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青岛市2024年中考模拟试题 历史(四) 带答案


青岛市2024年中考模拟试题
历史模拟(四)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下面的历史问题是为展示你的学习成果而设计的,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让我们在对历史的共同回望中,更好地珍惜今天,绽放光彩!
说明:所有题目均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本试题满分:8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有学者认为,传说中的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这说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尧舜禹时期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制传位的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董必武曾赋诗云:“鱼嘴分江内外流,宝瓶直扼内江喉。成都坝仰离堆水,禾稻年年庆饱收。”董老歌颂的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井渠
3.《史记》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描述的是( )
A.灵渠 B.万里长城 C.阿房宫 D.骊山陵墓
4.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名。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目的( )
A.巩固中央集权 B.选拔人才
C.加强经济控制 D.开拓边疆
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国汉字的创制 B.文学艺术的发展
C.贸易文化的交流 D.书写材料的变化
6.东汉末年以来战乱频繁,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B.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C.南方比北方自然条件优越 D.人口迁移不利于社会发展
7.唐太宗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知,三省六部制( )
A.大大降低政府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宰相的权力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8.物理学科中的“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李华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借用该理论绘制了如右示意图。钟摆在10世纪中后期向右摆动的原因是( )
A.唐朝在地方增设节度使
B.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朱元璋设立五军都督府
9.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首领都对民族交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材料所述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10.“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涉及的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他临危受命,南下江浙抗倭;他统领一支训练有索、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材料中的“他”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1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南部,修筑要塞,后又在今台南建普罗文查城,作为殖民据点。最终领导人民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左宗棠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曾国藩
13.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唐诗、宋词、 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14.“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 )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主要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D.是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
15.报纸和杂志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以下是创刊于1905年11月26日的《民报》创刊词(部分):“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其主要宣扬的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实业救国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三民主义
16.1915年,汪淑潜在某杂志创刊号上指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以该杂志的创刊为标志,中国掀起了( )
A.“公车上书”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7.1923年,吴佩孚为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二七惨案”。共产党员蔡和森总结道:“这次失败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教训就是孤军奋斗。”这里蔡和森着重强调了(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合作抗日的必要性
C.革命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D.人民群众力量强大
18.1933年,苏维埃政府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将没收地主的和集资购买的耕牛定为全体社员公有,按农户分得的田亩多少调剂使用。该举措(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提高了工人阶级生活水平
C.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D.为红军长征提供物质保障
19.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兵谏敦促蒋介石抗日救国,共产党人极力斡旋。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下列关于“扭转时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20.习近平主席指出:“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该“胜利”指的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淮海战役的胜利
21.1903年,中国第一部小学教科书《最新教科书》出版,之后又编印了高小、中学教科书,风行全国。这一系列举动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开启了中国学生的“教科书时代”。这些教材的出版方是( )
A.中华书局 B.开明书店 C.生活书店 D.商务印书馆
22.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梦”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一五”计划时期的“中国梦”是( )
A.赢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梦 B.努力实现工业强国梦
C.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梦 D.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梦
2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应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4.1980年,国家规定:在特区内,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少数产品外,免征工商税。这说明经济特区( )
A.享受了政策的优惠 B.经济发展起点很高
C.完全依赖外商投资 D.放弃了关税自主权
25.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地处山西省会城市太原,从建厂开始,太钢渣场逐渐形成一座体积达1000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对太原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太钢人依靠创新驱动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不仅使得渣山变青山,而且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家电等各个领域及三峡、奥运等国家重点工程。据此可知,太钢遵循的发展理念是( )
A.进行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享发展
C.进行体制改革,实现协调发展 D.坚持对外开放,强化国际合作
26.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目前我国军队建设形成的新格局是( )
A.九个作战群
B.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C.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D.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27.习近平在2024新年贺词中说:“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新型支柱产业”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世界联系的加强
C.生活方式的改变 D.文化隔阂的消除
28.有史学家指出,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既征服了波斯,也被波斯征服。材料认为亚历山大东征( )
A.建立起庞大的大帝国 B.具有鲜明的侵略性质
C.给东方带来巨大灾难 D.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29.“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普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指向中世纪西欧的( )
A.君主立宪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乡村自治制度 D.宗教文化制度
30.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该组图片反映了( )
图一 图二 图三
A.古代亚非文明的繁荣 B.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
C.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 D.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
31.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因侮辱先知穆罕默德引发___________ 信徒的抗议,反美示威迅速蔓延!”这则消息的空格处应填写(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32.15世纪后期,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据此“症状”判断,西班牙人“心病”的病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启蒙运动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推动 D.工业革命的爆发
33.研究发现,在拿破仑帝国所覆盖的所有欧洲国家中,总有很多当地人愿意支持拿破仑,而且这些人主要是商业界和有专门职业的人。材料旨在说明拿破仑的统治( )
A.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彻底结束了欧洲封建专制
C.维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D.激起统治区域人民的不满
34.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之后,农民虽然摆脱了农奴主的枷锁,但其赖以生存的土地要以高出市场数倍的价格来赎买,森林、草场、河流也不再归村社农民无偿使用。农民得到的土地“用以墓场则略大,用以生存则太小”。材料能够佐证( )
A.亚历山大二世的伟大成就 B.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C.沙皇无法领导俄国的改革 D.专制权力成为改革的障碍
35.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占到工人总数的57.75%,且几乎遍布每个工业部门;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不少女老师、女医生,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委员,参与地方事务管理。这表明工业革命( )
A.推动妇女社会角色转变 B.实现了男女地位平等
C.促进了英国政体的转型 D.改变了英国经济制度
36.“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十月革命”,这两组史实说明( )
A.革命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 B.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7.“他有宗教家深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材料中的“他”领导了(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埃及华夫脱运动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38.1945年8月15日,重庆电台赶录了一首由李士钊译配的、歌唱和平自由的歌曲向全国播放。歌中唱道:“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歌曲中的“联合国家”指的是( )
A.亚非拉国家 B.反法西斯国家 C.华约成员国 D.欧共体成员国
39.九年级某班同学聚焦“苏联解体”这一话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下面是他们搜集的“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其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于( )
A.了解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 B.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C.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40.自2023年8月24日起日本将核污水排入太平
洋后,日本海岸上已多次出现大量死鱼(见右
图),此事件提醒人类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地区冲突不断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态环境恶化
第Ⅱ卷(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统治制度是不断完善,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在政治方面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善严密的体系。
材料二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四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1)材料一中唐太宗“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的具体做法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太祖“制其钱谷”采取的具体措施。(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元朝中央集权制度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什么?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创立了什么制度?(2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写出元朝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哪一地方机构对西藏实行有效的管辖。(2分)
4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改造社会的一系列运动,使古老的中国获得了新的生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强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统治下,经济极端落后。工业的规模狭小,技术装备低劣,重工业基础薄弱,不能独立自存。1949年10月,新中国从国民党政府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烂摊子。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后,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其意义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列举一项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成绩斐然”的交通运输建设成就。(3分)
(3)材料三中的图片展示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历史事件完成的历史意义。(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43.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9分)
材料一 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历史证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直接过渡”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一旦战争危机过去,那些违背经济规律的强制性措施和脱离社会实际的理想化方案很快就同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和选择取向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苏维埃政权的基础发生动摇,一场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危机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接踵而至。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列宁把政策转变的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
材料三 1921年10月列宁总结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政策的转变稳定了苏俄的政治形势,促使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它为现实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材料一中“这本书”是指什么?列宁认为“这本书”有什么价值?(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年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并据材料一概括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指出转变后的经济政策有何特点?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调整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44.法治、民主、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目标。法制文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伯里克利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摘编自《浅论伯里克利改革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材料二 古罗马人最大的贡献是“立法”。在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激烈矛盾和斗争中,产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制定出许多“公平且合理”的法律。《罗马民法大全》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摘编自何勤华、贺卫方《西方法律史》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材料四 人民民主制度,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政权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通过自己的政权机关,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新型政治制度。
——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里克利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1分)
(2)材料二中的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哪一部文献?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对西方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拿破仑法典》体现的原则。(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新型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由哪部法律文献正式确定的?(2分)
(5)根据以上材料,从中提炼一个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围绕主题,试论结合。做到语言流畅,条理清晰,逻辑通顺。200字以上。(6分)
青岛市二〇二四年历史学科模拟试题(四)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5 CABAD 6—10 BDBBB 11—15 CCBAD 16—20 CACDB 21—25 DBBAA 26—30 CADBB 31—35 CACBA 36—40 BBBD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本题满分为7分)
(1)沿用并完善隋潮的三省六部制。(1分)
(2)藩镇割据;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分)
(3)御史台;行省制度。(2分)
(4)澎湖巡检司;宣慰使司都元帅府。(2分)
42.(本题满分为11分)
(1)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等。(任答两条)(3分)
(2)起点:我国建国初期,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成就: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任答一项)(3分)
(3)事件:三大改造。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分)
(4)启示:政策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制定政策必须根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等。(2分)
43.(本题满分为9分)
(1)“这本书”:《共产党宣言》;价值: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2分)
(2)转变: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主要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施,引发人民不满;经济困难引发政治危机。(2分)
(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使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3分)
(4)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国情实际出发,要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地平衡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稳步、高速地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
44.(本题满分为13分)
(1)城邦的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无论贫富(或者有才干)均可以担任公职。(任答一项,1分)
(2)《十二铜表法》;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2分)
(3)自由平等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2分)
(4)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
(5)第一等级: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与观点对应准确,评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得5—6分。
第二等级:观点基本明确,史论结合基本准确合理,但在知识和认识上有少量错误,或条理上不够清晰,逻辑上不够严密,得3—4分。
第三等级:认识片面;有史无论,简单罗列史实,未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述;或有论无史,与史实联系不密切,得1—2分。
第四等级:完全离题或观点不正确,不得分。
说明: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文字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有理,教师阅卷时可酌情给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青岛市2024年中考模拟试题 历史(四) 带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