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单元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单元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表为近年来美国退出的国际组织情况表(节选)
时间 退出组织 退出理由
2017.1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 该协议会“摧毁”美国制造业
2017.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由于不断增加的欠费、机构需要根本性改革,及对该组织“针对以色列的持续偏见”的关切。
2018.6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该组织对美国盟友以色列存在偏见,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称之为“虚伪自私”的机构,“是对人权的嘲弄”。
2018.10 万国邮政联盟 该联盟给中国带来了好处,使美国需要以低运费给中国寄商品,美国想要给中国终端费涨价,不想中国占美国的“便宜”。
2019.4 武器贸易条约 奥巴马时期加入的条约使得“外国官僚机构践踏美国宪法赋予公民拥有枪支的权利”,非常不明智。
2020.7 世界卫生组织 批评世界卫生组织对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的应对方式不当。
据此可以推断(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受损 B.美国推行强权政治
C.美国社会正明显撕裂 D.美国践踏国际规则
2.如图所示为2012~2019年全球GDP、贸易量、海运量增速以及贸易保护措施数目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政治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 B.经济的发展缺乏全球制度性协调机制
C.逆全球化制约了世界经济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是全球治理的主要目标
3.下图反映出这一时期
A.发达国家更注重发展混合经济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规模渐趋膨胀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迅猛 D.经合组织国家对社会治理的关注
4.2010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大大好于美欧发达国家。2012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表明
A.亚洲成为了世界经济中心
B.公平贸易促进亚洲经济发展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明显
5.两极格局瓦解后,原有的国际力量失衡,世界的未来多了一种不确定性。下列不是形成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有( )
A.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欧盟的力量日渐增强
D.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6.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政治军事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国家之间经济差距加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普遍建立 D.贫困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7.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种模式的出现
A.重新建构了欧洲的历史 B.有效推动了欧盟的建立
C.有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 D.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8.下图所示是2019年一幅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美国挑起的贸易战难以阻碍中国发展 B.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得到贯彻与执行
C.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D.美国掌控国际事务的能力遭到削弱
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
A.推动经济全球化 B.彻底解决南北差距
C.消除区域间分歧 D.解决世界贸易争端
10.G7即七国集团,由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组成,被喻为“富人俱乐部”,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走向。1998年俄罗斯加入成为G8,1999年G20即20国集团应运而生,除原有的八国,还有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从G7到C20的变化反映了( )
A.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B.多极化呼唤改善全球治理
C.世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D.全球化带来贫富差距缩小
11.据统计,若以国民生产总值为100,下列国家或区域集团组织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60年后的变化如下表
欧洲共同体国家 美国 经互会国家 亚太地区国家
1960年 20 53 11 13
1982年 52 40 13 23
据上表可以推知,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
A.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
C.欧共体成为新的经济霸主 D.美苏两极格局正在解体
1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积极推进其领导下的“大西洋伙伴关系”,法国总统戴高乐则谋求建立“法国的欧洲”,并于1963年极力反对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这说明
A.法美两国争夺焦点转向欧洲 B.和平与动荡局势并存
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D.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创
13.下面是某国际组织的成员分布图,下列说法与该组织相关的有
①该组织成立和发展壮大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②中国于1991年11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加入该组织
③该组织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的国际组织
④该组织曾经于2001年在上海举办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1975年欧共体与46个非加太(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国家签订《洛美协定》,消除以往双方的不平等色彩;1988年欧共体与经互会相互承认并建立了正式关系;2003年77个非加太集团成员国与欧盟15国签订《科托努协定》取代《洛美协定》。这系列活动表明西欧(  )
A.在国际合作中彰显独立自主意识 B.拉拢其他发达国家以对抗美国
C.认为第三世界是战略争夺的重点 D.放弃了冷战思维维护世界和平
15.据统计,1956年,发展中国家GDP只占世界GDP的21%;到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已占世界GDP的近50%;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9%,发达国家为2.8%,发展中国家则高达7%。由此可见
A.发展中国家引领世界经济 B.经济区域集团化效果显著
C.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 D.世界格局多板化趋势增强
16.2021年3月, 一些西方国家抹黑新疆棉花生产和棉纺织品出口,还给进口新疆棉织品的公司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停止进口新疆的“奴工产品”,以此来打击新疆棉产业。这一事件( )
A.维护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稳定 B.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必然产物
C.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D.表明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采,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炽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
时间 国际大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1993年 欧盟成立,继续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水平
1999年 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年 联合国第66届大会通过《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
2017年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指出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所提出的方案,分析该方案提出的基本依据。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材料三 开辟“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摘编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汉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开辟目的的不同之处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13年、2014年、2015年涌入欧洲的难民数量分别约为6万、21.8万和50万,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预计至少有85万难民通过地中海前往欧洲,而2015年的难民主体中有80%来自叙利亚……另一方面,海难频发使难民死亡人数不断攀升,人道救助与难民治理的矛盾上升。受近年发生的中东变局深刻且持续的影响,此次涌向欧洲的大多是西亚、北非地区的战争难民……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成为受难民冲击的一线国家。逃难者的生存工具是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和“脸谱”等社交网络媒介,这些媒介给逃难者提供了重要信息,使他们知道向哪一方向移动。
——摘编自方华《难民保护与欧洲治理中东难民潮的困境》
材料二联合国难民署在应对难民问题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1951年联合国通过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将难民的定义局限于政治难民,这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其次,难民来源国无力管控难民大规模流动的情形,难民收容国承担了过重的难民安置责任,这也让难民来源国与收容国在难民安置和管控的责任分担上出现裂痕;最后,联合国难民署作为应对难民大规模流动的核心机构,面临赋能缺失和与国际移民组织分工不明等多项挑战……虽然2016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第71届会议通过了《关于难民和移民的纽约宣言》,对“难民大规模流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但是由于每个国家或地区应对难民大规模流动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难民大规模流动”的认定一方面需要参考《关于难民和移民的纽约宣言》中的四点因素,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个案,在具体情形中判断“难民大规模流动”的规模和影响。
——摘编自谢垚琪《联合国难民署应对难民大规模流动的困境与出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13年以来中东难民潮所呈现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难民大规模流动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指出联合国难民署的应对出路。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周期性复发现象,是一个不断演化的概念,其主张可以被粗略地概括为反精英、反建制和激进民族主义(例如排外和种族歧视)。它一般出现在社会转折期,并常常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新的社会问题相结合。每当一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民粹主义就存在滋生的条件,而当下的新民粹主义不仅与全球化同步,还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叠加,致使经济、社会与政治等因素深度交织。随着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不断加剧,加上国家治理危机的影响,西方右翼民粹主义得以借势崛起。反对外来移民和多元文化的社会文化政策、反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经济贸易政策、反对体制精英和富裕阶层的自由民主体制,构成了当前欧美右翼民粹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
——摘编自吴宇、吴志成《全球化的深化与民粹主义的复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粹主义”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1.D
【详解】从表格的内容可得出,美国相继退出其参与的国际组织,严重践踏了国际规则,不利于全球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多极化,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美国退群,没有体现强权,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 美国的社会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近年来,英国脱欧、美国等国家纷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2018年与2019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数量超过1000项,致使全球进出口贸易增速、全球GDP增速和全球海运量增速均明显下降,世界经济持续低位运行,反映出逆全球化制约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非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行为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没有强调经济的发展缺乏全球制度性协调机制,排除B项;据所学,全球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全球安全,而非反霸权主义,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霸权主义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国家公共社会开支占GDP百分比始终都在上升,这表明经合组织国家对社会治理方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D项正确;图示无法体现混合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滞胀”后,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规模有所缩小,排除B项;材料考查公共社会开支发展状况,而非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材料反映了亚洲在经济上的崛起,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亚洲成为了世界经济中心,而是强调亚洲在经济上的崛起,故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公平贸易,故B错误;材料涉及世界经济重心转移问题,没有涉及世界政治秩序的问题,故C错误。
5.A
【详解】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动荡并存。日本是经济大国,正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6.B
【详解】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表明发展经济、追求和平成为时代主流,故选择B项;材料未对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进行比较,故无法反映差距加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市场经济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贫困问题,排除D项。
7.D
【详解】“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种模式反映了欧洲一体化的程度逐步加深,选项D正确;编纂历史教科书不属于重构历史,排除A;欧盟建立时间是1993年,排除B;德法教科书内容是欧洲,而非世界,排除C。
8.A
【详解】材料表达的意思是美国制造的贸易摩擦木筏无法抵挡中国的经济巨轮发展,A项正确;材料与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贯彻、对全球经济复兴的影响及美国掌控国际事务的能力遭到削弱的说法无关,BCD项排除。故选A。
9.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的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这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A项正确;“彻底解决”、“消除”和“解决”的说法都过于夸张,不符合实际,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1998年俄罗斯加入成为G8,1999年G20即20国集团应运而生,除原有的八国,还有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可知,从七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走向的国家和组织在不断的增加,这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即多极化呼唤改善全球治理,B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尚处于建设中,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多极化趋势,而非全球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关于贫富差距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960年代到1982年,欧共体国家、经互会及亚太地区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均有显著上述,而美国相对下降,这说明的是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A正确;材料未涉及两大阵营对峙,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美国两极格局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D排除。故选A。
12.C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随着西欧的联合,西欧的实力有所增强,想要摆脱美国的控制。同时反对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也反映出欧洲内部存在着矛盾,故体现了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争夺的焦点变化,排除A;B项与主旨无关,排除B;“重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
13.C
【详解】根据材料中该组织的成员国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的周边国家,因此该组织是亚太经合组织,该组织属于政府间具有论坛性质的机构,影响力有限,③错误,ABD排除;①②④关于亚太经合组织的说法均正确,C符合题意。故选C。
1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欧共体与世界多个国家和经济组织签订经济协议,消除双方间的不平等思想和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体现西欧在国际合作中彰显自主意识,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共体与其他国家和组织建立平等的关系,无法表明对抗美国,B错误;材料主旨是体现欧共体外交自主意识,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能体现西欧的这些活动放弃了冷战思维以维护世界和平,D错误。
1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其GDP总值在世界的占比逐年上升,反映出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D项正确;只有经济增长速度和GDP比例,不能说明起点发展中国家“引领”世界经济,排除A项;经济区域集团化效果显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的是在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占据优势的发达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从材料可知,西方国家通过抹黑中国的方式,打压中国的棉花生产和棉纺织品出口,这明显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原则,C项正确;美国只是这些西方国家中的一个,打压中国也并不能维护美国经济的发展稳定,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更多倡导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打压他国,这并不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排除B项;仅从材料并不能反映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17.(1)新能源:电,石油。主要特点: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一些后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特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方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新能源:根据材料一“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炽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是电,石油。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采,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得出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材料一“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得出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些后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特点:根据材料二“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可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方案:根据材料二“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得出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所提出的方案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发展形势、中国文明影响、推动构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
18.(1)特点:综合运用军事、行政手段提高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性;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外贸易的交通条件;实施优惠性和保护性的政策,为中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允许官方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同时发展。
(2)①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②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③经济重心南移;④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⑤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⑥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3)不同之处: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为实现军事及政治目的,“一带一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
【详解】(1)特点:根据“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得出综合运用军事、行政手段提高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性;根据所学可得出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根据“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得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外贸易的交通条件;根据“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得出实施优惠性和保护性的政策,为中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结合所学可得出允许官方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同时发展。
(2)根据“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得出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根据“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得出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根据所学可得出经济重心南移;根据“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得出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根据所学可得出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3)不同之处:综合材料的主旨可概括得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为实现军事及政治目的,“一带一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
19.(1)难民数量不断增加;流动方向主要是从中东经过地中海前往欧洲;海难导致难民死亡人数不断攀升;人道救助与难民治理之间的矛盾上升;难民潮的出现受中东变局的影响;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和社会网络媒介影响逃难者的移动方向。
(2)原因:中东社会变局造就了越来越多的难民;欧洲社会稳定,社会福利较高;欧洲的人道救助政策;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和社会网络媒介的影响。出路:实行经济援助和法律保护,维护世界和地区稳定,减少难民的产生。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2013年以来中东难民潮所呈现的特点根据“2013年、2014年、2015年涌入欧洲的难民数量分别约为6万、21.8万和50万,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预计至少有85万难民通过地中海前往欧洲,而2015年的难民主体中有80%来自叙利亚……另一方面,海难频发使难民死亡人数不断攀升,人道救助与难民治理的矛盾上升”得出难民数量不断增加;流动方向主要是从中东经过地中海前往欧洲;海难导致难民死亡人数不断攀升;人道救助与难民治理之间的矛盾上升;根据“受近年发生的中东变局深刻且持续的影响”得出难民潮的出现受中东变局的影响;根据“逃难者的生存工具是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和‘脸谱’等社交网络媒介,这些媒介给逃难者提供了重要信息,使他们知道向哪一方向移动”得出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和社会网络媒介影响逃难者的移动方向。
(2)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之所以出现难民大规模的流动,首先是中东社会变局造就了大量难民;其次是欧洲社会稳定,社会福利较高,同时欧洲实行人道救助政策,吸引了难民向欧洲的涌入;最后是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和社会网络媒介也影响了难民的流动方向。联合国难民署的应对出路主要是实行经济援助和法律保护。同时还应该维护世界和地区稳定,减少难民的产生。
20.示例:
论题:全球化的发展助推了部分国家民粹主义的复兴。
阐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选,世界政治经济势力发展不均衡性日益凸显,政治经济势力重组进程加快。同时,全球化还加剧了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公,国内社会矛盾和治理危机上升,风险全球化加重、恐怖主义盛行、移民难民等问题;这致使部分国家民众的不安全感,尤其是生存安全焦虑不断加剧,进而对自己生活处境更加忧虑,对现任政府的执政管理更加失望。于是,反对外来移民和多元文化,反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反对体制精英的民粹主义便应运而生,且在逐渐发展壮大。“逆全球化”现象日益增多,英国“脱欧”是其具体表现。
总之,全球化发展的失衡及其负面效应不仅助推了民粹主义在部分国家的复兴和转向,而且身世界政治秩序带来许多新的不确定性因素。
【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全球化的影响与民粹主义的发展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大负面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必然会产生赢家与输家,而全球化输家一定要在反对全球化的浪潮中极力挽回自己的权利,也就产生了右翼民粹主义,由此得出论题“全球化的发展助推了部分国家民粹主义的复兴”,于是可分析全球化的弊端如何影响民粹主义,根据材料“反对外来移民和多元文化的社会文化政策、反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经济贸易政策、反对体制精英和富裕阶层的自由民主体制,构成了当前欧美右翼民粹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民粹主义产生的原因、逆全球化现象等角度作答。总之,全球化发展的失衡及其负面效应不仅助推了民粹主义在部分国家的复兴和转向,而且身世界政治秩序带来许多新的不确定性因素。
【点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单元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分享:

相关推荐