比例由41.1%先升至43%又降到32.8%可知,国防费比重持续快速增长,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有计划地开始了经济建设是1953年,排除B项;该表是我国1950-1952年经济建设费和国防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统计表,无法体现出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A
解析:据表格并结合所学可知,表格中的法律文献的制定都有利于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都推动了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故A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排除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是民主与封建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排除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受欧美民主政治的影响,排除D。故选:A。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鼓励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这种现象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C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在1953年已经结束,排除A项;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进,排除B项;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这是亚洲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刻,虽然整个中国不都在共产党手中,……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可知,材料反映的新中国成立。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项正确;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排除A项;成功反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排除B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6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排除C项。故选:D。
10.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在同一个赛场上比赛,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同时并举,A项正确;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并没有严重脱离实际,排除B项;漫画仅能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同时并举,“冒进倾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说法均无法休现,排除CD项。故选:A。
11.答案:A
解析:据题干“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1956-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196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1960年-196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下降;1962-196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A项正确;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与题干表格内容不符,排除B项;“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C项;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曲折变化不符,排除D项,故选:A。
1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可知,批判走资派是“文化大革命”的目标之一,这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故A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B不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C项正确;1953年我国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促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全国在经济建设中开展的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排除B项;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A
解析: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选项观点正确。故选:A。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D
解析: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改造再到农村改革三部曲。”结合所学可知,根据具体国情,我国不断调整农村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项正确;土地改革摧毁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排除A项;农业生产合作社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B
解析: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D
解析:
22.答案:C
解析: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如何增强企业活力,就是要“松绑”,即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项正确;公私合营是1953到1956年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未提到推行私有制,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并未涉及废除国有制这一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2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4.答案:D
解析: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中国梦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故D符合题意。A.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故排除A;B.1992年,我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B;C.2007年,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故排除C。故选:D。
2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任务。为了实现“中国梦”,党中央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6.答案:(1)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武汉长江大桥;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邓小平。
(2)第②组
观点:科技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事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论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破了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总之,科技成就的发展,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第③组
观点:制度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
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论述: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该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顺应历史潮流的制度创新和改革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④组
观点:英雄模范引领时代创新
事件:袁隆平邓小平
论述: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总之,英雄模范是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引领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坚持不懈,不断创新,忠诚爱国等精神
解析:
27.答案:(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原因:中朝军队协同作战;我国采取正确的军事策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作战。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主导,计划管理;注重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受苏联建设的影响;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创举性政策:赎买政策。原因: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保护;党和政府采取合理、开明的工商业政策;同仁堂经营者对新政府的信任,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政府支持同仁堂的技术创新。
(4)“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5)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
28.答案:(1)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A:改革开放B:深圳C:邓小平理论特点:先农村后城市由沿海到内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把个人梦与祖国梦相联系,树立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意识,认识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5)题目:转折·开放·发展。
论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次大会确定了调整、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此后,中央提出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开创了经济体制改革新实践。
解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