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必刷卷】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答案)


【必刷卷】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
(含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炎帝神农氏从黄帝时代开始,就成为古代官方的祭祀对象。当今很多地方的地名仍与炎帝有关,如陕西宝鸡神农镇、湖南炎陵县、湖北神农架等。这体现了(  )
A.宗法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B.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
C.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 D.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2.唐朝书法家怀素,草书独步天下,喜欢醉酒作书,追求超越的“物我同化”,从中获得内心世界的自由。其佳作《自叙帖》展现了狂草风韵,纸张上笔墨挥洒,超凡脱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由此可知唐朝(  )
怀素《自叙帖》部分
A.宗教哲学影响书法美学 B.书法创作严格遵循法度
C.主流思想渗透书法艺术 D.书法风格折射时代精神
3.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曾记载杭州点心铺子中的食物,里面提到了许多新式点心和小吃:如红豆糯米饭、各式粽子、麻团、枣糕、拍花糕、重阳糕、定胜糕、汤圆等等。这些饮食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
C.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D.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4.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这说明(  )
A.民间流行文化影响官方价值观念 B.手工业品成为文艺传播媒介
C.对外贸易商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D.主流价值观念影响社会生活
5.津浦铁路线设计车站时,首先圈定在沿线已有的州府古城,如德州、兖州、济南、徐州、宿州、滁州等地。同时因铁路从淮河修桥通过,1911年5月15日,津浦路局在全线80多个车站中,破例在偏僻的淮畔古渡乡集设立蚌埠站。津浦铁路的车站选址(  )
A.带动运河沿岸经济的崛起 B.刺激了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C.优化了北方城市的分布格局 D.促进华北与华南的商贸交流
6.德国学者傅吾康在《一百来年的中国革命,1851—1949》中这样写道:“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甚至蒋介石也照孙逸仙的意思谈论战争对民族革命的重要性。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这说明(  )
A.抗日战争是国民革命的延续 B.民族矛盾化解两党分歧
C.国共两党阶级立场发生变化 D.民族主义精神的高涨
7.某次会战初期战斗首先在长城一线爆发。日军先头部队到达,向平型关发起进攻,23日凌晨平型关一团城口一线激战剧烈,经过守军的奋勇战斗,“至梗二时,将平型关之敌击退追击,下午四时,将团城口之敌亦击退”。该会战是(  )
A.徐州会战 B.忻口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8.下方图片为国民党的“训政”图解。关于国民党的“训政”,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B.意在训练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C.违背了孙中山“革命程序论”顺序 D.实质是国民党把持国家政权
9.统计资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头3年间,有300余万农民进城就业,占同期城市就业人数的30%。1957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了24.4%……于是,中央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实行企业的关停并转,精减大批城镇职工返回农村,实行“逆向转移”。材料中的变化(  )
A.得益于“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是国家“左”倾错误的产物
C.借鉴了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 D.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10.列宁主导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相隔数十载,但两者路径相似而结果殊异。两国“路径相似”主要体现在(  )
A.都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 B.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开放
C.都是从农业和农村开始 D.政策和改革在两国落实过程相似
11.据吠陀时代的诗文记载,当时的婆罗门种姓不仅不会保护牛,还会将其宰杀食用并分给他人。但较晚的《摩奴法典》中却规定“无论哪一个种姓杀掉母牛,都要被罚剃光头,在牧场服侍母牛三个月”。据此可推测,古印度(  )
A.农耕生产得到重视 B.种姓制度受到冲击
C.佛教教义影响立法 D.饮食结构发生巨变
12.12世纪起,西欧城市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专职商人参与粮食贸易。伴随粮食供应带来的巨大商机,庄园开始扩大粮食生产,专门出售剩余谷物,成为城镇的“农业腹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欧城市发展(  )
A.缓和了庄园内部的矛盾 B.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转型 D.提升了自由农民的地位
13.“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的一环。在整个贸易中,西班牙人先用在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殖民地阿卡普尔科港。据此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
A.推动了亚洲贸易格局的变化 B.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C.根本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D.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4.近代工厂制的建立,实现了资本和劳动力的集中,实现了劳动分工的加强,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不过,作为工业化社会中涌现出来的新鲜事物,工厂制在兴起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材料主要说明工厂制度(  )
A.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C.对社会的影响有双刃性 D.适应了集中生产的需要
15.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被划分为地理上相隔甚远且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巨大的两部分。1971年,印度通过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的决议,并在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突袭巴基斯坦。不久,孟加拉国正式独立。材料可用于探究(  )
A.南亚国家的冷战角逐 B.殖民文化的残余影响
C.局部战争的文化动因 D.印度民族的独立进程
16.2002—2010年,日本对欧美地区文化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由56%下降到32%。其中具有鲜明日本特色的视觉艺术、工艺品和新媒体的出口额下降明显,而受欧美文化影响较多的产品出口额则较为稳定。据此可知,日本文化产业(  )
A.陷入长期增长停滞 B.出口规模不及欧美
C.面临文化兼容挑战 D.遭遇别国强大竞争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中国式现代化之义乌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义乌县城形成于秦汉时期,始建以来,没有城墙,而以周边山水为城防,古城与周边山水产生了紧密的关系,形成一座真正的山水城市。历史上的义乌古城建设要素丰富,包括传统街巷、古城门、建筑场所等,形成“虚实双心”的空间格局,县治前有城濠,子城内为政府机构,外城沿绣湖扩展,布置街市、文庙等重要建筑与文化场所。但是随着商贸业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主体,城市发展由山水的引领逐步转化为商贸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承担物流集散的码头、车站和市场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磁石。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七座城门,城门作为内外交通节点反映了当时商贸的繁荣发展。
——摘编自李霞《城市特色与特色城市文化传承探讨》等
材料二
时间段/年 义乌模式核心特征 内涵
1978—1992 市场化 通过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推动全市工业体系不断完善,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1998—2002 城市化 依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途径,促进全市由农村市场化、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城区经济主导转变。
2003—2008 国际化 包含市场提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区域分工协作等诸多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模式。打造国 际化的营商环境,商汇天下,货达全球。
——摘编自钱泓澎《多重制度逻辑下义乌模式研究》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义乌县城的发展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现代义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并分析推动每个阶段发展的原因。(8分)
18.【新航路开辟和物种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摘编自【意】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
——摘编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材料三
16世纪末,马铃薯来到这个岛上,区区百年之内,爱尔兰人就以“酷食马铃薯”著称。一亩半的地,种下了马铃薯,就可以提供足够粮食,再加上一点儿牛奶,就可以让一家吃饱一年了。于是靠着这样的饮食,而且在没有任何医药、卫生、工业化或像样的政府帮助之下,爱尔兰人口从1754年的320万增长到1845年的820万。然后马铃薯枯萎病忽然来到,爱尔兰便主食歉收,造成近代史上严重的饥荒。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研究新航路开辟背景的史料价值。(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尔兰人酷爱马铃薯的原因并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大学图书馆兴起之前,中世纪主要的图书馆类型是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1257年,罗伯特·索邦在巴黎大学建立了索邦学院,并为一同成立的附属图书馆捐献了他的私人藏书。国王、贵族、主教和其他国家学者也纷纷捐赠。此后,其它学院和大学也相继效仿建立起图书馆。索邦图书馆内很多图书都用链条锁住,如果学生读书后敞开书页放置还会被处以罚款。13世纪末,索邦图书馆开始分“大馆”“小馆”以服务不同阅读需要。1481年修建的新馆利用38扇窗户把大厅照得通亮。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的图书使用率远比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高,有的图书甚至需要经常修补,乃至重新补充。
——据范晶《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略论》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各类图书馆服务范围限于上流和中间阶层。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要求由政府提供经费建立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服务。不久后,又将法律适用范围由城市扩大到5000人以上的农村。然而由于将建馆权下放给了地方,直到1870年,仅35所公共图书馆得以建成。1892年,英国议会修订《公共图书馆法》,取消了地方政府建馆的限制。同时期,英国的公共图书馆还接受了“钢铁大王”卡内基慈善基金会的大量捐款。1919年、1925年,英国接连修订《公共图书馆法》,取消了对图书馆课税制的限制,允许在各郡建立中心图书馆。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已在英国全国普遍建立。
——据郝庆合《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图书馆兴起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英国的影响。(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为当代建设和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启示。(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雷诺兹诉美国案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集会和请愿自由。1862年,美国国会制定《反重婚法》。
1874年,犹他州地方法院大陪审团,以与两位女性结婚为由,指控摩门教徒雷诺兹犯重婚罪。法院因此判其监禁。之后,雷诺兹向最高法院上诉,声称重婚是摩门教的宗教义务,犹他州法院的判决违背宪法第一修正案。
1879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决维持对雷诺兹的定罪。理由是自英王詹姆斯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判决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并且,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一旦允许,最终会有人辩称活人祭祀或焚烧新娘也是其宗教的必要行为。因此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
——据《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清单·第98卷》等
根据材料,就本案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信息明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阐释充分)
参考答案示例
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炎帝神农氏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农业和医药的始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先祖之一。相传他教会人们耕种、尝百草以发现药材,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地名中的“神农”二字,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识,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情感。这些地名的存在,不仅让后人记住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和贡献,也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种体现,故选B项;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两大政治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原始文化的分布范围,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是古代许多文明中一种常见的政治和社会现象。君主通常被认为是神的代表或拥有神授的权力,这种观念被称为“君权神授”。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为统治者提供了一种合法性的来源,同时也增强了统治者的权威和神圣性,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
2.
【答案】A
【解析】由材料“物我同化”“内心世界的自由”“超凡脱俗”说明画家受到佛道两家的影响,结合怀素僧人的身份可知,故选A项;楷书严格遵循法度,明显不符合怀素的草书风格,排除B项;唐代主流思想是儒学,无法体现在怀素的书法风格中,排除C项;唐朝的时代精神是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尚武开放等,而怀素得书法风格重在体现人的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排除D项。
3.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如红豆糯米饭、各式粽子、麻团......定胜糕、汤圆”可知南宋杭州饮食的新变化是以稻米制成的点心为主,主要是因为占城稻传入中国后,在南宋时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故选D项;南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主要体现在南北地域的变化,但是不切合材料的主旨饮食种类的变化,排除A项; 材料讲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导致居民饮食出现新变化,没有讲述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排除B项;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是明清时期,排除C项。
4.
【答案】D
【解析】瓷器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如“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伦理道德和主流价值观念。这些绘画题材在瓷器上的出现,说明这些价值观念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故选D项;虽然明清瓷器绘画中确实出现了多种题材,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是民间流行文化影响了官方价值观念。这些绘画题材更多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而非民间流行文化对官方的影响,排除A项;瓷器绘画确实是一种文艺表现形式,但题目中并没有特别强调手工业品作为文艺传播媒介的角色。瓷器绘画更多地是反映和承载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排除B项;题目中并没有提及对外贸易商品或外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是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表达和传播,排除C项。
5.
【答案】C
【解析】津浦铁路在选址时,除了考虑已有的州府古城外,还在淮河这样的特殊地段设立了蚌埠站,这样的布局考虑到了地理、经济和交通等多方面因素,从而优化了北方城市的分布格局,故选C项;津浦铁路的建设与运河经济并没有直接关联,它主要是陆地交通,而不是水路交通,排除A项;津浦铁路虽然连接了华北和华东地区,但它并没有直接刺激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实际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与单一铁路线的建设关系不大,排除B项;津浦铁路连接的是天津和浦口(今南京),主要是华北与华东地区的交流,而不是华北与华南,排除D项。
6.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了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强烈抵抗意志和行动,这确实是民族主义精神高涨的体现。而且,这种高涨的民族主义精神不仅体现在国民党内部(如蒋介石按照孙中山的思想谈论战争),也体现在整个中华民族对抗外敌的决心上,故选D项;A选项“抗日战争是国民革命的延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日战争与国民革命在精神追求上的相似性,但未能准确反映两者在性质、对象和历史背景上的差异,排除A项;虽然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都以民族利益为重,进行了合作,但这并不能说明民族矛盾已经化解了两党的所有分歧。此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国共两党阶级立场并未发生变化,C项史实错误,排除C项。
7.
【答案】B
【解析】由“首先在长城一线爆发”、“向平型关发起进攻”可得,这是在长城一线爆发的会战,平型关战斗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结合所学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可得,这一会战指的是忻口会战,故选B项;徐州会战与题干中的“长城一线”、“平型关”等空间不符,排除A项;武汉会战发生在华中地区,与“长城一线”、“平型关”不符,排除C项;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长沙,也与“长城一线”、“平型关”不符,排除D项。
8.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训政”图解可知,国民党全权代表国民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在大会闭会期间,政权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掌握,指导监督政府,创制法规,传达党的决定,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体现,故选D项;“训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排除A项;训练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B项;国民党的“训政”符合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的“革命程序论”顺序,排除C项。
9.
【答案】D
【解析】中央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实行企业的关停并转,精减大批城镇职工返回农村,实行“逆向转移”,是由于1958年以来实行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左”倾错误使得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因而1960年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上述变化正体现了对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故选D项;“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上述“逆向转移”发生的时间开始于1960年,且是在经济面临严重困难的背景下发生,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家“左”倾错误导致的结果之一恰恰是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而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才是上述“逆向转移”实行的原因,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实行“逆向转移”是针对当时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而采取的正确决策,并不是学习和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结果,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10.
【答案】A
【解析】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济政策的调整中都试图融入更多的市场因素,以增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选A项; 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面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封锁,虽然一定范围内实行对外开放,但并不是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开放,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也未明确仅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放,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和农业开始的,而新经济政策仅是从粮食税制代替余粮收集制开始的,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后来被中止了,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持续进行,所以两国的政策和实施的环境、具体措施等都有较大差异,不能说“落实过程相似”,排除D项。
11.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吠陀时代将牛作为食物,《摩奴法典》时期,牛不再被食用而是得到保护。结合所学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可得知此时牛从食物转成了农业生产工具,故选A项;材料强调任何种姓杀母牛都会被惩罚,未体现种姓制度受到冲击,排除B项;结合所学,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大约在公元前 1500——前 1000年间,印度处于吠陀时代。两者时间差距较大,排除C项;饮食结构内容复杂,材料只涉及食用牛的问题,“巨变”过于夸张,排除D项。
12.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吸引商人参与粮食贸易,促使庄园扩大粮食生产并专门出售剩余谷物,这使得原本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推动了自然经济逐渐向商品经济转型,故选C项;材料中城市的发展打破了庄园的自给自足,会激发更多的矛盾,而不是缓和,排除A项;14世纪时,西欧意大利首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中世纪的西欧掌握土地资源的主要是庄园主,庄园主改变种植作物的种类和大量销售粮食,不会提高自由农民的地位,排除D项。
13.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用……白银……收购中国……产品”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使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进入中国的贸易网络,推动了亚洲贸易格局的变化,故选A项;美洲是殖民地,主要从事种植园经济,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改变,“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项。
14.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实现了资本和劳动力的集中”“实现了劳动分工的加强……规范化与制度化”“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工厂制度在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弊病,材料主要说明工厂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有双刃性,故选C项;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只是工厂制度的积极影响之一,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只是工厂制度的消极影响之一,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B项;适应了集中生产的需要是近代工厂制度诞生的原因,而材料体现的是近代工厂制度的双重影响,排除D项。
15.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按照‘蒙巴顿’方案……的两部分”“1971年……孟加拉国正式独立”可知,东西巴之间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巨大,以及美苏争霸的影响,并由此引发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巴基斯坦遭肢解,孟加拉国诞生,这体现了文化对战争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中的战争属于热战,排除A项;题干主要反映巴基斯坦分裂,没有涉及殖民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主要反映巴基斯坦的分裂,而不是1947年印度民族独立进程,排除D项。
16.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日本对欧美地区文化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中引发因素是日本特色的文化产品出口下降,而受欧美文化影响较多的产品则稳定,这说明欧美受众对日本特色文化认可程度有限,日本文化产业面临文化兼容挑战,故选C项;材料数据是日本对欧美地区文化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不能推断总额增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日本与欧美文化出口的比较信息,排除B项;日本对欧美地区文化产品出口下降的原因是文化兼容问题,无法得出遭遇别国强大竞争的信息,排除D项。
非选择题
17.
【答案】
(1)由山水城市发展为商贸城市;城市功能丰富,兼具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城市建设要素丰富,形成“虚实双心”的空间格局);商贸繁荣,推动城市空间拓展。
(2)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步阶段;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发扬优良经商文化传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阶段;
原因:南方谈话及中共十四大确立深化改革,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义乌市制定了“城市化”为核心的发展策略。
二十一世纪以来,转型阶段;
原因: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
18.
【答案】
(1)材料一是哥伦布的航海日记,材料二是哥伦布的信件,均属于一手史料和文献史料。对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宗教根源和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对新航路开辟的支持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原因:马铃薯营养丰富、产量高、用途广。
影响: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丰富了食物种类;促进了文明交融;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过度开垦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19.
【答案】
(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与城市兴起;城市大学的创办;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无法满足需要;有志之士对图书馆的捐助。
(2)特点:政府主导,立法推进;从城市到乡村;建馆权从地方收归中央;国家投资与民间基金相结合;具有渐进性。
影响:推动了英国图书馆制度的完善与服务对象的扩展;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有利于增进社会平等(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服务工业革命(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3)启示: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与普及作用;图书馆要在布局和制度等方面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要起到收藏、保护、修复书籍的作用;图书馆要平等地服务大众;国家和民间都要积极参与图书馆建设。
20.
【答案】
示例一
信息:自詹姆斯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也以此为基础。
观点:美国法律属于典型的英美法系。
论述:12世纪后,在罗马法和习惯法的基础上,全英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形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英美法系最终形成。英美法系以判例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无例可循时法官可创造先例。美国的前身是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其《反重婚法》的制定依据了英国法律的先例。而当反重婚与宗教信仰自由的产生可能的矛盾时,最高法院法官通过裁决确定了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成为了后世相似案件判决的依据。英美法系由于尊重习惯和先例,法官可以解释和创造判例,遇到法律问题时可较为灵活地加以解决,有利于适应当时英美等国资本主义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历史现实。
因此,从美国的法律继承英国的先例,最高法院法官据此进行裁决来看,美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示例二
信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保护公民权利自由;最高法院认为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
观点:美国的法律体现了启蒙思想。
论述:以伏尔泰、卢梭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反对专制等启蒙理念。在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下,北美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获得独立,制定了《宪法》,并在宪法第一修正案里明确保护公民的宗教、言论等方面的自由。在雷诺兹诉美国案,雷诺兹的行为违背了启蒙思想里人人平等的理念,纵使他以宗教信仰自由为辩护,美国最高法院仍然以“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为由裁决其有罪。启蒙思想推动了美国法律的建设与完善,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但是美国当时仍然存在奴隶制,印第安人的人权也未得到承认,启蒙思想并未完全地付诸现实。
综上所述,在启蒙思想影响下,美国法律体现出尊重与保护人权、反对专制等特点,但其还需进一步完善。
(学生从“陪审团制度”“立法权与司法权制衡”等方面提出的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必刷卷】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
(含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炎帝神农氏从黄帝时代开始,就成为古代官方的祭祀对象。当今很多地方的地名仍与炎帝有关,如陕西宝鸡神农镇、湖南炎陵县、湖北神农架等。这体现了(  )
A.宗法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B.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
C.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 D.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2.唐朝书法家怀素,草书独步天下,喜欢醉酒作书,追求超越的“物我同化”,从中获得内心世界的自由。其佳作《自叙帖》展现了狂草风韵,纸张上笔墨挥洒,超凡脱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由此可知唐朝(  )
怀素《自叙帖》部分
A.宗教哲学影响书法美学 B.书法创作严格遵循法度
C.主流思想渗透书法艺术 D.书法风格折射时代精神
3.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曾记载杭州点心铺子中的食物,里面提到了许多新式点心和小吃:如红豆糯米饭、各式粽子、麻团、枣糕、拍花糕、重阳糕、定胜糕、汤圆等等。这些饮食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
C.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D.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4.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这说明(  )
A.民间流行文化影响官方价值观念 B.手工业品成为文艺传播媒介
C.对外贸易商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D.主流价值观念影响社会生活
5.津浦铁路线设计车站时,首先圈定在沿线已有的州府古城,如德州、兖州、济南、徐州、宿州、滁州等地。同时因铁路从淮河修桥通过,1911年5月15日,津浦路局在全线80多个车站中,破例在偏僻的淮畔古渡乡集设立蚌埠站。津浦铁路的车站选址(  )
A.带动运河沿岸经济的崛起 B.刺激了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C.优化了北方城市的分布格局 D.促进华北与华南的商贸交流
6.德国学者傅吾康在《一百来年的中国革命,1851—1949》中这样写道:“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甚至蒋介石也照孙逸仙的意思谈论战争对民族革命的重要性。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这说明(  )
A.抗日战争是国民革命的延续 B.民族矛盾化解两党分歧
C.国共两党阶级立场发生变化 D.民族主义精神的高涨
7.某次会战初期战斗首先在长城一线爆发。日军先头部队到达,向平型关发起进攻,23日凌晨平型关一团城口一线激战剧烈,经过守军的奋勇战斗,“至梗二时,将平型关之敌击退追击,下午四时,将团城口之敌亦击退”。该会战是(  )
A.徐州会战 B.忻口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8.下方图片为国民党的“训政”图解。关于国民党的“训政”,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B.意在训练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C.违背了孙中山“革命程序论”顺序 D.实质是国民党把持国家政权
9.统计资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头3年间,有300余万农民进城就业,占同期城市就业人数的30%。1957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了24.4%……于是,中央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实行企业的关停并转,精减大批城镇职工返回农村,实行“逆向转移”。材料中的变化(  )
A.得益于“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是国家“左”倾错误的产物
C.借鉴了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 D.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10.列宁主导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相隔数十载,但两者路径相似而结果殊异。两国“路径相似”主要体现在(  )
A.都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 B.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开放
C.都是从农业和农村开始 D.政策和改革在两国落实过程相似
11.据吠陀时代的诗文记载,当时的婆罗门种姓不仅不会保护牛,还会将其宰杀食用并分给他人。但较晚的《摩奴法典》中却规定“无论哪一个种姓杀掉母牛,都要被罚剃光头,在牧场服侍母牛三个月”。据此可推测,古印度(  )
A.农耕生产得到重视 B.种姓制度受到冲击
C.佛教教义影响立法 D.饮食结构发生巨变
12.12世纪起,西欧城市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专职商人参与粮食贸易。伴随粮食供应带来的巨大商机,庄园开始扩大粮食生产,专门出售剩余谷物,成为城镇的“农业腹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欧城市发展(  )
A.缓和了庄园内部的矛盾 B.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转型 D.提升了自由农民的地位
13.“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的一环。在整个贸易中,西班牙人先用在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殖民地阿卡普尔科港。据此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
A.推动了亚洲贸易格局的变化 B.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C.根本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D.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4.近代工厂制的建立,实现了资本和劳动力的集中,实现了劳动分工的加强,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不过,作为工业化社会中涌现出来的新鲜事物,工厂制在兴起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材料主要说明工厂制度(  )
A.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C.对社会的影响有双刃性 D.适应了集中生产的需要
15.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被划分为地理上相隔甚远且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巨大的两部分。1971年,印度通过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的决议,并在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突袭巴基斯坦。不久,孟加拉国正式独立。材料可用于探究(  )
A.南亚国家的冷战角逐 B.殖民文化的残余影响
C.局部战争的文化动因 D.印度民族的独立进程
16.2002—2010年,日本对欧美地区文化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由56%下降到32%。其中具有鲜明日本特色的视觉艺术、工艺品和新媒体的出口额下降明显,而受欧美文化影响较多的产品出口额则较为稳定。据此可知,日本文化产业(  )
A.陷入长期增长停滞 B.出口规模不及欧美
C.面临文化兼容挑战 D.遭遇别国强大竞争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中国式现代化之义乌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义乌县城形成于秦汉时期,始建以来,没有城墙,而以周边山水为城防,古城与周边山水产生了紧密的关系,形成一座真正的山水城市。历史上的义乌古城建设要素丰富,包括传统街巷、古城门、建筑场所等,形成“虚实双心”的空间格局,县治前有城濠,子城内为政府机构,外城沿绣湖扩展,布置街市、文庙等重要建筑与文化场所。但是随着商贸业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主体,城市发展由山水的引领逐步转化为商贸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承担物流集散的码头、车站和市场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磁石。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七座城门,城门作为内外交通节点反映了当时商贸的繁荣发展。
——摘编自李霞《城市特色与特色城市文化传承探讨》等
材料二
时间段/年 义乌模式核心特征 内涵
1978—1992 市场化 通过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推动全市工业体系不断完善,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1998—2002 城市化 依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途径,促进全市由农村市场化、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城区经济主导转变。
2003—2008 国际化 包含市场提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区域分工协作等诸多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模式。打造国 际化的营商环境,商汇天下,货达全球。
——摘编自钱泓澎《多重制度逻辑下义乌模式研究》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义乌县城的发展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现代义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并分析推动每个阶段发展的原因。(8分)
18.【新航路开辟和物种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摘编自【意】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
——摘编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材料三
16世纪末,马铃薯来到这个岛上,区区百年之内,爱尔兰人就以“酷食马铃薯”著称。一亩半的地,种下了马铃薯,就可以提供足够粮食,再加上一点儿牛奶,就可以让一家吃饱一年了。于是靠着这样的饮食,而且在没有任何医药、卫生、工业化或像样的政府帮助之下,爱尔兰人口从1754年的320万增长到1845年的820万。然后马铃薯枯萎病忽然来到,爱尔兰便主食歉收,造成近代史上严重的饥荒。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研究新航路开辟背景的史料价值。(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尔兰人酷爱马铃薯的原因并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大学图书馆兴起之前,中世纪主要的图书馆类型是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1257年,罗伯特·索邦在巴黎大学建立了索邦学院,并为一同成立的附属图书馆捐献了他的私人藏书。国王、贵族、主教和其他国家学者也纷纷捐赠。此后,其它学院和大学也相继效仿建立起图书馆。索邦图书馆内很多图书都用链条锁住,如果学生读书后敞开书页放置还会被处以罚款。13世纪末,索邦图书馆开始分“大馆”“小馆”以服务不同阅读需要。1481年修建的新馆利用38扇窗户把大厅照得通亮。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的图书使用率远比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高,有的图书甚至需要经常修补,乃至重新补充。
——据范晶《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略论》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各类图书馆服务范围限于上流和中间阶层。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要求由政府提供经费建立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服务。不久后,又将法律适用范围由城市扩大到5000人以上的农村。然而由于将建馆权下放给了地方,直到1870年,仅35所公共图书馆得以建成。1892年,英国议会修订《公共图书馆法》,取消了地方政府建馆的限制。同时期,英国的公共图书馆还接受了“钢铁大王”卡内基慈善基金会的大量捐款。1919年、1925年,英国接连修订《公共图书馆法》,取消了对图书馆课税制的限制,允许在各郡建立中心图书馆。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已在英国全国普遍建立。
——据郝庆合《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图书馆兴起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英国的影响。(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为当代建设和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启示。(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雷诺兹诉美国案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集会和请愿自由。1862年,美国国会制定《反重婚法》。
1874年,犹他州地方法院大陪审团,以与两位女性结婚为由,指控摩门教徒雷诺兹犯重婚罪。法院因此判其监禁。之后,雷诺兹向最高法院上诉,声称重婚是摩门教的宗教义务,犹他州法院的判决违背宪法第一修正案。
1879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决维持对雷诺兹的定罪。理由是自英王詹姆斯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判决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并且,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一旦允许,最终会有人辩称活人祭祀或焚烧新娘也是其宗教的必要行为。因此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
——据《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清单·第98卷》等
根据材料,就本案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信息明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阐释充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必刷卷】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题1(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