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平市昭平县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4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考试形式:闭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列表格内)
1.隋朝大运河的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 )
A.是利用大自然的典例 B.是人字形的运河工程
C.是用于灌溉的大工程 D.是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2.唐太宗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 )
A.虚心纳谏从谏如流 B.知人善任量才用人
C.推行开明民族政策 D.重视地方吏治管理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描述某时期的关键词:“李世民与武则天”“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一一长安”。可见,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4.实物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如图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
A.民族习俗交融,尚武风气盛行 B.封建伦理瓦解,男女地位平等
C.制瓷技术高超,陶俑造型精美 D.文化生活丰富,社会开放进取
5.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由此说明,唐末五代( )
A.呈现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 B.物质生活不稳定
C.出现了社会危机 D.部分地区相对稳定
6.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了如下材料: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由此判断他们讲述的是( )
A.玄奘西游 B.岳飞抗金 C.王安石变法 D.戚继光抗倭
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武轻文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8.苏辙《栾城集》中记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宋朝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9.这是一个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的勤劳勇敢的民族,过着游牧渔猎生活,于1115年建立大金政权的民族是( )
A.女真族 B.契丹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10.在现代社会,“微信”“支付宝”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唐朝的开元通宝 D.北宋的“交子”
11.下面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图一、图二、图三分别代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其中,与图三相对应的时期最有可能是( )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12.元朝时,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一现象( )
A.巩固了元朝的大一统局面 B.促进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使元朝完全摒弃了本民族的文化
13.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上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4.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有艺人演唱、讲史;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夜市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宋代( )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B.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C.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D.经济发展超越前代
15.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吸取了纪传体的优点,避免编年史的弊病,每遇重大历史事件,不再分见于多处,因此它赋予编年史体以新的生命力。这反映了司马光注重( )
A.因循与守旧 B.续写与改编 C.传承与创新 D.搜集与整理
16.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的时期,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这些书籍的刊印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材料旨在强调( )
A.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B.印刷术在宋代日趋成熟
C.宋朝中国科技发展出现繁荣局面 D.儒家经典开始成为学校主要教材
17.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
18.明朝中后期。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这反映出明末清初我国面临的新任务是( )
A.进行政治改革 B.反抗外来侵略 C.发展对外贸易 D.加强民族团结
19.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朝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朝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主要表明,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 )
A.印刷技术的进步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举制度的完善 D.国家力量的支持
20.毛泽东评价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当时陕北大饥,自成乘机而起,……后被三桂引清兵入关,迫至无路可走。这可见李自成是代表农民利益的。不过他们的举动,多为暴动,是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据此判断毛泽东认为( )
A.李自成代表了农民利益 B.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C.当时起义的导火线是朝政腐败 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骄傲
21.“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段话反映了郑成功决心( )
A.推动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维护国家主权 D.加强文化交流
22.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 )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农业的发展变化 C.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D.人口的增长
23.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如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时期 措施
隋唐 创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
宋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元 实行行省制度
明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清 设军机处
A.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B.地方监察制度的加强
C.选官制度的创立完善 D.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24.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25.“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 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说唱脸谱》说的剧种是( )
A.昆曲 B.京剧 C.汉调 D.徽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经济繁荣】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制度建设】
材料二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
【文化发展】
材料三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张宏梅《试论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对今天的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唐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盛世局面,请写出第一个盛世局面。(2分)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是指什么制度?(2分)根据材料二,归纳该制度的先进性。(4分)
(3)根据材料三,运用史实,说明唐朝文化“大出大进”的特点。(4分)综合上述材料,
归纳国家兴盛所需具备的因素。(4分)
27.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城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宋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北自京东路,南自海南岛,港口有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航道的改善。……中国商船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的范围航行。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宋代进出口商品种类明显增加,数以百计。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扩大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沟通中西陆上通道的名称和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远航的影响。(6分)
(4)材料四认为清朝对外政策是什么?材料四认为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5)综合上述材料,通过比较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28.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政府与它们(地方政权)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册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新疆、西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区 史 实
新疆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A______管辖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西藏 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设置B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政务。
台湾 元朝:设置C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清朝:1684年,设置D______,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4分)
(2)请在材料二表格中直接填入A、B、C、D处的内容。(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围绕“多民族发展”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4分)
2024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下面对应的表格里。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A D C B C C A D C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A C B D A C B D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贞观之治(2分);
(2)制度:科举制度(2分)。先进性:①给平民阶层提供了为官参政的机会(机会均等)②推动了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写出2点,即可得分,4分)
(3)唐朝文化“大进”的特点:唐朝时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典型事例有:玄奘西行学习佛法、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物产首位、新罗歌舞传到唐朝。唐朝文化“大出”的特点:唐朝文化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典型事例有:日本遣唐使学习唐朝制度文化,回国后进行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宣传唐朝文化;新罗学习唐朝制度、典籍、医学等(分别答到“大出大进”各1例即可,4分)。国家兴盛因素:政治清明、政权稳固;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社会开放、人才兴盛。(答到其中2点,其他言之有理,符合题意也可得分,4分)
27.(1)丝绸之路(1分);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表现:贸易港口增加;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贸易往来国家很多;贸易商品种类增加等(言之有理,答对2点,即可得分,4分)
(3)目的:扩大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或答: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2分);影响: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4)政策:闭关锁国政策(1分)。影响: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
(5)启示:开放则国兴,封闭则国衰;坚持对外开放,吸纳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8.(1)册封、设置机构(4分)
(2)A:伊犁将军;B:驻藏大臣;C:澎湖巡检司;D:台湾府。(每空2分,共8分)
(3)示例观点一: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民族团结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1分)
论述:唐高宗时,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边疆少数民族,唐玄宗时期又通过册封渤海郡王、怀仁可汗、云南王等和周边民族保持着良好关系,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发展;元朝、清朝设置管理机构、平定叛乱、实行册封制度等维护民族团结,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等。(2分)
结论:综上所述,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必要前提,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切分裂行为。(1分)
示例观点二:中国古代对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治理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分)
论述: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唐朝时,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清朝乾隆帝时期,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元朝时,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初,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创立金瓶掣签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2分)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对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治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西藏、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平市昭平县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