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0
秦都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
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
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学校、姓
名、班级、试场、监测号。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0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有学者说“洛阳到余杭的开凿主要是因为
隋朝需要江淮的粮食供应”。由此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0
)A.控制边疆 B.加强南北交流 C.巡游江南 D. 完成国家统一
2.“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
盛时期。”材料反映的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代妇女有更多的社会活动的空间和自由,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也更为活跃
……男装、胡装的流行,更适于妇女的外出活动。材料意在说明唐朝
A.流行体育运动 B.民族关系和谐
C.社会风气开放 D.文学艺术灿烂
4.中国历代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下列绘画作
品属于唐朝的是
A.《送子天王图》 B.《韩熙载夜宴图》
C.《清明上河图》
D.《盛世滋生图》
5.下列示意图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是
(
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赋役繁重,连年灾荒,
人民生活困苦。
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
A.安史之乱 B.陈桥兵变 C.王安石变法 D.黄巢起义
秦都区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1-(共6页)
6.下列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经济基础的是
A.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B.设转运使收归地方财赋
C. 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 D.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7.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这一趋向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宋代农业
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③小麦产量在宋朝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④棉花种植由广东和福建扩展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人们在城内任何地方都可建立商店,开
设作坊店铺,还可以推车挑担沿街叫卖。由此可知,宋代
A.商业发展打破了坊市界限 B.乡镇地区形成草市
C. 商业完全脱离政府的管辖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9.毛泽东的词里称铁木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下列功绩属于“一代天骄”的是
A.建立元朝 B.创立行省制度 C. 统一全国 D. 统一蒙古草原
10.元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对台湾的统治,并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该机构是
A.北庭都元帅府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11.宋朝时期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下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瓦子的出现 B. 驿站四通八达 C. 纸币的产生 D. 杂剧传入南方
12.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达到引人入
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他是
A.李清照 B.关汉卿 C.苏轼 D.白居易
13.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 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下列
发明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B.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C.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D.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
14.自秦汉开通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融通的重要桥梁。古代海上丝
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秦都区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2-(共6页)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 元朝
15.明太祖曾言:“百僚(文武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与诗中这一现象的出现密
切相关的是
A.废除丞相 B. 成立东厂 C.设立“三司” 1D.取消南书房
16.整理关键词有助于增强对史实的巩固和理解。某同学在笔记本上罗列了“引进玉米”“苏
州”“丝织业中心”“景德镇”“制瓷中心”等关键词。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A.唐代的手工业 B.经济重心南移
C.明代的经济发展 D.清代的商帮
17.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更不能忘记英雄!明朝民族英雄戚
继光的伟大贡献是
A. 力劝皇帝亲征 B.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
C.展开抗元斗争 D.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18.右图人物的著述收录了上万个药方,详细记载了大量药物的功能效用,并附
以人参、黄芪、甘草等药物的具体形态图。他的“著述”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农书》
19.明朝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最终在统治了276年后走向灭亡。导致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有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②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③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以下事件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建制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 福建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 收复台湾。 郑成功后代继续治理台湾。清政府 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设置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加剧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21.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
家”;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材料反映了当时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手工业工场的发展
C.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D.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22.乾隆帝规定,军机处中的听差皆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
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各部执行。上述规定
秦都区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3-(共6页)
A.有利于监察官员 B. 体现出军机处官员素质低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说明乾隆帝的疑心比较重
23.嘉庆初年,乾隆宠臣和珅被抄家。据估计,和珅全部家当不下8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
收入仅4000多万两,以至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官吏贪污现象严重 B.政府存在财政危机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 各级官员结党营私
24.对下列书籍的评价正确的有
序号 书籍 评价
① 《西游记》 富于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
② 《水浒传》 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③ 《三国志通俗演义》 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④ 《红楼梦》 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
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剧”。据此可知,京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C. 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松赞干布塑像
图B 浙江杭州岳庙中的岳飞塑像
材料二:驱除蒙古准噶尔分裂势力之后,清廷清除了蒙古贵族势力,任用藏地上层人物协助达 赖、班禅治藏。1727年,清廷正式在西藏派设驻藏大臣二人,代表朝廷监督西藏政务。1793年,颁 布《钦定西藏章程》,逐步加强对西藏的控制,章程规定,驻藏大臣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西藏僧俗 官员“事无大小,均应察命驻藏大臣办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秦都区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4-(共6页)
(1)唐太宗时,材料一图A 人物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 嫁给他;(2分)宋真宗时,辽与宋议和,这次宋辽盟约称“ ”。此后很长时 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2分)南宋初年,图B 人物率军北伐,在 大败金军主 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2分)此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 一线划
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治理西藏地区的措施。(6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治理西藏地
区的历史意义。(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史实中,你能得到什么 认识 (2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733年,日本圣武天皇邀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法受戒。笃信“普度众生”的鉴真大师,不 顾路途的遥远与艰险,毅然率领弟子们踏上了六次东渡日本的艰难历程……在到达日本之后,他为 了中日人民的友好交流,应允了日方的要求,他设立戒坛,传播佛法,虽然双目失明,但能凭记忆校
对佛经。他还精通医术,他最后留下的《鉴上人秘示》一书,对日本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李德鹏《鉴真东渡在中国对外交流史的地位和意义》
材料二:明朝时期,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 上优势为顶峰。1405年到1433年间, 一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七次远洋航
海规模盛大,功绩卓芳,是史无前例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在清代很长一段时间实行闭关锁国政 策,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 流。乾隆帝在其《檄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 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 无。”乾隆帝曾还认为“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 致滋事”。 ——摘编自金卫星《中美关系史纲》 清政府特许的统一对外贸易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鉴真的主要贡献。(3分)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一例唐朝时期中外交往
的史实。(2分)
(2)材料二中船队的领导者是谁 (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七次远洋航海
活动的意义。(3分)
秦都区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5-(共6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3分)写出材料三
图中机构的名称。(2分)
O
28.(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为了鼓励学子参加科举,逐渐取消了唐代以来在品行、职业等方面的限制。自隋 至清,各代进士录取总数,以宋为最,加上诸科等总数达11万多人。宋代统治者为了防范考试作 弊,在考试管理上采取了许多较为严格的举措。宋太祖以后,宋代科举取士确立为三级考试,逐级
升考拔录。
——摘编自周宝砚《宋代科举考试制度》
O
O
材料二:
(
明朝举子看榜图
) 明朝科举以经学文艺为内容,以某一形式的科场 文章,自然是束缚人们思想和才华的陈词老调……这 样考取的文士进入官僚的行列,政治日趋腐败,也是必 然的。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乾隆命人编撰《四库全书》的初衷是搜集和保存古今之图书,但它反而直接导致许多 本可以继续流传的图书遭受了灭顶之灾。并且,在短短几年中,对妄议满清王朝之书的打压行动愈 演愈烈……有些人甚至认为乾隆的这种恐怖措施压制了思想的创新,并使得中国思想和文学史的
自然进程发生了偏离。
——摘编自(美)欧立德《乾隆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6分)
(2)材料二图中的举子采用哪一专用文体书写科场文章 (2分)根据材料二,简述明朝科举
制度产生的消极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恐怖措施”的表现。(6分)

0
0
秦都区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6-(共6页)
秦都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
1.B 2.D 3.C 4.A 5.D 6.B 7.C 88.A 9.D 10.B
11.A 12.C 13.B 14.D 15.A 16.C 17.D 18.B 19.A 20.A
21.D 22.C 23.A 24.B 2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50分)
26.(18分)(1)文成公主;(2分)澶渊之盟;(2分)郾城;(2分)大散关。(2分)
(2)措施:清除蒙古贵族势力;设置专门官员管理;颁布法律章程,依规管理;强化对宗教领 袖的管控。(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6分)意义: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 有利于保持西藏秩序的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 得到巩固和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 间的交往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 经济的发展;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等。(答出符合题意、言 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27.(15分)(1)贡献: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 深远的影响;对日本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史实:玄奘 西行;遣唐使来华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2)领导者:郑和。(2分)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 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
(3)原因:传统重农抑商、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防范人民的反抗;防范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名称:广州十三行。(2分)
28.(17分)(1)发展:减少对考生的资格限制;扩大录取人数;规范管理,确保公平;确立三级 考试制度,逐级升迁;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每点3分,答出 任意两点即可得6分)
(2)文体:八股文。(2分)消极影响:束缚人们的思想和才华;导致政治日趋腐败。(答出 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
(3)表现:搜集和保存古今的图书(或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 书籍的活动);对妄议满清王朝之书的打压行动愈演愈烈(或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 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大兴“文字狱”。(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 可得6分)
秦都区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答案-1(共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