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一定要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3.小明为深入了解唐太宗,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下列可以为他提供最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
A B C D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5. 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的( )
A. 吃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B. 背诵白居易的《新乐府》
C. 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D. 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
6.宋太祖询问宰相赵普如何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赵普建议他对地方藩镇“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太祖接受其建议而采取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设通判
C.设立转运使
D.设立布政使
7.辽宋澶渊之盟后,“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说明宋辽议和( )
A.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B.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
C.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D.形成宋金对峙局面
8.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女真族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吐蕃
9.唐朝诗人张籍在诗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B.少数民族开发江南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10.文丞相祠石碑上刻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文丞相”指的是( )
A岳飞
B.辛弃疾
C.文天祥
D.司马光
11.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12.下列四副“两宋多政权并立”示意图中,有错误的图有( )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3.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14.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要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出现商人 B.商业市镇的兴起 C.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16.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17.学者博宗懋认为:“世宗(注:雍正帝) 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应为( )
A.中书省 B.市舶司 C.锦衣卫 D.军机处
18.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立
19.外八庙和避暑山庄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乾隆帝曾在此接待过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它们位于今天什么地方( )
A.北京 B.山东青岛 C.陕西西安 D.河北承德
20.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
A.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B.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重金石。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问题:
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
⑵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产生了什么危害?
(4)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
------《明史》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当代明史专家吴晗
材料三 (评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英.李约瑟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中说郑和下西洋范围之广,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试用史实简要说明。
(2) 据材料二、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 综合上述材料,郑和下西洋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
23.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之一:红海沿岸
B.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刘家港
C.郑和下西洋第一次到达的地点:古里
D.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之一:非洲东海岸
24.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从汉朝到明朝前期,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发展了重大变化。
①古代一条商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与印度、波斯、阿拉伯以及希腊、罗马文化连接起来,请写出这条商路的名称。它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②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怎样称中国人?请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③宋朝海外贸易发达,中国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成就?当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
④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哪一本书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⑤明朝前期,哪一历史事件促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⑥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对外政策?有什么影响?
⑦从上述史实中,你有何感悟?
答案
1-5BBCBD 6-10CBCAC 11-15CABBC 16-20BDBDD
21、(1)科举制度,隋朝
(2)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 吸纳人才,巩固了政权;
(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 败坏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4)有助于改变单纯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培养历史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 目的:宣扬国威,显示明朝富强。 范围之广”史实:到达亚非30 多个国家和地区。(2) 特点: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早,和平交往。 (3) 借鉴:要实行对外开放;友好往来;合作交流等等。
23.自右始B、C、A(左上)、D(左下)
29、①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
②唐人;鉴真、玄奘。
③指南针;市舶司。
④《马可 波罗行纪》。
⑤郑和下西洋。
⑥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⑦开放则兴,闭关则亡。(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